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毋庸讳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刚刚起步,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的“营养不良”,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中,仍然是个薄弱环节。一是师资队伍、学术水平、社会声誉、生源成份等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有较大差距,二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处于探索之中,还未形成自己的特点和特色。这些问题的解决,受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校企合作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但对于高职教育工作者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把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重要位置。但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中,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培养等重视力度从现状来看还远远不够,而且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任务艰巨,而又迫在眉睫。
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有诸多方面,最直接的因素来源于社会大环境。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受溺爱的独生子学生人数空前,高职高专院校绝大多数都在扩建扩招,生源大多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者或中考成绩不理想者。称职的师资力量常常配备不到位,教师队伍中新毕业的大学生增多,他们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做教师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谋生。而实际上刚毕业不久的他们拥有的更多是学生的特质,需要时间和组织培养完成从学生身份到老师身份的转变,积淀作为老师的责任、自信、威信、威望和威严,尤其是要积淀作为现代高职教师所急需的耐心、爱心、诚心和凡心。
另外,社会用工制度的改变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大学生不包分配,新技术层出不穷,上学的学生浮躁而盲目,学习无热情,有些从小就厌恶学习。人事代理的高职老师教书无成就感,育人无使命感,生活无归宿感。使得教书育人、内涵式发展的学校职能和工作重点在高职院校被逼到管学生而又感叹难管、安全第一而又防不胜防、狠抓学风而学习搞不上去。
然而市场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定位是实践检验出来的,能有多高呢?而就业的定位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空间。事实上有些高职高专毕业生还不如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面对这种现象值得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职员工反思,要反思自己的工作行为所产生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果。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下的利益驱动、开放体系的互联网文化传媒、东西方生活习俗的融合与冲击、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单亲家庭学生的增多等导致学生身心“营养失衡”、“文化贫血”现象日益凸显,而在以高考成绩不理想和中考成绩不理想者为主要生源的高职院校“失衡、贫血”现象尤为严重,学生无食欲(不想学、旷课、自习室空荡荡)、消化不良(学不进去、不及格人数空前)、身心不健康(不和谐事件频发)。高职院校要想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文化体检,要解决学生因文化营养不良抵抗诱惑能力弱而无法消化吸收专业技能的病症。笔者以为亟待补的就是人文修养;亟待加强的是思想政治素养。
人文修养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现代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正如一项工程要顺利竣工除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外,还会涉及与工程相关的经济、法律、艺术、管理等人文社科领域,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高职教育主要是工科教育,更应该强调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个人的成长、学生的培养缺失了人文的土壤,自然无法健康发展。这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讲是必不可少的。
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安心基层、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由于高职毕业生大多是要到厂矿、社区、农村等生产建设最基层工作,他们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最密切、最广泛。从一定意义上说,高职学生更应该树立起对社会的公共责任感。这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角度看非同小可。
所以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所必需的支撑,那么眼下如何行动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笔者以为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完全有别于初中、高中的应试教学或大学的理论教学模式来唤醒学生的自信,解放学生的精神,营造快乐、和谐的成长氛围,淡化初中、高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快,使这个层面的学生在高职院校找到成长的乐土,发现、发挥自身的价值,完成学生身份向社会人的转变,成为能承担社会、企业、家庭、朋友责任的踏踏实实在一线干事的社会基石力量。国外的成功经验证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要用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而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必须处在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中,让受教育者自身去体会、感悟、成长。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有感悟时进行总结升华,避免强迫式、说教式的灌输给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认为正确的、高尚的思想(如果他们没感悟、甚至会逆反厌恶)。大部分高职学生是厌恶了、麻木了初高中时的那种说教式、灌输式、纯理论教育的,而大部分所谓成功的大学生应该是掌握了灌输式教育的技巧的。
文学、艺术、体育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的思想行为,强化着人们的精神力量。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文体活动作为拓展训练,潜移默化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行,从而影响和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既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又要倡导符合历史潮流、具有时代特色、积极健康、更人性化、更多样化的新的校园文化元素,给有灰色情绪的高职学生提供一个营养身心、美化心灵、健全人格、强化精神、丰富知识、享受生命、体味成长的酸甜苦辣的灵感地带。
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实质上就如同美容,美起来很慢、很难,但毁起来却往往比较容易。要想使校园文化活动达到美化高职学生心灵的效果,起到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除了对活动组织者的理论水平及文化涵养有较高要求外,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首先是活动设计环节。活动的设计要把社会现状、学院现状、学生现状和育人目标融合起来,符合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季节性、阶段性特点,力争做到使学生喜闻乐见。比如:结合企业用人双向选择的政策和实践育人的实效,号召同学们在寒暑假从事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并在全院召开寒暑假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会,融合社会性、实践性、专业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体,给学生提供精神聚餐、心灵营养、学习动力的平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举办主题演讲赛、辩论赛、卡拉ok比赛、舞蹈大赛、相声小品大赛、歌咏比赛、文艺晚会、文明篮球赛、跳绳比赛、拔河赛等等。
