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定期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课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同时对提升班级凝聚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主题班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主题班会的开展思路,有助于提升主题班会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本文以辅导员视角,探讨应如何运用主题班会有效提升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 主题班会 辅导员 大学生 教育管理
一、大学生主题班会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主题班会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最基本、最常用的途径之一,是开展教育管理、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阵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借助主题班会来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培养大学生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
主题班会一般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内容大多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辅导员(班主任)通过新颖的主题班会可以吸引学生充分参与,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探究,从生动的体验中获得对世界、人生、自我的认知。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生存。
(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高质量的主题班会氛围轻松活泼,能够调动全班同学参与活动,有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自豪感、凝聚力、自信心,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同时在这种环境中互动,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师生能力相互提高的重要场所
主题班会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重把关引导”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有助于他们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口头表达、组织策划方面的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辅导员在参与班会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他们的判断力、思考力。
二、大学生主题班会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许多高校开展主题班会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随机性,主题班会在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生主题班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
虽然目前各高校均规定辅导员(班主任)或者学院必须定期组织召开主题班会,但是很多高校并未充分认识到主题班会的重要地位,而且对主题班会没有一个明确的功能定位,导致主题班会职责不明确,效果得不到保证。主题班会大多随意性很强,没有明确的主题,且绝大多数辅导员并未接受过如何组织主题班会的系统培训,主题班会课的组织实施效果与班级建设和辅导员的工作成绩并不挂钩,缺少明细的考核规则,因此,辅导员(班主任)或者学生都缺乏对主题班会的理解与认同,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效果并不理想。
(二)缺少规范的组织管理及相应的支持
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很重视主题班会的开展,但却并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主题班会的全程管理与监控,即使有管理,也一般处于模糊的状态,管理职责不明确、不到位,另外,主题班会的任务和要求也并未得到明确,如果将之视为一门课程,也未形成一门课程的独特体系,导致主题班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足。因此,主题班会往往流于事务性和形式化,并未真正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和价值,从而降低了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效果。
此外,大部分高校主题对班会的管理和理论研究不够,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把主题班会计算在课时工作量内,所以很多辅导员对主题班会并不重视,上课也流于形式化,往往就是讲一下班级存在的问题,学生也从心里抵触主题班会。
三、大学生主题班会的改进思路
因此,针对目前大学生主题班会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先对主题班会进行明确定位。
(一)班会课程化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因为,想要更好地开展主题班会,首先应该对主题班会进行科学的定位,笔者认为,主题班会应该定位于课程。目前大多数主题班会仅仅靠辅导员的自觉,时间可长可短,内容可多可少,不能起到应用的作用。班会课程化由学校层面具体实施,具体部门来操作,有利于学校对主题班会教育活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解决了主题班会长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解决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程管理问题。这样学校领导对班会高度重视,老师自然也会很用心地准备主题班会内容。班会总体水平比以前相比质量自然而然有一个飞跃。同时内容不多,时间很短的弊端也就轻易迎刃而解。
(二)主题系统化
高校开展主题班会前,相关部门和院系应统一部署辅导员(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和专业的实际特点及本校的特色、周围环境情况、学校常规主题和学校特色主题、当前重要的政治教育事件规划本学期开展的主题,进行整体的教学规划,按照学期、学年分阶段、分年级、分专业有侧重地全盘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明确内容,使之形成连贯、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达到推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校园文化良性发展的目的。
例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主题班会课进行系统分类,比如大一新生刚入校,主题班会的侧重点应是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这一方面,大二的时候,主题班会的侧重点应为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恋爱关系和如何正确学习。大三大四的时候,主题班会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在工作与考研之间进行选择等方面上。
