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并跃升为基础教育的新热点。地理核心素养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改革下,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已经逐渐成为共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本文以《中国的气候—???—气温》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课堂 养成路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也在其前进的步伐中不断更新和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不断产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课堂中的着力点由过去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为现在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地理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主要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组成。[1]因此,教师要树立发展观,建立“以生为本”,营造、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课堂,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学科综合性强。而我们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阅读面较差,知识储备较少,自然学科基础薄弱,不利于学习地理。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创设以生为主的课堂,我们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困难。
本文以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气温》教学为例,在备课、实操、修改、再实践中有所思,有所想,记录成文,探讨初中地理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的路径、方法。
一、让学生有话说
——创设情境,信息提取,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情境回放]
展示中国各地理油菜花景观图,从南到北(配搭观赏时间)
幻灯片1:广州从化石门森林公园(时间:2、3月)
幻灯片2:江西婺源-----“中国最美丽乡村”(时间:2、3月)
幻灯片3:青海省门源县 (时间:7月5号到7月底)
设问:展示的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都是油菜花,不同地区开花的时间不同?
[路径方法]
1、立足生活,引起共鸣。爱“花”之心,人人都有。广州是花城,花开季节,常常涌现“赏花”潮。油菜花是花中一种,其中从化石门森林公园就是重要的赏花地之一,因此,对于广州的学生来说,油菜花应该有所听闻。在导入中,用学生比较熟悉、喜欢的油菜花导入,融入了生活元素,画面引人入胜,令人赞叹,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热情。
2、注重信息提取技能的培养。在导入中,每一幅画面都用突出的字眼显示花开时间,数字直观、明了,在展示结束后教师提出“展示的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虽然简单,但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还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下,学生能迅速找到答案,主要不同点是:三个地区油菜花开花的时间不同;有的同学还发现三个地区地形有差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油菜花,不同地区开花的时间不同?”“地形对油菜花又有什么影响呢?”从而顺利进入学习主题“气温”的学习。
[思考记录]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地理课堂上,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生活、故事或游戏等情境,它既可以应用于导入部分,也可以贯穿于整节课堂。怎么设计好的地理情境呢?教师要抓住学生感兴趣和关注的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假设自己是学生以此来设计情境;也可以咨询学生,从学生中获取信息。当教师关注的内容也是学生关注的兴趣点时,就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促使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说。另一方面,“获取地理信息”是地理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在课堂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文字、表格、图像等材料,并引导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取地理信息。当我们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并加以引导,学生就能做到有话可说,乐于说。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表达自己,学生的能力将得到提高。
二、让学生好好说
——设计问题,引导读图,发展地理综合思维
[备课思考]新课学习——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1)修改前的导学设计:
★自主学习:读图1和图2,结合课本P31图2.13和图2.14,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读图,完成下表。
2、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是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________;我国最冷的地方是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
(2)修改后的导学设计:
★讀一读
方法引导: 读P31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分析我国1月(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说一说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 读P31图2.14“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说一说我国7月(夏季)气温的分布。
师:同学们,你们从图2.13看到了什么?
