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好廉政文物展的几点举措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东廉洁文物虚拟体验流动展借助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这个平台,突破了固定的空间模式,在博物馆和观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扩大了弘扬廉政文化的社会效益。并广泛运用新技术,提升了展览的感染力,有效发挥了博物馆的传播与教育职能。
  【关键词】廉政文化 流动博物馆 新技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科学判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确立了反腐倡廉的战略目标、工作主线、工作格局、工作重点、领导体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决策,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战略布局。
  2013年以来,广东省博物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贯彻落实中纪委十八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举办了广东省廉政文物展,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随后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为平台推出了“鉴古知今育廉洁——广东廉洁文物虚拟体验流动展”。这次展览通过“博物馆+多媒体”的方式,分思想篇、政策篇、人物篇、惩戒篇和劝勉篇等五个篇章进行展示。尝试了将精美的文物和现代科技手段深度融合,利用全息影像等新技术进行人机交互体验,生动讲述了文物背后的廉洁故事。把廉政文化建设、机关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打破了博物馆的传统“围墙”,开拓了博物馆的虚拟“疆域”。既探索了博物馆新型展览的导向,又有效地增强了全社会的反腐意识。
  一、内容紧贴时代主题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廉政文化,有利于营造一种清廉的社会风气,使廉政文化能够深入人心,人人都参与到反腐败的斗争中来。广东廉洁文物虚拟体验流动展借助相关文物及资料,介绍了我国廉政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特别是通过对广东籍或在广东留下资料的历史人物遗留廉政物品的展示,表达了各朝各代对清廉为官者的推崇。同时又通过相关的案例和实物,揭示了贪腐行为的严重后果,劝勉后人要培育和弘扬廉政的价值理念。
  (一)古代廉政思想的展现
  展览中展出了不少与廉政思想相关的文物。如“宋仿周饕餮铜簋”详尽解释了“饕餮”的劝诫意义以及廉政寓意;“清康熙竹林七贤青花碗”阐释了竹林七贤不愿与腐败的朝廷同流合污,隐世不出,以文针砭时政,这也是另一种反腐的表达方式;又如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写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古人对自己修身养德的要求,也是其廉政思想的反映。在展览中还有砚台、碟子、花瓶等器物,器物的上面都有蝉、莲花、荷花、松、竹、梅等象征着清廉的图案纹饰,通过这些器物反映和寄托了古人的清廉思想。
  (二)广东廉政思想的展现
  历史上广东也出现过许多清正廉洁的名人,令人赞叹不已。东晋时期著名廉吏吴隐之,被任命为广州刺史時,在来广州的途中路经“贪泉”,特意喝了泉水,并作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这就是传诵至今的《酌贪泉》,全诗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吴隐之为官的清廉。前两句描写喝了贪泉的泉水会变得贪婪的传说,后两句描写吴隐之喝了贪泉的泉水后为官清廉的志向。还有被誉为“岭南第一人”的唐朝开元年间宰相张九龄,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他廉洁自持,秉公守则,直言敢谏,政绩卓著。他的五言古诗,以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此外,“三十六字官箴”碑文的首刻者是著名的清官——明代户部侍郎兼山东巡抚年富,其传承者首推广东连平的颜希深、颜检、颜伯焘三代。“三十六字官箴”即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古往今来,在广东流传着许多清官廉吏和革命先辈的动人事迹,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思想与品行。
  (三)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展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廉政文化建设,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论联合政府》是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党风问题是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关键。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全党的重要任务是防止骄傲自满和享乐思想,要在全党范围内坚持“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展览中展出的粤赣湘边纵队第四支队政治部印发的“反对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状态”通告和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央各级党的纪律委员会的决定,表示早期共产党人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廉政制度的建设。
