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黑洞与时间之箭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们能够经历生命中几乎每一个时刻?这是现代物理学中一个最大的未解之谜。物理学家利用公式来描述这个世界,这些公式告诉我们事物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但并未解释时间是什么。我们可以将事物如何因位置不同而改变的过程用公式表现出来,或者把意大利炖饭的口味如何随着“黄油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过程用公式记录下来,时间却无法用公式表现。时间似乎在流动,但黄油的量或空间位置不流动。这种差异从何而来?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提出:“现在”是什么?我们说只有现在的事物才是存在的,过去的不再存在,未来的尚未存在。但是在物理学上,没有任何事物与“现在”这个概念相对应。让我们比较一下“现在”和“这里”这两个概念,后者指定了说话者的位置。对身处不同位置的两个人来讲,“这里”指两个不同的地方。因此,“这里”的含义取决于说话者的位置。“这里”这个概念用术语来说叫作“指示词”。“现在”是指使用该词时所指的那一刻,因此也属于指示词。


  没有人会说“这里”的事物存在,而不在“这里”的事物不存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说“现在”的事物存在,而不处于“现在”的事物就不存在呢?“现在”究竟是客观的、流动性的、让事物延续存在的概念,还是和“这里”这个观念一样,只是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主观反应?
  这似乎是个深奥的问题,但是在现代物理学中,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现在”这一概念也是主观的。物理学家已得出结论,“现在”对整个宇宙普遍适用的观点是说不通的。爱因斯坦在其挚友米歇尔·贝索去世后,给米歇尔的妹妹写了一封感人的信,信中说:“他只是比我稍早一点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这并没有什么,对我们这些笃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与未来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一种持久并固有的幻觉。”
  不管是不是幻觉,我们该如何解释时间在流逝这一事实呢?时间流逝对所有人来说都显而易见。我们的思想和话语存在于时间里,我们的语言结构需要这个有着“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时间。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强调我们“生活在时间里”,但我们有没有可能不用“时间流逝”来描述世界?


  一些哲学家,包括海德格尔的忠实追随者,都认为物理学无法描述现实生活中最基本的方面,他们将物理学看成是一种误导性的知识而加以排斥。但是,我们已经意识到有时直觉并不准确。如果我们一直坚信这种不准确的直觉,就会仍旧认为地球是平的,太阳绕着地球转。我们的直觉源于有限的经验。当我们抛开直觉再深入一些,就会发现地球并非我们看到的那样:地球是圆的,在我们脚下地球的另一面,人们脚朝上,头朝下。
  尽管这看起来很生动,但我们体验的时间流逝并不一定反映基本的现实世界。可是如果不是,那么时间又来自何处?
  我认为,从某种层面上看,答案就在于时间和热量之间的密切联系。只有热量流动时,我们才能发觉过去和未来的差别。热量与概率(即利用统计学计算出的大量粒子的运动)相关,而概率又与这样一个事实相关,即我们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相互作用不能涵盖现实中的每个细节。时间流逝的观念源于物理学,但它的出现并不是为了精确描述事物,而是出现在统计学和热力学的情境中。这可能是解开时间之谜的钥匙。客观来讲,“现在”和“这里”一样,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主观存在,但是世界内部微观的相互作用促使一个系统中(如我们自己)发生某些临时现象,这一系统只是以无数变量为媒介进行交互。
  我们的记忆和意识都是建立在这些统计学计算出来的现象之上的。对某种假想的超智慧生命而言,时间不会流逝。正如爱因斯坦描绘的那样,整个宇宙是一幢由过去、现在和未来组成的大楼。但由于我们的意识存在局限性,我们只能对世界有着模糊的认识,认为自己活在时间里,因此也就产生了时间流逝的观念。
  这样的解释还不够清楚,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理解。“时间”处在各种复杂难题的中心,这些难题是由重力、量子力学和热力学交错在一起引起的。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整合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所需的这三方面的基本知识。
  值得欣慰的是,霍金的计算结果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丝线索,也有助于我们找出关于时间本质的更深层次的答案。霍金运用量子力学理论证明了黑洞是有温度的:它们总是热的,就像火炉一样散发热量。没有人观测到过这种热量,因为它极其微弱,但是霍金的计算结果令人信服,而且该结果已被通过多种方法证实,人们已广泛接受黑洞有热量这一事实。
  黑洞热量是一种作用于黑洞的量子效应,而黑洞本质上是有重力的。使黑洞表面发热的正是太空中的基本粒子——量子。这一现象涉及问题的三个方面: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和热力学。在(表面上的)时间流逝背后,这一切与统计计算过程紧密相关。物理学家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理解这一点,但是最近取得的一些科研进展,如探测到黑洞碰撞时发出的引力波,使物理学家离答案更近了一步。
  黑洞的热量似乎就是物理学上的罗塞塔石碑(译者注:罗塞塔石碑为解释古埃及楔形文字提供了可靠线索),这块石碑上刻有三种“语言”——量子、重力和热力学,正等待人们去破译,进而揭示时间的本质。
