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国际融合的大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同时,国际经贸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WTO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WTO。
一、中国加入WTO,有利于国有外贸企业扩大出口。
中国加入WTO,通过所享受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将促进中国理顺价格体系,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的统一,使我国的优势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与外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使中国的经济因加入WTO得以高速发展。而中国经济的腾飞,将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得到改善,从而为外贸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创造良机。
此外,目前WTO成员之间的贸易占整个国际贸易的90%,因此,WTO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的贸易伙伴基本上是WTO成员,所以,中国加入WTO,外贸企业可享受多边的最惠国待遇,及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的好处,避免贸易歧视,进一步扩大出口。同时,在进口方面,我国政府已承诺到2005年将平均进口关税水平降到10%。随着进口关税的降低,出口商品所需的进口原、辅材料的价格相应的也将会降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
二、中国加入WTO,能进一步推动国有外贸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
外贸企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变迁。以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为例,1987年底以前,我国实行由国家统制外贸,国营外贸专业总公司高度集中垄断的经营体制。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隶属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当年出口5781万美元。自1988年起,随着国家《1988年外贸体制改革方案》的诞生,确立了“自负盈亏,放开经营”的经营方向,各外贸企业与总公司脱钩,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当年出口额增长到7053万美元。1994年,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一级法人,二级核算”,出口额猛增到9618万美元。近几年来,虽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特别是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但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2000年,出口额仍达7873万美元。从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多年的出口经营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实现制度上的创新是外贸企业持续保持新的出口增长点的关键。
三、中国加入WTO,国有外贸企业出口面临的挑战。
任何事情有它有利的一面,也必然存在着不利的一面。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中国加入WTO,会使市场开放的步伐加快并与世界经济接轨,这将给外贸企业带来更多的风险。同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动荡。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采取更加灵活的贸易方式,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这就使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1、出口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
1997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三次会议上,我国政府在议定书关于中国贸易权的一段案文中承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内,将逐步取消现行的外贸经营许可制度,进出口贸易实行放开经营。近两年来,经国务院批准,外经贸部已经先后下发了有关通知和规定,外贸经营企业从原来的审批制逐步过渡到登记制,而且随着一些民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外贸领域已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国有外贸企业传统的垄断已不复存在。同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相比,由于经营成本高居不下,企业包袱沉重等影响,在经营同类商品时,国有外贸公司的出口价格处于劣势。价格的竞争加剧将迫使国有外贸公司陷入困境。
2、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受到冲击。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外贸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导致出口商品的长期落后局面。2000年,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主要出口商品为各种鞋类、建材制品、日用百货、工艺品,它们的出口额分别占年出口总额的25.07%、15.52%、13.78%、6.43%。这些出口商品几乎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名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双高”产品比重也很低。中国加入WTO后,由于关税的降低,大量质优价廉的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涌入国内市场,从而刺激并加速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此外,目前国有外贸企业的出口商品市场也大都集中在传统的欧美和亚洲地区。2000年,辽宁轻工的出口商品有34.86%销往欧美,53.51%销往日本、韩国和香港等亚洲地区。商品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易受其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衰退、政治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后,随着贸易环境的自由化,国内外两个市场进一步融合。外贸经营的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各类出口经营企业将为瓜分市场份额而角逐,从而使国有外贸企业的出口市场结构受到冲击。
四、面对“入世”的挑战,国有外贸企业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巩固传统商品市场与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相结合。
