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点尝试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建设者,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一种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些尝试。
  
  一、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创新的机遇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这个知识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小棒和一些橡皮泥小球)搭一个正方体。于是学生就纷纷动手搭了起来。但是一段时间过去了,问题也就出现了,有些小组搭出了“漂亮”的正方体,可是有的小组搭出正方体就是不像样,还有的小组就连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也搭不成,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抓住这一机遇,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让全班同学共同分析不能搭成正方体的原因。于是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原来不能搭成正方体的小组的小棒只有11根;搭得不“漂亮”的小组虽然有12根小棒,但是这12根小棒的长短是不一样的……。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悟了人类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的过程,在玩中学到了这一数学知识,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是相等。
  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为什么这些小组搭的正方体不漂亮?”这个问题就问到了点子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很快就得出了“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这一结论。其实,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教师没有必要通过传授的方法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二、提供充分的时间,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
  
  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所以,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节课40分钟也好,35分钟也罢,如果这些时间老师还是窃为已有,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话,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哪只是一句空话。设想,如果将课例中的教学环节,改成教师展示,学生睁大眼睛看,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从表面上看“节约”了时间,但是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出来
  的学生,除了被动的接受,不能有些什么?更不要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了。
  
  三、给学生以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活动
  
  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们教师要象课例中那样,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给学生一点创新的时空吧。只要我们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练习设计、甚至每一个提问扎扎实实地做起,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就不只是一句口号了.
其他文献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有文采适用于多种文体。议论文不是板着面孔说话,在讲清道理的同时又让人爱听爱看岂不更好?如果说理是议论文的血肉灵魂,那么文采则是其华丽的服饰。俗话说:“三分资质,七分打扮。”议论文语言如使人读之顺口,听之悦耳,品之有味,就要在“打扮”上下些功夫。所以广泛地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所以,议论文的语言要形象生动;要幽默诙谐;要读之上口有气势。
期刊
“情绪生活”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时时发挥着一种动力的功能。从这一角度说,情绪生活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兴奋、快乐、满足,这些积极的情绪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厌恶、畏惧、不满,这些消极情绪则能降低人的活动能力,驱使人对学习活动采取消极态度。作文教学实践表明,在成功的作文课中,往往正是一些积极的健康情绪有力地推动着全班学生自
期刊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 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 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
期刊
【关键词】 方法 认同 内化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最为活跃,影响也最大。近几年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实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规律和方法。这些方法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对教学确有巨大的指导意义。面对众多的方法,有的老师浸润之中不能自已;有的老师刻意趋同,力求形似;更有不少教师希望有一种更“权威”的方法能“被普遍认同”来规范他们的教学。这种愿望虽可理解但并不现实。  用一种好的教学法
期刊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课改革的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那么,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发生的?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人的理性认识过程。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维的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尤其新课程实验的开展赋予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1.上课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必须明确这节课要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重点是什么,整堂的教学都围绕这个重点逐步展开。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者应用模型
期刊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主动地探求知识。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大胆尝试,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了“学生自学、演示操作、教师讲解、总结延伸”四步教学法,下面以我的一节信息技术课为例,浅谈一下我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勉。  在 Excel 《如何使用函数》一课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比较陌生,所以这
期刊
整合就是一个系统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或事物之间,根据之间的联系,整体协调、通过相互的兼容、渗透,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信息技术的整合可分为本学科内部的整合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种方式。  1、本学科内部的兼容  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运用到本学科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对信息技术有较深一步的认识。  借助信
期刊
1、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二是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三是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