其次是活动启动环节。启动是基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沃土,是最直接的校园文化的孕育,是学院文化气息的积淀。所以针对每一项有目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理论认识水平、兴趣特点、接受能力等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广泛征集活动建议,酝酿活動感情,制造活动气氛,组织学生报名。争取全员从活动的不同侧面参与,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发现自我、放松心情的平台,从而活跃校园气氛,发掘同学们的潜力,发挥同学们的特长,发现问题,引导成长,起到过程育人、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的作用。
再次是活动演练环节。演练阶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阶段,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自身举办文化活动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要有组织、有目标、有引导、有指导。在这个阶段要花费人力、物力精心组织报名的同学,利用初赛、复赛演练,加强选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提高锻炼参与者的胆识、魄力,提升整体活动的水准,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初步确定决赛选手人选。聘请相关老师对决赛选手进行辅导,确保决赛选手的高水平发挥;确保活动的组织过程科学、流畅、井然有序。从而积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比如对于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会,在复赛阶段演练阶段,辅导老师帮助复赛选手不断提高报告材料的文学性,提炼报告材料的思想性,以材料事实为依据,设计搞笑幽默点、伤心落泪处、庄严神圣时;与此同时,通过演练,选手的口头表达能力、临场表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控场互动能力、思想认识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然后进入决赛环节。决赛阶段是整个活动的升华。利用决赛的形式向全院师生汇报展示活动的精华,同时也使得整个活动得以升华。通过决赛汇报,一方面使全院师生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因为这些选手们就源自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另一方面也使同学们大开眼界,选手们竟然有如此不寻常的表现,竟如此出色,真棒!象这样的活动组织过程定能陶冶学生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鉴赏力,明确同学们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例如:一场没有经过精心雕琢的报告会让选手难堪,让观众厌烦,不仅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起到消极的作用。相反,精心准备、渗透着组织者的智慧和心血的报告会现场交叠回荡着掌声、笑声、泪水和肃穆。
最后是回顾总结环节。对于每一项活动,从设计、启动、演练到成功举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不断地反思、总结。绝不能只重视活动的举办,而忽视了启动和演练阶段,更不能把大赛仅仅看成是参赛选手的事。一个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要情系每一个学生工作者的心,牵动每一位辅导员的心,鼓动每一个学生的心,对整个学院产生积极、正面、长久的影响。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活动进行小结。组织者就要聆听各方的意见,总结经验教训,表彰奖励从不同侧面参与活动的先进个人,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科学性、思想性,时代性和育人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实践育人、情景育人已越来越多地得到事实的验证和人们的认可。我们应在高职院校投入人力和物力,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切合实际的校园文化活动,占领学生课余时间,引导学生的言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乐于、勇于承担学习专业技能的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服務社会一线、支撑社会进步、构建社会和谐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把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重要位置。但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中,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培养等重视力度从现状来看还远远不够,而且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任务艰巨,而又迫在眉睫。
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有诸多方面,最直接的因素来源于社会大环境。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受溺爱的独生子学生人数空前,高职高专院校绝大多数都在扩建扩招,生源大多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者或中考成绩不理想者。称职的师资力量常常配备不到位,教师队伍中新毕业的大学生增多,他们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做教师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谋生。而实际上刚毕业不久的他们拥有的更多是学生的特质,需要时间和组织培养完成从学生身份到老师身份的转变,积淀作为老师的责任、自信、威信、威望和威严,尤其是要积淀作为现代高职教师所急需的耐心、爱心、诚心和凡心。
另外,社会用工制度的改变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大学生不包分配,新技术层出不穷,上学的学生浮躁而盲目,学习无热情,有些从小就厌恶学习。人事代理的高职老师教书无成就感,育人无使命感,生活无归宿感。使得教书育人、内涵式发展的学校职能和工作重点在高职院校被逼到管学生而又感叹难管、安全第一而又防不胜防、狠抓学风而学习搞不上去。
然而市场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定位是实践检验出来的,能有多高呢?而就业的定位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空间。事实上有些高职高专毕业生还不如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面对这种现象值得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职员工反思,要反思自己的工作行为所产生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果。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下的利益驱动、开放体系的互联网文化传媒、东西方生活习俗的融合与冲击、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单亲家庭学生的增多等导致学生身心“营养失衡”、“文化贫血”现象日益凸显,而在以高考成绩不理想和中考成绩不理想者为主要生源的高职院校“失衡、贫血”现象尤为严重,学生无食欲(不想学、旷课、自习室空荡荡)、消化不良(学不进去、不及格人数空前)、身心不健康(不和谐事件频发)。高职院校要想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文化体检,要解决学生因文化营养不良抵抗诱惑能力弱而无法消化吸收专业技能的病症。笔者以为亟待补的就是人文修养;亟待加强的是思想政治素养。
人文修养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现代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正如一项工程要顺利竣工除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外,还会涉及与工程相关的经济、法律、艺术、管理等人文社科领域,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高职教育主要是工科教育,更应该强调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个人的成长、学生的培养缺失了人文的土壤,自然无法健康发展。这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讲是必不可少的。