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是我国外贸发展的一项长期重要战略,也是保证出口工作顺利进行的必由之路。欧美市场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具有市场容量大、层次高,对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旺盛,商品销售季节性强,竞争力也强等特点,因此,中国加入WTO后,国有外贸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世贸组织发达国家成员适用规则的研究,巩固和深度拓展这个传统商品市场。亚洲市场需求层次从高到低都有,而且市场重点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香港。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较少,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已逐渐淡去,应充分利用我们的地理优势,不断提高出口商品在亚洲市场的占有份额。拉美、非洲、东欧等市场总体消费档次不高,低价商品市场占有很大比重,同时贸易形式呈多样化态势。以2001年为例,公司向亚洲出口5964万美元,向非洲出口317万美元,向欧洲出口878万美元,向南美出口26万美元,向北美出口1839万美元,向澳洲出口89万美元。由此可见,亚洲占有很大比重。就目前情况来看,主要贸易流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一些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很少,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在非洲、拉美等地区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这为我们开辟新市场提供了很大的空间。随着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我们应该拓宽出口市场,改善市场结构,使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这样不仅能推动出口贸易额的增长,也有利于降低出口风险,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另外,中国加入WTO后,国有外贸企业应充分运用普遍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采取灵活的贸易方式,努力进入当地更深层次的营销网,全面开拓世贸组织发展中国家成员的新兴市场。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行品牌战略和“双高”商品为重点的商品调整战略。
加强产品结构的调整,根据“1990—1999年中国各类商品对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资料可以看出,工业制成品对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97%,初级产品的贡献率为3%;初级产品对出口总额增长的拉动度为0.14%,工业制成品的平均拉动度为13.14%,说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过,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已经实现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但是出口工业制成品中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今后应当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向出口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制成品的转变。我公司出口的传统商品一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二是属于日用消费品。例如:各种鞋类、服装、搪瓷器皿、玻璃器皿、不锈钢餐具、旅游用品、文化体育用品等等都属于此类范畴。日用消费品的附加值不会太高,但是国际市场在任何时候都会有需求,而且需求量的变化较小,哪怕个别市场的需求量减少了,其它市场仍然会有同样的需求。
从入世后面临的机遇看,随着发达国家市场的日益开放,配额的逐步减少乃至取消,服装、纺织品、鞋帽、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可能会有很好的前景,因为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发达国家已经很少生产,而大多发展中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特别是经过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周边国家与地区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经济长期低迷,因而对我国的近似产业与产品构成不太大的威胁。具体地说,就是要“两手抓”,对于劳动密集型商品,一是要想方设法维持并扩大市场份额,确保公司的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二是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改造现有的传统产业,提高工艺水平,使同类产品摆脱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企业都在创建自己的名牌产品。我们公司已经创立了许多名牌产品,这些品牌商品在世界各地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国外客户也很认可,例如:红灯牌卫生纸、双喜牌压力锅、鹿牌铅笔、熊猫牌胶鞋等等。中国加入WTO后,意味着一个品牌竞争时代的到来。同时,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国有外贸企业不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经营中就会失去主导地位。因此,国有外贸企业应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研究和确定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一是应立足于传统大宗商品的出口基础,全面提升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加工深度和科技含量。二是应以工业制成品为突破点,全面提高资源型商品的质量和档次,加快实现出口商品由粗加工、低附加值向精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升级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品牌商品,为自己的商品树立信誉。这是国有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3、加大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力度,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贸易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对国有外贸企业来说,专门人才的流失会导致其手中的客户、订单的市场的流失。因此,面对“入世”,国有外贸企业应尽快制定出必要的符合公司和职工双方利益的保护措施,必须在公司的经营机制和经营体制上下功夫,激活企业管理的保值增值机制,成本核算机制,财务监控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对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和对无形资产的经营机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财务管理为重点,引入一整套健全的科学管理体制和一系列管理制度,从而以科学的管理取代过去的经营式管理。并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制定未来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市场目标,从国际性竞争的角度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同时,还应做好加入WTO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对WTO和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贸易惯例的研究,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使其对WTO有关规则有深入的了解并灵活地运用于具体工作当中。同时,我们要改变经营思想,不要片面地认为,贸易就是把货物卖出去,重销售,轻售后服务,这样难以形成较为持久的市场优势。
4、开辟新的货源基地。目前我国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西部地区的大开发,由于受地域、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的发展普遍缺乏竞争力,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较低,但是西部有着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且价格低廉,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将对我们降低出口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优势有很大帮助。
