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丝绸服装设计的弊端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丝绸起源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制作高端服装的面料之一,如今自然的东方风格的服装正受到世界的关注和青睐。设计师在丝绸服装设计时不仅要进行民族化设计,同时还要关注服装的时尚感。当今丝绸服装的款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一方面受面料材质的影响,另一方面设计师受到市场销售影响,因此就决定了设计的风格定位,本文就以真丝类丝绸服装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丝绸;丝绸服装设计;民族化;时尚感;款式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12-2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全球纯真丝丝绸类产品流行范围变小,全球纺织市场纯真丝产品逐渐减少。真丝产品面临着高科技粘胶、混纺改性纤维“仿真丝”等面料的巨大冲击。我国目前生产的丝绸服装,设计老旧,档次低端,品种变化不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如何重塑丝绸服装设计形象,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二、丝绸与丝绸服装
  (一)丝绸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称为“真丝”。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几千年前,当丝绸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欧洲,它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丝绸从那时起,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目前已知的最早丝织物,出土于距今约4700年的良诸文化的遗址。
  中国是家蚕丝的发源地,养蚕、缫丝是中国古代在纤维利用上最重要的成就。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已发明丝绸织造以及朱砂染色技术,此后随着织机的不断改进,印染技术的不断提高,丝织品种日益丰富,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染织工艺体系,使中国古代的丝绸染织技术领先于世界各国。
  (二)丝绸服装
  丝绸服装是由天然丝、人造丝、合成丝织物制成的服装。到现代,人们又赋予了真丝“健康纤维”等美称,因此,真丝类服装的保健功能是其他面料服装无法相比的,故此,真丝又有人类的“第二皮肤”的美称。真丝类服装不但可以防止紫外线的辐射,保护人体皮肤,同时,由于特殊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让这类服装具备了调节体温、调节水分的作用。
  目前市场中的真丝类服装受到面料、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款式相对单一,同时年龄特征明显,消费人群固定。到了近代以后,中国丝绸服装设计开始逐渐落后,丝绸类服装除了在原材料生产方面保留优势以外,其他方面的竞争力逐渐减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模式与审美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是中国现有的丝绸产品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设计观念上,尤其是在服装设计上更是显得薄弱。当今设计师在民族化丝绸服装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大多数设计只停留在描述的层面,没有体现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出来的作品流于平庸。这些设计都有同一特点,即提起丝绸服装设计,总会提起民族化服装设计,总离不开“中国元素”的组合,去刻意表现中国印记。比如款式上采取对襟、盘扣等,图案上把传统的盘花、补花等一成不变地运用。另外,设计师的大多作品没有把时代精神融入到设计中,因此,设计出的服装也无法融入到当前的流行趋势中。
  三、丝绸服装的设计风格
  (一)丝绸服装设计的民族化
  传统文化是各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根植本土文化的设计,才能创造出绚丽的作品。中国服装业经过长时间对西方服饰的盲目追随,人们开始反思,并深入研究服饰流行及其成败的原因,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明白仅靠单纯的模仿难以达到全方位的超越,于是就有了许多民族化的探讨。但是,在实际设计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民族服饰的生搬硬套、守旧和缺乏创新,作品既没有把时代的精神融入民族化设计中去,又没有把中华服饰那种飘逸、自然、随意、含蓄的精髓体现出来。民族化的豪言壮语成为一句空话。
  究其原因,一是设计中缺乏问题意识,二是对服装民族化的设计方向和方法缺少明晰的认识。设计理念的狭隘已经严重阻碍了民族化服装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丝绸服装的时尚感
  色彩的简单化风格设计要求设计师在丝绸服装设计中应当更多地坚持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设计中强调自己的理念,而不是一味贪多而堆砌。其中,华裔设计师谭玉燕就是一个先行者。她设计的作品,贯穿她一贯的恬适雅致的设计风格,没有刻意去堆砌中国元素,整体设计简洁大方,有现代感。谭玉燕受到中国山水画的影响,用色吝啬,不外是白、黑、米黄几种色调,但是却能使之更好地表现其对佛家和道家宁静、淡泊、怡然思想的热衷。整体来看是不折不扣的现代服饰,但却给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中国风格。
  四、丝绸服装的设计款式与变化
  (一)传统服装丝绸面料的应用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化历史。现代的中国不但传承了古老的文化,也书写了华夏文明中服饰的辉煌。手绘工艺、刺绣工艺、蜡染工艺、编织工艺等传统工艺,都经常出现于现代丝绸服装中,但是,这也使得现代的丝绸服装永远无法摆脱传统中国“古香古色”的样子。因此,现代丝绸服装形式单一,变化少,消费人群固定。
  刺绣工艺是利用不同质感、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线进行刺绣,可以在服装上形成各种疏密不同的肌理变化。在丝绸服装中,根据其面料的不同特征,可以选择用不同形式的刺绣方法对服装进行设计。使得丝绸服装更具有表现力,更具特色,图案上并不一定要采用传统元素图案进行装饰,可以大胆地运用传统工艺手法,展示现代服饰图案,从而达到创新。   (二)丝绸服装设计款式的创新
  中西方服装款式的最大区别是,中方以平面造型为主,而西方则以立体造型为主。目前大多数的丝绸服装虽然运用了立体裁剪的西方工艺,却依旧没有摆脱中方流传已久的“平面感”,服装款式造型中的“立体感”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
  丝绸服装设计的流行变化离不开服装造型的创新。丝绸面料本身具有良好悬垂性以及高品质,简单的设计过于单调,如果能将立体裁剪与平面化裁剪相结合,运用立体裁剪中的凹凸、皱褶、曲线、浪势和复杂的线条等,就能创造出更独特的造型设计,丝绸服装造型的完整性将更趋完美。
  服装外轮廓造型是服装造型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设计服装时要善于巧妙地利用轮廓线条的变化来突出设计风格。进行造型设计,不仅具备形式美法则与造型方法等基本知识,同时良好的时装感觉也是造型的关键之一。而且丝绸服装设计中还需要更为具体的款式细节设计方法,例如利用点、线、面进行装饰处理,或者利用某些透明面料,如洋纺、娟纺、雪纺以及乔其纱等,进行重叠处理,或覆盖于其他面料上,达到变化与统一。
  五、丝绸服装的发展
