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教学与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吉林省小学语文教研员,她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爱得深沉。从教师到教研员,她20年来扎根于语文课堂,求索不辍,孜孜不倦。对教育教学本质的反思、对语文教育规律的探索、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她努力学习,深入研究,反思实践,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课堂教学日臻成熟。祝愿她未来的教学、教研之路走得更加扎实、稳健!
  ——吴忠豪
  一、“倒叙”介入,明晰背景
  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了一些图画,上面都画有荔枝。
  师:的确,这些都是画家以荔枝为题材为我们创作的作品。(板书:荔枝)像这一幅,还是白石老人92岁时的手笔呢。其实,早在元和十五年夏,(出示:元和十五年夏)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告诉大家。“元和十五年”就是公元820年,这么跟你们讲吧,我算了一下,就是距离现在1197年前的那个夏天,够久远吧?大诗人白居易讓他手下的画工也画了荔枝图,(板书:图)而他本人呢,还为这幅图题写了序。(板书:序)序是一种文体,同学们日常在哪儿读到过序?
  生:每一本书的开头都有序。
  师:这篇文章就是白居易为荔枝图题写的序,想一想课题该怎么读呢?
  生:荔枝图/序。
  师:刚才老师跟你们交流的内容,都是这句话向我们传递的信息。(出示: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大诗人白居易就藏在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生:“乐天”是白居易的字,“乐天”指的就是他。
  师:白居易,字乐天。其实,“南宾守”说的也是白居易。南宾是一个地名,当时白居易在这里做南宾郡太守。“命工吏图而书之”,“图”的意思是画图,“书”是题写,“之”指的就是这篇序文。这句话是说谁图谁书呢?
  生:白居易手下的画家画了这幅画,白居易在上面写了序。
  师:对,工吏图,白居易书。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们接着读。(出示: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猜猜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呀,能读懂这句话吗?
  生:让不识字的人看图,让
  识字的人看字。
  师:你的回答很有意思。不识字的就看看图,画成这样的就是荔枝,这也是一种说明事物的方法;识字的呢,就看看序文。这句话里提到了两种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作者这样做的目的呢,就是让这两种人对荔枝有所了解。
  (生练读)
  师:读好了吗?现在老师要提问题,你们要用这句话当中的原句回答我,看谁反应快。
  (师生问答)
  (生背诵整个句子)
  二、片段呈现,得意得言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么长的一句话,我们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这句话有几层意思,很快就能把它背诵下来了。老师告诉大家,白居易写的这篇序文,一共有6句话,这是序文的最后一句。另外5句在哪儿呢?上课前,老师悄悄地把它们放在了你们的书桌里,5句话5张纸条,请同学们把这5张纸条取出来,出声地在下边练习读一读。
  (5张纸条内容分别为: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生练读)
  师:是不是遇到困难了?的确,这五句话中有一些生字新词不太好读,老师把它们呈现在屏幕上,带着音节,谁能领着同学们读读。(出示)
  wéi zēnɡ xiāo
  帷盖 红缯 紫绡 枇杷
  ránɡ lǐ lào yǐ
  瓤肉 醴 酪 华如橘 尽去矣
  (生领读。师相机提示“枇杷”“葡萄” “华如橘”的意思。生再次练读词语。)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句子里。谁来读一读?(出示: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生练读)
  师:结合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说)
  师:想象那树形的样子,读的时候脑海中要有形象啊。(指名读)
  师:我们再来读一遍。(出示:红缯、紫绡、枇杷、瓤肉、醴酪)
  (生齐读)
  师:这些词语都出现在一个长长的句子当中,找到这张纸条了吧?练习着读读,同时借助注释看看这句话你能不能读懂。
  (生练读)
  师:“浆液甘酸如醴酪”,荔枝的味道酸酸甜甜的,读到这儿的时候,是不是感到口舌生津,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读到这里,语速要慢一点,给想象留点时间,给回味留点时间,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有的人以前没见过荔枝,不认识荔枝,通过作者这么一说,就知道荔枝是什么样了。因为作者在这里用熟悉的事物做了比较或者打了比方。(出示: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师: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看看下边的注释,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荔枝树的叶子像桂树的叶子一样,冬天是青的;花和橘树的花很像,春天开放;果实的外皮像朱砂一样红,夏天就熟了。
  师:那现在老师变化一下,看看你们会不会填读。(出示:
  如桂,冬青; 如橘,春荣; 如丹,夏熟。)
  (生填读)
  师:这样还会吗?(出示:叶
  ,冬青;华 ,春荣;
  实 ,夏熟。)
  (生填读)   师:我们继续。(出示:叶如桂, ;华如橘, ;实如丹,
  。)
  (生填讀)
  师:读着读着,就熟读成诵了。我们试着背诵一下。
  (生背诵句子)
  师:来读这句话。(出示: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生练读)
  师:刚才我们说白居易这么做的目的是“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什么叫“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了吗?