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安心基层、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由于高职毕业生大多是要到厂矿、社区、农村等生产建设最基层工作,他们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最密切、最广泛。从一定意义上说,高职学生更应该树立起对社会的公共责任感。这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角度看非同小可。
所以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所必需的支撑,那么眼下如何行动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笔者以为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完全有别于初中、高中的应试教学或大学的理论教学模式来唤醒学生的自信,解放学生的精神,营造快乐、和谐的成长氛围,淡化初中、高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快,使这个层面的学生在高职院校找到成长的乐土,发现、发挥自身的价值,完成学生身份向社会人的转变,成为能承担社会、企业、家庭、朋友责任的踏踏实实在一线干事的社会基石力量。国外的成功经验证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要用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而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必须处在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中,让受教育者自身去体会、感悟、成长。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有感悟时进行总结升华,避免强迫式、说教式的灌输给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认为正确的、高尚的思想(如果他们没感悟、甚至会逆反厌恶)。大部分高职学生是厌恶了、麻木了初高中时的那种说教式、灌输式、纯理论教育的,而大部分所谓成功的大学生应该是掌握了灌输式教育的技巧的。
文学、艺术、体育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的思想行为,强化着人们的精神力量。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文体活动作为拓展训练,潜移默化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行,从而影响和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既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又要倡导符合历史潮流、具有时代特色、积极健康、更人性化、更多样化的新的校园文化元素,给有灰色情绪的高职学生提供一个营养身心、美化心灵、健全人格、强化精神、丰富知识、享受生命、体味成长的酸甜苦辣的灵感地带。
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实质上就如同美容,美起来很慢、很难,但毁起来却往往比较容易。要想使校园文化活动达到美化高职学生心灵的效果,起到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除了对活动组织者的理论水平及文化涵养有较高要求外,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首先是活动设计环节。活动的设计要把社会现状、学院现状、学生现状和育人目标融合起来,符合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季节性、阶段性特点,力争做到使学生喜闻乐见。比如:结合企业用人双向选择的政策和实践育人的实效,号召同学们在寒暑假从事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并在全院召开寒暑假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会,融合社会性、实践性、专业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体,给学生提供精神聚餐、心灵营养、学习动力的平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举办主题演讲赛、辩论赛、卡拉ok比赛、舞蹈大赛、相声小品大赛、歌咏比赛、文艺晚会、文明篮球赛、跳绳比赛、拔河赛等等。
其次是活动启动环节。启动是基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沃土,是最直接的校园文化的孕育,是学院文化气息的积淀。所以针对每一项有目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理论认识水平、兴趣特点、接受能力等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广泛征集活动建议,酝酿活動感情,制造活动气氛,组织学生报名。争取全员从活动的不同侧面参与,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发现自我、放松心情的平台,从而活跃校园气氛,发掘同学们的潜力,发挥同学们的特长,发现问题,引导成长,起到过程育人、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的作用。
再次是活动演练环节。演练阶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阶段,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自身举办文化活动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要有组织、有目标、有引导、有指导。在这个阶段要花费人力、物力精心组织报名的同学,利用初赛、复赛演练,加强选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提高锻炼参与者的胆识、魄力,提升整体活动的水准,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初步确定决赛选手人选。聘请相关老师对决赛选手进行辅导,确保决赛选手的高水平发挥;确保活动的组织过程科学、流畅、井然有序。从而积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比如对于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会,在复赛阶段演练阶段,辅导老师帮助复赛选手不断提高报告材料的文学性,提炼报告材料的思想性,以材料事实为依据,设计搞笑幽默点、伤心落泪处、庄严神圣时;与此同时,通过演练,选手的口头表达能力、临场表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控场互动能力、思想认识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然后进入决赛环节。决赛阶段是整个活动的升华。利用决赛的形式向全院师生汇报展示活动的精华,同时也使得整个活动得以升华。通过决赛汇报,一方面使全院师生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因为这些选手们就源自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另一方面也使同学们大开眼界,选手们竟然有如此不寻常的表现,竟如此出色,真棒!象这样的活动组织过程定能陶冶学生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鉴赏力,明确同学们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例如:一场没有经过精心雕琢的报告会让选手难堪,让观众厌烦,不仅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起到消极的作用。相反,精心准备、渗透着组织者的智慧和心血的报告会现场交叠回荡着掌声、笑声、泪水和肃穆。
最后是回顾总结环节。对于每一项活动,从设计、启动、演练到成功举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不断地反思、总结。绝不能只重视活动的举办,而忽视了启动和演练阶段,更不能把大赛仅仅看成是参赛选手的事。一个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要情系每一个学生工作者的心,牵动每一位辅导员的心,鼓动每一个学生的心,对整个学院产生积极、正面、长久的影响。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活动进行小结。组织者就要聆听各方的意见,总结经验教训,表彰奖励从不同侧面参与活动的先进个人,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科学性、思想性,时代性和育人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实践育人、情景育人已越来越多地得到事实的验证和人们的认可。我们应在高职院校投入人力和物力,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切合实际的校园文化活动,占领学生课余时间,引导学生的言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乐于、勇于承担学习专业技能的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服務社会一线、支撑社会进步、构建社会和谐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