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配合中药外敷脐部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80例便秘患者服用自拟中药汤剂并用中药外敷脐部,连用8周。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7例,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18例,无效10例。结论:本方案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上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便秘中医药经验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36-02
便秘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减少,便质干燥坚硬秘结不通。病因可以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其中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继发于代谢病、系统性疾病或药物因素而已功能性改变为特征的便秘称为功能性便秘(FC)。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坚硬,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减少,甚至需手法帮助等。我单位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时采用中医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所选80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单位收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最短的6个月,最长的患病2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2006年夏国际罗马协作委员会在罗马Ⅱ的基础上,公布了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系列诊断标准,功能性便秘(FC)指持续型排便困难,便次减少或排便不尽感,需排除肠道本身和全身器质性病因及其因素,同时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
其诊断标准为:上述症状的第一次发作必须已经≥6个月,而且在最近的3个月内,症状持续时间≥3天/月。
(1)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①>25%的排便存在排便费力。②>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梗阻或阻塞感。⑤>25%的便秘需要借助手法辅助。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
(2)不用通便药几乎没有松散的大便。
(3)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标准不充分。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口服:给予自拟中药汤剂通畅汤。处方药物有:火麻仁、郁李仁、莱菔子、肉苁蓉、桑葚、熟地、白芍、大黄、厚朴、当归、陈皮、木香、白芍、山楂等。将上述药物辨证加减后,每一剂煎成中药汤剂600ml,每日3次,口服,每次200ml。每10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外敷脐部治疗:将治疗组的患者根据辩证标准分为以下类型:
冷秘型便秘,症见大便艰涩,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热秘型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部胀满,舌红、苔黄、脉滑数。气秘型便秘,症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暖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苔白腻,脉弦。
气虚型便秘,症见大便不畅,临厕虚努,便后疲乏,甚至汗出、短气、神倦、舌质淡、脉弱。
血虚型便秘,症见大便燥结,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涩。
根据不同分型,选择不同中药材,粉碎过筛,调制成糊状,外敷于患者脐部,外用橡皮膏固定,每次贴敷12小时,每10天为一个疗程。
2.2对照组。给予麻仁润肠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每10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3疗效判定标准
3.1显效:排便次数恢复到每天1次,或达到本人未发生便秘时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正常,排便通畅,排便时无不适感。
3.2有效:排便间隔时间明显缩短,粪便性状基本正常,排便时无明显不适感。
3.3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4生活调理,饮食调护
使患者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根据个人体质适当活动,适量锻炼,保持周身气血流通,以利于大便排出,切忌久坐少动。
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粗粮等含大量维生素的食物。适量地饮水及饮用蜂蜜、蜂乳等,有利于通便润肠。忌食肥甘厚味如大肥大肉、味厚质稠、滋腻腥臭等碍胃滞脾的饮食,避免食用煎炒、油炸、辛辣、酒等,慎食寒凉生冷之物。适当食用核桃仁、松子、黑芝麻等含有较多植物油的食品,以预防便秘。
5结果
治疗组治愈33例,占82.5%;好转7例,占17.5%;对照组治愈12例,占30.0%;好转18例,占45.0%;无效10例,占25.0%。
6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皮肤贴敷药物处有无瘙痒、起泡、等不良反应现象,如有及时处理。
7讨论
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其发病率高达3%~4%。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便秘与年龄、性别、饮食、职业、遗传、药品、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长期便秘,可因排便痛苦,伴见腹胀不适与营养不良,而影响生活质量。日久还可引发其他疾病。
我单位在治疗功能性便秘过程中,积极探索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疗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口服中药汤剂药物性能:火麻仁甘、平,入脾、大肠经。润燥滑肠兼能补虚。现代研究该药含脂肪油30%左右,油中含有大麻酚。郁李仁辛、苦、平,质润多脂,具有润滑性缓泻作用,故能润肠通便。大黄苦、寒。入心、甘、胃、脾、大肠经,攻积导滞,荡涤肠胃。大黄酸为泻下的主要成分。厚朴消积、当归润肠通便、陈皮辛苦温通,行气滞,除胀满。木香辛、苦、寒,行气止痛,善行大肠之气滞。白芍苦、酸、微寒,解痉止痛,具有对平滑肌解痉和骨骼肌的松弛作用。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莱菔子辛、甘、平,消食化积,含油脂具有润燥滑肠之功。肉苁蓉甘、咸,温,入肾、大肠。补肾助阳,润肠通便。桑葚甘、寒,生津润肠。熟地补血滋阴。上述药物合用,共奏清热导滞、润肠通便之效。该汤剂药性缓和、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便于长期服用。
外敷中药脐疗的理论根据是经络的循行规律,经脐中穴(肚脐)给药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艾灸、热敷等),用于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脐是一个重要的人体穴位,属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冲脉“一源三歧”,联系周身经脉,故中医有“脐通百脉”之说。脐部血管分布非常丰富,特别是由于脐部血管分布的特殊性,药物经脐部吸收,极少通过肝脏而被代谢分解,也不经消化道而受到破坏,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采用外敷脐部给药是用药物通过对脐部穴位的刺激作用,经过皮肤透入,经络传导,激发经脉之气,协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功能,疏通经络,促使脏腑气血运行,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因此中医药治疗便秘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医药学传统,安全适宜的治疗技术。
