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历史教学;学习方法;学习提纲;
阅读能力;问题情境;思维能力;
发展线索;学习重点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5—0079—01
从现代教学论的角度来看,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参与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断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一、编写学习提纲
阅读历史教材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是历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教材时容易遇到很多困难,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把握不住教材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把传授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及提纲导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并让他们尝试编写学习提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逐渐学会了模仿教师编写学习提纲。在此基础上,我给他们提供了更多自编学习提纲的机会。如,学习新课前,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学习提纲。学完一个单元后,则让他们编写该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纲,并引导其概括出历史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学生若想编写出科学的学习提纲,首先,必须认真阅读教材,要把握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其次,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以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然后,在掌握了编写知识点的方法后,可运用这种方法编写同一类历史现象的知识结构提纲,并归纳出这些历史现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最后,尝试编写复习提纲,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力。他们认为历史是一门记忆性的学科,只要死记硬背即可,并不需要进行思考和理解。为此,教师应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贯通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各种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要引导学生从具体史实入手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某种结论,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在讲有关“美国内战”的内容时,教师可这样设疑:20世纪80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在美国建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中,最受美国人民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之家的林肯为何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高的威望呢?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与结果如何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进行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够启迪他们的思维,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理清发展线索
历史发展的线索,即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内容。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时空跨度大,知识内容杂,涉及到的年代、地点、人物及事件众多,很不容易掌握。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线索,使其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看教材的目录,使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然后,为学生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一阶段的特征及基本内容等。最后,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学习重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确定学习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历史教材中附有相关插图且课后设置有练习题的内容。
编辑:孟 刚
阅读能力;问题情境;思维能力;
发展线索;学习重点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5—0079—01
从现代教学论的角度来看,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参与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断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一、编写学习提纲
阅读历史教材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是历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教材时容易遇到很多困难,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把握不住教材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把传授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及提纲导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并让他们尝试编写学习提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逐渐学会了模仿教师编写学习提纲。在此基础上,我给他们提供了更多自编学习提纲的机会。如,学习新课前,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学习提纲。学完一个单元后,则让他们编写该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纲,并引导其概括出历史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学生若想编写出科学的学习提纲,首先,必须认真阅读教材,要把握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其次,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以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然后,在掌握了编写知识点的方法后,可运用这种方法编写同一类历史现象的知识结构提纲,并归纳出这些历史现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最后,尝试编写复习提纲,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力。他们认为历史是一门记忆性的学科,只要死记硬背即可,并不需要进行思考和理解。为此,教师应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贯通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各种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要引导学生从具体史实入手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某种结论,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在讲有关“美国内战”的内容时,教师可这样设疑:20世纪80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在美国建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中,最受美国人民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之家的林肯为何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高的威望呢?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与结果如何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进行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够启迪他们的思维,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理清发展线索
历史发展的线索,即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内容。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时空跨度大,知识内容杂,涉及到的年代、地点、人物及事件众多,很不容易掌握。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线索,使其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看教材的目录,使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然后,为学生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一阶段的特征及基本内容等。最后,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学习重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确定学习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历史教材中附有相关插图且课后设置有练习题的内容。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