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对生活、对学习、对一切都特别好奇的时期,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初步建立起孩子的写作信心,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从“我要说”转变到“我要写”。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训练学生的:
一、大量阅读,悟情。
这是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储备的必经阶段,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范文,他们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充满童真童趣。这些文章不仅结构清晰,而且语言优美,含义隽永,时刻在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为例。像《雨点儿》、《借生日》、《雪孩子》、《小熊住山洞》等课文都是新编入教材的,也都是不可多得的范文。他们让学生感到世界充满了奉献与关爱,体验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宝贵的理解、支持、尊重、互助。
《雨点儿》中,小雨点说他们“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说:“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带领学生仔细品读,不难发现它蕴含的浓浓的情,会引发他们创作的欲望,激发他们对生活,对他人的热爱。
《小熊住山洞》中描写小熊一家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想砍点树造房子。“春天,小熊走进森林,见树上长满了绿叶;夏天,他见树上开满了花;秋天,他见树上结满了果子;冬天,他见树上有许多鸟儿。每次他都不舍得砍。小熊一家没有造房子,始终住在山洞里。森林里的动物们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从文中那诗一般的语言中,孩子们不难体会到小熊一家爱护大自然、尽力保护大自然的积极思想,从而更加喜爱小熊,做一个新时代的“小熊”,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它的一草一木。
二、多实践,融情。
教师在组织学生写作前,应多带他们亲自去观察、去体验,通过眼、鼻、手、口等器官的感知丰富他们对写作对象的认知。这是由感性的认识跨越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飞跃。比如,习作《我们的学校》。虽然学生们对自己的学校很熟悉,但是他们不一定对学校有很深的喜爱之情,这种感情需要启迪与触发。这种启迪与触发是一个支点。“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哪怕是摸一摸茁壮成长的小树,闻一闻花坛中怒放的花朵,说一说在单、双杠下曾经历了几次挑战和惊险,在宽阔的操场跑一跑,追一追,在校门口望一望,眺一眺,学生就会想起那么多深情往事,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他可爱的学校,他写起来就有情,能融情于笔,像这类写实的文章也不会显得空洞、乏味。这就是“触景生情”的效果。
三、多写作,释情。
多读多看,多写多练,这是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首先,习作指导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班里有个学生,他妈妈是名大夫。在“非典”时期,正巧我们班练习写作《我爱××》。他写的题目是《我爱妈妈》。
作文写他的妈妈为了保证病人早日康复,日夜工作在“非典”一线,有一次与家人隔离了十天。小作者在这十天的写作处理中,没有平分笔墨,做到了有详有略,重点写了第五天的经历和第十天的母子相见痛哭的场面,把妈妈舍“小家”爱“大家”的奉献精神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文章写的真实感人,作为优秀范文,我给学生范读,好多学生都感动得哭了。他们都被文中真挚的母子情打动,真正理解了“文贵写实”“以情动人”的艺术魅力。
其次,作文要贵在出“新”,大胆想象,有创意。一次语文考试,作文没有拟定确切题目,而是给出了几个似乎并不相关的三组词语。其中一组是“黄蜂、蜜蜂、蛇”。一名同学平时就善于想象,把它们编成了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黄蜂胆小、自私的性格,最后它被大家认清真面目,大家一改常态,由可怜它到驱逐了它。我惊叹这名学生超乎寻常的想象。作为范文,向学生讲解,观察、想象不要停留在表面,要敢于想象。
再次,习作要重视修改。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再好的文章也要千锤百炼。我常给学生讲“推敲”的故事,告诉学生写文章和做事一样,要“精益求精”、“锦上添花”。因此,学生们特别愿意修改自己的作文,特别是愿意请同学帮助,多采纳别人意见,为己所用,补己之短。这是写好作文的一条途径。
最后,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增强自信。多欣赏、赞扬作文进步的学生。他们可能立意独特,也许,学会使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也许,把学过的文章的句段借用的很得当。这时,我们教师千万不能吝啬自己的夸赞,这是为作文后进生加油、鼓劲的好机会。
有一次,班里练习一个单元习作——《我发现了……》。班里一个学生拟的题目是《我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规律》。他平时特别喜欢数学,善于动脑,不太喜欢语文。有一次做家庭作业,他在演算时发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倒数乘积恰好等于它们的倒数之差。如1/3×1/4=1/12,1/3-1/4=1/12,这个发现令他欣喜若狂。他又试了几组相邻的自然数,答案都一样。他就在这次习作中写出了自己的意外收获。我给他的作文打了很高分,还推荐他向报社投稿,这极大的激发了他学作文、写好作文的热情。还有很多学生的“发现”也很有趣、有意义。《我发现了狗会蹲下》、《我发现鱼不“睡觉”》、《我发现自己变了》,对他们的发现,我给予很高的评价,学生们别提多兴奋了,他们更加爱上了语文,爱上了作文。因为,它是一个帮他们倾诉真情,记录发现和体验的好伙伴。
“文无定法”,我并不给学生设定统一的要求。有些学生有一定的写作天赋,写起来似“随心所欲”,但总能“妙笔生花”。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先要求他们遵循一定的作文章法,如“首尾呼应”按一定顺序组材(时间、空间、地点转换等)、结尾点题……他们逐步就会走出框框,任思绪驰骋。
