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分析现阶段传热学课程思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江苏海洋大学理学院在该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实践,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为实现高校新时代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一点贡献。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194-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作为高等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充分利用大学课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理论课,其他各门课程也一样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为起点,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1]。
一、传热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现状
现阶段有许多高校和教师个人开展了课程思政的研究,从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要求、方案设计、教学时间等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上海市就形成了一整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近400门专业课程申报开展试点改革等。但针对传热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很少,只有一些相关课程有该方面的研究,如东北林业大学李三平的“‘传热学与热工学基础’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多数高校在开展课程教学时,主要讲授传热学知识和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很少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但该门课程的内容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很多,能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进行教育,有助于学生成才成人,成为理想信念坚定、节能意识浓厚、诚信的新能源行业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奉献力量。所以在本门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很有必要且前景良好。
二、传热学课程中思政教育实施方案
(一)挖掘内容思政元素,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教高〔2018〕2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2]。传热学课程虽是一门专业课程,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功能,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强化顶层设计,针对不同章节的特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加工、重组、优化,形成了2020版教学大纲。在新版大纲中,我们添加了课程思政内容,将思政育人功能与知识传授、能力结合起来,形成本课程三层次的课程目标。知识目标:系统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熟悉强化传热的基本措施;系统掌握工程实例中传热过程的分析方法和热交换器的选型及设计方法。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传热学理论分析解决工程传热问题;能够对传热过程进行计算、实验分析和设计;具有探求新知与破解问题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的工作。素质目标:建立献身能源事业的理想,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节能、安全、环保等工程意识;养成科学探究精神。下面列举部分实例阐明教学内容的课程目标,见文末表1。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以“课程思政”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再加工,紧紧围绕“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并重”理念,在知识的重组、优化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优化能源结构、绿色发展理念及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始终。比如第一章绪论要求学生了解传热学在生产技术领域中的应用,领会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以生产领域中热利用特别是新能源行业发展为引子,图示分析讨论能源、环境问题,加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节约能源、低碳出行的习惯。单相对流传热的强化措施、辐射传热的控制等授课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和强控制措施,通过强化案例的引入,由热设计和热控制问题引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今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要考虑环境、生态和安全等要素。本课程还安排了8学时的实验,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相结合,能够对相关实验设备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针对课程实验中如何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诠释,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做到不篡改、剽窃及抄袭他人成果。
在教学实践中,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思政元素,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就是在讲授辐射传热的控制以及多表面辐射传热的计算两个内容时从课程思政角度进行的教学设计案例。
(三)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巩固思政教育成果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网络平台学习参与度及章节测试题成绩、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网络学习成绩10%+期末成绩60%。其中平时考核中加入思政元素,通过学生的上课发言、讨论心得、交流互动等形式反映在课堂表现情况中,最终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试题中适当加入含思政元素的试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学生的最终得分,促使学生在各个环节都尽量表现到最好,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语
傳热学课程的内容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很多,能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有助于学生成才成人,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奉献力量。在课堂积极开展思政教育,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强化顶层设计,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使其成为理想信念坚定、节能意识浓厚、诚信的新能源行业优秀人才;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37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2018-10-8.
◎编辑 薛直艳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194-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作为高等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充分利用大学课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理论课,其他各门课程也一样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为起点,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1]。
一、传热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现状
现阶段有许多高校和教师个人开展了课程思政的研究,从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要求、方案设计、教学时间等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上海市就形成了一整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近400门专业课程申报开展试点改革等。但针对传热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很少,只有一些相关课程有该方面的研究,如东北林业大学李三平的“‘传热学与热工学基础’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多数高校在开展课程教学时,主要讲授传热学知识和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很少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但该门课程的内容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很多,能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进行教育,有助于学生成才成人,成为理想信念坚定、节能意识浓厚、诚信的新能源行业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奉献力量。所以在本门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很有必要且前景良好。
二、传热学课程中思政教育实施方案
(一)挖掘内容思政元素,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教高〔2018〕2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2]。传热学课程虽是一门专业课程,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功能,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强化顶层设计,针对不同章节的特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加工、重组、优化,形成了2020版教学大纲。在新版大纲中,我们添加了课程思政内容,将思政育人功能与知识传授、能力结合起来,形成本课程三层次的课程目标。知识目标:系统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熟悉强化传热的基本措施;系统掌握工程实例中传热过程的分析方法和热交换器的选型及设计方法。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传热学理论分析解决工程传热问题;能够对传热过程进行计算、实验分析和设计;具有探求新知与破解问题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的工作。素质目标:建立献身能源事业的理想,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节能、安全、环保等工程意识;养成科学探究精神。下面列举部分实例阐明教学内容的课程目标,见文末表1。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以“课程思政”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再加工,紧紧围绕“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并重”理念,在知识的重组、优化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优化能源结构、绿色发展理念及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始终。比如第一章绪论要求学生了解传热学在生产技术领域中的应用,领会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以生产领域中热利用特别是新能源行业发展为引子,图示分析讨论能源、环境问题,加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节约能源、低碳出行的习惯。单相对流传热的强化措施、辐射传热的控制等授课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和强控制措施,通过强化案例的引入,由热设计和热控制问题引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今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要考虑环境、生态和安全等要素。本课程还安排了8学时的实验,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相结合,能够对相关实验设备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针对课程实验中如何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诠释,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做到不篡改、剽窃及抄袭他人成果。
在教学实践中,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思政元素,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就是在讲授辐射传热的控制以及多表面辐射传热的计算两个内容时从课程思政角度进行的教学设计案例。
(三)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巩固思政教育成果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网络平台学习参与度及章节测试题成绩、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网络学习成绩10%+期末成绩60%。其中平时考核中加入思政元素,通过学生的上课发言、讨论心得、交流互动等形式反映在课堂表现情况中,最终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试题中适当加入含思政元素的试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学生的最终得分,促使学生在各个环节都尽量表现到最好,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语
傳热学课程的内容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很多,能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有助于学生成才成人,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奉献力量。在课堂积极开展思政教育,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强化顶层设计,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使其成为理想信念坚定、节能意识浓厚、诚信的新能源行业优秀人才;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37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2018-10-8.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