一、中国加入WTO,有利于国有外贸企业扩大出口。
中国加入WTO,通过所享受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将促进中国理顺价格体系,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的统一,使我国的优势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与外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使中国的经济因加入WTO得以高速发展。而中国经济的腾飞,将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得到改善,从而为外贸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创造良机。
此外,目前WTO成员之间的贸易占整个国际贸易的90%,因此,WTO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的贸易伙伴基本上是WTO成员,所以,中国加入WTO,外贸企业可享受多边的最惠国待遇,及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的好处,避免贸易歧视,进一步扩大出口。同时,在进口方面,我国政府已承诺到2005年将平均进口关税水平降到10%。随着进口关税的降低,出口商品所需的进口原、辅材料的价格相应的也将会降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
二、中国加入WTO,能进一步推动国有外贸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
外贸企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变迁。以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为例,1987年底以前,我国实行由国家统制外贸,国营外贸专业总公司高度集中垄断的经营体制。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隶属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当年出口5781万美元。自1988年起,随着国家《1988年外贸体制改革方案》的诞生,确立了“自负盈亏,放开经营”的经营方向,各外贸企业与总公司脱钩,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当年出口额增长到7053万美元。1994年,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一级法人,二级核算”,出口额猛增到9618万美元。近几年来,虽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特别是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但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2000年,出口额仍达7873万美元。从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多年的出口经营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实现制度上的创新是外贸企业持续保持新的出口增长点的关键。
三、中国加入WTO,国有外贸企业出口面临的挑战。
任何事情有它有利的一面,也必然存在着不利的一面。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中国加入WTO,会使市场开放的步伐加快并与世界经济接轨,这将给外贸企业带来更多的风险。同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动荡。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采取更加灵活的贸易方式,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这就使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1、出口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
1997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三次会议上,我国政府在议定书关于中国贸易权的一段案文中承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内,将逐步取消现行的外贸经营许可制度,进出口贸易实行放开经营。近两年来,经国务院批准,外经贸部已经先后下发了有关通知和规定,外贸经营企业从原来的审批制逐步过渡到登记制,而且随着一些民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外贸领域已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国有外贸企业传统的垄断已不复存在。同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相比,由于经营成本高居不下,企业包袱沉重等影响,在经营同类商品时,国有外贸公司的出口价格处于劣势。价格的竞争加剧将迫使国有外贸公司陷入困境。
2、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受到冲击。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外贸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导致出口商品的长期落后局面。2000年,辽宁轻工进出口公司主要出口商品为各种鞋类、建材制品、日用百货、工艺品,它们的出口额分别占年出口总额的25.07%、15.52%、13.78%、6.43%。这些出口商品几乎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名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双高”产品比重也很低。中国加入WTO后,由于关税的降低,大量质优价廉的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涌入国内市场,从而刺激并加速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此外,目前国有外贸企业的出口商品市场也大都集中在传统的欧美和亚洲地区。2000年,辽宁轻工的出口商品有34.86%销往欧美,53.51%销往日本、韩国和香港等亚洲地区。商品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易受其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衰退、政治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后,随着贸易环境的自由化,国内外两个市场进一步融合。外贸经营的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各类出口经营企业将为瓜分市场份额而角逐,从而使国有外贸企业的出口市场结构受到冲击。
四、面对“入世”的挑战,国有外贸企业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巩固传统商品市场与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相结合。
