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 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1 关注生活、创新想象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加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笔者的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选取的情境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如在進行“生活中的数——可爱的校园”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教室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教室有什么有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了教室里有6盏灯、2扇门等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2 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敢”字当头。首先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当学生在教师提问中一时答不上来或答错时,老师可以说“没关系,再想想”。这样可以使那部分想说又不敢说的同学勇敢地举起手来。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环境、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教师要宽容学生,特别是那些淘气的学生,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适应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师声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互动关系,学生无惧怕,有话敢说、有疑敢问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3 创设疑问,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创设疑问,设问激情,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帮助学生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和心灵沟通,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谁能把你了解到的人民币的其他知识告诉同学们呢?”问题一提出,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壹百元人民币对着太阳能看到一条金属线,如果没有就是假钱。”另一个学生接着说:“里面还有一个人头像,如果没有也是假钱。”另一个学生说:“人民币上印有几种不同的文字,是供少数民族看的。”另一个学生说:“人民币的边角上还有几个小黑点呢,是供盲人用手辨认的。”还有一个学生说:“人民币上还有一行字母和数字,那是发行的代号和年代。”这一设问引起了学生信息的相互影响、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作到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主动探索解决的问题,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老师绝不提示,凡是需要学生合作学习的,就大胆放给学生,凡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要精讲,讲到点子上。“学起于思,思起与疑”,有疑问才有活动创新。
4 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策略
4.1 集体激励策略。要让学生在小组、全班集体交流、合作、争辩中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的氛围中摆脱固有的观念的束缚焕发出新的想象力。如教学“百以内的退位减法45-28”我鼓励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思考方法。有些学生从书本上得到启发说出45-2817有些学生认为还可以这样解答:45-2845-20-817或45-2845-30217。学生在小组同学的探讨交流中得到启发不断地涌现与众不同的思路为今后寻求计算方法的创新创设了条件。
4.2 转换思考策略。它是一种在找不到直接解决问题的通路时走间接的通路巧妙绕过解决问题的障碍而实现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换个角度想想”“另辟蹊径”等思考方法。如当学生碰到要求一个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时学生用转换思考的方法把小石头放在盛有水的规则容器里利用水位升高的办法计算出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我国很早就流传“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些都体现了用转换思考的方法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5 运用成功效应,让学生不断创新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孩子如果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这样的教学使各层次学生的心理都得到了满足,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开阔他们的思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感到知识是无穷的,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快感、体验创新的快乐之后,产生更强烈的不满足感,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人人创新、不断创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 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1 关注生活、创新想象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加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笔者的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选取的情境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如在進行“生活中的数——可爱的校园”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教室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教室有什么有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了教室里有6盏灯、2扇门等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2 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敢”字当头。首先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当学生在教师提问中一时答不上来或答错时,老师可以说“没关系,再想想”。这样可以使那部分想说又不敢说的同学勇敢地举起手来。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环境、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教师要宽容学生,特别是那些淘气的学生,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适应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师声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互动关系,学生无惧怕,有话敢说、有疑敢问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3 创设疑问,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创设疑问,设问激情,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帮助学生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和心灵沟通,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谁能把你了解到的人民币的其他知识告诉同学们呢?”问题一提出,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壹百元人民币对着太阳能看到一条金属线,如果没有就是假钱。”另一个学生接着说:“里面还有一个人头像,如果没有也是假钱。”另一个学生说:“人民币上印有几种不同的文字,是供少数民族看的。”另一个学生说:“人民币的边角上还有几个小黑点呢,是供盲人用手辨认的。”还有一个学生说:“人民币上还有一行字母和数字,那是发行的代号和年代。”这一设问引起了学生信息的相互影响、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作到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主动探索解决的问题,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老师绝不提示,凡是需要学生合作学习的,就大胆放给学生,凡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要精讲,讲到点子上。“学起于思,思起与疑”,有疑问才有活动创新。
4 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策略
4.1 集体激励策略。要让学生在小组、全班集体交流、合作、争辩中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的氛围中摆脱固有的观念的束缚焕发出新的想象力。如教学“百以内的退位减法45-28”我鼓励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思考方法。有些学生从书本上得到启发说出45-2817有些学生认为还可以这样解答:45-2845-20-817或45-2845-30217。学生在小组同学的探讨交流中得到启发不断地涌现与众不同的思路为今后寻求计算方法的创新创设了条件。
4.2 转换思考策略。它是一种在找不到直接解决问题的通路时走间接的通路巧妙绕过解决问题的障碍而实现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换个角度想想”“另辟蹊径”等思考方法。如当学生碰到要求一个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时学生用转换思考的方法把小石头放在盛有水的规则容器里利用水位升高的办法计算出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我国很早就流传“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些都体现了用转换思考的方法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5 运用成功效应,让学生不断创新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孩子如果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这样的教学使各层次学生的心理都得到了满足,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开阔他们的思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感到知识是无穷的,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快感、体验创新的快乐之后,产生更强烈的不满足感,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人人创新、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