总之,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和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浓厚的写作兴趣会使他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愿意倾听,表达真情实感。
一、大量阅读,悟情。
这是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储备的必经阶段,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范文,他们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充满童真童趣。这些文章不仅结构清晰,而且语言优美,含义隽永,时刻在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为例。像《雨点儿》、《借生日》、《雪孩子》、《小熊住山洞》等课文都是新编入教材的,也都是不可多得的范文。他们让学生感到世界充满了奉献与关爱,体验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宝贵的理解、支持、尊重、互助。
《雨点儿》中,小雨点说他们“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说:“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带领学生仔细品读,不难发现它蕴含的浓浓的情,会引发他们创作的欲望,激发他们对生活,对他人的热爱。
《小熊住山洞》中描写小熊一家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想砍点树造房子。“春天,小熊走进森林,见树上长满了绿叶;夏天,他见树上开满了花;秋天,他见树上结满了果子;冬天,他见树上有许多鸟儿。每次他都不舍得砍。小熊一家没有造房子,始终住在山洞里。森林里的动物们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从文中那诗一般的语言中,孩子们不难体会到小熊一家爱护大自然、尽力保护大自然的积极思想,从而更加喜爱小熊,做一个新时代的“小熊”,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它的一草一木。
二、多实践,融情。
教师在组织学生写作前,应多带他们亲自去观察、去体验,通过眼、鼻、手、口等器官的感知丰富他们对写作对象的认知。这是由感性的认识跨越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飞跃。比如,习作《我们的学校》。虽然学生们对自己的学校很熟悉,但是他们不一定对学校有很深的喜爱之情,这种感情需要启迪与触发。这种启迪与触发是一个支点。“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哪怕是摸一摸茁壮成长的小树,闻一闻花坛中怒放的花朵,说一说在单、双杠下曾经历了几次挑战和惊险,在宽阔的操场跑一跑,追一追,在校门口望一望,眺一眺,学生就会想起那么多深情往事,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他可爱的学校,他写起来就有情,能融情于笔,像这类写实的文章也不会显得空洞、乏味。这就是“触景生情”的效果。
三、多写作,释情。
多读多看,多写多练,这是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首先,习作指导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班里有个学生,他妈妈是名大夫。在“非典”时期,正巧我们班练习写作《我爱××》。他写的题目是《我爱妈妈》。
作文写他的妈妈为了保证病人早日康复,日夜工作在“非典”一线,有一次与家人隔离了十天。小作者在这十天的写作处理中,没有平分笔墨,做到了有详有略,重点写了第五天的经历和第十天的母子相见痛哭的场面,把妈妈舍“小家”爱“大家”的奉献精神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文章写的真实感人,作为优秀范文,我给学生范读,好多学生都感动得哭了。他们都被文中真挚的母子情打动,真正理解了“文贵写实”“以情动人”的艺术魅力。
其次,作文要贵在出“新”,大胆想象,有创意。一次语文考试,作文没有拟定确切题目,而是给出了几个似乎并不相关的三组词语。其中一组是“黄蜂、蜜蜂、蛇”。一名同学平时就善于想象,把它们编成了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黄蜂胆小、自私的性格,最后它被大家认清真面目,大家一改常态,由可怜它到驱逐了它。我惊叹这名学生超乎寻常的想象。作为范文,向学生讲解,观察、想象不要停留在表面,要敢于想象。
再次,习作要重视修改。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再好的文章也要千锤百炼。我常给学生讲“推敲”的故事,告诉学生写文章和做事一样,要“精益求精”、“锦上添花”。因此,学生们特别愿意修改自己的作文,特别是愿意请同学帮助,多采纳别人意见,为己所用,补己之短。这是写好作文的一条途径。
最后,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增强自信。多欣赏、赞扬作文进步的学生。他们可能立意独特,也许,学会使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也许,把学过的文章的句段借用的很得当。这时,我们教师千万不能吝啬自己的夸赞,这是为作文后进生加油、鼓劲的好机会。
有一次,班里练习一个单元习作——《我发现了……》。班里一个学生拟的题目是《我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规律》。他平时特别喜欢数学,善于动脑,不太喜欢语文。有一次做家庭作业,他在演算时发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倒数乘积恰好等于它们的倒数之差。如1/3×1/4=1/12,1/3-1/4=1/12,这个发现令他欣喜若狂。他又试了几组相邻的自然数,答案都一样。他就在这次习作中写出了自己的意外收获。我给他的作文打了很高分,还推荐他向报社投稿,这极大的激发了他学作文、写好作文的热情。还有很多学生的“发现”也很有趣、有意义。《我发现了狗会蹲下》、《我发现鱼不“睡觉”》、《我发现自己变了》,对他们的发现,我给予很高的评价,学生们别提多兴奋了,他们更加爱上了语文,爱上了作文。因为,它是一个帮他们倾诉真情,记录发现和体验的好伙伴。
“文无定法”,我并不给学生设定统一的要求。有些学生有一定的写作天赋,写起来似“随心所欲”,但总能“妙笔生花”。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先要求他们遵循一定的作文章法,如“首尾呼应”按一定顺序组材(时间、空间、地点转换等)、结尾点题……他们逐步就会走出框框,任思绪驰骋。
总之,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和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浓厚的写作兴趣会使他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愿意倾听,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