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散见于各种语文教材,在现行人教社课标版高语必修五(2006年第二版)的教材中,该篇仍然被选用。且课本对文句“景翳翳以将入”做了如下的注解:
[景翳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下山了。景,同“影”,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将入,指太阳快下山。
笔者细读之,甚觉不妥。姑妄言之如下。
“景同‘影’”和“日光”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义项。而课文注解将二者进行了糅合,意味着在该句中,“景”既是“阴影”之义,又是“日光”之义,这无疑给读者在理解上造成了混乱。
《说文解字·日部》释“景”:“景,日光也,从日,京声。”段玉裁注云:
《左传》曰:光者远而自他有耀者也。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处物皆有阴,光如镜故谓之景……后人名阳曰光,名光中之阴曰影,别制一字,异义异音……
由此可知,“景”之本义为“日光”。由于“光所在处物皆有阴”,故“景”又派生出“阴影”之义。但这两层意思却全然相反,“阳曰光”,而“光中之阴曰影”,亦即《墨子·经说下》中“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之义。“阴”、“阳”在这个意义上是无法糅合的,强行合二为一,意义龃龉,瑕疵昭然,让人无所适从。
值得一提的是,“阴影”这一意义从“景”中分化出来,单独由 “影”字来表示,是晋人葛洪的首创。据《颜氏家训·书证》载:“至晋世葛洪《字苑》,傍始加彡,音于景反。”影自此方“析炊”而“另起炉灶”了。在此之前,“景”一词“身兼数职”,既表“日光”、“太阳”义,又表“明亮”义,如《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郑玄笺:“景,明也”),还表示上文所言的“阴影”义,如《庄子·齐物论》中“罔两问景”之“景”即是。
尽管“景”在上古先秦时“身兼数职”,但诸多词义都与“光”有关。《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云:“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内景,盖凡发光含明及光所照物,蔽而成阴三者通谓之景。”但后来,文字在演化过程中,义项逐渐细化,“景”和“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今字,即,在表示“阴影”这一意义上,“景”是“影”的古字,“影”是“景”的“今字”。
既然“景”同“影”与“日光”两种意思不能糅合,那么,哪种解释更为准确?笔者以为,把“景”理解为“日光”较为近实。
《汉语大字典》释景:㈠jǐng①日光。②指太阳。③光明 (④以后从略)。
㈡yǐng阴影,后作“影”。
这种解释泾渭分明,丝毫不差。《词源》的解释与此接近,无实质性差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也选录了《归去来兮辞》,注“景”为“日光,这里即指太阳”,甚为明了。
同名教材2004年第一版注“景”为“日光”,无“景同‘影’”这一提法。配套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一版、二版)皆翻译相关文句为:“日光渐渐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意思很明确。而二版教科书中却多了“景同‘影’”这一提法,不但未成点睛,反有蛇足之嫌了。
陶渊明“景翳翳以将入”其实是化用了丁仪妻《寡妇赋》中“时翳翳而稍阴,日亹亹以西坠”一句,“景”即“日”也,且化用得自然简洁,如“水中煮盐,但见盐味,不见盐质”,亦无斧凿之痕。
《陶渊明集》中,赋“景”以“日”、“日光”之义并非本文一处,《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中“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亦属此例。大意是:努力地划着船儿,水路多么曲折,(我)手指着太阳盘算,大约到它落山时,就该到家了。
上述观点,不知确否,在此言明,以求教于方家。
(作者单位:彭阳县第三中学)
[景翳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下山了。景,同“影”,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将入,指太阳快下山。
笔者细读之,甚觉不妥。姑妄言之如下。
“景同‘影’”和“日光”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义项。而课文注解将二者进行了糅合,意味着在该句中,“景”既是“阴影”之义,又是“日光”之义,这无疑给读者在理解上造成了混乱。
《说文解字·日部》释“景”:“景,日光也,从日,京声。”段玉裁注云:
《左传》曰:光者远而自他有耀者也。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处物皆有阴,光如镜故谓之景……后人名阳曰光,名光中之阴曰影,别制一字,异义异音……
由此可知,“景”之本义为“日光”。由于“光所在处物皆有阴”,故“景”又派生出“阴影”之义。但这两层意思却全然相反,“阳曰光”,而“光中之阴曰影”,亦即《墨子·经说下》中“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之义。“阴”、“阳”在这个意义上是无法糅合的,强行合二为一,意义龃龉,瑕疵昭然,让人无所适从。
值得一提的是,“阴影”这一意义从“景”中分化出来,单独由 “影”字来表示,是晋人葛洪的首创。据《颜氏家训·书证》载:“至晋世葛洪《字苑》,傍始加彡,音于景反。”影自此方“析炊”而“另起炉灶”了。在此之前,“景”一词“身兼数职”,既表“日光”、“太阳”义,又表“明亮”义,如《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郑玄笺:“景,明也”),还表示上文所言的“阴影”义,如《庄子·齐物论》中“罔两问景”之“景”即是。
尽管“景”在上古先秦时“身兼数职”,但诸多词义都与“光”有关。《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云:“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内景,盖凡发光含明及光所照物,蔽而成阴三者通谓之景。”但后来,文字在演化过程中,义项逐渐细化,“景”和“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今字,即,在表示“阴影”这一意义上,“景”是“影”的古字,“影”是“景”的“今字”。
既然“景”同“影”与“日光”两种意思不能糅合,那么,哪种解释更为准确?笔者以为,把“景”理解为“日光”较为近实。
《汉语大字典》释景:㈠jǐng①日光。②指太阳。③光明 (④以后从略)。
㈡yǐng阴影,后作“影”。
这种解释泾渭分明,丝毫不差。《词源》的解释与此接近,无实质性差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也选录了《归去来兮辞》,注“景”为“日光,这里即指太阳”,甚为明了。
同名教材2004年第一版注“景”为“日光”,无“景同‘影’”这一提法。配套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一版、二版)皆翻译相关文句为:“日光渐渐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意思很明确。而二版教科书中却多了“景同‘影’”这一提法,不但未成点睛,反有蛇足之嫌了。
陶渊明“景翳翳以将入”其实是化用了丁仪妻《寡妇赋》中“时翳翳而稍阴,日亹亹以西坠”一句,“景”即“日”也,且化用得自然简洁,如“水中煮盐,但见盐味,不见盐质”,亦无斧凿之痕。
《陶渊明集》中,赋“景”以“日”、“日光”之义并非本文一处,《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中“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亦属此例。大意是:努力地划着船儿,水路多么曲折,(我)手指着太阳盘算,大约到它落山时,就该到家了。
上述观点,不知确否,在此言明,以求教于方家。
(作者单位:彭阳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