(三)流程标准化
首先班级分租,可五至六人一组。班级轮流由各组负责从本组里挑选一名班会支持人。其次在班会开会之前,要及时和老师联系,了解班会主题,并写出具体的班会策划书,包括会议流程、开场白、话题事例、相关资料搜集、互动形式等,并提前安排好互动的学生做好准备,尽可能做到充分准备。策划书写好后及时给自己的老师审阅,进行完善。再次,主持人将老师的工作部署作为班会流程一项,并控制好相应的时间,正常估计15分钟。会议结束后,由老师对会议总结并致辞。时间根据各个学校具体要求,如果是1个课时,是45分钟,两个课时应该是90分钟。最后会议结束后,由本组人员完成相应的总结稿和通讯稿,总结班会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班会做好准备。 (四)形式多样化
主题班会既然课程化,那与其他学科一样,也可以沿用学科型的一些基本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主题班会的实际特点,不断改进和丰富主题班会的模式。如以语言、媒体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老师运用口头语言、媒体如PPT、视频等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有如以实践体验、素质拓展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练习、实习、掌握、顽固和完善相关的知识。还有经典的案例教学法。这种模式是老师在召开主题班会时,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基础性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同类知识和技能,解决同类问题。
(五)反馈及时化
学校学生处是主题班会的主管部门,对主题班会的开展过程应进行全程的监督与管理。平时定期组织人员到现场观摩指导,每次班会结束后,可以统一组织反馈评估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开展质量和水平,以便改进。同时要求各个院系各个班级及时上缴班会活动策划书及相应的配套资料。并每次随机抽查班级个别学生了解班级班会开展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主题班会开展情况。通过全方位的考察,并及时反馈,可及时提出整改方案,长期下来可使班会的质量不断迈向一个新台阶。
(六)制度规范化
首先高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规范主题班会管理制度。成立相应的教研组来负责主题班会的开展,部门人员由各院系的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并制定完善的课程目标、体系,并将班会纳入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计划中。其次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把主题班会作为一项课题,在主题开展实施过程有计划的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升主题班会的深度和广度。再次完善主题班会体系,应制定一个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班会课堂评价方案,这套方案可由学校主管部门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评价,作为辅导员(班主任)评优的一项主要考评指标。
综上所述,大学生主题班会的开展不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广泛发动班级学生,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最终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雷广宁,聂久胜,王红松.高校主题班会教育“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的探索及意义[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6).
[2]张婷.如何让大学主题班会不再乏味[J].学周刊,2011,(10)
[3]刘清林.高校主题班会的创新研究[J].理论导报,2008,(07).
关键词 主题班会 辅导员 大学生 教育管理
一、大学生主题班会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主题班会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最基本、最常用的途径之一,是开展教育管理、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阵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借助主题班会来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培养大学生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
主题班会一般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内容大多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辅导员(班主任)通过新颖的主题班会可以吸引学生充分参与,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探究,从生动的体验中获得对世界、人生、自我的认知。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生存。
(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高质量的主题班会氛围轻松活泼,能够调动全班同学参与活动,有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自豪感、凝聚力、自信心,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同时在这种环境中互动,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师生能力相互提高的重要场所
主题班会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重把关引导”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有助于他们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口头表达、组织策划方面的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辅导员在参与班会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他们的判断力、思考力。
二、大学生主题班会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许多高校开展主题班会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随机性,主题班会在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生主题班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
虽然目前各高校均规定辅导员(班主任)或者学院必须定期组织召开主题班会,但是很多高校并未充分认识到主题班会的重要地位,而且对主题班会没有一个明确的功能定位,导致主题班会职责不明确,效果得不到保证。主题班会大多随意性很强,没有明确的主题,且绝大多数辅导员并未接受过如何组织主题班会的系统培训,主题班会课的组织实施效果与班级建设和辅导员的工作成绩并不挂钩,缺少明细的考核规则,因此,辅导员(班主任)或者学生都缺乏对主题班会的理解与认同,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效果并不理想。
