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的阳光正暖,昆虫鸣叫得正欢。尽管疫情按下了“暂停键”,我们却从未停下对专业的思考。陈鹤琴说,要做一个理想的幼儿教师,要让教育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唯有研究的态度和行动才是重要的法宝。于是,语言教研小组的成员们齐聚线上,开展了一场场静心凝思的教研活动,大家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力图让语言教育更贴近幼儿和日常教育实践。
一、贴近幼儿生活,找寻教育资源
活的教育,首先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在幼儿只能居家的状态下,如何结合当下生活状态把握语言教育的契机和重点?话题抛出之后,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互相激发灵感与智慧,并绘制了贴近儿童生活现状的语言教育思维导图。大家关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从多角度诠释了深入思考的过程与见解。
王老师认为,可以从语言领域活动的分类出发,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等,结合幼儿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网络平台、家长资源等,让孩子们想说、敢说,积极表达自己对当下生活的理解与感受。例如,我们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在抗疫一线保护大家的英雄人物。
李老师认为,可以从实践出发,考虑利用当下开展的“温情连线”活动、开学后的晨谈活动等,与孩子们进行各种语言上的交流和互动。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各班级实际情况,关注幼儿生活近况,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近期对生活的感受。有了同伴的激发,孩子们会更加勇于表达;因为贴近生活,孩子们更加有话可说。我们还可以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通过对社会现状的了解,说一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张老师觉得,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开展不同生活状态下的语言教育。例如,考虑居家生活的现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在家听一听喜欢的故事与时事新闻,说一说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生活中的趣事,念一念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儿歌或诗歌,读一读健康教育绘本与书籍,用画一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想法,等等。总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幼儿喜欢的、贴近其生活经验的语言教育活动。
二、走进教育场域,聚焦教研主线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教师经过又一周与幼儿的“温情连线”后发现班级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现了不同。于是,我们聚焦研讨的内容重点,对前期预设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了不断的审议与调整。
张老师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是语言教育内容的主要源泉。在被新型冠状病毒笼罩的背景下,我们每天谈论的、倾听的都有相关话题,避而不谈是不可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疫情的变化,孩子们的兴趣点已经发生了转移,他们不再过多地关注疫情。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变化并做出调整,不再过多地讨论疫情。例如,针对小班幼儿,我们可以通过游戏、介绍绘本等比较轻松的方式帮助幼儿转换入园状态;对于中班幼儿,我们可以与幼儿共同讨论,了解并分析其假期情况;针对大班幼儿,我们可以多指向于计划的制订,如引导孩子们思考需要做出怎样的调整来适应生活;等等。
吴老师觉得,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当然愈多。在语言教育环境之下也是如此。我们应当结合内因(幼儿心理、需要、兴趣)、外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素材和教学方式,帮助幼儿重点感知疫情所引发的生活变化。
崔老师在“温情连线”时发现,不少幼儿居家久了,逐渐出现了不安、害怕、紧张等情绪。因此,之前预设的有关“病毒”的内容就需要进行删减,适当增加孩子们这段时间在家的所见、所闻、所想等互动内容。正如陈鹤琴先生所主张的,要了解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做”。“做”并不限于双手,凡是听见的、观察到的、调查的、研究的等都包括在内。“做”是儿童对生活直接的体验。儿童对任何事物有了直接体验之后,才知道事物的真相,也才能了解事物的性质。
杨老师也提出,自己在考虑到幼儿不安、紧张等情绪之后对语言活动进行了调整。例如,可以开展名为“春的消息”的单元主题,引导孩子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寻找春天。同时,告诉幼儿:我们只要学会照顾自己,美好的生活就会像春天一样美丽,病毒就会离我们远去。
在教研组成员集体思维碰撞和对话中,教师对疫情之下语言教育的内容、策略和方法有了更多新思路。陈鹤琴曾说过: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教师努力利用“大自然、大社会”这一活教材更好地去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能力,力图让幼儿在“做”中学,获得真实的知识,教师也在“做”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幼儿共同求进步。
三、研读专业文献,拓展研究主题
陈鹤琴说,对学问要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结合园所文化,教研组精心选择了《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精要》《寻找幼儿园语言教育质量提升之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语言教育类专业书籍,鼓励教师阅读。与此同时,教研组组长田老师还带领大家一起对陈鹤琴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语言教育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解读,以期寻找到更为适宜的幼儿语言发展内容。
