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户型设计的要求也发生了新变化,既要符合我国国情又要适应居住区建筑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够切实的保障住户以及建筑商两方面的共同利益。对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推动住宅研究,对于居住区建筑建筑设计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特点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现阶段我国主要城市居住区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住区的户型结构失调。对房地产商而言,大户型住宅利润空间较大,因而在商品住房开发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中小户型的比例则不断减小。这样造成了户型结构严重失调。
1.2 部分建筑师设计受到造价影响较大,片面追求降低一次性建筑单位面积造价,而忽略了长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3 居住区建筑设计目标是为了“建房”而“居住”,住户被动地去适应建筑师设计的住宅,谈不上“住户的参与”。住宅的开发和设计领域对于住宅的户型设计尚不够重视,缺乏对于居住需求的细致研究。大部分的住宅开发者和设计者都比较年轻,缺乏开发和设计经验,对于户型空间的细节推敲不深入,使得大量的户型功能性空间设计不甚合理。住宅设计水平滞后于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水平。住宅功能满足不了居民日益提高的文化生活需求。
2 居住区建筑平面设计特点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02 年版) 规定:6层及以上居住区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 以上的居住区必须设置电梯。这就意味着高层居住区必须设里电梯,但勿需设置消防电梯。当为单元组合式居住区时,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S0045-95),若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普通楼梯间可低等至H层,也无需设置消防电梯。若为塔式居住区,对于9、12 层的高层,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16-2006)可只设一部电梯,一部楼梯,但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当塔式居住区为10~11 层时,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部防烟楼梯,但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10~11 层的通廊式居住区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11 层的通廊式居住区就设防烟楼梯间。由于电梯造价不同,消防电梯一般要求载重800kg 以上,且要设置双电源,在梯井底部需设置排水设施等。所以从经济角度考虑,在满足消防疏散前提下,应尽量少设,楼梯间也应在满足消防疏散条件下,不做或少做防烟楼梯间。
从平面布置上说,一般一梯2、4 户采用较多,标准较高时也可采用一梯2 户,当一梯多户时虽然比较经济,但往往不能保证每户都具有良好的朝向。高层的板式居住区以12 层左右为宜,太高太长的板式高层对周围建筑的通风和日照都有不利影响。
3板式居住区建筑平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居住区建筑有板式和塔式之分,从外观上来看的话,板楼建筑在长度上是要明显的大于宽度的,板楼可以根据其具体的结构特点更进一步的分为两种,一种就是长走廊式,建筑内部的各个住户通过长走廊连接在一起;另一种就是单元式拼接,也就是通过若干个单元连接在一起成为整个的板楼,我们在进行分析和探讨的时候更多研究的是单元式拼接。在对居住区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板式居住区建筑在平面设计上主要是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3.1 板式居住区建筑与多层建筑相比的话随着层数的增高器容积率也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相应的也具有板式居住区视野开阔的优势,位于番禺区沙湾镇的万科金色城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项目的周边的开发商,则个个如雷贯耳,奥园集团、中颐集团、万科集团、碧桂园集团、祈福集团、合生集团、雅居乐集团,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受到百姓的青眯,必须要户型创新,有别于其他一个一梯N 户围绕着一个核心筒布置,他楼高16 层,均为复式单位,就是说每个单元层为两层,核心筒的位于一侧,到达楼层后先通过一个公共无封闭走廊联系着各户,入户的地方为平台花园,就好像一座座别墅叠起来的,,这样保证了外走廊能取得大限度的采光及通风,这对于住户居住质量邻里关系的提高是很有好处的,主要是能够提升户型的情趣和新意。
但也同样带来一定的缺点,廊式建筑的长廊一般长度都比较大,因此每一户在交通面积上所分摊的也并不少,降低了电梯使用率,跟节能的发展方向是违背的。除此之外,廊式平面中廊本身对于户内的干扰也是比较大的。
3.2 板式居住建筑相比于塔式的话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房间具有较好的均匀性,且房间多为南北朝向,因此在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也有着比较显著的优势,也就是说,板式居住建筑更多体现居住本身的舒适性。
但同样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现在的开发商在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往往就希望能够多出面积来,这样一种想法一旦在现实中加以实现的话就会使得整个居住区的进深过大,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产生暗间。针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开发商在进行设计或者是建设的时候往往就会选择将这样一些不利的为止设置成为卫生间或者是储存室等一些不需要太好采光或者是通风的房间。这样的现象目前比较普遍的。
