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冕:把日子过出诗意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io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冕先生今年83岁了。
  先生老了,亲友们总是劝他好好保养,要活到一百岁。听到这些善意的祝愿,先生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是惧老,而是他越来越感觉到“寿”字背后的空虚与乏味。如果精神与肉体能够同步衰老,那是一种值得欣慰的和谐,而先生不是这样。
  颐养天年的日子谢先生过不来。养花养草玩鸟遛狗他不感兴趣,下棋打牌更不会,甚至不办寿,过节、过年均从简。
  在《我的西郊生活》里,先生写下这样一段话:“我平生不甚用功,做文章也是随心所欲,不忍过于苦了自己。唯有这夜阑人静之后的这种写作才是惬意的,也说得上是‘认真’的。”
  
  写作:做诗歌的“孩子”
  读过谢先生的诗歌与评论,我总觉得他是孤独的,冒昧地这样想。
  谢冕自少年时代喜欢诗,喜古典诗,也喜新诗。古典诗,它站在高处,他是仰望的;新诗就在他身边,很亲切。古典诗好像一座高山在那儿,谢冕很向往,但是心向往之而不能及;新诗是身边的,好像就是朋友,对新诗有一种很亲近的感受。“我从少年时代就是诗歌少年,很喜欢诗,而且也学着写。年纪大了对成熟的人生回顾起来,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幼稚,那么天真,居然写了那么多。”但感情很淳朴,谢冕从新诗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即诗歌和人的情感、和人的内心世界是有关系的,特别是和自由的内心世界、一种无拘束的情感是有关系的。倘若离开了自由的表达,谢冕认为可以不要诗。正是因为诗歌是和心灵非常接近的一个文体,所以大家很喜欢诗,热爱诗。受到“五四”新文学、“五四”新诗革命的一些前辈的影响,谢冕看到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得那么充分,那么无拘无束,便萌发了“这个境界实在是太美好了,我也要学”的想法。那时,谢冕知道胡适,知道郭沫若,但是后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诗人,何其芳、卞之琳、林庚等,“我觉得他们的表达更契合我,和我更加靠近,我就是这样接近了诗,学习诗,梦想做诗人。”
  20世纪50年代,谢冕与其他5位作者共同写成《回顾一次写作——新诗发展概况》,“那是很复杂的一个产物,也可以说是少年无知,受到一种号召,那对诗歌历史是歪曲的写作、歪曲的表达。那也是历史的产物,曲折、同时充满了内心矛盾的产物,现在我把它保留下来了。”当时隐隐地感觉到这是错的,但又不敢说不对,好像应该是对的。
  谢冕一直盼望着新诗走出绝路,让青年看到希望(希望即新诗能够和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内心世界结合得很好,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于是到了十年动乱结束、政治的狂热过去以后,到了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文革”结束前,遇到了现在的朦胧诗,后来又遇到了被流放的那些诗人的“地下写作”,谢冕觉得他看到了希望:“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这就是当时的心情。我当时能够毫不犹豫地站在新诗潮的潮流当中,来表达我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我所盼望的诗歌,我所想念的诗歌,终于回来了。”
  为师:尊重其自由发展
  “尽量不要打扰我的学生吧,他们太忙。”在我提出要侧面采访先生学生时,他特意叮嘱我。
  谢冕的学生,大多活跃在当今学术界。学生张志忠说,谢先生尤为可贵的是他对青年诗人的着意扶持。30余年间,他为青年诗人写序作评,不遗余力,在当代诗评家中可以说是为数最多用心最多的。收在《阅读一生》中的《女性的天空》全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早些年间和先生交谈,我曾经劝他说,不用这样来者不拒地接待和支持每一个来访者、来信者的作序作评的恳求,这样的杂事太多,沉不下心来,会妨碍了做更重要的学术研究。”但先生对曰:不能把青年人挡在门外啊。那些来自远方的访客和书信,在先生这里得到了热情的回响。不管是出版社的正式出版物,还是诗人们自己印刷的作品集;不管是有过一面之缘,还是素不相识,在先生这里都不会碰壁。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形,一位不知名的青年人已经去世,他的哥哥为了满足亡者的心愿,将他的诗歌编成集子,到先生这里求序,他欣然允诺。在先生这里,与青年诗人的交流,并无等级差序,首先是一种情感和诗性的撞击。就像鲁迅当年,为那么多的青年作家写序,称赞青年人的生命热力,被鲁迅评价过的青年作家,有许多今日已经湮没无闻,反而是鲁迅的文字成为评论文体的典范。但是,文学评论,毕竟不是选择“绩优股”和“潜力股”进行投资,扶植新人、推荐新作,以“新松恨不高千尺”的迫切,为新人新作推波助澜,又在这种推助中,为当下文坛留下参差错落的风景,才是这些真正有见识有热情的大家风范。谢先生惜才,张志忠上学时常在先生家吃饭,受到很大关照。毕业时被分配到总政文化部工作,但他一心想做学问,一日晚上,谢冕把张志忠叫到自己的家中,主动帮他介绍工作。