陈鹤琴以儿童生理、心理为依据,注重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强调,儿童学习语言应该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主张孩子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语言学习。他的主要观点如表1:
陈鹤琴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他提倡让孩子在动手、游戏活动中接触语言,从而掌握语言知识。他的教育思想启示我们,要倡导完整的儿童语言教育观,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关注多元素材,关注领域渗透,关注语言交往环境,要结合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幼儿生活环境展开研究。
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语言在幼儿成长中的运用都非常广泛。在研读了陈鹤琴儿童语言教育思想体系后,教师对其在儿童语言领域的研究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语言教育的研究既有独特性,又有严谨的结构。
吴老师参照陈鹤琴做语言研究的方法,对自己在开展微课题时所遇到的“不知如何使用更为合适的方式去追踪调查幼儿语言表述的发展特点”这一问题进行了修改。张老师也认为:如果我们能对陈鹤琴使用的方法进行调整,留取适合自己班级幼儿特点的部分内容并加以调整创新,将更有助于微课题的深入进行。
最后,教师将之前的困惑、学习后的思考和解决措施整理成表,进行汇总,同时制订了“每天一记录,每周一汇总,每周一讨论,每周一反思”的计划行动表,让自己的微研究更加严谨。
教研反思
當拥有了更多课程设计实施和自主权后,教师的反思研究能力和实践性智慧也需要不断提升,以迎接当下社会教育高品质需求的挑战。园本教研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实践场域中的真实问题为对象,通过教师群体的对话与交流,使教师在解决实践问题的同时不断获得专业提升。通过此次语言教育主题教研,我们形成如下几点共识:
第一,有效、深入的语言学习极为重要。幼儿通过语言获取的信息可以超越个体直接感知的学习经验。与此同时,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感受,提高理解他人、判断交往情境和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从而更流畅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互动。
第二,以幼儿生活为起点的课程极为重要。我们需要更密切地关注幼儿在特定社会生活背景下的问题、兴趣和需要,这是语言教育活动生发的关键所在。幼儿园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我们要把握住儿童的兴趣,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再通过实际操作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激起幼儿的共鸣,为其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第三,运用跨学科视野审视语言教育极为重要。如何发挥环境的渗透与启蒙作用?如何拓展教育的资源以调动幼儿的兴趣?如何深入语言研究并抓住精髓?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发挥“雁阵”理论的团队力量,运用多学科的视角不断进行深入实践与探索。
第四,持续、深入的有效研究极为重要。陈鹤琴认为,一个热爱儿童的教师是会全心全意地为儿童谋幸福,继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我们应当保持积极的态度,具备研究的精神。语言教研活动能够唤醒教师的思考力,激发其活力,从而带动语言教育实践不断完善与创新,所以,我们要在这条路上持续不断地深耕细作、活学活用。
一、贴近幼儿生活,找寻教育资源
活的教育,首先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在幼儿只能居家的状态下,如何结合当下生活状态把握语言教育的契机和重点?话题抛出之后,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互相激发灵感与智慧,并绘制了贴近儿童生活现状的语言教育思维导图。大家关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从多角度诠释了深入思考的过程与见解。
王老师认为,可以从语言领域活动的分类出发,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等,结合幼儿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网络平台、家长资源等,让孩子们想说、敢说,积极表达自己对当下生活的理解与感受。例如,我们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在抗疫一线保护大家的英雄人物。
李老师认为,可以从实践出发,考虑利用当下开展的“温情连线”活动、开学后的晨谈活动等,与孩子们进行各种语言上的交流和互动。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各班级实际情况,关注幼儿生活近况,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近期对生活的感受。有了同伴的激发,孩子们会更加勇于表达;因为贴近生活,孩子们更加有话可说。我们还可以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通过对社会现状的了解,说一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张老师觉得,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开展不同生活状态下的语言教育。例如,考虑居家生活的现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在家听一听喜欢的故事与时事新闻,说一说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生活中的趣事,念一念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儿歌或诗歌,读一读健康教育绘本与书籍,用画一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想法,等等。总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幼儿喜欢的、贴近其生活经验的语言教育活动。
二、走进教育场域,聚焦教研主线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教师经过又一周与幼儿的“温情连线”后发现班级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现了不同。于是,我们聚焦研讨的内容重点,对前期预设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了不断的审议与调整。