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是我国外贸发展的一项长期重要战略,也是保证出口工作顺利进行的必由之路。欧美市场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具有市场容量大、层次高,对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旺盛,商品销售季节性强,竞争力也强等特点,因此,中国加入WTO后,国有外贸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世贸组织发达国家成员适用规则的研究,巩固和深度拓展这个传统商品市场。亚洲市场需求层次从高到低都有,而且市场重点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香港。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较少,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已逐渐淡去,应充分利用我们的地理优势,不断提高出口商品在亚洲市场的占有份额。拉美、非洲、东欧等市场总体消费档次不高,低价商品市场占有很大比重,同时贸易形式呈多样化态势。以2001年为例,公司向亚洲出口5964万美元,向非洲出口317万美元,向欧洲出口878万美元,向南美出口26万美元,向北美出口1839万美元,向澳洲出口89万美元。由此可见,亚洲占有很大比重。就目前情况来看,主要贸易流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一些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很少,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在非洲、拉美等地区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这为我们开辟新市场提供了很大的空间。随着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我们应该拓宽出口市场,改善市场结构,使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这样不仅能推动出口贸易额的增长,也有利于降低出口风险,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另外,中国加入WTO后,国有外贸企业应充分运用普遍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采取灵活的贸易方式,努力进入当地更深层次的营销网,全面开拓世贸组织发展中国家成员的新兴市场。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行品牌战略和“双高”商品为重点的商品调整战略。
加强产品结构的调整,根据“1990—1999年中国各类商品对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资料可以看出,工业制成品对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97%,初级产品的贡献率为3%;初级产品对出口总额增长的拉动度为0.14%,工业制成品的平均拉动度为13.14%,说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过,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已经实现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但是出口工业制成品中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今后应当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向出口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制成品的转变。我公司出口的传统商品一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二是属于日用消费品。例如:各种鞋类、服装、搪瓷器皿、玻璃器皿、不锈钢餐具、旅游用品、文化体育用品等等都属于此类范畴。日用消费品的附加值不会太高,但是国际市场在任何时候都会有需求,而且需求量的变化较小,哪怕个别市场的需求量减少了,其它市场仍然会有同样的需求。
从入世后面临的机遇看,随着发达国家市场的日益开放,配额的逐步减少乃至取消,服装、纺织品、鞋帽、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可能会有很好的前景,因为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发达国家已经很少生产,而大多发展中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特别是经过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周边国家与地区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经济长期低迷,因而对我国的近似产业与产品构成不太大的威胁。具体地说,就是要“两手抓”,对于劳动密集型商品,一是要想方设法维持并扩大市场份额,确保公司的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二是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改造现有的传统产业,提高工艺水平,使同类产品摆脱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企业都在创建自己的名牌产品。我们公司已经创立了许多名牌产品,这些品牌商品在世界各地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国外客户也很认可,例如:红灯牌卫生纸、双喜牌压力锅、鹿牌铅笔、熊猫牌胶鞋等等。中国加入WTO后,意味着一个品牌竞争时代的到来。同时,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国有外贸企业不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经营中就会失去主导地位。因此,国有外贸企业应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研究和确定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一是应立足于传统大宗商品的出口基础,全面提升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加工深度和科技含量。二是应以工业制成品为突破点,全面提高资源型商品的质量和档次,加快实现出口商品由粗加工、低附加值向精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升级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品牌商品,为自己的商品树立信誉。这是国有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3、加大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力度,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贸易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对国有外贸企业来说,专门人才的流失会导致其手中的客户、订单的市场的流失。因此,面对“入世”,国有外贸企业应尽快制定出必要的符合公司和职工双方利益的保护措施,必须在公司的经营机制和经营体制上下功夫,激活企业管理的保值增值机制,成本核算机制,财务监控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对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和对无形资产的经营机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财务管理为重点,引入一整套健全的科学管理体制和一系列管理制度,从而以科学的管理取代过去的经营式管理。并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制定未来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市场目标,从国际性竞争的角度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同时,还应做好加入WTO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对WTO和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贸易惯例的研究,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使其对WTO有关规则有深入的了解并灵活地运用于具体工作当中。同时,我们要改变经营思想,不要片面地认为,贸易就是把货物卖出去,重销售,轻售后服务,这样难以形成较为持久的市场优势。
4、开辟新的货源基地。目前我国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西部地区的大开发,由于受地域、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的发展普遍缺乏竞争力,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较低,但是西部有着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且价格低廉,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将对我们降低出口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优势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