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陈琪,一年级学生,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多年,分别再婚,现跟随其父亲,且后妈生有一子,还不满周岁。在家,父亲和后妈从不关心她,甚至根本就不管她。她很聪明,但脾气急躁,喜怒无常,性格情绪化严重,高兴时特别懂事,不高兴时好发脾气,在我的耐心教育下,一直比较稳定。
案例过程:一天上午课间,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个男同学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找我,告诉我陈琪和刘昊打起来了,老师快去吧,别让他们打坏了。我急匆匆的赶到操场,看到陈琪满脸通红,气乎乎的。我问她原因,她说自己想和同学们一起玩捉迷藏,可他们都不和自己玩,说她要参加,他们就都不玩了。我问刘昊情况,他直言不讳地说:“是,我们就不和她玩,她这么令人讨厌!”说话的态度相当强硬。其他同学也表示认同他的说法,于是我暂停了他们的活动,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说吧。在与陈琪的交谈中,我了解到,班级中的女同学也都不理她、躲着她,男生公开孤立她。据陈琪本人叙述,这种情况已经有一周多了。我到班级了解到,男生说他脾气不好,嘴黑,说话难听;女生说她好发脾气,大家正玩得高兴呢,不知什么时候他就急了,翻脸不认人,影响大家情绪。
放学后我又进行了家访,得知陈琪还没满岁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就外出打工去了,从小就没得到父爱和母爱,一直是爷爷奶奶把她带大。在她三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母亲一走就再也没回来过,她甚至都想不起自己亲生母亲的样子来。父亲又在外地继续打工,去年和现在的妻子从深圳回来,生下了一个小弟弟,后妈从来就不关心她,甚至对她的事不闻不不问,父亲也不管她。只有年迈的爷爷和奶奶放不下这个可怜的孙女。陈琪很聪明,但脾气急躁,喜怒无常,性格情绪化严重,高兴时特别懂事,不高兴时好发脾气。问题的症结找到了,第二天趁陈琪不在的时候我向同学们以虚拟小故事的形式讲了现实的陈琪家庭情况,让大家设身处地的想想“孩子”遇到这种事情的感受。她心理难过,无处发泄,心情不好,自然会经常发脾气,大家不原谅她,疏远她,她本来就没有父爱与母爱,现在连同学也不关心她了,孤立她,会造成她的心理障碍,这种事情会影响到她今后的成长,大家都陷入沉思与同情之中。
从这以后,我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同学明白像陈琪这样的学生,性格喜怒无常,行为形成是长期的,多方面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她有反复现象。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她,要正确对待她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大家的爱心接纳她的缺点,她的变化,同时与班上同学进行沟通,有意识地找到班级中素质较好的班干部,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能带她主动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与她谈心,帮助她解决在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或及时联系老师,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她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从此以后,学生每次下课后,都主动找她玩,和她一起学习,各种兴趣小组的成员主动邀请她参加。我还向同学推荐她主持一些活动。我还经常和她父母沟通,请求他们多关心她、爱她,经常和她通电话,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让她感到父母依然爱他;我还经常和她谈心,讲一些单亲家庭学生立志成才的故事,如何看待父母的离异,不应该责怪他们,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对他们的情况你应该给予理解和宽恕,知道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是爱你的,同时教给他一些与人交往的常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她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让她增强自信心,让其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集体的温暖。
经过几个月的教育,陈琪变得随和了,脸上露出了笑容,能和同学和睦相处,同学也开始喜欢他了,她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通过对陈琪的教育,我觉得我的工作还是挺成功的,陈琪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融入集体当中,在下学期她还被同学选为副班长。她积极为同学服务,班级同学也更加团结了,我班也被评为了优秀班集体。
反思:
1、班主任经常深入班级,抓住更多时间和学生相处、和同学进行思想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忽略细微之处,及时、细致、准确了解到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处理问题要有耐心、细心,智慧的的抓住工作的切入点。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相信老师,才能用心听取老师的建议,也能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与现实的境遇告诉老师,使老师能够针对症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否则就会欲速不达。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我尽量让自己说话的语调轻松自如,把讲道理变成聊天式的谈话,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使我与他的关系更融洽,我常表扬其优点,发动周围同学帮他,使他生活在温暖的群体之中。
3、注重家访工作,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学生思想波动的原因所在,是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4、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师关爱问题学生的同时还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关注他,接纳他。在培养他的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在集体中注重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增强其信心,让其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新点、集体的温暖。