  生:有的人知道荔枝,但是不知道它在一日、二日、三日内就会发生这么多变化。
  师:是啊,荔枝离开本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发生变化,怎么读能体现出荔枝变化之快呢?(指名读)
  师:色香味都变了,谁能把这种变化之大读出来?
  (指名读)
  师:他把“尽去矣”拖长了一点,听起来还有着那么一点惋惜呢!变化得太快了,这荔枝这么不好保鲜。为了让杨贵妃能吃到新鲜的荔枝,运送荔枝的人就得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由此,杜牧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一起读出来。(出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生齐读)
  师:刚刚我们读了这五张纸条上的五句话,现在请你拿出笔来画一画,看看诗人白居易都向我们介绍了荔枝的什么。
  生:写了荔枝的叶、华、实。
  师:(在黑板上贴相应卡片:叶、华、实),还写了荔枝的什么?
  生:写了荔枝的朵。
  师:(贴卡片:朵)朵是花朵的意思么?看看注释。
  生:不是,是荔枝结实的
  样子。
  师:荔枝的果实就像葡萄一样,一串一串的,成串的荔枝果实就叫作“朵”。这句话里接着写了荔枝的什么呢?
  生:核、壳、膜、瓤肉、浆液。
  师:(板贴相应卡片)还有吗?
  生:“荔枝生巴峡间”告诉我们荔枝生在什么地方。
  师:我们用两个字概括,是什么呢:
  生:产地。
  (师板贴:产地)
  生:这句话里还写了树形。
  (师板贴:树形)
  师:再看看,这5句话还写到了荔枝的什么?
  生:荔枝的变化。
  三、探究排序,启思积累
  师:(板贴:变化)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了这五句话,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荔枝的这些(指黑板上所贴卡片)。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面前就是一棵结满了累累果实的荔枝树,如果要让你向别人介绍荔枝,你会怎样介绍呢?老师给你的这五个句子,很可能是排列错乱的。现在请你在这张课文纸的空白处,给这5个句子排排队,想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更合理,看看和大诗人白居易想的一样不一样。
  (生默读、思考、排列句子。)
  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排列的。直接读出来就可以。
  生: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师:同学们听清了吗?有没有跟她排得不一样的,把不一样的地方说一下。
  生:我跟她的第二、三句是相反的。
  师:他俩的不同之处,同学们听清楚了吗?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排法?
  生:我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排法,因为第一句介绍的是荔枝生长的地方和树形,紧接着就应该说它的叶子、花朵和果实,第三句才应该是对荔枝果实的具体介绍。
  师:说完了树形,接下来就具体说树上的叶、花、实什么样,然后再具体到荔枝的果实什么样,这样更合理。除了刚才同学说的这一处不一样,还有没有其他不一样的地方。
  生:“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这个句子我认为应该是第四句,而不是第五句。因为第三句和第五句中间必须有一个过渡的句子,这个句子就是承上启下的。
  师:“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这里面的“其实”和我们今天说的“其实”可不一样,它是两个词,指的是它实际的情况。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荔枝大概就是我描述的这样,它实际的情况可能比我写的这些还要好呢。不过,它也有不太好的一方面,就是不易保鲜。接下来笔锋一转,作者就写到了荔枝的变化,因此,这个句子放在中间更好,表扬这位同学。同学们把这5个句子按照刚才说的顺序排列一下,读一读,再体会体会。
  (生边练读边体会)
  师:老师表扬同学们,大家都动脑筋了。现在,这篇文章的原文已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了。(出示原文)请你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
  师:课文的原貌恢复了,黑板上的卡片是不是也得重新排排队了,怎么排呢?谁来试一试?
