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孟頫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南宋宗室。入元后受忽必烈重视,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他学识渊博,诗文、音律、书画都很精通。在绘画方面,也是人物、山水、鞍马,竹石无所不能,在元季画家中地位最高,名声显赫,是元代画风的重要开启者。
  一、复古
  赵孟頫在绘画上提出的一套“复古”主张,在元代画坛造成广泛的影响。他标榜的艺术标准是“法古”、“复古”,而具有“古意”,“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赵孟频说的“复古”是指在技法上和意境上取法唐人。他认为宋代绘画,特别是南宋绘画有刻板,枯硬的缺点,唐画的风格高于宋人。取法唐人是取其古意,即追求中和、雅正、清幽、淡然的境界,而去掉宋画中“只知用笔纤细,传色浓艳”画风的流弊。可见,赵孟頫“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一代的不同于宋的新画风。
  二、以书入画
  赵孟頫的另一主张是“以书入画”。他认为书画等同,他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首著名的题画诗,为后代的画家和评论家所引用,但很多人往往望文生义地加以理解和发挥。对赵盂頫的这段题词,应结合时代特点和他本人的实际情况来加以分析。这虽然只是一首题画诗,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艺术观点和欣赏趣味,反映了他把书法和绘画技法结合起来的愿望和追求。这种结合,不是一种单纯地把画面的形象和题跋同幅并列,而且还包括把书法中的各种笔法技巧,渗透到画法中去。几百年来,赵孟頫关于书法入画的理论,受到了很多画家的认可。从文人花鸟画的发展和中国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来看,是有特殊意义的。自从文人学士参加到画家的行列之后,中国绘画的面貌不断改变,更加重视画面的内涵丰富和含蓄。如果说宋代的苏轼等,特别强调了绘画与文学(诗)的关系,那么元代的赵孟頫则强调了绘画与书法的关系。到清代中叶以后,由于考古学的发展,出土文物愈多,赵之谦、吴昌硕等画家,又进一步强调了绘画与金石学的关系。他们既是画家,又是成就卓著的书法家;他们不但大声疾呼,而且身体力行。
  赵盂頫关于书法入画的思想,不但为许多花鸟画家所公认,而且也为山水、人物画家所重视。他们不但在作画的过程中注意笔法趣味,而且把练字作为初学绘画的一种基本功。凡是强调艺术修养的中国画家,都会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在中国画美学思想发展的过程中,书法入画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唐代张彦远就提出了“书画同法”的理论。他列举了张僧繇“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吴道子“受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惜张、吴现已无画迹流传。他们自己也没有这一方面的言论记载,张彦远只是以第三者的立场,论述了自己的观感和体会。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也曾提到“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锺、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郭熙此论,乃喻画家应博取众家之长,以形成自己的风格。
  若论将书法与画法的关系讲得最为明白、透彻而又亲自付诸实践者,还应说是赵孟頫。他以枯木竹石为例,说明以书法中的飞白法画石头,以表现石的形状和质感;以写籀文(即大篆)的笔法,运用到枯树的枝和干的画法中,以追求一种圆润宛转、苍老道劲的效果,在画竹的时候,充分运用楷书中“永字八法”的各种笔法来加以表现,使所画竹子不但具备一定的形似要求,而且具有中国书法形式美。这就突破了那种单纯追求形似的如实描写,那种不讲究笔法的琐细的摹描。
  赵孟頫是他自己艺术主张的积极实践者,或者说其艺术实践与艺术思想是一致的。他在花鸟画领域中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他的枯木竹石。枯木竹石是文人画家创造的典型图式之一,所谓(枯木)或(窠木),绝不是歌颂死亡,而是要表现冬天的竹、树、石在寒风中独立卓绝的气概,如董其昌说:“昔人评石之奇,日透,日漏,吾以知画石之诀,亦尽此矣。赵文敏常为飞白石,又为马牙钩石,此三种是尽画石之变”。在这方面,赵孟頫继承了北宋文同和苏轼等人的传统,把书法与绘画结合得更加紧密,融为一体,并首次阐发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给予同时代及明清许多画家以巨大的影响,成为文人画中的一种重要题材。
  三、作品赏析
  《枯枝竹石图》是赵孟頫枯木竹石的代表作。他笔下的枯木、竹、石,主要是继承了北宋文同、苏轼,南宋赵孟坚等人的画法,以写竹之潇洒,石之峥嵘,枯木之奇崛,不求形似,以意韵为胜,以吐露自己的绝尘去俗的心声。画中以古木居主位,姿态如龙腾凤舞,咄咄逼人,树干用侧笔飞白,或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中间穿插一棵小树,以突破两干的平行。树枝如籀又如折钗股,笔力劲健,有郭熙的遗韵,却又不失自己的面目。竹叶用淡墨一气呵成,潇洒磊落,似八分书,兰草则参以行草笔意,笔墨苍劲潇洒,风格清新秀逸,体现了以书入画的思想,也突出独立于绘画形象外的笔墨情趣。