  二、有力借助流动博物馆的平台
  博物馆是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创建流动博物馆这个平台,以期解决博物馆服务空间的瓶颈,进一步拓展教育领域。如果说文化惠民的门槛被拆掉是因为博物馆免费开放,那么创立流动博物馆就可以推倒文化壁垒,建立“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为扩大博物馆的免费公共文化服务范围,2004年广东省文化厅首创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整合全省资源,积极践行博物馆“六进活动”,即进学校、进部队、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和进企业。为了让廉政文化走向社会,走向民众,广东廉洁文物虚拟体验流动展借助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这个平台,通过社会力量的具体实施,努力打造“无边界博物馆”,为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氛围增添助力。首次展出在广州市黄埔区边检站,随后又在广东省文化厅、南方电网下属单位、韶关监狱等单位巡展。
  三、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
  相较于博物馆传统的实物静态展示,新技术的运用具有多样性、生动性、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对于流动博物馆来说,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文物的“复制”和“搬运”大大简化,几乎将文物破损风险降低为零,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繁琐的工作量。   (一)多样性
  在我国建于20世纪70~80年代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手段往往比较单一,基本以文物、图片、雕塑、绘画等为陈列展示的主体。进入21世纪以后,在上述展示主体的基础上,展示中还广泛地采用了视听欣赏、立体电影、场景复原、全息影像和数字沙盘等多种形式。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还将上述手段和手机APP、电子游戏和微信等结合起来,有效地扩大了公共文化的服務范围。
  (二)生动性
  由于科技手段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信息传递变得直接、快捷、便利、集中、形象、生动,并由传统的静态展示转向动静结合,全面有效地增强了陈列展览的视觉冲击力。在展示效果上,能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表现,更加深刻生动地揭示陈列的内涵,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和视觉的冲击力,丰富陈列的艺术语言。
  (三)互动性
  传统博物馆的展示中,主要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互动,观众参与的程度比较低,观众在博物馆更多的是一种被动接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美国学者Jogh指出“博物馆之所以能够发挥其社会效应,关键原因是它能够为大众所用。只有被公众接受,才能吸引公众参与其中,进而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只有被公众接受,博物馆才能建立其与观众之间相互了解的桥梁,持续地发挥其作用。”新技术的发展,为良好的互动性提供了条件。通过电脑合成、虚拟现实和3D实体建模技术,吸引观众亲自参与其中,在亲手操作、思考和交流中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
  (四)延展性
  流动博物馆利用实物展览至少受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拆卸文物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二是在展览过程中有损毁、遗失文物的风险;三是受限于运输能力和展出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展出的物品十分有限。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在不移动实物的情况下,在有限的空间里展出丰富多样的文物,并利用互动式设计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广东廉洁文物虚拟体验流动展中,以“博物馆+新技术”的方式,分思想篇、政策篇、人物篇、警示篇和劝勉篇五个篇章将廉洁文物进行展示。展览中利用全息影像技术,构建了“清康熙岁寒三友缸”“清雍正款青花把莲盘”“清康熙仿成化青花荷花盘”“明独角兽铜熏炉”和“宋仿周饕餮铜簋”5件文物的立体模型,利用高科技手段将虚拟影像通过红外感应技术,结合文物将“警钟长鸣”的警示情境展现出来,在观众进入场景内时,钟声同时响起,让观众产生身入其镜的感受。
  四、结语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思想文化体系建设工程。博物馆只有不断强化社会教育功能,积极整合馆藏文物资源,充分合理利用新技术,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伍亚婕.试论博物馆陈列中的互动体验展示[D].上海:复旦大学,2008.
  [2]苏东海.论博物馆的现代化[J].中国博物馆,1997(01).
