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有两大品牌价值排行榜,一是Interbrand每年10月发布的全球最佳品牌(Best Global Brands)百强排行榜,二是明略行(Millward Brown)每年5月发布的Brand Z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百强(Top 100 Most Valuable Global Brands)排行榜。以2013年为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排行榜的结果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具体有两个方面。第一,同样的品牌,评估的价值相差很大。在两个排行榜中,苹果均位居全球第一,但在Interbrand的排行榜中,苹果的价值为983亿美金,而在明略行的排行榜中,苹果的价值几乎翻了一倍,高达1850亿美元;第二,品牌的排序位置存在较大差异。两个排行榜都评出全球最有价值的100大品牌,两者重合的品牌为50个,只占一半。在Interbrand的排行榜中,前十位是苹果、Google、可口可乐、IBM、微软、美国通用电气、麦当劳、三星、英特尔、丰田,而在明略行的排行榜中,前十位是苹果、Google、IBM、麦当劳、可口可乐、AT&T、微软、万宝路、维萨、中移动。对于中国品牌,迄今为止,无一品牌能够进入Interbrand排行榜百强,但有11个品牌进入明略行排行榜百强,依次分别为:中国移动(第10)、中国工商银行(第16)、腾讯(第21)、中国建行(第22)、百度(第33)、中国农业银行(第37)、中国人寿(第57)、中国银行(第58)、中石油(第65)、中石化(第67)、中国平安(第84)。两者的差异很大。那么,上述的差异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这需要探究两个排行榜的估值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对之作介绍,以帮助读者理解品牌价值评估的来龙去脉。
Interbrand方法有三个关键的要素,包括品牌化产品或服务的财务绩效,在购买决策中品牌的作用,以及品牌竞争强度的分析。
首先是财务分析,这是测量投资者的总体财务回报,或者说经济利润。它是一个品牌税后的营业利润,减去用于产生品牌收入和利润的资本花费。Interbrand方法是基于5年期的财务预测,用作品牌估值模型的基础。资本花费率依据产业加权后的资本平均成本确定。
其次是品牌作用的分析。它是测量购买决策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因素(例如价格、便利性或产品属性)而言,归功于品牌的部分,用品牌作用指数(RBI)表示,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这个指数的确定视品牌不同而采用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包括一手资料研究,历史性评估,或同行专家评估法。品牌化产品或服务的经济利润乘上RBI,得到归功于品牌的收益。
最后是确定品牌强度。这是测量品牌产生忠诚度的能力,是衡量品牌在未来保持产生需求和利润的潜力。Interbrand综合分析十大因素,用0-100分进行衡量。其中,内部因素有四个,包括品牌清晰度、内部承诺重视度、品牌保护性和品牌响应度;外部因素有六个,包括品牌真实性、品牌相关性、品牌差异性、品牌一致性、品牌存在性和品牌理解度。品牌在这些因素方面的表现,是参考产业中的其他品牌或其他世界级品牌而计算分数。接下来关键的一步是,Interbrand通过一个专有的公式,把品牌强度分数转换成品牌特定的贴现率,以衡量品牌在将其未来收益转变为现实收益过程中的风险。得到贴现率后,就可以累加算出到第5年时品牌创造的总价值,再加上第5年后的品牌残值,就得到最终的品牌价值。
明略行的计算方法与Interbrand方法在思路上是相似的,其方法的核心也是有三大要素组成,分别是无形收益、品牌的贡献和品牌乘数。品牌价值即是由这三者相乘得到。
第一步,根据市场和消费者信息,结合各种不同来源(Bloomberg,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等)的财务数据,计算特定品牌的无形收益。简单地说,就是从净销售额中减去销售成本、总务费用、摊销费、税收、资本成本等。第二步,计算品牌的贡献,或者说产生业务收益的品牌有效性。这个测度考虑地区差异,反映来自产品或服务的最忠诚顾客或用户的收益分布。明略行利用BrandZ数据库确定无形收益中能够归属于品牌的比例,而非其他因素(如价格、可得性和绩效等)。品牌贡献结果表达为一个从1分到5分的指数,5分为最强。这个分数基于三个BrandZ要素确定,分别是市场中的商品化程度、各种因素(如分销或转换成本)的影响、顾客-品牌关系的强度。第三步是基于“品牌动量”计算品牌乘数。在这个步骤中,使用三个品牌风险因素计算短期成长指数,用于预测未来收益,包括每个国家的“品牌电压(Brand Voltage)”,即预测未来提升市场份额的品牌能力,还有品牌所在品类的增长率,以及品牌所在国家的增长率。按明略行的定义,“品牌动量”是一个品牌短期增长率(1年)相对于BrandZ数据库中所有品牌的平均短期增长率的指数。品牌的增长率处于前10%的位置,那么其品牌动量即为10;具有平均增长率的品牌,其得分为5分;处于平均增长率之上,为5-10分;处于平均增长率之下,为0-5分。基于品牌动量指数,明略行再通过一个未公开的算法把它转换成为品牌乘数。
