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623.71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经,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兴致和联系。多年来,很少有人关注唱歌教学第一课时。由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必须要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原则。因此,在我的音乐教学中始终以音乐为本,以音响为载体,从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入手,在体验中增强对音乐的记忆并用唱名模唱记忆下来的旋律,完成对歌曲乐谱的学习,又在学会乐谱之后完成对歌词的学习。
下面就我所授音乐教学案例《过新年》进行分析:
一、教学设想
第一、教学目标的单一化转向教学目标的综合化
在导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同一音乐主题而情绪、气氛大不相同的两首歌曲:外国的《新年好》和中国歌曲《过新年》,从而进一步了解歌曲情绪,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教师:同学们刚刚迎来了新的一年,你们喜欢过新年吗?你会唱哪首过新年的歌曲?学生:唱起了外国的《新年好》。教师带领大家共同演唱感受这首歌曲。教师:这首歌曲什么情绪?给你什么感受?学生:优美、温馨的。教师:这是首外国的《新年好》,国外过节过年时都被蜡烛、鲜花和美妙的音乐笼罩着。很恬静、温馨。我们中国在过新年的时候又是一种什么气氛呢?咱们来欣赏一下。听后,学生回答:敲锣、打鼓、欢快、热烈、兴奋的。这一导学过程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了音乐审美体验,同时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以及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二、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乐谱
二十一世纪课改精神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识谱教学还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小学低年级从感性欣赏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唱谱,有了大量的感性积累,就能比较牢固的建立起唱名音高感。为以后的识谱教学打下基础。这种积累的根基在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了兴趣不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实现。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偏向,很多人把识谱教学置于音乐课的首要位置。事实上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也长期被识谱教学的地位困扰着。学歌必须先识谱,如此的教学方法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面对这种教学状况,我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另外,我还利用我校的阳光五分钟课堂来积累音理知识,使学生的识谱能力得到近一步巩固。
第三、案例描述:
(一)通过反复聆听、哼唱、记忆,让学生加强对歌曲的感受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2、视听结合,感受歌曲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意境。
3、随音乐用动作表现过新年的场面,深化对音乐的感受,同时对歌曲旋律更加深了印象。
4、用la母音模唱歌曲旋律,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与理解,同时再次刺激了学生对旋律的欣赏和记忆。
(二)用记忆的音乐旋律,自主学习歌谱
在学生将歌曲旋律都记忆下来后,教师让学生找到了歌曲旋律的特点,在这里向学生揭示了音乐记忆的好方法:找重复旋律可以帮助记忆。教师:自己看看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有一些重复的旋律和相似的旋律。教师揭示:找出有特点的旋律,如:重复的、相近的旋律就是我们记忆歌曲的一种好的方法。对于孩子我们应授之与渔,而不是授之与鱼。在旋律记忆、学习歌谱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了孩子自主的学习空间。在此阶段,通过教师扶助、学生互助等形式完成了此阶段的目标。这样的歌谱学习降低了学生识谱的难度,给学生带来的是美的享受、以及快乐和自信。同时还能够对学生有效地进行识谱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着实显现出了音乐审美的功效。
(三)全体参与学习歌词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和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为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意境。然后轻声随琴演唱,感受歌曲的气氛。而后学生提出歌曲中唱不好的地方,求得同学和教师的帮助。问题解决后以集体学习的方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四)在教学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环境的格局,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例如:在熟练演唱歌曲阶段,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以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有的学生说想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演唱,有的说想自己独唱,还有的学生会再创作,如:学生1:第一句“咚咚咚咚呛”唱的有弹性而且力度要稍强,表现刚过年人们兴奋的心情,第二句就要稍弱一些,和第一句在力度上有些对比,仿佛敲鼓的人们在高兴的对话。学生2:第四句“幸福的生活甜呀甜又香”根据旋律线的走向做由强渐弱,表现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心里可美了,每个人都在心底细细体会那种香甜呢!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空间里自由地发挥、大胆地想象,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
(一)兴趣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倾向,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它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音乐怀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就会主动的、自觉的不怕困难的学习知识与技能,并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时发现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
(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是情感审美
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作为音乐教师就要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三)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
在各个学习科目中,在各艺术门类中,唯有音乐学科具有这一特殊性。音乐领域中任何活动都围绕着听觉体验来进行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
(四)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三个维度