  也有风趣者“老孟”,这是谢冕对学生孟繁华的称呼,二人相识32年。多年前,在北大有个批评家周末,谢先生随意自如,谈笑风生,学生们自在率性,书生意气,师生们海阔天空地谈话,正式开始的时间已经到了,到了?顿时安静。“老孟还没来?等等老孟,他说来的。”先生的话刚落,老孟就气喘吁吁地进来了,一副庄严而厚重的样子。谢先生笑着说:“老孟来了,大师来了,我们开始吧!”老孟朗朗大笑,算是对先生的回答。谢先生一向宽厚温和待学生,但也有发火之时。1992年,谢先生让孟繁华第二天陪他一起买《新青年》杂志影印版,但当天从意大利使馆来了位学习当代文学的学生,孟繁华便把谢先生交代的事情忘了。“先生当时很生气,教育我要对他人的事情言而有信,要有时间观念。”事后,孟繁华骑车又去买了一套杂志,从此再没爽约过。先生为学生作了榜样,凡是答应别人的事,都要兑现。
  性情:珍惜自由
  我一直困惑:为什么那么多有思想的人在某个历史时期,曾经集体地发生了那么大的人格变化?“历史上的大事件都是群体宗教感情而非孤立的个人意志的结果,被带入群体的个人总是受无意识人格的支配。”——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给出了仿佛合理的解释。热情又单纯的人,很难不被卷入集体情感,况且那曾经是一种“幸福感”。
  每年年初的“谢门馅饼大赛”吸引了谢冕各界学生。昌平太阳城里的馅饼店,是每次固定的“比赛地点”,馅饼的馅儿料就是普通的猪肉大葱馅,活动迄今已办3年。谢冕一人能吃七八个,但有个女学生能吃10个;今年改成的包子大赛,更是有学生能吃下6个大包子。“在那个氛围下,有什么比吃馅饼更重要的事呢?”谢冕侧着头,笑眯眯地问我。先生尤喜欢用粗糙的生活方式表现鲜活的生命力,年纪越来越大,他却越来越馋酒,常常,饭桌上,觥筹相错,杯中的红酒白酒啤酒混着喝。
  每逢大年初六或初七,学生张颐武会到谢先生家拜年,聊过之后,便会把先生和师母从昌平的家中接出,先去北大理发,再去中国人民大学西门的维兰西餐厅吃饭,“谢先生对牛排和咖啡等西餐情有独钟。”80年代中期,张颐武还是学生时,谢先生就曾多次带他去吃西餐,“现在是颠倒过来了。”
  在认真与随和中,在自由与原则里,在悲观与乐观间,谢冕保持了很好的平衡。除去写作,先生还喜欢吃,到任何地方的餐馆习惯抄菜谱。在北大东门的红辣子饭馆,每逢谢冕就餐,服务员总会甜甜地喊一声:谢爷爷来了。先生很高兴,邀请其坐过来一起聊聊。往往,这种既温暖又有人情味儿的生活让谢冕很是陶醉。
  (编辑·韩旭)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作为世界上第一本男性杂志,《花花公子》曾举世瞩目;而作为它的创始人,休·海夫纳也一直颇受争议。时至今日,海夫纳创造的花花公子帝国和兔头商标仍然享誉全球,这不仅因为他
11月27-28日,2014全国地方标准化工作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针对一些重要文件,结合重要的改革措施,集中听取各地各方代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受到一些数学教师的青睐,他们对“活动单”精心设计,正由探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长期的备课、听课、教研活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存在诸多误区.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活动单导学”谈些看法.  一、“活动单导学”的涵义  “活动单导学”是将整堂课分成几个不同形式的活动模型,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在猜想、实验、操作、归纳、验证等活动中探究教学内容,交流学习体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床位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它将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经济生活甚至政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在更大程度上以及更广泛的领域实行对外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率近年上升趋势明显,约1%。患者胚胎若死亡,滋养细胞活力消失,蜕膜自宫壁剥离,而发生阴道出血,与先兆流产和不全流产难以鉴别,故大多数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以“以人为本”为理念,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教育对象的潜能,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为特殊教育带来了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同伴间等教育关
我国多元化教学方式以传统教学的基础在不断演化和发展,而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