  对于丝绸服装设计而言,信息的专业来源可以使设计师把握住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流行趋势,使设计具有时尚感,紧跟国际潮流;信息的非专业来源则可以使设计师能够深入了解大众的需求和审美取向,使设计更理性,更市场化。
  但现实存在的问题是,设计师通常表现出对大牌设计师的崇拜,对权威预测机构的迷信,但却对大众的审美比较轻视,不愿沟通。特别是传统的民族化服装,大多的设计师很少考虑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完全忽略了服装消费人群的市场定位,以及对衣服的反馈意见,使得丝绸类的服装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国际上主要经济大国同样对高质量丝绸产品越来越感兴趣,而目前中国丝绸产品开发面较窄,即便一些己经开发的丝绸产品,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在国外市场上的中国丝绸产品仅局限于衬衣、西服、裙子、睡衣等普通货,高档丝绸服装市场则由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占领。因此,中国的新一代设计师必须尽量扩大视野,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灵活运用各种思维形式,从更多方面入手去想象和构思,才能够结合生产实际设计出更多的外观优雅、风格独特的新产品,从而推动中国高质量丝绸服装的民族振兴进程。
  六、结语
  21世纪服装的高科技和新的审美观启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研究传统图案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进行基于历史的创造。面向世界的中国,虽然需要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但更需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共处。这正是今天人们重新正视千年古老文明,重拾古代灿烂瑰宝的目的。因此,在丝绸服装设计中,面料与科技、款式与审美互动,与时尚融洽相配,表现出一定的现代艺术风格,才能使丝绸时装产生惊人的飞跃,从而满足现代消费者的不断追求,使人们有满足和欣慰的感觉。在丝绸服装设计中,将传统融入流行,把经典带进时尚,才能开创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孙云.浅谈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2).
  [2]张霞.丝绸服装褶皱造型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1).
  [3]吴春胜.传统与时尚融合的中国风格服装设计手法[J].丝绸,2011,(01).
  [4]徐李思.时尚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1,(01).
  [5]陈晨.极简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风格倾向[J].科技信息,2011,(01).
  [6]王岩,王文利.基于丝绸服装色彩创新时尚设计的思考[J].丝绸,2011,(03).
  [7]谢小岚.丝绸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实用性再造[J].丝绸,2010,(08).
  作者简介:
  李叶涵,女,河南鹤壁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行政办公室助教,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摄影在逐渐步入人们日常生活,在做好纪实作用的同时,由于它独特的视觉传达效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广告设计作品中,特别是平面广告中。  关键词:数码摄影;广告设计;公益广告;商业广告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99-2  作为一种重要的图形表达形式,数码摄影被广泛地应用在广告设计作品中,特别是平面广告中。数码摄影凭借视觉
价格问题关系千家万户,面对当前广州市持续上涨的价格,作者认为总体上还是温和的,是近几年来长时间下降后的合理、适度回升,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形成必然拉动的合理回升.目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思维方式与"理工的思维方式"是相同的或相通的.借助"理工思维方式"能够很好地说明,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建立及其推导过程是令人信服的,它具有无懈可
摘要:高校转型背景下个性化人才培养,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采用基础平台+个性化模块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实用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既能保障达到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8)03-0005-03  201
摘要: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传统的建筑方法和工艺也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层建筑在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逆作法施工技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促进了高层建筑装饰工程质量的提高。本文基于装饰工程逆作法施工技术要点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装饰工程;逆作法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23-1  引言  高层建筑施
摘要:亚麻纤维艺术产品的历史非常悠久,尤其在欧洲国家因亚麻织物肌理独特、色彩绚丽以及质感纯朴被人们所钟爱,于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亚麻是一种天然纤维,具有很强的排汗性、透气性以及防腐抑菌性,且散热也比较快,可有效应用于纤维艺术品、服装以及产品包装等设计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开发空间以及应用范围。本文笔者就亚麻纤维艺术品的设计创新与开发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创新;开发;亚麻;纤维;艺术产品;设计  
自然垄断产业经济特征是认识该产业'自然'垄断成因和边界的关键所在,笔者试指出传统理论分析方法和结论的局限性,并以新制度经济学开创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工具,在生产
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融资法律制度越来越重视市场性融资手段.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在大力投入财政性资源的同时,更强调市场性融资机制的运用,并在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和其他相关金融
本文分析了"黄宗羲定律"的症结,提出走出这一怪圈的四项对策:转变政府职能,精简乡镇机构;调整农村教育布局;规范农村税费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原则,加大反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不断加速,金融控股公司是各国金融混业经营所选择的主流模式,也必然会成为我国金融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本文从分析金融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