首先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这样才能把培养审美情趣置于第一位。其二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其三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因此要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过程,注重音乐学科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经,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兴致和联系。多年来,很少有人关注唱歌教学第一课时。由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必须要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原则。因此,在我的音乐教学中始终以音乐为本,以音响为载体,从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入手,在体验中增强对音乐的记忆并用唱名模唱记忆下来的旋律,完成对歌曲乐谱的学习,又在学会乐谱之后完成对歌词的学习。
下面就我所授音乐教学案例《过新年》进行分析:
一、教学设想
第一、教学目标的单一化转向教学目标的综合化
在导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同一音乐主题而情绪、气氛大不相同的两首歌曲:外国的《新年好》和中国歌曲《过新年》,从而进一步了解歌曲情绪,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教师:同学们刚刚迎来了新的一年,你们喜欢过新年吗?你会唱哪首过新年的歌曲?学生:唱起了外国的《新年好》。教师带领大家共同演唱感受这首歌曲。教师:这首歌曲什么情绪?给你什么感受?学生:优美、温馨的。教师:这是首外国的《新年好》,国外过节过年时都被蜡烛、鲜花和美妙的音乐笼罩着。很恬静、温馨。我们中国在过新年的时候又是一种什么气氛呢?咱们来欣赏一下。听后,学生回答:敲锣、打鼓、欢快、热烈、兴奋的。这一导学过程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了音乐审美体验,同时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以及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二、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乐谱
二十一世纪课改精神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识谱教学还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小学低年级从感性欣赏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唱谱,有了大量的感性积累,就能比较牢固的建立起唱名音高感。为以后的识谱教学打下基础。这种积累的根基在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了兴趣不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实现。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偏向,很多人把识谱教学置于音乐课的首要位置。事实上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也长期被识谱教学的地位困扰着。学歌必须先识谱,如此的教学方法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面对这种教学状况,我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另外,我还利用我校的阳光五分钟课堂来积累音理知识,使学生的识谱能力得到近一步巩固。
第三、案例描述:
(一)通过反复聆听、哼唱、记忆,让学生加强对歌曲的感受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2、视听结合,感受歌曲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意境。
3、随音乐用动作表现过新年的场面,深化对音乐的感受,同时对歌曲旋律更加深了印象。
4、用la母音模唱歌曲旋律,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与理解,同时再次刺激了学生对旋律的欣赏和记忆。
(二)用记忆的音乐旋律,自主学习歌谱
在学生将歌曲旋律都记忆下来后,教师让学生找到了歌曲旋律的特点,在这里向学生揭示了音乐记忆的好方法:找重复旋律可以帮助记忆。教师:自己看看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有一些重复的旋律和相似的旋律。教师揭示:找出有特点的旋律,如:重复的、相近的旋律就是我们记忆歌曲的一种好的方法。对于孩子我们应授之与渔,而不是授之与鱼。在旋律记忆、学习歌谱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了孩子自主的学习空间。在此阶段,通过教师扶助、学生互助等形式完成了此阶段的目标。这样的歌谱学习降低了学生识谱的难度,给学生带来的是美的享受、以及快乐和自信。同时还能够对学生有效地进行识谱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着实显现出了音乐审美的功效。
(三)全体参与学习歌词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和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为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意境。然后轻声随琴演唱,感受歌曲的气氛。而后学生提出歌曲中唱不好的地方,求得同学和教师的帮助。问题解决后以集体学习的方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四)在教学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环境的格局,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例如:在熟练演唱歌曲阶段,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以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有的学生说想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演唱,有的说想自己独唱,还有的学生会再创作,如:学生1:第一句“咚咚咚咚呛”唱的有弹性而且力度要稍强,表现刚过年人们兴奋的心情,第二句就要稍弱一些,和第一句在力度上有些对比,仿佛敲鼓的人们在高兴的对话。学生2:第四句“幸福的生活甜呀甜又香”根据旋律线的走向做由强渐弱,表现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心里可美了,每个人都在心底细细体会那种香甜呢!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空间里自由地发挥、大胆地想象,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
(一)兴趣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倾向,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它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音乐怀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就会主动的、自觉的不怕困难的学习知识与技能,并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时发现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
(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是情感审美
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作为音乐教师就要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三)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
在各个学习科目中,在各艺术门类中,唯有音乐学科具有这一特殊性。音乐领域中任何活动都围绕着听觉体验来进行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
(四)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三个维度
首先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这样才能把培养审美情趣置于第一位。其二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其三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因此要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过程,注重音乐学科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