关键词:便秘中医药经验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36-02
便秘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减少,便质干燥坚硬秘结不通。病因可以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其中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继发于代谢病、系统性疾病或药物因素而已功能性改变为特征的便秘称为功能性便秘(FC)。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坚硬,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减少,甚至需手法帮助等。我单位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时采用中医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所选80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单位收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最短的6个月,最长的患病2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2006年夏国际罗马协作委员会在罗马Ⅱ的基础上,公布了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系列诊断标准,功能性便秘(FC)指持续型排便困难,便次减少或排便不尽感,需排除肠道本身和全身器质性病因及其因素,同时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
其诊断标准为:上述症状的第一次发作必须已经≥6个月,而且在最近的3个月内,症状持续时间≥3天/月。
(1)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①>25%的排便存在排便费力。②>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梗阻或阻塞感。⑤>25%的便秘需要借助手法辅助。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
(2)不用通便药几乎没有松散的大便。
(3)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标准不充分。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口服:给予自拟中药汤剂通畅汤。处方药物有:火麻仁、郁李仁、莱菔子、肉苁蓉、桑葚、熟地、白芍、大黄、厚朴、当归、陈皮、木香、白芍、山楂等。将上述药物辨证加减后,每一剂煎成中药汤剂600ml,每日3次,口服,每次200ml。每10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外敷脐部治疗:将治疗组的患者根据辩证标准分为以下类型:
冷秘型便秘,症见大便艰涩,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热秘型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部胀满,舌红、苔黄、脉滑数。气秘型便秘,症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暖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苔白腻,脉弦。
气虚型便秘,症见大便不畅,临厕虚努,便后疲乏,甚至汗出、短气、神倦、舌质淡、脉弱。
血虚型便秘,症见大便燥结,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涩。
根据不同分型,选择不同中药材,粉碎过筛,调制成糊状,外敷于患者脐部,外用橡皮膏固定,每次贴敷12小时,每10天为一个疗程。
2.2对照组。给予麻仁润肠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每10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3疗效判定标准
3.1显效:排便次数恢复到每天1次,或达到本人未发生便秘时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正常,排便通畅,排便时无不适感。
3.2有效:排便间隔时间明显缩短,粪便性状基本正常,排便时无明显不适感。
3.3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4生活调理,饮食调护
使患者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根据个人体质适当活动,适量锻炼,保持周身气血流通,以利于大便排出,切忌久坐少动。
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粗粮等含大量维生素的食物。适量地饮水及饮用蜂蜜、蜂乳等,有利于通便润肠。忌食肥甘厚味如大肥大肉、味厚质稠、滋腻腥臭等碍胃滞脾的饮食,避免食用煎炒、油炸、辛辣、酒等,慎食寒凉生冷之物。适当食用核桃仁、松子、黑芝麻等含有较多植物油的食品,以预防便秘。
5结果
治疗组治愈33例,占82.5%;好转7例,占17.5%;对照组治愈12例,占30.0%;好转18例,占45.0%;无效10例,占25.0%。
6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皮肤贴敷药物处有无瘙痒、起泡、等不良反应现象,如有及时处理。
7讨论
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其发病率高达3%~4%。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便秘与年龄、性别、饮食、职业、遗传、药品、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长期便秘,可因排便痛苦,伴见腹胀不适与营养不良,而影响生活质量。日久还可引发其他疾病。
我单位在治疗功能性便秘过程中,积极探索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疗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口服中药汤剂药物性能:火麻仁甘、平,入脾、大肠经。润燥滑肠兼能补虚。现代研究该药含脂肪油30%左右,油中含有大麻酚。郁李仁辛、苦、平,质润多脂,具有润滑性缓泻作用,故能润肠通便。大黄苦、寒。入心、甘、胃、脾、大肠经,攻积导滞,荡涤肠胃。大黄酸为泻下的主要成分。厚朴消积、当归润肠通便、陈皮辛苦温通,行气滞,除胀满。木香辛、苦、寒,行气止痛,善行大肠之气滞。白芍苦、酸、微寒,解痉止痛,具有对平滑肌解痉和骨骼肌的松弛作用。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莱菔子辛、甘、平,消食化积,含油脂具有润燥滑肠之功。肉苁蓉甘、咸,温,入肾、大肠。补肾助阳,润肠通便。桑葚甘、寒,生津润肠。熟地补血滋阴。上述药物合用,共奏清热导滞、润肠通便之效。该汤剂药性缓和、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便于长期服用。
外敷中药脐疗的理论根据是经络的循行规律,经脐中穴(肚脐)给药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艾灸、热敷等),用于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脐是一个重要的人体穴位,属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冲脉“一源三歧”,联系周身经脉,故中医有“脐通百脉”之说。脐部血管分布非常丰富,特别是由于脐部血管分布的特殊性,药物经脐部吸收,极少通过肝脏而被代谢分解,也不经消化道而受到破坏,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采用外敷脐部给药是用药物通过对脐部穴位的刺激作用,经过皮肤透入,经络传导,激发经脉之气,协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功能,疏通经络,促使脏腑气血运行,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因此中医药治疗便秘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医药学传统,安全适宜的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