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改进策略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初中生物学习是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阶段。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农村学校对生物教学重视不够,加之教学资源分配不足,以及教学方式不新,導致学校生物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素质教育,特别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无疑为生物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活化课堂,让生物学习个性化、生活化
  当前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创新,在传授基础生物知识时,大部分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仅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并未从初中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缺乏活化教材的能力,依照课本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让学生被动接受,或将学生的思维捆绑在书本知识中,使其思维模式固定化。同时,我们忽略了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长此以往,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具体内容根据实际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效率。首先,生物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积极主动获取,提高自身创造独特生活化课堂的能力,不断渗透生物科学的观念,使学生通过基本认知培养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进一步深化对生物科学以及生命现象的认识。生物教师要借助课程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应该研究的是什么,周围有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生物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生物圈中,客观冷静、积极主动地思考生命体的基本事实以及概念、原理和规律,乐于探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形成环境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生物教师应具备理性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在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用理性思维看待相关问题的能力,并给予正确的诠释。而在进行具体问题研究时,科学探究是最有效直观的研究方法,是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将问题引出,锻炼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观察、分析及解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发挥好其引导作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受地域限制,农村学生接触到的生物种类有限,教师授课平铺直叙,对学生来说像是天马行空。生物教师在上课前应发动学生采集标本、上网查询生物视频、文字资料,深入观察、实地调查,全面讨论分析所获取信息,初步形成自己的见解。生物教师要积极拓宽课堂学习的外延和内涵,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生物的特征、运动和行为,生殖发育遗传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引导和铺垫。要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采用播放影音、图片的方式,呈现出直观的稀有生物种类,让学生跳出课堂、跳出课本学习生物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二、以生为本,让学生站立在生物课堂的最中央
  在农村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大多是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只是通过讲解让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欠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提高学生素质,生物教师应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依照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将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教学、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列出教学目标、针对性提出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尊重每位学生的答案见解,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小组间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全方位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上,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物种类、现象,进而进行归类,教师适时引导、解释、总结并予以罗列,形成生物学科知识体系树状图。或者通过设置情境,或者教师实验演示,揭示生物现象隐藏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此过程可以请学生代表亲自操作,实验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观看直观的演示实验录像,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降低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难度,也更充分证明了实验的可检验性。学生既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也是学习结果的亲历者、见证者。让学生亲历问题如何提出、信息如何获取、证据如何查询、假设如何验证、规律如何发现。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成了教学目标。而此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点拨者,适时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创造的欲望得到满足。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间互问互答的方式开展教学,使课堂教学“由死到活、由活到灵”,让学生获得新的学习体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他文献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于影响人们行为和观念的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理解,包括对人类行为的表现和文化模式差异的理解,它不只是外在的知识,更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和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跨国界、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等的经济往来日益增多,它既是经济活动也是跨文化交际活动。  一、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模式  大家在母语学习中很重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但在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存在一定的割离。我国的英语
期刊
叶圣陶认为“预习是按照读物的性质,做适当的处理”。王蕴芬认为:“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阅读新课内容,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称为预习”。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帮助我们传递和储存知识,更有课前预习的必要。语文课前预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预习设计方案流程  (1)预习问题提出。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
期刊
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一直都是比较被动、机械的,一方面是因为教师长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知识讲解活动,学生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数学课程本身的逻辑性、抽象性问题使得许多学生都难以及时内化数学概念,尤其是当学生重复出现解题错误时,使得初中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自信,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做准备。  一、创设情境,优化思
期刊
世事纷繁,岁月悠悠,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生也都是从一个个平平凡凡,如水流长的日子里走过来的,毕竟那些个有惊世骇俗的创举的伟人寥若晨星,大多数的人也都如我一般,走不出平凡又乐于行走在平凡中的平凡者。凡人一生的主题就是平安,平安就象一株生长在我们生活庭院里的玉兰花,淡淡地绽放着她常不为人所记念的馨香。有些个时候,我们行在途中,与身边的人们相伴而行,却平生出了相互攀比相互追逐的心事来,一路走来,患得患
期刊
内容摘要:德育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德育教育存在教学形式、内容单一等教学困境。对此,教师应当科学使用信息技术来优化中学德育课程教学。一般情况下,中学教师可以通过转变信息技术教学观念;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展开情境教学、创设多维评价等方式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展开具体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德育课程生命认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德育课程教学越发受到重视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正确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且使学生树立了集体意识。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得到普遍使用,但小组合作学习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点。因此本文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缺点探讨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其在课堂中的作用。  关键词:交际策略 班级管理 小组合作  通常
期刊
摘要:在“以生为本”的品德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展开教学,但常出现一些违背新课程理念的不和谐现象。于是,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对提取生活中典型的、综合的、对儿童现在和将来的生活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逐步摸索出一些有效的策略:挖掘“在场因素”,引童“真”;形成“共同遭遇”,启童“知”;聚焦“偶发事件”,育童“识”;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分享、体验和感悟,使“生本课
期刊
摘要:导入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入的作用在于激励、呼唤和唤醒。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特殊发展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可塑性。因此在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中,根据初中英语的学科特征和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能较好的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能更好融入教学,服务学生。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导入  一、以学科知识为载体
期刊
网络课堂教学过程主要由两个教学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研究,指围绕本节课的基本结论的研究;第二个层次是拓展研究,指围绕上述第一层次获得的基本结论作纵向或横向扩展性的研究。  一、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实践,探讨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方法和有效策略  課堂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
期刊
不断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还能设计得更好,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实效性,学生的记忆堡垒还能进一步破解,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进一步提升,这样的一种历程,是一个道德与法治老师看得见的成长。学科记忆堡垒的破解对于学生当前所处学段乃至大中小多学段的融通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能够引领学生发现学科乐趣,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获得感。而学生记忆堡垒的破解,最终还要依靠教师整体思路的引领与教师的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