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虽有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却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和认知,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毕业生成长、发展。这些其实都是源于“职业精神”的缺乏或滞后。这就要求学校要有意识地通过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组织开展有益有效的学生活动来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帮助学生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及责任心,成为一个有职业道德、有职业技能、守职业纪律、讲职业良心和信誉的职业人。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实施“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职业精神培养工程”是在充分调研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发展潜力、社会适应性和用人单位评价等研究下获取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后,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实际而确立的“主动发展项目”。该项目始终围绕着“职业精神”的八项要义即: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良心和职业信誉,从培养目标、组织架构、实施路径、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实践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有效地将“职业精神培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确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提升了职业素养,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态度及责任心,确保能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有明确的定位和自我认知,既能爱岗敬业,又有实干精神,还善团队协作。
【关键词】核心素养;职业精神;职业素养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对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跟踪调查和对部分企业职工、企业管理者的访谈以及问卷统计分析后,发现了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虽有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却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和认知,仅把工作当成是无奈情况下的暂时谋生的手段,既不爱岗也不敬业,常有怕苦畏难情绪而缺实干精神,喜欢单打独斗却不善团队协作,甚至违反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事也时有发生,严重影響和制约着毕业生成长、发展。这些其实都是源于“职业精神”的缺乏或滞后。而造成“职业精神”缺乏或滞后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有: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的错误引导、学校的教育培养不够、学生自身需求意识不强。这就要求学校要有意识地通过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组织开展有益有效的学生活动来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帮助学生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及责任心,成为一个有职业道德、有职业技能、守职业纪律、讲职业良心和信誉的职业人。真正实现“谋生”与“乐业”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真正成为企业需求,社会承认的专业技术人员。
鉴于上述背景,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实施“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工程”对职校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职业精神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尝试。学校确立了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精神培养工程”的主动发展课题,成立了强有力的项目领导小组,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从组织架构、课程设置、活动安排、评价反馈到优化提升都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场所、定人员、定目标及预期效果。紧紧围绕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教育;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开展就业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展校企合作升华职业精神;开展社团活动树立职业精神;营造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八个方面按时、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确保本项目取得优秀成果。
二、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该工程项目自2016年8月实施至今,经历了“项目准备—组织实施—成果展示--总结反馈”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准备
项目组开展广泛深入地调研并对获得的材料、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在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实际后,确立了“职业精神培养工程”这一主动发展项目。通过对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学习、研究,将“职业精神”的八项要义进行了分类、细化、统整,形成了培养目标并将其渗透到不同的课程和活动之中,制定出了研究方案。并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强化领导,各负其责,团结协作,以多元手段,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和行动活力,使学生在参与中提升各类职业技能,在实践中领悟和内化职业精神,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一)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教育
(1)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学校通过制定校园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学生一日常规、学生考勤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遵守纪律的优秀品质,促进他们良好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正确人生观的确立。
(2)发挥公共基础课的基础和引领作用
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方面起着基础和引领作用,我们学校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突出职业精神的培育,使职业指导系统的贯穿于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如: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期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学期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四学期开设哲学与人生,第五学期开设心理健康(职业健康与安全、环保教育、职业素养等)。
(3)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是企业生产的保障,学校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设备或仪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要求全体学生严格遵守设备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实训场所的文化建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开展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主要在于教师以身传教。学校一方面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制定了人文、德育、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精神、引导学生职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骨干教师实践研讨、专题讲座、赴企业参观学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教诊改工作专题培训、德育专题讲座、对外交流考察、赴外校学习等多种师资培训方式,结合工作制度,加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以此引导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三)开展就业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学校通过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毕业生就业前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育、就业创业教育、顶岗实习岗前培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学校每学年开展3~4次就业教育讲座等活动。
(四)开展校企合作升华职业精神