生:颜色、等温线、城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名、图例,掌握地图读图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发散性和综合思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
师:图中颜色和等温线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颜色复杂,等温线很,说明气温差异大……
师:哪些信息可以用于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 生:颜色的分布,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师:还有吗?(城市气温的对比。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从颜色、等温线和城市对比分析气温的分布)
(先有教师的示范,引导,接下来就是学生小组讨论了。)
[思考记录]在修改前的教学设计中,问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读图完成,但缺乏问题的引导,学生会为了填空而填空,学习起来不利于学生思考和思维的形成,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地图是地理的语言,用好地图才能学好地理。在上面的设计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读图的指导。
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启发和落实地理读图方法的指导。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读图、表达等能力,也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其次,在设计的后半部分,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创设了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无限空间,促进了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讨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思考力。而由于在课堂的前半部分,教师在读图和语言表达方面有示范、引导,因此在讨论环节,学生对学习充满了自信,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学生能很好地运用地理语言表达地理问题,发言踊跃。其中,有一位学生主动到讲台指图分析,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得到锻炼,课堂气氛浓厚。另一方面,在设计上,教师采用类似“读一读”或“说一说”等词语,语言简单明了,做到了心中有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提问,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巧妙设计问题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探究力和学科思维。因此,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切合学生实际,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在读图方面存在障碍,所以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读图,从而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设计问题还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学生天生有模范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师的示范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地理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学会用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达问题。另外,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它承载了大量的地理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图,既可以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又能促使学生在读图中提高各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三、让学生有事做
——收集材料,开展实践,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回放]知识拓展——南北生产、生活的差异
课前准备: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收集南北方在生产、生活方面差异的资料,课前小组内部讨论,整理资料,形成材料。
课堂过程:由小组学生代表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展示南北差异,其他学生根据所收集材料和生活见闻进行补充。
[思考记录]地理实践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本环节,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讨论,形成材料,学生人人有事可做,提高了地理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增加了对地理的感性认识,也加深对地理环境的感知。课堂上,由于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最后展示和补充的环节中,学生比以往更积极、活跃,课堂气氛浓厚,实现了地理实践促进地理教学的效果。
地理实践活动包括课内的实践和课外的实践活动,其中课外实践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开展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习地理知识,更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对地理的爱好以及培养优良的品德,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手绘地图、制作教具;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广州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我们可以在学生之中开展“地理旅游”活动等等。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要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大自然远比课本记述的内容丰富、全面,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既可以拓宽视野,也可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将获得的地理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提高。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充分发挥课外实践对地理课堂的促进作用。我们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新课程的改革为地理的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改革,我们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采用创设情境、信息提取;设计问题、引导读图;开展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终身發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实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超,周 丹,刘宁波. 课堂教学活动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以“寒潮”为例[J].地理教学,2019(5):32-36
[2]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裘建.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C]. 读与写杂志,2010:140
[4]董满超.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反思[J].地理教学,2014(1)2019:25-28
作者简介:林晓娜(1984.07-),女,汉,广东省揭阳市,本科,中学二级,广州奥林匹克中学,中学地理。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课堂 养成路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也在其前进的步伐中不断更新和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不断产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课堂中的着力点由过去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为现在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地理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主要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组成。[1]因此,教师要树立发展观,建立“以生为本”,营造、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课堂,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学科综合性强。而我们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阅读面较差,知识储备较少,自然学科基础薄弱,不利于学习地理。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创设以生为主的课堂,我们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困难。
本文以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气温》教学为例,在备课、实操、修改、再实践中有所思,有所想,记录成文,探讨初中地理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的路径、方法。
一、让学生有话说
——创设情境,信息提取,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情境回放]
展示中国各地理油菜花景观图,从南到北(配搭观赏时间)
幻灯片1:广州从化石门森林公园(时间:2、3月)
幻灯片2:江西婺源-----“中国最美丽乡村”(时间:2、3月)
幻灯片3:青海省门源县 (时间:7月5号到7月底)
设问:展示的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都是油菜花,不同地区开花的时间不同?
[路径方法]
1、立足生活,引起共鸣。爱“花”之心,人人都有。广州是花城,花开季节,常常涌现“赏花”潮。油菜花是花中一种,其中从化石门森林公园就是重要的赏花地之一,因此,对于广州的学生来说,油菜花应该有所听闻。在导入中,用学生比较熟悉、喜欢的油菜花导入,融入了生活元素,画面引人入胜,令人赞叹,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热情。
2、注重信息提取技能的培养。在导入中,每一幅画面都用突出的字眼显示花开时间,数字直观、明了,在展示结束后教师提出“展示的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虽然简单,但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还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下,学生能迅速找到答案,主要不同点是:三个地区油菜花开花的时间不同;有的同学还发现三个地区地形有差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油菜花,不同地区开花的时间不同?”“地形对油菜花又有什么影响呢?”从而顺利进入学习主题“气温”的学习。
[思考记录]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地理课堂上,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生活、故事或游戏等情境,它既可以应用于导入部分,也可以贯穿于整节课堂。怎么设计好的地理情境呢?教师要抓住学生感兴趣和关注的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假设自己是学生以此来设计情境;也可以咨询学生,从学生中获取信息。当教师关注的内容也是学生关注的兴趣点时,就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促使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说。另一方面,“获取地理信息”是地理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在课堂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文字、表格、图像等材料,并引导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取地理信息。当我们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并加以引导,学生就能做到有话可说,乐于说。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表达自己,学生的能力将得到提高。
二、让学生好好说
——设计问题,引导读图,发展地理综合思维
[备课思考]新课学习——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1)修改前的导学设计:
★自主学习:读图1和图2,结合课本P31图2.13和图2.14,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读图,完成下表。
2、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是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________;我国最冷的地方是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
(2)修改后的导学设计:
★讀一读
方法引导: 读P31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分析我国1月(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说一说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 读P31图2.14“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说一说我国7月(夏季)气温的分布。
师:同学们,你们从图2.13看到了什么?
