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本次课程改革的成败。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出自己的回应,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与新课程共成长。
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
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树立以下先进的教育观念:
(1)教育观:基础教育要为青少年的终身发展打基础,面向每一个青少年发展的需要,要努力创造适合青少年的教育。教育必须从关注共性、关注社会性的要求中逐步走向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做决策,以及如何提高自己决策的科学性。
(2)课程观:传统的课程观,只有学科意识、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新课程强调课程不仅指学习材料,也不单单是学科科目,它还是一种意识,一个过程,要求教师增强课程意识,认识到自己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尤其是在学校层面上,教师要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3)学生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不歧视处境不利的学生,帮助学习和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对于其他有缺陷的学生也应该予以积极的关心。另外还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和课外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拥有与教师平等的话语权。
(4)评价观: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甄别为主的评价观,代之于关注过程的以质性评价为主、侧重发展的评价观。根本策略是增强教师工作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2.坚定专业信念,重塑高尚师魂。专业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它可能是教师从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累积形成或从外界直接接受而来的教育观念,也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富于理想色彩的教育理念。不管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专业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魂,是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失去了它,教师专业发展也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
l.学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社会,教师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作为传播知识的使者,面对着知识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必须时刻注意学习。每个教师都要确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教师要想具有深厚的学养、扎实的专业、渊博的知识,就应与时俱进,苦耕不辍。必须抓住每个时机和场所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老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引道道清泉,聚座座富矿,集百家所长,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使得自身的专业得以发展。终生学习应该伴随着教师教育专业生涯的始终。这是一条走向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2.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尤其是新课程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是创建学校特色的有效策略。开展校本教研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因而,建立与新课程相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高要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之中逐步确立。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运用课题思想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实践促进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坚持教研的科学性和科研的实践性相统一。
3.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要靠实践。课堂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师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有重点地精心准备,这精心准备的过程必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工作中,努力形成备课充分、上课高效、学生作业负担减轻的良性状态。教师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积极争取参加教改实验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锤炼机会。在当前学生学习辅助读物很多的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作业设计能力,否则既对学生缺乏真正的了解,又对课程资源缺乏必要的整合能力。教师有了成长的目标,有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就要勇于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总而言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项面向未来、效益无限增长的工作。学校一定要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看待教育,看待教师专业化成长,更要从国家的整体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高度去落实教师专业化成长,要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
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树立以下先进的教育观念:
(1)教育观:基础教育要为青少年的终身发展打基础,面向每一个青少年发展的需要,要努力创造适合青少年的教育。教育必须从关注共性、关注社会性的要求中逐步走向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做决策,以及如何提高自己决策的科学性。
(2)课程观:传统的课程观,只有学科意识、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新课程强调课程不仅指学习材料,也不单单是学科科目,它还是一种意识,一个过程,要求教师增强课程意识,认识到自己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尤其是在学校层面上,教师要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3)学生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不歧视处境不利的学生,帮助学习和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对于其他有缺陷的学生也应该予以积极的关心。另外还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和课外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拥有与教师平等的话语权。
(4)评价观: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甄别为主的评价观,代之于关注过程的以质性评价为主、侧重发展的评价观。根本策略是增强教师工作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2.坚定专业信念,重塑高尚师魂。专业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它可能是教师从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累积形成或从外界直接接受而来的教育观念,也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富于理想色彩的教育理念。不管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专业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魂,是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失去了它,教师专业发展也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
l.学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社会,教师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作为传播知识的使者,面对着知识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必须时刻注意学习。每个教师都要确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教师要想具有深厚的学养、扎实的专业、渊博的知识,就应与时俱进,苦耕不辍。必须抓住每个时机和场所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老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引道道清泉,聚座座富矿,集百家所长,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使得自身的专业得以发展。终生学习应该伴随着教师教育专业生涯的始终。这是一条走向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2.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尤其是新课程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是创建学校特色的有效策略。开展校本教研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因而,建立与新课程相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高要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之中逐步确立。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运用课题思想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实践促进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坚持教研的科学性和科研的实践性相统一。
3.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要靠实践。课堂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师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有重点地精心准备,这精心准备的过程必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工作中,努力形成备课充分、上课高效、学生作业负担减轻的良性状态。教师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积极争取参加教改实验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锤炼机会。在当前学生学习辅助读物很多的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作业设计能力,否则既对学生缺乏真正的了解,又对课程资源缺乏必要的整合能力。教师有了成长的目标,有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就要勇于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总而言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项面向未来、效益无限增长的工作。学校一定要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看待教育,看待教师专业化成长,更要从国家的整体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高度去落实教师专业化成长,要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