3.3 板式居住建筑还具有的特点就是在形式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包括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以及一梯四户等多种具体的组合形式,实际上,多种套型的组合设计就正是这样一种户型的最大亮点,能够满足户主在进行选择时的多种不同要求,也能够在户型的面积上加以平衡。
4 塔式居住区建筑平面设计优缺点
《居住区设计规范》中对高层塔式居住区作了如下定义:“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居住区的高层居住区。”一般地说,只要居住区的面宽与进深(即长与宽)的尺寸接近,在1:2.5 之内,外形象“塔”,层数在8 层以上的居住区,叫做塔式居住区。塔式也存在不少优点:
4.1 四面均可开窗,视野更加广阔。一梯四户标准层平面,四周具有良好的开窗条件,创造了更加开阔的视野。由于平面呈风车形,在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西晒和部分房间南向房间较少,比较适合南方地区。方案标准层房间布局紧凑,公摊面积比较小,使用系数大:使用面积276.17m2,建筑面積是353.43m2,标准层的使用面积系数是0.78。
4.2 塔式比板式相比,节约用地,可以大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小区的容积率一般都较高。塔式还有阴影区小,阴影覆盖时间短的优点。
4.3 体型饱满,有利于建筑节能。
4.4 住户间的相互干扰较少,交通面积分摊少,电梯利用率高。
4.5 在小区组群设计时,有利于组群间的通风。
4.6 由于平面具有伸展性,平面的形状设计多样,有利于产生新颖的觉效果。有方形、丁形,丫形“,蝶形楼”“、井”字形楼、风车型塔楼等。一梯六户的塔式标准层,平面呈“蝶形”,具有良好的伸展性,并且也改善了塔形高层居住区采光通风较差的不足。户型管道井集中设置,便于管理和维修。
塔式居住区建筑平面设计不足之处
1 塔式居住区建筑在均匀性方面显然不如板式高层,均匀性较差,南向套型面积小。
2 由于塔式高层住宅平面形式特点,使套型根据方位产生了我们通常所说的“金、银、铜、铁角套型”。“铜、铁角套型”就有了先天不足的缺点:采光不足,日照不充分。
3 由于塔式高层住宅平面较紧凑,户数较多,户户之间存在一定的视线干扰问题。
结束语:
人们在现今环境条件下对于住房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本文主要就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对居住区建筑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徐珊.浅谈居住区建筑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9)
[2]史曼柏 住宅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
[3]邓影.李秀辉 虚拟现实技术与建筑结构概念、优化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07(2)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特点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现阶段我国主要城市居住区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住区的户型结构失调。对房地产商而言,大户型住宅利润空间较大,因而在商品住房开发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中小户型的比例则不断减小。这样造成了户型结构严重失调。
1.2 部分建筑师设计受到造价影响较大,片面追求降低一次性建筑单位面积造价,而忽略了长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3 居住区建筑设计目标是为了“建房”而“居住”,住户被动地去适应建筑师设计的住宅,谈不上“住户的参与”。住宅的开发和设计领域对于住宅的户型设计尚不够重视,缺乏对于居住需求的细致研究。大部分的住宅开发者和设计者都比较年轻,缺乏开发和设计经验,对于户型空间的细节推敲不深入,使得大量的户型功能性空间设计不甚合理。住宅设计水平滞后于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水平。住宅功能满足不了居民日益提高的文化生活需求。
2 居住区建筑平面设计特点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02 年版) 规定:6层及以上居住区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 以上的居住区必须设置电梯。这就意味着高层居住区必须设里电梯,但勿需设置消防电梯。当为单元组合式居住区时,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S0045-95),若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普通楼梯间可低等至H层,也无需设置消防电梯。若为塔式居住区,对于9、12 层的高层,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16-2006)可只设一部电梯,一部楼梯,但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当塔式居住区为10~11 层时,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部防烟楼梯,但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10~11 层的通廊式居住区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11 层的通廊式居住区就设防烟楼梯间。由于电梯造价不同,消防电梯一般要求载重800kg 以上,且要设置双电源,在梯井底部需设置排水设施等。所以从经济角度考虑,在满足消防疏散前提下,应尽量少设,楼梯间也应在满足消防疏散条件下,不做或少做防烟楼梯间。