对比综合Interbrand和明略行两大品牌估值方法,我们可以总结品牌价值来源于三大方面,即品牌的财务绩效、品牌的贡献力,以及品牌的竞争强度。尽管思路相似,但两大公司对三大要素的具体计算处理并不统一。此外,Interbrand是采用纵向时间维度(5年期),各年加总得到品牌价值,而明略行是采用横向空间维度,把各国市场上的品牌价值加总得到全球品牌价值。这些正是导致同一品牌,其价值相差甚大的根本原因。
具体有两个方面。第一,同样的品牌,评估的价值相差很大。在两个排行榜中,苹果均位居全球第一,但在Interbrand的排行榜中,苹果的价值为983亿美金,而在明略行的排行榜中,苹果的价值几乎翻了一倍,高达1850亿美元;第二,品牌的排序位置存在较大差异。两个排行榜都评出全球最有价值的100大品牌,两者重合的品牌为50个,只占一半。在Interbrand的排行榜中,前十位是苹果、Google、可口可乐、IBM、微软、美国通用电气、麦当劳、三星、英特尔、丰田,而在明略行的排行榜中,前十位是苹果、Google、IBM、麦当劳、可口可乐、AT&T、微软、万宝路、维萨、中移动。对于中国品牌,迄今为止,无一品牌能够进入Interbrand排行榜百强,但有11个品牌进入明略行排行榜百强,依次分别为:中国移动(第10)、中国工商银行(第16)、腾讯(第21)、中国建行(第22)、百度(第33)、中国农业银行(第37)、中国人寿(第57)、中国银行(第58)、中石油(第65)、中石化(第67)、中国平安(第84)。两者的差异很大。那么,上述的差异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这需要探究两个排行榜的估值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对之作介绍,以帮助读者理解品牌价值评估的来龙去脉。
Interbrand方法有三个关键的要素,包括品牌化产品或服务的财务绩效,在购买决策中品牌的作用,以及品牌竞争强度的分析。
首先是财务分析,这是测量投资者的总体财务回报,或者说经济利润。它是一个品牌税后的营业利润,减去用于产生品牌收入和利润的资本花费。Interbrand方法是基于5年期的财务预测,用作品牌估值模型的基础。资本花费率依据产业加权后的资本平均成本确定。
其次是品牌作用的分析。它是测量购买决策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因素(例如价格、便利性或产品属性)而言,归功于品牌的部分,用品牌作用指数(RBI)表示,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这个指数的确定视品牌不同而采用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包括一手资料研究,历史性评估,或同行专家评估法。品牌化产品或服务的经济利润乘上RBI,得到归功于品牌的收益。
最后是确定品牌强度。这是测量品牌产生忠诚度的能力,是衡量品牌在未来保持产生需求和利润的潜力。Interbrand综合分析十大因素,用0-100分进行衡量。其中,内部因素有四个,包括品牌清晰度、内部承诺重视度、品牌保护性和品牌响应度;外部因素有六个,包括品牌真实性、品牌相关性、品牌差异性、品牌一致性、品牌存在性和品牌理解度。品牌在这些因素方面的表现,是参考产业中的其他品牌或其他世界级品牌而计算分数。接下来关键的一步是,Interbrand通过一个专有的公式,把品牌强度分数转换成品牌特定的贴现率,以衡量品牌在将其未来收益转变为现实收益过程中的风险。得到贴现率后,就可以累加算出到第5年时品牌创造的总价值,再加上第5年后的品牌残值,就得到最终的品牌价值。
明略行的计算方法与Interbrand方法在思路上是相似的,其方法的核心也是有三大要素组成,分别是无形收益、品牌的贡献和品牌乘数。品牌价值即是由这三者相乘得到。
第一步,根据市场和消费者信息,结合各种不同来源(Bloomberg,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等)的财务数据,计算特定品牌的无形收益。简单地说,就是从净销售额中减去销售成本、总务费用、摊销费、税收、资本成本等。第二步,计算品牌的贡献,或者说产生业务收益的品牌有效性。这个测度考虑地区差异,反映来自产品或服务的最忠诚顾客或用户的收益分布。明略行利用BrandZ数据库确定无形收益中能够归属于品牌的比例,而非其他因素(如价格、可得性和绩效等)。品牌贡献结果表达为一个从1分到5分的指数,5分为最强。这个分数基于三个BrandZ要素确定,分别是市场中的商品化程度、各种因素(如分销或转换成本)的影响、顾客-品牌关系的强度。第三步是基于“品牌动量”计算品牌乘数。在这个步骤中,使用三个品牌风险因素计算短期成长指数,用于预测未来收益,包括每个国家的“品牌电压(Brand Voltage)”,即预测未来提升市场份额的品牌能力,还有品牌所在品类的增长率,以及品牌所在国家的增长率。按明略行的定义,“品牌动量”是一个品牌短期增长率(1年)相对于BrandZ数据库中所有品牌的平均短期增长率的指数。品牌的增长率处于前10%的位置,那么其品牌动量即为10;具有平均增长率的品牌,其得分为5分;处于平均增长率之上,为5-10分;处于平均增长率之下,为0-5分。基于品牌动量指数,明略行再通过一个未公开的算法把它转换成为品牌乘数。
对比综合Interbrand和明略行两大品牌估值方法,我们可以总结品牌价值来源于三大方面,即品牌的财务绩效、品牌的贡献力,以及品牌的竞争强度。尽管思路相似,但两大公司对三大要素的具体计算处理并不统一。此外,Interbrand是采用纵向时间维度(5年期),各年加总得到品牌价值,而明略行是采用横向空间维度,把各国市场上的品牌价值加总得到全球品牌价值。这些正是导致同一品牌,其价值相差甚大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