学校密切联系企业,与埃马克、天成餐饮、中鑫创投、德国TRIAS公司等共建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开展了技能大赛、文艺表演、奖助学金、表彰优秀实习生等一系列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安排专业对口班级分别赴英格索兰、东方盐湖城、天成迎宾馆、汽车城4S店、金旺包装机械、利步瑞…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行业的发展状况、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企业的用人标准等,从而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技能操作,切实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邀请德国TRIAS公司、中鑫创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埃马克机械、同方威视、顺丰铝业等企业人员到校研讨、指导授课,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和企业生产同步发展。同时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优秀教师送教入企、召开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会议、举行开班仪式、师徒结对仪式等,加快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五)开展社团活动树立职业精神
学校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天湖文苑文学社、绿岛广播站、舞蹈、器乐、书法、集邮、围棋、无线电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网络管理、数据库、电子装配调试、多媒体作品制作、钳工、编织、服装工艺……,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争取做到人人参加社团,周周有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每年定期举办学生社团成果展示活动,学生在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营造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为出发点,营造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橱窗制作了校风校训、中小学生守则、展示了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制作了“蓝领精英墙”、班级宣言、教室文化,以此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营造了育人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时学校在实训场所醒目的位置张贴了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学生行为守则、技术创新成果等,实行与企业接轨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营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七)构建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学校为了给学生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构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的课程成绩评价方法、学生德育学分制、学籍管理成绩考核和学生操行分评定方法,以考核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将职业精神的行为表现纳入到每门课程成绩考核、德育学分、学籍管理和学生操行评价中,实施教学和德育评价过程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课程成绩考核除了要对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同时将纪律情况、学习态度、团队精神等纳入考核范围。学校每学期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选出一批班级优秀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每一学年评选出市级、区级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八)强化实践教学的真实有效性
实践教学既是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又是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让学生在入学教育、军训、合作研学、技能大赛、顶岗实习、实训及社会实践的真实环境中,感受和尝试履行相关岗位职业精神要求,在职业实践中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认识,提高对职业精神的认同,增强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自觉性。学校不断健全实习管理制度,招生就业办专门负责学生实习管理,定期检查、通报学生实习情况,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考核及评价。学校通过各类讲座、优秀毕业生的表彰演讲和走进企业、创新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敬业爱岗、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收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和研究的成果,整理出论文集、案例集、活动方案集、师生获奖汇编等,对项目研究的材料和数据作系统的科学的分析、提炼,编写出相关的经验总结。
第四阶段:总结反馈
项目组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反思和反馈,形成更为优化的方案,为进一步实践做准备。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在实践探索职业精神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师生对“职业精神”和“职业精神培养”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主动寻求提升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实质上,职业精神是人们从事职业的基础,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是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要,是提高学校学生就业率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提升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实证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并不是单靠学生的专业技能来衡量,企业、社会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职业精神便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精神,学生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脚踏实地地工作,体现爱岗敬业、勤劳、艰苦奋斗等美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較好处理个人与行业、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
实践证明,经过认真、广泛、深入且有效的“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综合素质提升和良好价值观形成,还会获得职业兴趣和工匠精神的养育,更会获得职场竞争力的增强。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国家、省、市、区各级技能大赛、创业创新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优秀毕业生和实习生不断涌现,学生就业率达99%以上,且适岗率大幅提升。
经过研究总结出的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包括课程设置、活动方案、评价方式、反思优化策略等,对本校接下来进一步做优“职业精神培养工程”项目,甚至把“职业精神培养工程”项目做成有广泛知名度的特色项目具有较强指导作用,对同类学校提高学生职业精神、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 四、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1.通过开展就业教育、校企合作、企业文化进校园,为学生营造了職业精神生成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生成对职业角色的理解和领悟,进而产生准确的职业定位和身份认同。
2.通过开展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和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使学生时刻身处职业精神生成过程之中,充盈正能量,获得新增长,习得“技”与“道”融合的方法和能力。
3.通过开展职业精神养成教育、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激发了学生职业精神生成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兴趣、工匠精神等。
(二)反思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职业教育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不可替代。只有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才能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这就要求每一所职业教育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大“职业精神”培养的力度和质效。这也是贯彻落实新德育大纲的需要,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职业精神培养工程”项目对中等专业学校来说重要且必要。可对我们而言,项目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如:课程的设置还需进一步优化,培养策略还需要进一步明晰、细化,活动设计还需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等。
参考文献:
[1]沈雪. 浅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以中职会计专业为例[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6
[2]赵功成. 浅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以中职《外贸业务协调》教学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
[3]韩达敏. 中职《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低效归因与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2012.
