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水利工程的施工,对水工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水工构筑物;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预防
1. 前言
1.1 混凝土是水利工程建设、维修、除险加固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由于混凝土结构自身特有的性质,经常会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工程质量事故不但造成工程施工成本增加,更给工程的安全埋下事故和隐患。所以有必要对水工程构筑物,混凝土施工质量中的通病进行分析并加以预防。
1.2 水工构筑物中混凝土结的特点及类型。水工混凝土一般为防渗混凝士,它利用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进行抗渗,水工混凝土的由整体式混凝土或配置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具有承重、挡土、维稳、抗渗的功能和作用,还具有满足一定的抗冻融、耐侵蚀作用。混凝土结构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工艺操作简单、工程成本低、成型好、整体性强、防水抗渗好、耐久性好等特点。它以承重、防水、抗渗、施工方便的性能成为目前中小型水利工程中最为首选的建筑材料。
1.3 通常讲的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
1.4 当工程有特殊要求,在混凝土中适量加入外加剂时可以改变混凝土的性能。如加气剂、早强剂、缓凝剂等。
2. 水工构筑物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
2.1 水工混凝士是水利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施工,因为影响混凝土结构强度因素很多,所以,在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通病轻则影响混凝土工程的表观质量,重则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及安全隐患。常见的质量通病主要有:蜂窝、麻面、裂缝、冻胀、溶蚀、侵蚀、强度不足等。
2.2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细骨料(黄砂)少粗骨料(石子)多、粗骨料间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2.1 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用水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高处下料未用串筒或溜槽,使粗骨料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大体积混凝土未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或振捣不按技术要求操作;(5)模板缝隙不严密,造成水泥浆流失;(6)局部位置钢筋过密,粗骨料不能进入,只进入细骨料和浆料,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或新老面处未使用水泥砂浆又未振捣到位。
2.2.2 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准确计量、坍落度适合;对下料高度超过2m的浇筑部位设串筒或溜槽;大体积的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模板缝严密不漏浆;不漏振、欠振;基础、柱、墙根部老面处按设计要求施工。
2.3 麻面。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或小凹坑、表面粗糙、局部露筋等。
2.3.1 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拆模时混凝土未达到规定的强度、模板未涂脱模油;(2)浇混凝土前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混凝土振捣不实;(5)钢筋或模板位置不正确,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
2.3.2 预防措施。(1)模板表面干净、达到拆模强度后拆模、使用前涂脱模油,(2)混凝土浇筑前用水湿润,(3)模板缝隙严密,不漏浆;(4)正确方法振捣;(5)保证钢筋、模板位置的正确。
2.4 裂缝。混凝土中的裂缝有二种,一种是表面裂缝,另一种是结构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适(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表面裂缝一般只影响表观质量,大多容易发生在薄体结构、大体积结构中,如水库中的防浪墙;结构裂缝则对结构安全造成事故或隐患,如钢筋混凝土梁结构。
2.4.1 原因分析:(1)表面裂缝对于薄体结构主要是混凝土的密实性不到、浇筑后未进行正确的养护、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不足等;(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是由于内部水化热得不到散发或碱骨料被水化后的作用;(3)钢筋梁类结构的少筋配置、梁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的要求过早脱模、拆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屈服;(4)基础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沉降变形。
2.4.2 预防措施:(1)控制级配、水灰比、正确的振捣、正确的养护;(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从技术上减少体积内水化热,选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保持施工用的材料与试验材料一致;(3)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并正确施工,按规范要求拆模、拆支;(4)满足基础要求的地质,严格基础验槽程序。
2.5 冻胀。冻胀破坏是一种物理性破坏,我国的北方地区比较常见,但本地冬季山区水库等施工因山区气候的特殊性,水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受到这种破坏的情况比较常见。混凝土受冻融后,混凝土会变松、显层状剥落,使混凝土失去强度和整体性,对构筑物造成破坏。
2.5.1 原因分析:混凝土冻胀破坏在本地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零度以下的施工浇筑或白天浇筑后晚上未进行覆盖或覆盖保护不当或使用保质期已过的水泥。
2.5.2 预防措施:(1)避开强冻期浇筑混凝土;(2)在冰冻
到来前保证混凝土能初凝,浇筑后加强覆盖保护,零度以下不得浇水养护;(3)适当使用混凝土外加剂。
2.6 强度不足。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或实测强度或取芯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造成工程质量缺陷或报废。
2.6.1 原因分析:(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料级配不正确,使用外加剂不当或掺量不准确,材料不计量或计量不准确;(2)未经试验室级本或不按试验室级配施工,水灰比过大或施工中随意加水;(3)混凝土加料顺序不当,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均匀;(4)混凝土及试块振捣欠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过早受力;(5)冬夏季施工不按规范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及养护。
2.6.2 防治措施:(1)正确选用水泥品种、保证使用水泥的质量,经试验合格后使用;(2)材料质量合格、级配符合要求、计量准确,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外加剂用量,保证搅拌时间和搅拌均匀;正确振捣施工,养护;(3)冬夏季特殊养护,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4)当试块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请设计出具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2.7 溶蚀、侵蚀。溶蚀、侵蚀一般在本地施工中不太发生,因为这二种破坏主要以水与粗石料间产生的作用造成对混凝土的破坏,在本地不常见,故不作叙述。
3. 结束语
水工混凝土质量通病威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中应当引起施工、监理、建设单位的重视。只要认真、严格地按照施工技术规程和验收规范进行施工、操作、养护管理,完全可以减少和避免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发生,保证水工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工构筑物;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预防
