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的课程改革为背景,以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和经验为支撑,阐述微课程开设给校本课程建设带来的“变小、变活、变富、变趣、变群”的一系列变化。
[关键词] 微课程 校本课程 课程变化
“瞧,这是我们四(6)班王老师给我们开设的微课程《有趣的魔术》,可有味道了。”
“王老师给我们四(5)也上过,我们也喜欢《有趣的魔术》。”
“快来看,这是我们班的黄老师和微课程――《微电影之配音》。你们知道吗?上次我们学的是给动画片《猫和老鼠》配音,你们没有学过吧?”
“我们有《趣味24点》,还有《水果特攻》呢。”
……
这是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心小学的小学生在参观新布置的微课程文化长廊时的对话。小朋友们对自己曾经学过的微课程的喜爱和自豪感言溢于表。
钱清镇中心小学开设微课程课堂已近两年,开设出百余节微课程,有《我型我塑》、《巧手钩锦》、《指尖的艺术》、《神奇的莫比乌斯带》、《钱小好舌头》等趣味微课程,这些微课程的设置,引起了教师学生课堂生态的良性变化。
以往,各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常常仿照省、市地方课程,全校一门课程,一个内容,从一年级学到六年级(或是分成高低两段)。这样的好处是全校统一,声势浩大,单方面易出成绩。但弊端也显而易见,课程开发耗时费力,成本较大,同时由于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兴趣爱好,学生并不喜欢。这样,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钱清镇中心小学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入手,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特长,引导教师因班制宜,因科制宜,积极开设短小精悍,趣味性强,富有特色的微课程,掀开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面纱。今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专家、同行的指点。
一、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小”了
钱清镇中心小学的微课程入口小,时间短,内容精,目标微。该校开设的微课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之间,内容的选择和目标的定位尽量小微化。像该校好几位教师都开设了《趣味24点》,粗一看题,仿佛是同一堂课,细一观察,原来是迥然不同。三年级的祝教师开设的24点定位于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的应用,因为三年级数学刚教了九九乘法口诀表;四年级陈老师教学的24点侧重于写,侧重于算法的记录,通过算法的记录,理解运算的先后顺序;六年级高老师主授的24点则相对有难度,有挑战性了,因为他所精选的24点牌题好些需要运用分数乘除法,对习惯于整数算法的学生绝对是个考验,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一微课,彻底颠覆了他们脑中原来习惯的24点算法,本课学习之后,大家豁然开朗:原来24点还可以这样算。这样的微课,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每一次的目标都是比较微小的,每一个内容都是精致的,这让校本课程也微型化了。
二、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活”了
全校性统一的校本课程开发庞大费时,转变不易。钱清镇中心小学开设的微课程,不光让校本课程变“小”了,同时,也让校本课程变“活”了。课程开发,要让学生喜欢才行。体育张老师开始开设了一堂四年级《你追我赶》的微课,学生反应寥寥。有同学就说:“这跟体育课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叫微课呢?”结果,这《你追我赶》的微课最后只得取消。张老师在与教科室老师、组内同事一起讨论、探究之后,重新又设计了一堂微课《追风少年》。课前一天给学生布置了个作业,看谁能在微课上想办法追上风?谁就是追风少年。课堂上,学生劲头很足,虽然开始能想到办法的很少,但经张老师一点拨,大家如梦初醒,纷纷要求举手尝试。有的敞开外套向前跑,风把他的外套给吹了起来;有的握着红领巾的一头向前跑,红领巾迎风招展;有的女生解开自己的辫子向前跑,发丝随风飘逸;有的看到张老师准备的一叠报纸,拿起一张放在胸前向前跑,报纸被迎面的风紧紧的吹牢在胸前……这一微课当然大受学生欢迎,张老师的微课“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活”了。全体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发微课程,不变就“死”,会变才“活”,校本课程在“变”与“不变”之间越变越“活”。
三、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富”了
微课程小而美,短而灵活,适应性强,开发成本低,草根性的特点更便于牢接地气,让广大一线教师参与其中。它帮教师们克服了对课程开发的畏难情绪,战胜了对课程开发的畏惧心理,较好的激发了教师对微小课程开发的兴趣,满足了教师业务成长的心理需求和对课程开发的成功体验要求,使教师们积极投身于微课程建设中来。