从平面布置上说,一般一梯2、4 户采用较多,标准较高时也可采用一梯2 户,当一梯多户时虽然比较经济,但往往不能保证每户都具有良好的朝向。高层的板式居住区以12 层左右为宜,太高太长的板式高层对周围建筑的通风和日照都有不利影响。
3板式居住区建筑平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居住区建筑有板式和塔式之分,从外观上来看的话,板楼建筑在长度上是要明显的大于宽度的,板楼可以根据其具体的结构特点更进一步的分为两种,一种就是长走廊式,建筑内部的各个住户通过长走廊连接在一起;另一种就是单元式拼接,也就是通过若干个单元连接在一起成为整个的板楼,我们在进行分析和探讨的时候更多研究的是单元式拼接。在对居住区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板式居住区建筑在平面设计上主要是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3.1 板式居住区建筑与多层建筑相比的话随着层数的增高器容积率也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相应的也具有板式居住区视野开阔的优势,位于番禺区沙湾镇的万科金色城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项目的周边的开发商,则个个如雷贯耳,奥园集团、中颐集团、万科集团、碧桂园集团、祈福集团、合生集团、雅居乐集团,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受到百姓的青眯,必须要户型创新,有别于其他一个一梯N 户围绕着一个核心筒布置,他楼高16 层,均为复式单位,就是说每个单元层为两层,核心筒的位于一侧,到达楼层后先通过一个公共无封闭走廊联系着各户,入户的地方为平台花园,就好像一座座别墅叠起来的,,这样保证了外走廊能取得大限度的采光及通风,这对于住户居住质量邻里关系的提高是很有好处的,主要是能够提升户型的情趣和新意。
但也同样带来一定的缺点,廊式建筑的长廊一般长度都比较大,因此每一户在交通面积上所分摊的也并不少,降低了电梯使用率,跟节能的发展方向是违背的。除此之外,廊式平面中廊本身对于户内的干扰也是比较大的。
3.2 板式居住建筑相比于塔式的话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房间具有较好的均匀性,且房间多为南北朝向,因此在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也有着比较显著的优势,也就是说,板式居住建筑更多体现居住本身的舒适性。
但同样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现在的开发商在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往往就希望能够多出面积来,这样一种想法一旦在现实中加以实现的话就会使得整个居住区的进深过大,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产生暗间。针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开发商在进行设计或者是建设的时候往往就会选择将这样一些不利的为止设置成为卫生间或者是储存室等一些不需要太好采光或者是通风的房间。这样的现象目前比较普遍的。
3.3 板式居住建筑还具有的特点就是在形式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包括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以及一梯四户等多种具体的组合形式,实际上,多种套型的组合设计就正是这样一种户型的最大亮点,能够满足户主在进行选择时的多种不同要求,也能够在户型的面积上加以平衡。
4 塔式居住区建筑平面设计优缺点
《居住区设计规范》中对高层塔式居住区作了如下定义:“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居住区的高层居住区。”一般地说,只要居住区的面宽与进深(即长与宽)的尺寸接近,在1:2.5 之内,外形象“塔”,层数在8 层以上的居住区,叫做塔式居住区。塔式也存在不少优点:
4.1 四面均可开窗,视野更加广阔。一梯四户标准层平面,四周具有良好的开窗条件,创造了更加开阔的视野。由于平面呈风车形,在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西晒和部分房间南向房间较少,比较适合南方地区。方案标准层房间布局紧凑,公摊面积比较小,使用系数大:使用面积276.17m2,建筑面積是353.43m2,标准层的使用面积系数是0.78。
4.2 塔式比板式相比,节约用地,可以大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小区的容积率一般都较高。塔式还有阴影区小,阴影覆盖时间短的优点。
4.3 体型饱满,有利于建筑节能。
4.4 住户间的相互干扰较少,交通面积分摊少,电梯利用率高。
4.5 在小区组群设计时,有利于组群间的通风。
4.6 由于平面具有伸展性,平面的形状设计多样,有利于产生新颖的觉效果。有方形、丁形,丫形“,蝶形楼”“、井”字形楼、风车型塔楼等。一梯六户的塔式标准层,平面呈“蝶形”,具有良好的伸展性,并且也改善了塔形高层居住区采光通风较差的不足。户型管道井集中设置,便于管理和维修。
塔式居住区建筑平面设计不足之处
1 塔式居住区建筑在均匀性方面显然不如板式高层,均匀性较差,南向套型面积小。
2 由于塔式高层住宅平面形式特点,使套型根据方位产生了我们通常所说的“金、银、铜、铁角套型”。“铜、铁角套型”就有了先天不足的缺点:采光不足,日照不充分。
3 由于塔式高层住宅平面较紧凑,户数较多,户户之间存在一定的视线干扰问题。
结束语:
人们在现今环境条件下对于住房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本文主要就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对居住区建筑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徐珊.浅谈居住区建筑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9)
[2]史曼柏 住宅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
[3]邓影.李秀辉 虚拟现实技术与建筑结构概念、优化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