[4]董奇. 职校学生最需锤炼职业精神[J]. 教育与职业,2011
[5]肖春红. 对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几点思考[J]. 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6
[6]何来浩. 对当前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匮乏的教育反思[J]. 中国电子商务,2011
[7]缪建新. 中等职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 职业技术教育,1999
作者简介:
李志斌,1981年7月24日,男,汉族,籍贯:江苏常州,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学生德育、学校管理研究,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核心素养;职业精神;职业素养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对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跟踪调查和对部分企业职工、企业管理者的访谈以及问卷统计分析后,发现了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虽有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却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和认知,仅把工作当成是无奈情况下的暂时谋生的手段,既不爱岗也不敬业,常有怕苦畏难情绪而缺实干精神,喜欢单打独斗却不善团队协作,甚至违反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事也时有发生,严重影響和制约着毕业生成长、发展。这些其实都是源于“职业精神”的缺乏或滞后。而造成“职业精神”缺乏或滞后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有: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的错误引导、学校的教育培养不够、学生自身需求意识不强。这就要求学校要有意识地通过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组织开展有益有效的学生活动来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帮助学生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及责任心,成为一个有职业道德、有职业技能、守职业纪律、讲职业良心和信誉的职业人。真正实现“谋生”与“乐业”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真正成为企业需求,社会承认的专业技术人员。
鉴于上述背景,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实施“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工程”对职校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职业精神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尝试。学校确立了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精神培养工程”的主动发展课题,成立了强有力的项目领导小组,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从组织架构、课程设置、活动安排、评价反馈到优化提升都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场所、定人员、定目标及预期效果。紧紧围绕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教育;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开展就业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展校企合作升华职业精神;开展社团活动树立职业精神;营造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八个方面按时、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确保本项目取得优秀成果。
二、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该工程项目自2016年8月实施至今,经历了“项目准备—组织实施—成果展示--总结反馈”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准备
项目组开展广泛深入地调研并对获得的材料、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在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实际后,确立了“职业精神培养工程”这一主动发展项目。通过对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学习、研究,将“职业精神”的八项要义进行了分类、细化、统整,形成了培养目标并将其渗透到不同的课程和活动之中,制定出了研究方案。并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强化领导,各负其责,团结协作,以多元手段,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和行动活力,使学生在参与中提升各类职业技能,在实践中领悟和内化职业精神,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一)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教育
(1)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学校通过制定校园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学生一日常规、学生考勤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遵守纪律的优秀品质,促进他们良好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正确人生观的确立。
(2)发挥公共基础课的基础和引领作用
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方面起着基础和引领作用,我们学校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突出职业精神的培育,使职业指导系统的贯穿于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如: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期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学期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四学期开设哲学与人生,第五学期开设心理健康(职业健康与安全、环保教育、职业素养等)。
(3)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是企业生产的保障,学校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设备或仪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要求全体学生严格遵守设备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实训场所的文化建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开展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主要在于教师以身传教。学校一方面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制定了人文、德育、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精神、引导学生职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骨干教师实践研讨、专题讲座、赴企业参观学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教诊改工作专题培训、德育专题讲座、对外交流考察、赴外校学习等多种师资培训方式,结合工作制度,加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以此引导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三)开展就业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学校通过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毕业生就业前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育、就业创业教育、顶岗实习岗前培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学校每学年开展3~4次就业教育讲座等活动。
(四)开展校企合作升华职业精神
学校密切联系企业,与埃马克、天成餐饮、中鑫创投、德国TRIAS公司等共建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开展了技能大赛、文艺表演、奖助学金、表彰优秀实习生等一系列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安排专业对口班级分别赴英格索兰、东方盐湖城、天成迎宾馆、汽车城4S店、金旺包装机械、利步瑞…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行业的发展状况、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企业的用人标准等,从而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技能操作,切实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邀请德国TRIAS公司、中鑫创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埃马克机械、同方威视、顺丰铝业等企业人员到校研讨、指导授课,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和企业生产同步发展。同时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优秀教师送教入企、召开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会议、举行开班仪式、师徒结对仪式等,加快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五)开展社团活动树立职业精神