老师们能针对学生平时具体学习需要,进行短时班级性校本课程开发。大家的思路很开阔,有结合学科知识探究、实践的,如数学学科的《巧算24点》、《有趣的数阵图》,语文学科的《趣味汉字》、英语学科的《我是英语小导游》等;有整合学科知识的,如《QQ空间》;有侧重健身活动的《快乐足球》;有注重技艺特长的《含“琴”脉脉》;有联系生活实际的《水果特攻》(生活中的水果知识解秘);有来自学生玩具爱好的《魔方》、《我爱炫酷空竹》;还有《有趣的魔术》、《微电影》等综合性课程……内容广泛,科目众多(具体见最后附表:钱清镇中心小学几年来开设微课程内容汇总)。它的灵活多变,它的应需而生,促使更多、更好的微课程不断涌现。微课程改变了以往校本课程几个课程一成不变的开发模式,它应学生需求而生,为学生成长服务,为体验成功服务,为优化教育教学服务。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多少,它就有多少;教育教学的优化要求有多少,它就有多少。微课程,让校本课程越来越“富有”。
四、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趣”了
钱清镇中心小学的微课程首先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微课程变得更有趣是该课改研究的一个重点。英语黄老师设计了一堂三年级《英语单词一家人》的微课,family中有daddy、mummy、brother、sister、baby五个单词,如何让学生爱上这一课且有别于平时的英语课呢?黄老师颇费了一番脑筋,后来她把这五个单词一家人与五个手指结合起来,让学生推荐哪个手指当谁daddy,哪个手指当谁mummy…….并说明理由,学生兴趣盎然。更绝的是,进而她又让大家把这些人物画在自己相应的手指上,边唱歌曲边用手指表演,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一堂微课下来,也许,这几个单词学生并不个个能读得准确,但课堂上洋溢的趣味会让他们终身难忘,学习的兴趣会渗透到其他课堂。
五、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群”了
钱清镇中心小学微课程经过近两年的开发,逐渐积少成多,结小成群了。
为更好的利用现有微课资源,学校教科室组织老师进行研究、讨论。有道是独木不成林,一课难称雄。学校决定整合、提升微课资源,把相同、相近、相似的微课整合成一个个内容丰富,渐次上升的微课群,使短小精悍的微课更有深度和广度,更受学生的欢迎。
例如:有不同老师开设同一内容,但目标定位不同,教学对象也不同,可组合成群。如前面所述不同老师开设的《趣味24点》。
有内容不同,但学科上颇为接近的微课,可组合成群。如《精彩签名》、《钱小好舌头(绕口令)》、《趣味字谜》、《玩转汉字》、《动画成语》、《对子天地》等都可汉字有关,可组合成《神奇的汉字》群。
有内容不同,但内容上相关联的,也可组合成群。如《精彩有“线”(线描画)》、《趣味书法(线条)》、《简笔画动漫》、《一挥而就(一笔画)》等可组合成《有趣的线条》群。
……
微课程的开设,引起了学校校本课程的诸多变化,丰富了课程设置,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师生关系良性循环,对营造校园和谐、上进的生态环境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微课程,微学习,让校本课程华丽转身,轻松“变脸”。
[关键词] 微课程 校本课程 课程变化
“瞧,这是我们四(6)班王老师给我们开设的微课程《有趣的魔术》,可有味道了。”
“王老师给我们四(5)也上过,我们也喜欢《有趣的魔术》。”
“快来看,这是我们班的黄老师和微课程――《微电影之配音》。你们知道吗?上次我们学的是给动画片《猫和老鼠》配音,你们没有学过吧?”
“我们有《趣味24点》,还有《水果特攻》呢。”
……
这是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心小学的小学生在参观新布置的微课程文化长廊时的对话。小朋友们对自己曾经学过的微课程的喜爱和自豪感言溢于表。
钱清镇中心小学开设微课程课堂已近两年,开设出百余节微课程,有《我型我塑》、《巧手钩锦》、《指尖的艺术》、《神奇的莫比乌斯带》、《钱小好舌头》等趣味微课程,这些微课程的设置,引起了教师学生课堂生态的良性变化。
以往,各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常常仿照省、市地方课程,全校一门课程,一个内容,从一年级学到六年级(或是分成高低两段)。这样的好处是全校统一,声势浩大,单方面易出成绩。但弊端也显而易见,课程开发耗时费力,成本较大,同时由于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兴趣爱好,学生并不喜欢。这样,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钱清镇中心小学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入手,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特长,引导教师因班制宜,因科制宜,积极开设短小精悍,趣味性强,富有特色的微课程,掀开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面纱。今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专家、同行的指点。
一、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小”了
钱清镇中心小学的微课程入口小,时间短,内容精,目标微。该校开设的微课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之间,内容的选择和目标的定位尽量小微化。像该校好几位教师都开设了《趣味24点》,粗一看题,仿佛是同一堂课,细一观察,原来是迥然不同。三年级的祝教师开设的24点定位于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的应用,因为三年级数学刚教了九九乘法口诀表;四年级陈老师教学的24点侧重于写,侧重于算法的记录,通过算法的记录,理解运算的先后顺序;六年级高老师主授的24点则相对有难度,有挑战性了,因为他所精选的24点牌题好些需要运用分数乘除法,对习惯于整数算法的学生绝对是个考验,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一微课,彻底颠覆了他们脑中原来习惯的24点算法,本课学习之后,大家豁然开朗:原来24点还可以这样算。这样的微课,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每一次的目标都是比较微小的,每一个内容都是精致的,这让校本课程也微型化了。
