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行的初中地理新教材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技能和能力、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等方面比较适于现代教育的需要,下面我将对新课程的特点、新课程改革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谈谈我的看法。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新课标 内涵
笔者认为现行的初中地理新教材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技能和能力、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等方面比较适于现代教育的需要,下面我将对新课程的特点、新课程改革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谈谈我的看法。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在高中和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来进行探讨。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目前,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最大困难在于缺少一个公认的、可以量化的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了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因此,在现阶段判断教学有效程度的最佳标准是看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1.教学预设有效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教学预设是指教师在授课之前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规划、设计、假设和安排。教师要明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责任,并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教学,使之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期望相适应,同时,也应当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期望有所了解。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应当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追求教学方式、交流模式的多样式,避免教学过程形式化、程序化;避免把“对话交流”变成“问答”,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教学方法有效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要看其是否有利于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而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表演”,而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始终处于“被教”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3.教学过程有效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互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和被训练者,还是主动参与者、实验者及探索者。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情趣是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表述想法、暴露问题,并能在该过程中通过反复认识和修正自己,得到发展。
4.教学信息传输有效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间信息与情感的传输和交流过程。传输的信息有效是保证教学有效的一个重要条件。要保证教学信息的传输有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输出的教学信息要完整、有序。完整是指输出的信息要反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有序是指传递信息的先后顺序和组合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教学信息的传输通道要通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输的信息。三是教学信息输出的速度和密度要恰当。信息传输的速度过快或过慢,信息量过大或过小都会使教学的有效性降低。
三、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措施
在地理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措施主要有:
1.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课堂教学
地里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讲述“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可以出谜语“船出长江口、银河渡口(打一省级行政单位名称)。”通过谜语创设情境,学生们跃跃欲试,专心竞猜,教师因势利导导入新知。猜谜语不但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乐学的状态,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2.教学内容要实用而有效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方便的原则。所谓方便是指要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的精髓。三是与时俱进的原则。社会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必须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地理学科所涉及到的好多内容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如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区位选择问题等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更新教学内容,就会使教学效果无效甚至负效。
3.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可以说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或者不足。要想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对各种教学方法就要进行优化与选择。优化与选择要依据:一是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学内容,有的内容适于讨论,例如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印度人口的增长、如何因地制宜来布局印度不同农作物的分布等等。三是学生情况。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了解学情,尤其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思维还不完善,考虑问题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四是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是一个个性化很强的工作,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教学方法。五是环境条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教学时间、教学设施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新课标 内涵
笔者认为现行的初中地理新教材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技能和能力、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等方面比较适于现代教育的需要,下面我将对新课程的特点、新课程改革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谈谈我的看法。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在高中和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来进行探讨。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目前,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最大困难在于缺少一个公认的、可以量化的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了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因此,在现阶段判断教学有效程度的最佳标准是看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1.教学预设有效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教学预设是指教师在授课之前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规划、设计、假设和安排。教师要明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责任,并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教学,使之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期望相适应,同时,也应当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期望有所了解。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应当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追求教学方式、交流模式的多样式,避免教学过程形式化、程序化;避免把“对话交流”变成“问答”,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教学方法有效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要看其是否有利于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而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表演”,而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始终处于“被教”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3.教学过程有效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互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和被训练者,还是主动参与者、实验者及探索者。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情趣是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表述想法、暴露问题,并能在该过程中通过反复认识和修正自己,得到发展。
4.教学信息传输有效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间信息与情感的传输和交流过程。传输的信息有效是保证教学有效的一个重要条件。要保证教学信息的传输有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输出的教学信息要完整、有序。完整是指输出的信息要反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有序是指传递信息的先后顺序和组合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教学信息的传输通道要通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输的信息。三是教学信息输出的速度和密度要恰当。信息传输的速度过快或过慢,信息量过大或过小都会使教学的有效性降低。
三、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措施
在地理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措施主要有:
1.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课堂教学
地里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讲述“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可以出谜语“船出长江口、银河渡口(打一省级行政单位名称)。”通过谜语创设情境,学生们跃跃欲试,专心竞猜,教师因势利导导入新知。猜谜语不但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乐学的状态,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2.教学内容要实用而有效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方便的原则。所谓方便是指要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的精髓。三是与时俱进的原则。社会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必须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地理学科所涉及到的好多内容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如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区位选择问题等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更新教学内容,就会使教学效果无效甚至负效。
3.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可以说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或者不足。要想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对各种教学方法就要进行优化与选择。优化与选择要依据:一是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学内容,有的内容适于讨论,例如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印度人口的增长、如何因地制宜来布局印度不同农作物的分布等等。三是学生情况。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了解学情,尤其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思维还不完善,考虑问题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四是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是一个个性化很强的工作,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教学方法。五是环境条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教学时间、教学设施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