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复习中,备考策略恰当、方法科学,既能减轻我们的学习负担,节约宝贵的备考时间,又能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成绩。那么,在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考生如何才能实现高效备考呢?笔者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5点备考策略。
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新高考考试的标尺和指南针,是试题命制的直接指导思想与考查目标,在具体试题中其理论内涵会得到充分展现,因此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是高效备考的重要前提。
唯物史观是由生产力史观、社会形态史观、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等组成,其中核心内容可运用图示直观表示如下:
我们可以试着根据这个结构图来解释秦汉时期的历史——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而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会导致政治割据,因此在政治上统治者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并不断发展;而为了迎合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在思想上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新儒学思想。
时空观念是由历史物理时间(历史事实的具体发生时间:一般通过制作历史数轴、历史图表来理解),历史学时间(对人类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进行主观分段,是历史概念时间),历史范式时间(以长时段划分、解释历史,是历史方法论时间),历史地理空间(是客观的、范围固定的某一环境空间,一般用历史地图来解释),历史社会空间(动态的、连续的、主观的空间,是社会形态空间),历史心理空间(主观性、虚拟性的空间,是历史想象空间)等组成。
史料实证方法是由外考证(考证文本真伪,追寻文本来自何处、作于何人、成于何时何地等问题)和内考证(探讨作者所言真意如何、作者是否自信其所言、作者是否有理由自证其所言等)组成,要求我们进行史实考证,恢复历史本真面目。
历史解释是由目的解释(历史人物评价)、因果科学解释(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解释)、叙述解释(历史故事编写)组成,能够探究与阐述史实发生的原因和意义。
最后,家国情怀素养是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与境界,具体体现在历史价值观与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两个层面上。
按照核心考点来复习教材
明白“考什么”,即确定考点范围,是实现高效备考的基础。复习教材内容时,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结合历史学科知识特点,分析近三年高考真题,确定考点的主次地位。即对涉及的具体考点进行分析研究,依据考点出现的频率高低排列分类,知道哪些是历年高考常考的重要考点,哪些是次要考点,哪些是从来没有涉及过的知识点;明白每一个考点的考查形式和对考生的能力要求。
例如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为例。高考试题常涉及的核心考点具体有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等,其中高考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是郡县制,其次是中央官僚机构。这两个考点的考查形式一般是与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进行联系,要求考生分析各种制度的特点。大部分的高考试题考点都涉及本课的核心内容,以选择题居多,非选择题很少。
整合考点知识,
贯通考点之间的关系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时间跨度大、空间分布广、概念密度高,因此在备考复习中不能把历史知识当作孤立的分散的知识点,而要以史观为指导,从专题、通史、小主题三个角度对考点进行整合,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知识网络体系,使考点知识综合化、规律化、系统化,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如从专题角度整合,应该抓住历史事件的主题线索,勾勒出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理解考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如专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整合如下:
从通史角度整合,应该贯通必修、选修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散见于必修、选修教材各专题中的各个考点按照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纵横联系;把必修、选修内容考点按时序分为古代、近代和现当代三大部分,其中古代史包括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近代史包括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现当代史包括现当代世界和现当代中国;同时把中外每一通史分成若干历史时期,再以某一史观为指导把每一历史时期的考点整合成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新的网络知识体系,形成“面—线—点”的格局。例如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整合“古代中国农业文明”如下:
从小主题角度整合,就是以某一具体问题为切口,把相關的一些中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放到一起,找出其异同,分析其缘由,以形成对历史事物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判断、比较、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以社会史观整合中外农业问题如下:
关注热点、焦点问题,
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现实热点、焦点问题往往是历年高考命题的切入点,是高考试题内容现实化的表现,内容呈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历史学科的现实性和社会教育功能。如2020全国Ⅰ卷第41题中德关系问题、2020全国Ⅱ卷第42题欧盟问题、2020新高考Ⅰ卷(山东)第17题青少年教育问题、2020天津卷第16题与2020江苏卷第21题中央对地方的治理问题等。