二、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活”了
全校性统一的校本课程开发庞大费时,转变不易。钱清镇中心小学开设的微课程,不光让校本课程变“小”了,同时,也让校本课程变“活”了。课程开发,要让学生喜欢才行。体育张老师开始开设了一堂四年级《你追我赶》的微课,学生反应寥寥。有同学就说:“这跟体育课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叫微课呢?”结果,这《你追我赶》的微课最后只得取消。张老师在与教科室老师、组内同事一起讨论、探究之后,重新又设计了一堂微课《追风少年》。课前一天给学生布置了个作业,看谁能在微课上想办法追上风?谁就是追风少年。课堂上,学生劲头很足,虽然开始能想到办法的很少,但经张老师一点拨,大家如梦初醒,纷纷要求举手尝试。有的敞开外套向前跑,风把他的外套给吹了起来;有的握着红领巾的一头向前跑,红领巾迎风招展;有的女生解开自己的辫子向前跑,发丝随风飘逸;有的看到张老师准备的一叠报纸,拿起一张放在胸前向前跑,报纸被迎面的风紧紧的吹牢在胸前……这一微课当然大受学生欢迎,张老师的微课“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活”了。全体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发微课程,不变就“死”,会变才“活”,校本课程在“变”与“不变”之间越变越“活”。
三、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富”了
微课程小而美,短而灵活,适应性强,开发成本低,草根性的特点更便于牢接地气,让广大一线教师参与其中。它帮教师们克服了对课程开发的畏难情绪,战胜了对课程开发的畏惧心理,较好的激发了教师对微小课程开发的兴趣,满足了教师业务成长的心理需求和对课程开发的成功体验要求,使教师们积极投身于微课程建设中来。
老师们能针对学生平时具体学习需要,进行短时班级性校本课程开发。大家的思路很开阔,有结合学科知识探究、实践的,如数学学科的《巧算24点》、《有趣的数阵图》,语文学科的《趣味汉字》、英语学科的《我是英语小导游》等;有整合学科知识的,如《QQ空间》;有侧重健身活动的《快乐足球》;有注重技艺特长的《含“琴”脉脉》;有联系生活实际的《水果特攻》(生活中的水果知识解秘);有来自学生玩具爱好的《魔方》、《我爱炫酷空竹》;还有《有趣的魔术》、《微电影》等综合性课程……内容广泛,科目众多(具体见最后附表:钱清镇中心小学几年来开设微课程内容汇总)。它的灵活多变,它的应需而生,促使更多、更好的微课程不断涌现。微课程改变了以往校本课程几个课程一成不变的开发模式,它应学生需求而生,为学生成长服务,为体验成功服务,为优化教育教学服务。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多少,它就有多少;教育教学的优化要求有多少,它就有多少。微课程,让校本课程越来越“富有”。
四、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趣”了
钱清镇中心小学的微课程首先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微课程变得更有趣是该课改研究的一个重点。英语黄老师设计了一堂三年级《英语单词一家人》的微课,family中有daddy、mummy、brother、sister、baby五个单词,如何让学生爱上这一课且有别于平时的英语课呢?黄老师颇费了一番脑筋,后来她把这五个单词一家人与五个手指结合起来,让学生推荐哪个手指当谁daddy,哪个手指当谁mummy…….并说明理由,学生兴趣盎然。更绝的是,进而她又让大家把这些人物画在自己相应的手指上,边唱歌曲边用手指表演,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一堂微课下来,也许,这几个单词学生并不个个能读得准确,但课堂上洋溢的趣味会让他们终身难忘,学习的兴趣会渗透到其他课堂。
五、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群”了
钱清镇中心小学微课程经过近两年的开发,逐渐积少成多,结小成群了。
为更好的利用现有微课资源,学校教科室组织老师进行研究、讨论。有道是独木不成林,一课难称雄。学校决定整合、提升微课资源,把相同、相近、相似的微课整合成一个个内容丰富,渐次上升的微课群,使短小精悍的微课更有深度和广度,更受学生的欢迎。
例如:有不同老师开设同一内容,但目标定位不同,教学对象也不同,可组合成群。如前面所述不同老师开设的《趣味24点》。
有内容不同,但学科上颇为接近的微课,可组合成群。如《精彩签名》、《钱小好舌头(绕口令)》、《趣味字谜》、《玩转汉字》、《动画成语》、《对子天地》等都可汉字有关,可组合成《神奇的汉字》群。
有内容不同,但内容上相关联的,也可组合成群。如《精彩有“线”(线描画)》、《趣味书法(线条)》、《简笔画动漫》、《一挥而就(一笔画)》等可组合成《有趣的线条》群。
……
微课程的开设,引起了学校校本课程的诸多变化,丰富了课程设置,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师生关系良性循环,对营造校园和谐、上进的生态环境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微课程,微学习,让校本课程华丽转身,轻松“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