1. 前言
1.1 混凝土是水利工程建设、维修、除险加固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由于混凝土结构自身特有的性质,经常会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工程质量事故不但造成工程施工成本增加,更给工程的安全埋下事故和隐患。所以有必要对水工程构筑物,混凝土施工质量中的通病进行分析并加以预防。
1.2 水工构筑物中混凝土结的特点及类型。水工混凝土一般为防渗混凝士,它利用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进行抗渗,水工混凝土的由整体式混凝土或配置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具有承重、挡土、维稳、抗渗的功能和作用,还具有满足一定的抗冻融、耐侵蚀作用。混凝土结构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工艺操作简单、工程成本低、成型好、整体性强、防水抗渗好、耐久性好等特点。它以承重、防水、抗渗、施工方便的性能成为目前中小型水利工程中最为首选的建筑材料。
1.3 通常讲的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
1.4 当工程有特殊要求,在混凝土中适量加入外加剂时可以改变混凝土的性能。如加气剂、早强剂、缓凝剂等。
2. 水工构筑物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
2.1 水工混凝士是水利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施工,因为影响混凝土结构强度因素很多,所以,在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通病轻则影响混凝土工程的表观质量,重则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及安全隐患。常见的质量通病主要有:蜂窝、麻面、裂缝、冻胀、溶蚀、侵蚀、强度不足等。
2.2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细骨料(黄砂)少粗骨料(石子)多、粗骨料间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2.1 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用水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高处下料未用串筒或溜槽,使粗骨料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大体积混凝土未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或振捣不按技术要求操作;(5)模板缝隙不严密,造成水泥浆流失;(6)局部位置钢筋过密,粗骨料不能进入,只进入细骨料和浆料,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或新老面处未使用水泥砂浆又未振捣到位。
2.2.2 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准确计量、坍落度适合;对下料高度超过2m的浇筑部位设串筒或溜槽;大体积的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模板缝严密不漏浆;不漏振、欠振;基础、柱、墙根部老面处按设计要求施工。
2.3 麻面。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或小凹坑、表面粗糙、局部露筋等。
2.3.1 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拆模时混凝土未达到规定的强度、模板未涂脱模油;(2)浇混凝土前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混凝土振捣不实;(5)钢筋或模板位置不正确,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
2.3.2 预防措施。(1)模板表面干净、达到拆模强度后拆模、使用前涂脱模油,(2)混凝土浇筑前用水湿润,(3)模板缝隙严密,不漏浆;(4)正确方法振捣;(5)保证钢筋、模板位置的正确。
2.4 裂缝。混凝土中的裂缝有二种,一种是表面裂缝,另一种是结构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适(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表面裂缝一般只影响表观质量,大多容易发生在薄体结构、大体积结构中,如水库中的防浪墙;结构裂缝则对结构安全造成事故或隐患,如钢筋混凝土梁结构。
2.4.1 原因分析:(1)表面裂缝对于薄体结构主要是混凝土的密实性不到、浇筑后未进行正确的养护、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不足等;(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是由于内部水化热得不到散发或碱骨料被水化后的作用;(3)钢筋梁类结构的少筋配置、梁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的要求过早脱模、拆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屈服;(4)基础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沉降变形。
2.4.2 预防措施:(1)控制级配、水灰比、正确的振捣、正确的养护;(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从技术上减少体积内水化热,选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保持施工用的材料与试验材料一致;(3)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并正确施工,按规范要求拆模、拆支;(4)满足基础要求的地质,严格基础验槽程序。
2.5 冻胀。冻胀破坏是一种物理性破坏,我国的北方地区比较常见,但本地冬季山区水库等施工因山区气候的特殊性,水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受到这种破坏的情况比较常见。混凝土受冻融后,混凝土会变松、显层状剥落,使混凝土失去强度和整体性,对构筑物造成破坏。
2.5.1 原因分析:混凝土冻胀破坏在本地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零度以下的施工浇筑或白天浇筑后晚上未进行覆盖或覆盖保护不当或使用保质期已过的水泥。
2.5.2 预防措施:(1)避开强冻期浇筑混凝土;(2)在冰冻
到来前保证混凝土能初凝,浇筑后加强覆盖保护,零度以下不得浇水养护;(3)适当使用混凝土外加剂。
2.6 强度不足。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或实测强度或取芯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造成工程质量缺陷或报废。
2.6.1 原因分析:(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料级配不正确,使用外加剂不当或掺量不准确,材料不计量或计量不准确;(2)未经试验室级本或不按试验室级配施工,水灰比过大或施工中随意加水;(3)混凝土加料顺序不当,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均匀;(4)混凝土及试块振捣欠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过早受力;(5)冬夏季施工不按规范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及养护。
2.6.2 防治措施:(1)正确选用水泥品种、保证使用水泥的质量,经试验合格后使用;(2)材料质量合格、级配符合要求、计量准确,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外加剂用量,保证搅拌时间和搅拌均匀;正确振捣施工,养护;(3)冬夏季特殊养护,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4)当试块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请设计出具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2.7 溶蚀、侵蚀。溶蚀、侵蚀一般在本地施工中不太发生,因为这二种破坏主要以水与粗石料间产生的作用造成对混凝土的破坏,在本地不常见,故不作叙述。
3. 结束语
水工混凝土质量通病威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中应当引起施工、监理、建设单位的重视。只要认真、严格地按照施工技术规程和验收规范进行施工、操作、养护管理,完全可以减少和避免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发生,保证水工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