  (生按照顺序排列如下:产地、树形、叶、花、实、朵、核、壳、膜、瓤肉、浆液、变化。)
  师:这位同学按照作者描写的顺序,把黑板上的卡片排成了长长的一列纵队。但现在,老师把这几张卡片再动一动,然后,我再这样画一个大括号,你又有什么发现?(黑板上卡片调整为下图)
  ■叶华实
  生:我发现荔枝的叶、花、实都属于它的树形。
  师:是呀,老师这样一挪动,远远的一棵荔枝树离我们就越来越近了,我们能看清它的叶什么样,花什么样,果实什么样了。受老师的启发,这些卡片你还能不能再重新排一排?
  生:朵、核、壳、膜、瓤肉、浆液都应该在“实”的右边。
  (黑板上卡片调整为下图)
  ■叶华实朵核壳膜瓤肉浆液
  师:说说为什么这么排。
  生:因为它们都是具体描写荔枝的果实的。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很好,再看黑板上的卡片,還能不能再排一排?
  生:老师,我觉得“变化”也应该在果实那里,因为写的就是果实的变化。。
  (黑板上卡片调整为下图)
  ■叶华实朵核壳膜瓤肉浆液变化
  师:经过这么一排,我们就能看出作者向我们描述荔枝是按照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一一刻画的。现在,老师来说卡片上的内容,你们接着说后面的内容,咱们一起配合着试一试。(师生结合板贴卡内容合作读文,尝试背诵。)
  师:还记得这篇序文的最后一句吗?
  (生齐背第六句)
  师:作者在最后交待了他写这篇序的意图或者叫背景。(板书:意图)我们看着黑板上的卡片,在卡片的提示下,试着把这篇文言文整体背下来。
  (生练习后集体背诵)
  师:非常棒!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发现,同时还把这么长的一篇文言文背诵下来了。《荔枝图序》是一篇说明文,白居易用短短的128个字就把荔枝刻画得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今后我们要多积累、多背诵这样的经典文章。下课。
  【评析】
  《荔枝图序》这篇文言文,选自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篇幅不长,仅128字,但要言不烦、字字珠玑,以极为简约的文字先点出荔枝之产地、树形,再说明荔枝叶、花、实之特质,后交待荔枝图序写作之目的由来,是说明文的典范之作。虽说如此,毕竟是文言文,对于学生学习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孙老师的课却上得从容不迫,自然轻松,可圈可点。其亮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零起点”起步,别具一格的教材呈现。课前,孙老师没有安排任何预习,甚至学生在课前并不知晓今天要学习的是什么内容。这种“零起点”设计,使教学充满了挑战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更让人叫绝的是,孙老师采用“片段呈现”的方式,以“倒叙”开始的课堂教学: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部分,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及其写作缘由;然后打乱顺序分别出示《荔枝图序》前面的内容,引导学生研读说明荔枝产地、树形及其叶、花、实特点的部分;最后让学生探究文本写作的顺序。这样的教学内容呈现,不仅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更有效调动了学生对文本表达形式与内涵的主动意义建构。
  第二,“探究式”入手,匠心独运的教学结构。说明文的教学除应让学生明了文本所说明事物的特点外,还要让学生把握作者写作的顺序。孙老师《荔枝图序》的教学亦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孙老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表达“序”的教学采用的是“探究式”结构,即要求学生在熟读且能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发现前五个句子的排列顺序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显然,这样的独具匠心的做法是极具挑战性的,如果学生不能全力以赴是很难实现与文本作者心灵相通的。尤其可贵的是,孙老师不仅给了学生充分的思想自由,更十分重视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引领学生在发现文本5个句子排列顺序的基础上,顺势发现荔枝“树”与叶、花、实,以及“实”与“朵”、与“核”、与“壳”、与“膜”、与“瓤肉”及“浆液”的关系,这是一种深度的思维训练,而有深度思维参与的课堂才会有新的高度。
  第三,“读”为手段,浑然自觉的语言积累。孙老师《荔枝图序》的教学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就“读”的训练来说,孙老师首先给了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其次,孙老师更给了学生多样的读书策略,如在“对读”中领会作者写作的时间、意图,在结合句后注释的“自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在“身临其境”的朗读中读出文言的韵味,在“补充式”诵读中自然实现语言的背诵积累等。特别是针对文中一些难读的字词及长句子,孙老师的适时点拨给予了学生以无痕的关怀。就语言的“积累”而言,孙老师的教学策略更为巧妙,她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在学生熟悉词句含义、体察句式结构的基础上,在浑然自觉的活动中实现记诵。所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灵动。笔者以为,这才是教学的真正境界。
