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in19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而音乐课堂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音乐课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博大的师爱,生命的激情,生活的智慧是为师者与学生心灵相融的法宝;用音乐疗法、因人施教来收获学生信任,进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音乐课;师生关系;和谐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音乐。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小学音乐课堂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育人阵地。
  一、音乐课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现代化,不单单指教育设施、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更要求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如,我国古代一贯倡导的“师道尊严”,固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把教师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绝对的权威,而把学生放在从属的、被动的地位,则背离了现代教育观,是对学生生命尊严的戕害。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捍卫学生生命尊严的基本条件。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真正的教育不只传授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环境影响人、改变人,一个学生要形成民主、尊重、理解、宽容的人格,就必须学习和生活在民主、尊重、理解、宽容的教育环境里。这样的教育环境必然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以民主、尊重、理解、宽容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
  关于师生关系,孔子主张,“亲其师,信其道”。这无疑是至理名言。一个学生如果喜欢某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他(她)就会喜欢上这门课程,对于音乐课也是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个性魅力的生动展现,是师生良性互动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催化剂”,[1]音乐课堂上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最大程度的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反之,如果师生关系冷漠,学生对教师避而远之,甚至很反感音乐课教师,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音乐课的积极性。
  二、音乐课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现代教育是多维的、立体的,而绝非单一的、平面化的教育。任何课程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都需要师生双方在平等、信任、尊重、关爱的基础上来完成。
  (一)用博大的师爱感动学生
  就如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教育不能没有爱。爱是既教育永恒的主题,又是教师实现其教育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教学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2]博大的师爱恰如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学生心中的阴霾;博大的师爱又像一粒种子,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希望和美好;博大的师爱,是理解,不是误解;是尊重,不是蔑视;是宽容,不是苛责;是热情,不是冷漠;是负责,不是搪塞。具体地表现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多一些激励表扬的话语,绝不用冷言冷语;多一些温柔关注的眼神,绝不横眉立目。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音符中都跳动着老师的对他们的爱。这样,学生就会以童真之爱来回报老师,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用生命的激情感染学生
  美好的音乐能使人心灵宁静,医治心灵的创伤;也能诱发人们的生命激情。笔者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多年,深晓音乐对人的激励作用。每当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我都用激情演唱《妈妈的吻》《大沁塔拉有座美丽的城》等儿童喜爱的歌曲和歌唱故乡(白城)的歌,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受此感染,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下课后,就会有许多同学表示也要学习这些歌曲,并愉快地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爱。
  (三)用生活的智慧启迪学生
  新课程目标更注重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在音乐课教学中,我常常结合课程的内容,穿插讲述一些古今中外音乐家的生活励志故事,以此来启迪学生,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与人友善相处的能力。
  (四)用音乐疗法收获学生信任
  科学实验已经证明,音乐具有治疗心理疾病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个别同学在音乐课上总爱躲在角落里,不发言、不唱歌、不参与课堂活动,这明显是那种怯懦、孤僻心理的表现。为了培养这名同学乐观的心态,在音乐课堂小组活动时,我主动到他所在的小组与他一起活动,并多发给他两种打击乐器,与小组同学一起鼓励他放心大胆地为歌唱的同学伴奏。看着他开心的样子以及他投给我的信任的目光,我知道,我的教育成功了。人们发现,莫扎特的音乐“对治疗儿童多动症有一定的作用”[3],我就结合音乐课的内容,播放一些莫扎特的音乐,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音乐疗法在音乐课的教学的使用,使我收获了学生的信任,密切了师生关系。
  (五)用宽严相济之法,因人施教
  现实中,常常有一些教师对待所谓的“好学生”(乖巧、听话,与教师亲近)就偏袒,而对待那些所谓的“刺头儿”学生则横眉立目、大加指责,这样的做法极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音乐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不偏袒、不护短,及时指出优秀学生亟待提高的地方,包容那些学困生,并因人施教,施以更多的关爱,师生关系日益融洽和谐。
  参考文献
  [1]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见斐斐课件园.http://www.ffkj.net/LunWen/DeYuJXLW/144101_2.html
  [2]陶行知学习体会:师爱无边,见芳菲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4d27b010111yi.html
  [3]于微.音乐治疗在学生心理教育中的辅导作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C].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37-38.
  作者简介:郑雅玲(1963—),女,吉林省白城市人,大学专科,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与教育教学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富,在教育方面也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国家也是一直在强调孩子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在“美”的体验上音乐艺术教学与欣赏变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儿童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培养在新世界课程改革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教师采用身体上的夸张的动作,来唤醒儿童在音乐上情感,应该在不同的阶段选取不同的音乐形式。如,把音乐欣赏和动作有机的结合、音乐欣赏与图谱相结合、音乐
调查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高等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取得前进发展的原因、高等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发展高等中医院
作为课改实验区,教师们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的热情有目共睹。虽说去年9月份才开始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实际上很多教师起步更早。从去年年初就怀揣了新课标、新课标解读,孜孜不倦地学习。暑假,又经几轮新教材培训,教师们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有了很多的规划。
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现代医院战略化管理的概念、特点、类型,着重讨论了现代医院战略管理的设计分析思路.
信息技术以其鲜明的特性整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自然也就能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此,信息技术的运用一定要合理,以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一、导课激情    情境创设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以生动的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正是这种情境,感染着学生去关注文本,品文悟情。  《理想的风筝》一课,开篇就用生动的语言点染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摘要】近年来迅速发展传播的大众音乐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尤其明显。在小学学生的音乐素养、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的培养上都有着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体系的改革来引导大众音乐文化在小学学生成长道路上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作者建议通过宏观和具体两方面的措施,使小学音乐教学能够更好地容纳大众音乐文化。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大众音乐;
教师培训备受重视,但成效屡受质疑。教师培训者和参训中小学教师问题解决式“下位”和理论引领式“上位”的目标差异,影响了培训成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现象是其根本
介绍了亚健康状态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