  [3]单霁翔.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与趣味性[J].东南文化,2013(0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成都市温江区的馆藏中,印章是独有特色的一类。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印章进行介绍,并对其内容和性质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印章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关键词】温江区 印章 赏析  印章,对于书画作品而言,与署名一样,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少了印章,书画作品也就谈不上完整了。  印章最初是用来“印证的”。宋元以后,由于书画艺术的发展,人们不仅仅重视作品内容本身,也
期刊
【摘 要】教育公众不但是社会赋予博物馆的重要职能,而且更是博物馆所应尽的职责义务。随着我国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持续增加,游览博物馆和观看展览成为越来越多人们重要的休闲度假和提升自我的方式。在增长知识、充实头脑的同时,也能达到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目的。每个人参观博物馆都会拥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文章重点聚焦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分四个方面展开
期刊
汉代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古印度安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窣堵坡,与中国本土建筑相结合,形成了中国佛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清乾隆己酉年(1789年)拔贡王玉树《说文拈字》载:“‘塔’字诸书所无,唯见于葛洪《字苑》,是晋以前尚无此字也。”郑珍(1806—1864年)《说文新附考》载:“‘塔’字初亦止借‘鞈’,齐、梁间乃有塔字,葛洪始收之。”“塔”字最早见于东晋葛洪《字苑》,采用梵
期刊
【摘 要】进入“十二五”期间,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核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博物馆作为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用户体验更需要博物馆从业人员进行研究。本文以吉林市文庙博物馆为分析实例,用互联网+作为手段,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博物馆观众体验进行了研究。首先列举了博物馆观众体验中的痛点问题与焦点矛盾;然后探讨了如何利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解决相关问题;最终提
期刊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2017年1月,江苏省美术馆时值建馆80周年之际,为领略江苏书画艺术之洋洋大观,了解江苏书画历史之纲概,特别策划推出“江苏历代书画大家经典作品特别展”。本展览由“图表资料”和“经典作品”两个部分组成。展览分“砥砺与前行”“辉煌与蜕变”“多彩与沧桑”和“复兴与繁盛”四个板块,以作品创作年代为轴,对江苏历代书画大家和流派进行学术梳理,以史料图表、经典书画作品的展览展示,呈现六朝
期刊
【摘 要】李苦禅是继徐渭、朱耷、齐白石之后的又一位写意花鸟画宗师,也是代表现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里程碑式人物。在李苦禅的艺术思想体系之中,以人格引领画格是其精神实质,综合的国学艺术修养是其基础,中西融合、继承与革新、传统与现代是其独特道路,大气磅礴、古拙浑厚、劲拔刚毅是其特色,人画合一、与天同契是其境界。李苦禅可以说是齐鲁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刚正质朴、大气雄浑的齐鲁精神的最佳代言。  【关键词】李苦
期刊
【摘 要】红色遗址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所走过的艰难历程,是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见证地。在红色遗址上开展革命历史的宣传教育工作,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规划。本文以传播红色精神为初衷,打破传统宣教模式,以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为例,探究红色遗址纪念馆宣教工作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红色遗址 国共南京谈判 红色精神  红色遗址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重大事件的发生地,以及重要人物工作或者生活
期刊
【摘 要】历史人物牛鉴为官三十余载,担任过顺天府府尹、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官至正二品。社会上对他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在河南巡抚任上时,尤其是道光二十一年治理开封水患期间的积极作为;二是在两江总督任上懈怠防务、仓皇逃遁、抚绥夷人等行径。前者颂声载道,后者受人指摘。本文以记载了道光二十一年开封黄河水灾情形及社会各界应对情况的《汴梁①水灾纪略》一书为根据,梳理牛鉴在治水期间的功绩,探寻其
期刊
【摘 要】潘玉良一生都在探索和实践“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理念,她把中国传统画的写意精神与西方艺术的具象形式相结合,最终形成具有潘式特色的中西融合艺术语言。本研究从图式语言的角度去解读她的人物画,不再强调她的身份标签,并抛开纯时间和纯画种的区分,只选择具有东方意象的作品,以此对其作品中的融合艺术精神做微观上的分析和重组。  【关键词】潘玉良 中西融合 具象 写意 图式语言  在艺术范畴,融合是个人独
期刊
【摘 要】宁波保国寺现存有一方《灵山保国寺志序》碑,碑上之序为清代费淳所撰。费淳历仕清乾嘉两朝,是为数不多的汉人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者,为官廉谨公允,颇有政声。本文从该志序碑着眼,考论费淳与千年保国寺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灵山保国寺 费淳 志序碑  宁波保国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中的北宋大殿是我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建筑遗存,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在大殿前,开挖于南宋年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