  《窠木竹石图》同样体现了以书入画的思想,用笔线条如锥画沙。作者的飞白画石,以写籀之法画枯木,以永字八法写竹。淡墨画老干枯枝,苍劲挺拔而圆浑。浓墨写竹,用笔厚重蕴藉。竹干笔法略如竖为努,画竹节则点为侧,竹枝参以勒、啄、策、趋,灵活运用。竹叶多用永字左下的掠和右下的磔,既有力又含蓄,茂密厚实而又率意洒脱,所谓“石如飞白木如籀”是也。画家用笔若不经意,而全图富于浓淡、枯润、虚实的笔墨变化,传达出的是一种洒脱、萧散的文人画意蕴。画幅左下署“子昂”二字款,画幅中另有张仲寿、倪瓒二题。
  《秀石疏林图》在一平坡上最主要位置用浓淡相间的水墨以飞白的笔法写巨石,皴擦也以飞白为主,以表现石的体面关系。树木在巨石的左右和中间的石缝伸出,枝干欹崛,显示寒冬的气候特征和石、树、竹三者的坚忍不拔精神。画树用中锋,顿挫圆浑,如锥画沙,显出苍劲挺拔,透出力度。丛竹叶上伸,随意,笔法峭劲。树和竹在画面中仅处辅助地位,杂草也是点缀,背景一片空白,其空间分布完全服从于画家的主观意识。
  故宫收藏的《幽篁戴胜图》(纸本淡设色)开了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渡的新画风。此图以工笔的手法画鸟,鸟的颜色以墨为主,只在眼睛处圈以金黄,局部翎毛染以花青。鸟后写枯竹一枝,叶仅数片,竹节及细枝全用双勾,密而不乱,工中带写,笔法精致而无匠气,处处可以看到作者的书法功力和艺术修养。
  元代的花鸟画,虽不及五代两宋发达,但与前代相比,画风已产生了明显的转变。陈琳、王渊在元代花鸟画坛上,是很有代表性的两个画家,他们的画法,对明代中叶后的陈白阳、周之冕一派的水墨花鸟画,也有一定的影响。从赵孟频《幽篁戴胜图》中,也可看出陈、王二人的技法渊源。除这幅戴胜图外,还有日本《南画大成》第六卷所刊印的《鸿瀚图》,画鸳鸯两只,栖息于溪边水草中,笔法简率,粗细结合,与明吴其贞《书画记》中所著录的《宋元名画集册》中的一幅《水草鸳鸯图》大致相符。
其他文献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如今,北京佑安医院再添一块新招牌——佑安医疗联盟中心医院,这意味着处于龙头角色的医院所承担的传染病防控责任的砝码更重了。佑安医院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小学是朝阳区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快乐少年”作为育人目标,把“快乐成长,和谐发展”作为学
2007年7月20日到8月20日,笔者参加了北京高校领导赴美高等教育管理研修班,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等教育学习、考察.其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芝加哥大学进行关于美国高等教育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黄胄艺术实验小学努力通过艺术教育,使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得以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艺术教育带来的成功,使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多彩的童年。学校积极践行“让生命阳光般多彩”的特色理念,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统领,力图通过课堂教学、德育模式、社团建设这三条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六种美德,深化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统领——构建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清
中国工笔花鸟画有着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使之形成了具有严谨、细腻、工整的视觉效果以及冷静、理性的心理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工笔画中的绘画题材、表现技法、画面形式等已经不能丰富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视觉需求。因此,现代的工笔画开始借鉴和引入西方绘画中的优点,大量新的题材、形式、造型、材料、技法等不断出现,描绘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其内心感受。其中以热带雨林植物为题材的工笔花鸟画就是其中
受西方近现代美术思潮的影响,部分高校对于艺术道德教育、专业技能与艺术修养的培养不能同时进行,容易顾此失彼,从而使美术教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那么,如何把控高校艺术
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儒家传统影响,强调道德修养的完善,将其看做安身立命的基础与目标。他们虽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却始终都是以“修身”为基础和核心的,这
c#作为一种先进的面向对象语言,能方便地实现快速开发.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将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封装,提高了可重用性和编程效率.针对评估工作繁琐,数据量大,为了使评估工作更
#
期刊
美术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点学科,在培养孩子观察力、判断力和动手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被重视.而作为培养一线师资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存在着专业性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