其他文献
2016年7月13日,中国地质大学、加拿大和平地区古生物研究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瑞士巴塞尔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机构组成的恐龙足迹联合研究团队宣称,他们在甘肃临夏永靖县关山乡发现了大面积鸟类足迹群落。这一发现对研究白垩纪古鸟类的分布、演化、行为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古生物学意义。  这次发现的数百个鸟类足迹分布在数块大型落岩上。“这些鸟类足迹的形态与韩国鸟足迹非常相似,但细分特征非常特殊,”加拿大和平地区
期刊
众所周知,一束光可被测量的特征之一是角动量。之前,人们一直以为所有形式的光的角动量都是复杂的普朗克常数。最近,来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物理系的凯尔·巴兰坦博士和保罗·伊斯特姆教授,与来自克兰的约翰·多尼根教授展示了光的一种新形式,每个光子的角动量只是普朗克常数的一半。  约翰·多尼根教授说:“我的研究致力纳米光子束,是对纳米量级上光的表现形式的研究。一束光的特性有光色、波长,还有鲜为人知的角动量。角动
期刊
近日,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借助欧空局的多镜片X射线观测卫星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核光谱望远镜阵列,首次在黑洞周围观察到了兰斯—蒂林效应。  物体落入黑洞那一刻,其温度会不断升高,可能高达数百万摄氏度,此时会发出X射线。20  世纪80年代,天文学家借助X射线望远镜发现,恒星质量黑洞发出的X 射线不断闪烁,且遵照特  定的模式,这一现象被称为“准周期震荡(QPO)”。因为该现象来自距离黑洞非常近的地方,所 
期刊
这幅作品的摄影师是特罗姆瑟大学的鱼类生物学教授。他在挪威北部长大,从小就对北冰洋非常着迷。图中的海象是他的好朋友,它们常常一起游戏,海象会用嘴巴向摄影师撩水玩。别看海象看上去笨笨的,它的胡子触觉非常灵敏,发现猎物主要就是靠胡子。 微世界日本大鲵的后代  这只雄性日本大鲵正在守卫自己的后代。这种强大的两栖类动物体长可达1.5米,是日本特有的,但已经很难被拍到了。它们夜间在小河中捕食小动物,白天就藏在
期刊
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存在雨水和季节性液体侵蚀地貌的唯一星球。因此,土卫六也成为太阳系中最能引起科学家兴趣的星球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土卫六表面或许存在一种聚合物及利于生命起源的化学反应,有望成为测试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生命能够存在的理想所在。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近日对土卫六环境下是否存在某种支持生命起源的化学反应进行了模拟。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为
期刊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球状星团M4中有一大群恒星过早死亡,这挑战了我们公认的恒星演化观。研究人员用一种被称为高效率和高分辨率多元素摄谱仪的新仪器,解读球状星团M4中恒星的化学成分。他们发现,大约有一半的恒星倾向于跳过红巨星阶段,提前数百万年进入白矮星演化阶段。  之前的化学元素分析显示,过早死亡往往只发生在富钠或贫氧的恒星中。科学界关于这些恒星的最佳模型没有预测到它们会如此夭折。之
期刊
已知行星的数量正在随着时间不断增加,然而还要多久我们才能找到生活在它们之上的生命?  2015年,一个天文学家团队利用已有250年历史的提丢斯—波得定则,预言了宜居行星的数目。结果显示,有数十亿颗恒星在其宜居带内拥有1颗至3颗行星。尽管这个定则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预测恒星周围的行星的轨道,但它并非特别准确,即便在太阳系中也是如此。  然而,很多科学家相信,宇宙中存在大量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其中有许多就
期刊
宇宙诞生的过程可能并非我们原先设想的那样激烈。根据一项最新研究,宇宙在诞生过程中可能经历过反复的膨胀和收缩,从一种状态切换为另一种状态,却始终没有发生彻底塌缩。  这一最新的理论被称为“大反弹”理论。该理论其实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讨论,但最近科学家建立了一种模型,能够证明这一理论具备现实可能性,允许一个新的宇宙从先前的收缩状态过渡为膨胀状态并不断成长。  研究人员指出,早期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应当是
期刊
近日,天文学家在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带里,新发现了一颗轨道超长的矮行星。它的出现将帮助揭示行星形成早期的情况,并促进人们了解太阳系“年轻”时的状况。  此次研究是“外太阳系起源调查(OSSOS)”项目的一部分。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内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利用“加拿大—法国—夏威夷天文望远镜”的数据和强大的计算机图像搜索发现了这颗矮行星,国际天文协会的小行星中心将其命名为RR245。据目前对R
期刊
1952年,一群科学家想聚在一起严肃地探讨飞碟也许是星际间的宇宙飞船这一观点的可能性。实际上,在1951年夏天重新整顿“怨恨”计划时,就提到要聚在一起讨论,因为章程中说过,我们将是唯一可能发现真相的科学家。一些人先前参与过飞碟项目,他们先是宣称飞碟为宇宙飞船,之后,突然改变立场,认为整个飞碟事件就是一个莫大的笑话。这两种说法使美国空军陷入困境。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开始我们就意识到,在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