张老师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是语言教育内容的主要源泉。在被新型冠状病毒笼罩的背景下,我们每天谈论的、倾听的都有相关话题,避而不谈是不可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疫情的变化,孩子们的兴趣点已经发生了转移,他们不再过多地关注疫情。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变化并做出调整,不再过多地讨论疫情。例如,针对小班幼儿,我们可以通过游戏、介绍绘本等比较轻松的方式帮助幼儿转换入园状态;对于中班幼儿,我们可以与幼儿共同讨论,了解并分析其假期情况;针对大班幼儿,我们可以多指向于计划的制订,如引导孩子们思考需要做出怎样的调整来适应生活;等等。
吴老师觉得,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当然愈多。在语言教育环境之下也是如此。我们应当结合内因(幼儿心理、需要、兴趣)、外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素材和教学方式,帮助幼儿重点感知疫情所引发的生活变化。
崔老师在“温情连线”时发现,不少幼儿居家久了,逐渐出现了不安、害怕、紧张等情绪。因此,之前预设的有关“病毒”的内容就需要进行删减,适当增加孩子们这段时间在家的所见、所闻、所想等互动内容。正如陈鹤琴先生所主张的,要了解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做”。“做”并不限于双手,凡是听见的、观察到的、调查的、研究的等都包括在内。“做”是儿童对生活直接的体验。儿童对任何事物有了直接体验之后,才知道事物的真相,也才能了解事物的性质。
杨老师也提出,自己在考虑到幼儿不安、紧张等情绪之后对语言活动进行了调整。例如,可以开展名为“春的消息”的单元主题,引导孩子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寻找春天。同时,告诉幼儿:我们只要学会照顾自己,美好的生活就会像春天一样美丽,病毒就会离我们远去。
在教研组成员集体思维碰撞和对话中,教师对疫情之下语言教育的内容、策略和方法有了更多新思路。陈鹤琴曾说过: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教师努力利用“大自然、大社会”这一活教材更好地去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能力,力图让幼儿在“做”中学,获得真实的知识,教师也在“做”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幼儿共同求进步。
三、研读专业文献,拓展研究主题
陈鹤琴说,对学问要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结合园所文化,教研组精心选择了《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精要》《寻找幼儿园语言教育质量提升之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语言教育类专业书籍,鼓励教师阅读。与此同时,教研组组长田老师还带领大家一起对陈鹤琴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语言教育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解读,以期寻找到更为适宜的幼儿语言发展内容。
陈鹤琴以儿童生理、心理为依据,注重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强调,儿童学习语言应该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主张孩子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语言学习。他的主要观点如表1:
陈鹤琴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他提倡让孩子在动手、游戏活动中接触语言,从而掌握语言知识。他的教育思想启示我们,要倡导完整的儿童语言教育观,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关注多元素材,关注领域渗透,关注语言交往环境,要结合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幼儿生活环境展开研究。
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语言在幼儿成长中的运用都非常广泛。在研读了陈鹤琴儿童语言教育思想体系后,教师对其在儿童语言领域的研究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语言教育的研究既有独特性,又有严谨的结构。
吴老师参照陈鹤琴做语言研究的方法,对自己在开展微课题时所遇到的“不知如何使用更为合适的方式去追踪调查幼儿语言表述的发展特点”这一问题进行了修改。张老师也认为:如果我们能对陈鹤琴使用的方法进行调整,留取适合自己班级幼儿特点的部分内容并加以调整创新,将更有助于微课题的深入进行。
最后,教师将之前的困惑、学习后的思考和解决措施整理成表,进行汇总,同时制订了“每天一记录,每周一汇总,每周一讨论,每周一反思”的计划行动表,让自己的微研究更加严谨。
教研反思
當拥有了更多课程设计实施和自主权后,教师的反思研究能力和实践性智慧也需要不断提升,以迎接当下社会教育高品质需求的挑战。园本教研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实践场域中的真实问题为对象,通过教师群体的对话与交流,使教师在解决实践问题的同时不断获得专业提升。通过此次语言教育主题教研,我们形成如下几点共识:
第一,有效、深入的语言学习极为重要。幼儿通过语言获取的信息可以超越个体直接感知的学习经验。与此同时,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感受,提高理解他人、判断交往情境和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从而更流畅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互动。
第二,以幼儿生活为起点的课程极为重要。我们需要更密切地关注幼儿在特定社会生活背景下的问题、兴趣和需要,这是语言教育活动生发的关键所在。幼儿园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我们要把握住儿童的兴趣,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再通过实际操作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激起幼儿的共鸣,为其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第三,运用跨学科视野审视语言教育极为重要。如何发挥环境的渗透与启蒙作用?如何拓展教育的资源以调动幼儿的兴趣?如何深入语言研究并抓住精髓?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发挥“雁阵”理论的团队力量,运用多学科的视角不断进行深入实践与探索。
第四,持续、深入的有效研究极为重要。陈鹤琴认为,一个热爱儿童的教师是会全心全意地为儿童谋幸福,继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我们应当保持积极的态度,具备研究的精神。语言教研活动能够唤醒教师的思考力,激发其活力,从而带动语言教育实践不断完善与创新,所以,我们要在这条路上持续不断地深耕细作、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