  第四,“活动”为线索,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孙老师《荔枝图序》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多样的语言学习实践活动。有读的实践活动,学生充分地读书,大胆地展示;有说的实践活动,交流对词句意思的理解,对话文本序的表达;有动手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排一排、摆一摆、试一试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语言运用密码……这些活动将感悟、理解、欣赏、积累等语言学习融为一体,不仅极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建构,更增添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限情趣。如此,我们才看到有深度的语文课堂同样能够轻松自然;如此,我们才发现,扣动了学生心弦的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还可以在文言文的学习方面再做点文章,在说明文文体教学方面再用点力,以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教育需要创新,我们期待孙老师能够常教常新,不断超越自我。
  (作者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山西省教科院)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编者按:近期,一幅“运送爸爸尸体”的看图写话刷屏微信朋友圈,笑过之后,应该是更多的思考——教师对看图写话教学的无力、学生对看图写话的茫然、看图写话素材没有与时俱进…
2004年,温岭地区发生甲型副伤寒爆发流行。现将我院当年4~10月经血培养确诊而收治的甲型副伤寒204例,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04例均为我院血培养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阳
1958年Edmondson提出了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命名。其定义是发生在肝内的良性形态的肝细胞结节,其组织学上是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本文就有关问题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抗日烽火中诞生的这首发自四万万五千万同胞怒吼声中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刀进行曲》,对鼓舞军民抗战斗志发挥了巨大作用。五千多年来,中华民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作为驻守在塞上回乡这片热土上的部队,如何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我感到,就是要主动为“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做贡献,助力宁夏与全国各地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要发挥部队宣传队作用,助力开放宁夏建设  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英勇红军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
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普世价值思潮也在冲蚀着我们的思想,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为更深了解普世价值的含义
GERD患者表现为腹压上升或饱餐后加重而出现烧心或不舒服感觉,在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上如何进行才不致漏掉这一特征性症状是一个实际问题。Dent等设计的QUEST因选用了近似患者主
8月3日下午,他带领14名学生从巧家县城乘坐大客车去昭通参加足球赛。16时30分许,大巴车途经鲁甸县光明村时,突然一阵地动山摇,山上滚落下来的巨石和垮塌的泥土把公路堵得严严
[摘 要] 社会存在是马克思首次提出和使用的概念,内含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中国传统社会,优良的家风往往起着践行和培育儒家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包含德善立家、耕读传家、勤俭旺家、家国同构等主旋律与主基调。当代家风作为现代家庭文化的精粹,通过凝聚家庭合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关 键 词] 社会存在;家风变迁;建构  [中图分类号] G
本刊携手国家NITE、《经贸实践》、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浙江省电子商务协会、浙江省软件行业协会在华东地区承办的“NITE物联网人才培实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