(二)缺少规范的组织管理及相应的支持
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很重视主题班会的开展,但却并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主题班会的全程管理与监控,即使有管理,也一般处于模糊的状态,管理职责不明确、不到位,另外,主题班会的任务和要求也并未得到明确,如果将之视为一门课程,也未形成一门课程的独特体系,导致主题班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足。因此,主题班会往往流于事务性和形式化,并未真正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和价值,从而降低了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效果。
此外,大部分高校主题对班会的管理和理论研究不够,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把主题班会计算在课时工作量内,所以很多辅导员对主题班会并不重视,上课也流于形式化,往往就是讲一下班级存在的问题,学生也从心里抵触主题班会。
三、大学生主题班会的改进思路
因此,针对目前大学生主题班会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先对主题班会进行明确定位。
(一)班会课程化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因为,想要更好地开展主题班会,首先应该对主题班会进行科学的定位,笔者认为,主题班会应该定位于课程。目前大多数主题班会仅仅靠辅导员的自觉,时间可长可短,内容可多可少,不能起到应用的作用。班会课程化由学校层面具体实施,具体部门来操作,有利于学校对主题班会教育活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解决了主题班会长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解决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程管理问题。这样学校领导对班会高度重视,老师自然也会很用心地准备主题班会内容。班会总体水平比以前相比质量自然而然有一个飞跃。同时内容不多,时间很短的弊端也就轻易迎刃而解。
(二)主题系统化
高校开展主题班会前,相关部门和院系应统一部署辅导员(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和专业的实际特点及本校的特色、周围环境情况、学校常规主题和学校特色主题、当前重要的政治教育事件规划本学期开展的主题,进行整体的教学规划,按照学期、学年分阶段、分年级、分专业有侧重地全盘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明确内容,使之形成连贯、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达到推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校园文化良性发展的目的。
例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主题班会课进行系统分类,比如大一新生刚入校,主题班会的侧重点应是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这一方面,大二的时候,主题班会的侧重点应为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恋爱关系和如何正确学习。大三大四的时候,主题班会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在工作与考研之间进行选择等方面上。
(三)流程标准化
首先班级分租,可五至六人一组。班级轮流由各组负责从本组里挑选一名班会支持人。其次在班会开会之前,要及时和老师联系,了解班会主题,并写出具体的班会策划书,包括会议流程、开场白、话题事例、相关资料搜集、互动形式等,并提前安排好互动的学生做好准备,尽可能做到充分准备。策划书写好后及时给自己的老师审阅,进行完善。再次,主持人将老师的工作部署作为班会流程一项,并控制好相应的时间,正常估计15分钟。会议结束后,由老师对会议总结并致辞。时间根据各个学校具体要求,如果是1个课时,是45分钟,两个课时应该是90分钟。最后会议结束后,由本组人员完成相应的总结稿和通讯稿,总结班会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班会做好准备。 (四)形式多样化
主题班会既然课程化,那与其他学科一样,也可以沿用学科型的一些基本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主题班会的实际特点,不断改进和丰富主题班会的模式。如以语言、媒体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老师运用口头语言、媒体如PPT、视频等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有如以实践体验、素质拓展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练习、实习、掌握、顽固和完善相关的知识。还有经典的案例教学法。这种模式是老师在召开主题班会时,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基础性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同类知识和技能,解决同类问题。
(五)反馈及时化
学校学生处是主题班会的主管部门,对主题班会的开展过程应进行全程的监督与管理。平时定期组织人员到现场观摩指导,每次班会结束后,可以统一组织反馈评估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开展质量和水平,以便改进。同时要求各个院系各个班级及时上缴班会活动策划书及相应的配套资料。并每次随机抽查班级个别学生了解班级班会开展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主题班会开展情况。通过全方位的考察,并及时反馈,可及时提出整改方案,长期下来可使班会的质量不断迈向一个新台阶。
(六)制度规范化
首先高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规范主题班会管理制度。成立相应的教研组来负责主题班会的开展,部门人员由各院系的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并制定完善的课程目标、体系,并将班会纳入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计划中。其次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把主题班会作为一项课题,在主题开展实施过程有计划的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升主题班会的深度和广度。再次完善主题班会体系,应制定一个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班会课堂评价方案,这套方案可由学校主管部门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评价,作为辅导员(班主任)评优的一项主要考评指标。
综上所述,大学生主题班会的开展不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广泛发动班级学生,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最终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雷广宁,聂久胜,王红松.高校主题班会教育“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的探索及意义[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6).
[2]张婷.如何让大学主题班会不再乏味[J].学周刊,2011,(10)
[3]刘清林.高校主题班会的创新研究[J].理论导报,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