这一方面是由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只有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实”“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另一方面是由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理念决定的,“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实现对历史与现实全面正确的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世界意识”。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关注时代热点、焦点问题,能回归现实的生活世界,同时具备分析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用从历史中吸取来的智慧,解释、评价、理解现实热点、焦点问题。
强化做题技巧,关注新题型 明白“怎么考”,即试题以何种题型呈现?考查目标是什么?这是高效备考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考生加强对近三年高考真题的分析、研究,要理解、研究新高考呈现的试题特点,既总结传统题型的做题技巧,又要关注新题型的特点及做题方法。
如选择题,题目的形式往往是“材料+问题设计+选择项”,考生审阅材料时可以注意材料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历史概念、语气、标点符号、中心词等;根据问题设计判断题型,如提炼信息题、原因题、本质题、比较题、佐证题、程度题、综合判断题等;再根据题型做题,读懂材料后,对材料信息加以提炼,答案很容易就会浮现出来。
再如主观题,2020山东卷与天津卷叙述解释类历史主观题出现了三种新题型。
第一种是图表判断类,如山东卷第16题:“分别提取图5、图6、图7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此类题做题技巧为:(1)明白问题所指方向,做到有的放矢;(2)带着问题阅读图表,解读图表,提取关键信息;(3)联系课本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第二种是漫画设计类,如天津卷第18题:“(2)围绕1919~1939年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按照历史漫画的呈现要求,构思一幅历史漫画并加以说明。”这一类试题解题方法为:(1)确立主题,主题要符合史实;(2)表达立意,判断是褒还是贬;(3)根据主题与立意选择相关典型史实进行佐证。
第三种是故事编写类,如山东卷第19题:“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此类题做题技巧为:(1)要突出历史的特定时空观念,否则就是虚构历史作品即文学作品;(2)确定谈话场景及参与人的社会身份,谈话内容要有社会意义,谈话人要有阶级性;(3)设计符合谈话人身份的谈话内容,要尊重史实。
最后,以上5点备考策略是笔者在多年高考备考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够起到“助跑器”作用,帮助大家实现高效备考,提高历史成绩。
高考历史新题型再现
【2020新高考I卷(山东)·19题】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國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 《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7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8分)
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新高考考试的标尺和指南针,是试题命制的直接指导思想与考查目标,在具体试题中其理论内涵会得到充分展现,因此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是高效备考的重要前提。
唯物史观是由生产力史观、社会形态史观、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等组成,其中核心内容可运用图示直观表示如下:
我们可以试着根据这个结构图来解释秦汉时期的历史——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而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会导致政治割据,因此在政治上统治者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并不断发展;而为了迎合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在思想上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新儒学思想。
时空观念是由历史物理时间(历史事实的具体发生时间:一般通过制作历史数轴、历史图表来理解),历史学时间(对人类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进行主观分段,是历史概念时间),历史范式时间(以长时段划分、解释历史,是历史方法论时间),历史地理空间(是客观的、范围固定的某一环境空间,一般用历史地图来解释),历史社会空间(动态的、连续的、主观的空间,是社会形态空间),历史心理空间(主观性、虚拟性的空间,是历史想象空间)等组成。
史料实证方法是由外考证(考证文本真伪,追寻文本来自何处、作于何人、成于何时何地等问题)和内考证(探讨作者所言真意如何、作者是否自信其所言、作者是否有理由自证其所言等)组成,要求我们进行史实考证,恢复历史本真面目。
历史解释是由目的解释(历史人物评价)、因果科学解释(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解释)、叙述解释(历史故事编写)组成,能够探究与阐述史实发生的原因和意义。
最后,家国情怀素养是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与境界,具体体现在历史价值观与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两个层面上。
按照核心考点来复习教材
明白“考什么”,即确定考点范围,是实现高效备考的基础。复习教材内容时,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结合历史学科知识特点,分析近三年高考真题,确定考点的主次地位。即对涉及的具体考点进行分析研究,依据考点出现的频率高低排列分类,知道哪些是历年高考常考的重要考点,哪些是次要考点,哪些是从来没有涉及过的知识点;明白每一个考点的考查形式和对考生的能力要求。