案例过程:一天上午课间,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个男同学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找我,告诉我陈琪和刘昊打起来了,老师快去吧,别让他们打坏了。我急匆匆的赶到操场,看到陈琪满脸通红,气乎乎的。我问她原因,她说自己想和同学们一起玩捉迷藏,可他们都不和自己玩,说她要参加,他们就都不玩了。我问刘昊情况,他直言不讳地说:“是,我们就不和她玩,她这么令人讨厌!”说话的态度相当强硬。其他同学也表示认同他的说法,于是我暂停了他们的活动,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说吧。在与陈琪的交谈中,我了解到,班级中的女同学也都不理她、躲着她,男生公开孤立她。据陈琪本人叙述,这种情况已经有一周多了。我到班级了解到,男生说他脾气不好,嘴黑,说话难听;女生说她好发脾气,大家正玩得高兴呢,不知什么时候他就急了,翻脸不认人,影响大家情绪。
放学后我又进行了家访,得知陈琪还没满岁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就外出打工去了,从小就没得到父爱和母爱,一直是爷爷奶奶把她带大。在她三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母亲一走就再也没回来过,她甚至都想不起自己亲生母亲的样子来。父亲又在外地继续打工,去年和现在的妻子从深圳回来,生下了一个小弟弟,后妈从来就不关心她,甚至对她的事不闻不不问,父亲也不管她。只有年迈的爷爷和奶奶放不下这个可怜的孙女。陈琪很聪明,但脾气急躁,喜怒无常,性格情绪化严重,高兴时特别懂事,不高兴时好发脾气。问题的症结找到了,第二天趁陈琪不在的时候我向同学们以虚拟小故事的形式讲了现实的陈琪家庭情况,让大家设身处地的想想“孩子”遇到这种事情的感受。她心理难过,无处发泄,心情不好,自然会经常发脾气,大家不原谅她,疏远她,她本来就没有父爱与母爱,现在连同学也不关心她了,孤立她,会造成她的心理障碍,这种事情会影响到她今后的成长,大家都陷入沉思与同情之中。
从这以后,我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同学明白像陈琪这样的学生,性格喜怒无常,行为形成是长期的,多方面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她有反复现象。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她,要正确对待她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大家的爱心接纳她的缺点,她的变化,同时与班上同学进行沟通,有意识地找到班级中素质较好的班干部,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能带她主动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与她谈心,帮助她解决在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或及时联系老师,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她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从此以后,学生每次下课后,都主动找她玩,和她一起学习,各种兴趣小组的成员主动邀请她参加。我还向同学推荐她主持一些活动。我还经常和她父母沟通,请求他们多关心她、爱她,经常和她通电话,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让她感到父母依然爱他;我还经常和她谈心,讲一些单亲家庭学生立志成才的故事,如何看待父母的离异,不应该责怪他们,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对他们的情况你应该给予理解和宽恕,知道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是爱你的,同时教给他一些与人交往的常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她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让她增强自信心,让其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集体的温暖。
经过几个月的教育,陈琪变得随和了,脸上露出了笑容,能和同学和睦相处,同学也开始喜欢他了,她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通过对陈琪的教育,我觉得我的工作还是挺成功的,陈琪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融入集体当中,在下学期她还被同学选为副班长。她积极为同学服务,班级同学也更加团结了,我班也被评为了优秀班集体。
反思:
1、班主任经常深入班级,抓住更多时间和学生相处、和同学进行思想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忽略细微之处,及时、细致、准确了解到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处理问题要有耐心、细心,智慧的的抓住工作的切入点。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相信老师,才能用心听取老师的建议,也能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与现实的境遇告诉老师,使老师能够针对症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否则就会欲速不达。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我尽量让自己说话的语调轻松自如,把讲道理变成聊天式的谈话,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使我与他的关系更融洽,我常表扬其优点,发动周围同学帮他,使他生活在温暖的群体之中。
3、注重家访工作,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学生思想波动的原因所在,是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4、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师关爱问题学生的同时还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关注他,接纳他。在培养他的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在集体中注重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增强其信心,让其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新点、集体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