学校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天湖文苑文学社、绿岛广播站、舞蹈、器乐、书法、集邮、围棋、无线电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网络管理、数据库、电子装配调试、多媒体作品制作、钳工、编织、服装工艺……,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争取做到人人参加社团,周周有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每年定期举办学生社团成果展示活动,学生在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营造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为出发点,营造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橱窗制作了校风校训、中小学生守则、展示了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制作了“蓝领精英墙”、班级宣言、教室文化,以此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营造了育人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时学校在实训场所醒目的位置张贴了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学生行为守则、技术创新成果等,实行与企业接轨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营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七)构建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学校为了给学生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构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的课程成绩评价方法、学生德育学分制、学籍管理成绩考核和学生操行分评定方法,以考核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将职业精神的行为表现纳入到每门课程成绩考核、德育学分、学籍管理和学生操行评价中,实施教学和德育评价过程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课程成绩考核除了要对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同时将纪律情况、学习态度、团队精神等纳入考核范围。学校每学期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选出一批班级优秀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每一学年评选出市级、区级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八)强化实践教学的真实有效性
实践教学既是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又是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让学生在入学教育、军训、合作研学、技能大赛、顶岗实习、实训及社会实践的真实环境中,感受和尝试履行相关岗位职业精神要求,在职业实践中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认识,提高对职业精神的认同,增强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自觉性。学校不断健全实习管理制度,招生就业办专门负责学生实习管理,定期检查、通报学生实习情况,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考核及评价。学校通过各类讲座、优秀毕业生的表彰演讲和走进企业、创新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敬业爱岗、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收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和研究的成果,整理出论文集、案例集、活动方案集、师生获奖汇编等,对项目研究的材料和数据作系统的科学的分析、提炼,编写出相关的经验总结。
第四阶段:总结反馈
项目组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反思和反馈,形成更为优化的方案,为进一步实践做准备。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在实践探索职业精神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师生对“职业精神”和“职业精神培养”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主动寻求提升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实质上,职业精神是人们从事职业的基础,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是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要,是提高学校学生就业率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提升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实证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并不是单靠学生的专业技能来衡量,企业、社会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职业精神便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精神,学生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脚踏实地地工作,体现爱岗敬业、勤劳、艰苦奋斗等美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較好处理个人与行业、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
实践证明,经过认真、广泛、深入且有效的“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综合素质提升和良好价值观形成,还会获得职业兴趣和工匠精神的养育,更会获得职场竞争力的增强。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国家、省、市、区各级技能大赛、创业创新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优秀毕业生和实习生不断涌现,学生就业率达99%以上,且适岗率大幅提升。
经过研究总结出的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包括课程设置、活动方案、评价方式、反思优化策略等,对本校接下来进一步做优“职业精神培养工程”项目,甚至把“职业精神培养工程”项目做成有广泛知名度的特色项目具有较强指导作用,对同类学校提高学生职业精神、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 四、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1.通过开展就业教育、校企合作、企业文化进校园,为学生营造了職业精神生成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生成对职业角色的理解和领悟,进而产生准确的职业定位和身份认同。
2.通过开展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和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使学生时刻身处职业精神生成过程之中,充盈正能量,获得新增长,习得“技”与“道”融合的方法和能力。
3.通过开展职业精神养成教育、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激发了学生职业精神生成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兴趣、工匠精神等。
(二)反思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职业教育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不可替代。只有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才能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这就要求每一所职业教育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大“职业精神”培养的力度和质效。这也是贯彻落实新德育大纲的需要,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职业精神培养工程”项目对中等专业学校来说重要且必要。可对我们而言,项目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如:课程的设置还需进一步优化,培养策略还需要进一步明晰、细化,活动设计还需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等。
参考文献:
[1]沈雪. 浅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以中职会计专业为例[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6
[2]赵功成. 浅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以中职《外贸业务协调》教学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
[3]韩达敏. 中职《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低效归因与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2012.
[4]董奇. 职校学生最需锤炼职业精神[J]. 教育与职业,2011
[5]肖春红. 对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几点思考[J]. 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6
[6]何来浩. 对当前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匮乏的教育反思[J]. 中国电子商务,2011
[7]缪建新. 中等职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 职业技术教育,1999
作者简介:
李志斌,1981年7月24日,男,汉族,籍贯:江苏常州,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学生德育、学校管理研究,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