例如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为例。高考试题常涉及的核心考点具体有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等,其中高考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是郡县制,其次是中央官僚机构。这两个考点的考查形式一般是与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进行联系,要求考生分析各种制度的特点。大部分的高考试题考点都涉及本课的核心内容,以选择题居多,非选择题很少。
整合考点知识,
贯通考点之间的关系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时间跨度大、空间分布广、概念密度高,因此在备考复习中不能把历史知识当作孤立的分散的知识点,而要以史观为指导,从专题、通史、小主题三个角度对考点进行整合,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知识网络体系,使考点知识综合化、规律化、系统化,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如从专题角度整合,应该抓住历史事件的主题线索,勾勒出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理解考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如专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整合如下:
从通史角度整合,应该贯通必修、选修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散见于必修、选修教材各专题中的各个考点按照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纵横联系;把必修、选修内容考点按时序分为古代、近代和现当代三大部分,其中古代史包括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近代史包括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现当代史包括现当代世界和现当代中国;同时把中外每一通史分成若干历史时期,再以某一史观为指导把每一历史时期的考点整合成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新的网络知识体系,形成“面—线—点”的格局。例如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整合“古代中国农业文明”如下:
从小主题角度整合,就是以某一具体问题为切口,把相關的一些中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放到一起,找出其异同,分析其缘由,以形成对历史事物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判断、比较、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以社会史观整合中外农业问题如下:
关注热点、焦点问题,
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现实热点、焦点问题往往是历年高考命题的切入点,是高考试题内容现实化的表现,内容呈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历史学科的现实性和社会教育功能。如2020全国Ⅰ卷第41题中德关系问题、2020全国Ⅱ卷第42题欧盟问题、2020新高考Ⅰ卷(山东)第17题青少年教育问题、2020天津卷第16题与2020江苏卷第21题中央对地方的治理问题等。
这一方面是由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只有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实”“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另一方面是由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理念决定的,“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实现对历史与现实全面正确的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世界意识”。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关注时代热点、焦点问题,能回归现实的生活世界,同时具备分析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用从历史中吸取来的智慧,解释、评价、理解现实热点、焦点问题。
强化做题技巧,关注新题型 明白“怎么考”,即试题以何种题型呈现?考查目标是什么?这是高效备考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考生加强对近三年高考真题的分析、研究,要理解、研究新高考呈现的试题特点,既总结传统题型的做题技巧,又要关注新题型的特点及做题方法。
如选择题,题目的形式往往是“材料+问题设计+选择项”,考生审阅材料时可以注意材料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历史概念、语气、标点符号、中心词等;根据问题设计判断题型,如提炼信息题、原因题、本质题、比较题、佐证题、程度题、综合判断题等;再根据题型做题,读懂材料后,对材料信息加以提炼,答案很容易就会浮现出来。
再如主观题,2020山东卷与天津卷叙述解释类历史主观题出现了三种新题型。
第一种是图表判断类,如山东卷第16题:“分别提取图5、图6、图7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此类题做题技巧为:(1)明白问题所指方向,做到有的放矢;(2)带着问题阅读图表,解读图表,提取关键信息;(3)联系课本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第二种是漫画设计类,如天津卷第18题:“(2)围绕1919~1939年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按照历史漫画的呈现要求,构思一幅历史漫画并加以说明。”这一类试题解题方法为:(1)确立主题,主题要符合史实;(2)表达立意,判断是褒还是贬;(3)根据主题与立意选择相关典型史实进行佐证。
第三种是故事编写类,如山东卷第19题:“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此类题做题技巧为:(1)要突出历史的特定时空观念,否则就是虚构历史作品即文学作品;(2)确定谈话场景及参与人的社会身份,谈话内容要有社会意义,谈话人要有阶级性;(3)设计符合谈话人身份的谈话内容,要尊重史实。
最后,以上5点备考策略是笔者在多年高考备考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够起到“助跑器”作用,帮助大家实现高效备考,提高历史成绩。
高考历史新题型再现
【2020新高考I卷(山东)·19题】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國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 《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7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