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读书读经典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浩瀚书海,泛舟其中。我是一苇小舟,在文海星河中静静飘荡,为梦想披上霓裳。诗词歌赋,中外名著,读来启迪至深。
  读 诗
  古诗,韵律极美。“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是爱国诗人屈原对橘树的绝唱;“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作者对一代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赞颂……吟诵这样的诗句,不只诗中的故事感人肺腑,更令我爱不释手的是它们的语言韵味。还记得我喜欢的第一首诗《再别康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使我一个十岁的小姑娘惊叹徐志摩语言之妙。这些表意丰富含蓄蕴藉的诗句总令我沉溺其中。读诗,培养语感。
  读 书
  《傅雷家书》的苦心孤诣,也教会了我处世的哲理;《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繁华到最后的败落,发人深省;《平凡的世界》则是近段时间对我启迪最大的一本书。书中描绘勤劳肯干的孙少安,追求更高理想的孙少平,高干子女要自己闯出一片天地的田晓霞,每个故事都能感动我。同时,那个时代淳朴的民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又激励了我。读书,启人心智。
  读经典
  刚上小学,爸爸就把我抱在怀里共读《论语》,以至于我从小就熟背“学而时习之”;《三字经》,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现在常常拿出来一品,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五年级背的《弟子规》,每序每节的道理都不容小觑。从小熟读的经典,长大才会有意细细品味。读经典,令人言行慎独。
  斟一杯月光,读诗赋,可陶冶情操;撷一段烛光,读书籍,启人心智;采一缕墨香,读经典,慎人言行。读诗、读书、读经典,伴我一生。
  【指导教师:刘秀芹】
其他文献
家庭生活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题材,其中以亲情为主题的占有相当的比重,如何写好这方面的记叙文呢?首先要清楚在亲情题材的作文中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从同学们写的有关亲情主题的作文中,不论是写母爱的细腻,还是写父爱的厚重,多数都写得比较平淡、肤浅,细腻不足,厚重不够。不少作文只写了母爱和父爱的共性,对个性缺少刻画,有的则停留在亲情呵护和关爱的表层,对于真爱的内涵挖掘不深,因此写出的作文力度
期刊
【中考真题】  题目:春嫩不惧寒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2015年吉林卷)  【失误作文】  春嫩不惧寒  吉林一考生  忙忙碌碌,追赶时间的脚步;跌跌撞撞,已走过十五个春秋,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春天……  我望向窗外微微绿意,点点嫩芽,万千思绪被
期刊
【方法总结】  排序题是每年中考的一类热考题型,那么,面对排序题,我们怎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解答呢?通过研究大量的中考排序题,笔者从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一、词为信号,据词推断  一般而言,拥有同样词语的句子往往是相连接的,很多句子会出现同一个词语,这就是句子连接的信号,根据这个词语信号,我们就可以快速判断出句子的连接顺序。例如:  (2015·浙江绍兴卷)将下列句子合理排序,组成一段
期刊
【模拟文题】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美食文化风靡全国:广州的竹升面、宁波的年糕、陕西的臊子面……有太多的美味供你选择、品尝。只是,相信始终有着那么一种味道令你念念不忘,它暖暖的、香香的、淡淡的却又深深地刻在你的记忆里,它的味道,无可替代。  请以“记忆中的味道”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审题时要注意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内容。“味道”这个话题很广,但“美食”则指
期刊
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一般都有语言鉴赏这个考点,一般从三个角度设题:关键字词、炼字、语言风格。本文针对古诗词语言鉴赏的出题点和解题方式给考生以指导,帮助大家轻松应对中考。  一、关键字词赏析题要分两步答  常见题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针对这类题,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即: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
期刊
【开篇导语】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问题:“这首诗歌有哪些意象?”“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有时也这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样提问,考查的是意象、意境。在古诗词阅读题中,对于意象、意境的考查是备受出题老师青睐的一个考点,并且此考点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此
期刊
【技法】  写人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人与人是千差万别的,百人百面孔,千人千性格。千人一面是人物描写中的败笔。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不善于观察的缘故,不善于发现和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实际上人在外貌、语言、动作方面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差异都源于性格的不同。因此,只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不同,才能发现同中的“异”,才能确定写这个人的什么语言、动作,从而刻画出活生生
期刊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3.前两句采用 手法,点名飞来峰上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期刊
每次下楼买东西时,都能看见一位老人:他花白的头发,戴着老花镜,平时不苟言笑,严肃得让人感到空气都快要凝固了。  老人的家在小区的杂货店里,平时他一个人住。店面很不显眼,门脸上竖着小小的牌子:真味食品。我常去那里买东西,十分好奇,老人难道一个亲人都没有吗?后来,我从一个熟知他的邻居口中得知,老人的老伴早逝,儿女在很远的地方,很少有空来看他,但老人很自立,一人用小店支撑自己的生活。  每次,我进去时,
期刊
【开篇导语】  感悟评价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包括主旨)的理解、感受、领悟,如: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以及个人的认知,对文章作出评价,阐发阅读体验与感悟等;对文章的思想观点、写作手法、文中人物作出自己的评判。  【答题指津】  一、初步把握  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认识,明确文章写到了何人、何事、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