生:颜色、等温线、城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名、图例,掌握地图读图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发散性和综合思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
师:图中颜色和等温线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颜色复杂,等温线很,说明气温差异大……
师:哪些信息可以用于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 生:颜色的分布,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师:还有吗?(城市气温的对比。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从颜色、等温线和城市对比分析气温的分布)
(先有教师的示范,引导,接下来就是学生小组讨论了。)
[思考记录]在修改前的教学设计中,问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读图完成,但缺乏问题的引导,学生会为了填空而填空,学习起来不利于学生思考和思维的形成,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地图是地理的语言,用好地图才能学好地理。在上面的设计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读图的指导。
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启发和落实地理读图方法的指导。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读图、表达等能力,也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其次,在设计的后半部分,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创设了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无限空间,促进了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讨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思考力。而由于在课堂的前半部分,教师在读图和语言表达方面有示范、引导,因此在讨论环节,学生对学习充满了自信,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学生能很好地运用地理语言表达地理问题,发言踊跃。其中,有一位学生主动到讲台指图分析,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得到锻炼,课堂气氛浓厚。另一方面,在设计上,教师采用类似“读一读”或“说一说”等词语,语言简单明了,做到了心中有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提问,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巧妙设计问题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探究力和学科思维。因此,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切合学生实际,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在读图方面存在障碍,所以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读图,从而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设计问题还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学生天生有模范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师的示范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地理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学会用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达问题。另外,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它承载了大量的地理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图,既可以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又能促使学生在读图中提高各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三、让学生有事做
——收集材料,开展实践,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回放]知识拓展——南北生产、生活的差异
课前准备: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收集南北方在生产、生活方面差异的资料,课前小组内部讨论,整理资料,形成材料。
课堂过程:由小组学生代表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展示南北差异,其他学生根据所收集材料和生活见闻进行补充。
[思考记录]地理实践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本环节,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讨论,形成材料,学生人人有事可做,提高了地理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增加了对地理的感性认识,也加深对地理环境的感知。课堂上,由于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最后展示和补充的环节中,学生比以往更积极、活跃,课堂气氛浓厚,实现了地理实践促进地理教学的效果。
地理实践活动包括课内的实践和课外的实践活动,其中课外实践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开展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习地理知识,更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对地理的爱好以及培养优良的品德,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手绘地图、制作教具;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广州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我们可以在学生之中开展“地理旅游”活动等等。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要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大自然远比课本记述的内容丰富、全面,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既可以拓宽视野,也可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将获得的地理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提高。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充分发挥课外实践对地理课堂的促进作用。我们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新课程的改革为地理的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改革,我们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采用创设情境、信息提取;设计问题、引导读图;开展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终身發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实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超,周 丹,刘宁波. 课堂教学活动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以“寒潮”为例[J].地理教学,2019(5):32-36
[2]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裘建.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C]. 读与写杂志,2010:140
[4]董满超.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反思[J].地理教学,2014(1)2019:25-28
作者简介:林晓娜(1984.07-),女,汉,广东省揭阳市,本科,中学二级,广州奥林匹克中学,中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