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032-01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做为科学发展观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有效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单是规模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的提高;建立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中等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涉及诸多方面,应当把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上。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下,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而提出来的。尽管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标准还存在一些差异,但强调专业实践能力是一致的。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训教学、实训教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的现象。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相分离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职业学校中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划,有利于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有利于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重实践的观念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事实上,不少职业学校都想遵循职教特点进行一些教学改革,但是因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学改革只能是纸上谈兵。专业技能不足是当前不少中职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基本上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出学校门又进学校门,大多理论扎实,但缺少企业工作经历,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难以满足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要求。
据某省一项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该省职教师资来自企业的仅占4.6%,其他单位调入的占11.8%,其余均属于学校直接毕业。在所调查的359所学校中,有134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110所学校的实习指导课教师都直接从学校毕业。该省“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6.3%,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比例为31.6%。“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很难满足教学要求。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把“双师型”做为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转变办学思想,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梯队。在这个梯队里,有的教师既具有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又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既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又具有工程师、技师、高级工等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
中职学校应当以务实的态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尽快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途径和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高素质的、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要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对这些适合职业教育优秀专业人才,应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条件引进来,不唯学历,但要求他们在一定年限内要通过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这些人才往往还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对企业文化有着切身的体会,有利于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教育和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于校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教育界通常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为具有教师资格(职称)且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系列职称(非教师系列)的教师,或是具有教师职称且在企业等单位工作两年以上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据来解,有的省市规定,中职学校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条件,要具备高级职称。而有的省市制定的政策是,对中职(甚至高职)学校引进人才的职称条件只要达到中级就可以,但必须在校试用一定年限,经考核合格且获得教师资格证才可正式调入。此规定显然更加科学而务实。
2.吸收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这些毕业生本身接受的是职业教育,有专业理论,又重视实践,初步具有“双师型”素质,很多人取得了高级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在职业学校任教,留得住、用得上。在工作岗位上再继续对他们进行培养和培训,他们会较快地成为“双师型”教师。
3.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据了解,国外职业学校及国内民办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比例很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专业调整,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还有利于减轻学校的经费和福利负担,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当然兼职教师比例不是越高越好,依各校情况而定。要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调动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4.加强对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中职学校教师的进修、培训不单是提高学历,而应更注重提高专业技能。现在中职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学历基本能达到本科,但专业能力不够,其结果是实践教学能力不够。实际上,职教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一样,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直接经验获得。中职教师培训目的的达成,关键是既要有“量”,也要有“质”,切忌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比如对于理论教师,要让他们到生产一线或学校实训基地进行锻炼(或工作、挂职)一年半载,让他们真正深入企业生产实际,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的教师。对于实验实训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理论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使他们也逐步成为“双师型”的教师。
5、中职学校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并放到重要日程,要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出明确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措施。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中等职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一是存在很多体制性障碍,适应职业学校办学特点的用人机制尚未形成,要得到人事等部门的支持;二是经费问题,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要落实实践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的要求,作好规划和统计,将这笔钱真正拨到学校,用于教师实践。三是国家有关方面应尽快出台校企结合的政策法规,调动企业接收教师实践的积极性。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做为科学发展观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有效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单是规模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的提高;建立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中等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涉及诸多方面,应当把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上。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下,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而提出来的。尽管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标准还存在一些差异,但强调专业实践能力是一致的。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训教学、实训教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的现象。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相分离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职业学校中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划,有利于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有利于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重实践的观念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事实上,不少职业学校都想遵循职教特点进行一些教学改革,但是因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学改革只能是纸上谈兵。专业技能不足是当前不少中职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基本上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出学校门又进学校门,大多理论扎实,但缺少企业工作经历,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难以满足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要求。
据某省一项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该省职教师资来自企业的仅占4.6%,其他单位调入的占11.8%,其余均属于学校直接毕业。在所调查的359所学校中,有134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110所学校的实习指导课教师都直接从学校毕业。该省“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6.3%,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比例为31.6%。“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很难满足教学要求。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把“双师型”做为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转变办学思想,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梯队。在这个梯队里,有的教师既具有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又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既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又具有工程师、技师、高级工等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
中职学校应当以务实的态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尽快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途径和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高素质的、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要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对这些适合职业教育优秀专业人才,应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条件引进来,不唯学历,但要求他们在一定年限内要通过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这些人才往往还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对企业文化有着切身的体会,有利于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教育和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于校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教育界通常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为具有教师资格(职称)且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系列职称(非教师系列)的教师,或是具有教师职称且在企业等单位工作两年以上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据来解,有的省市规定,中职学校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条件,要具备高级职称。而有的省市制定的政策是,对中职(甚至高职)学校引进人才的职称条件只要达到中级就可以,但必须在校试用一定年限,经考核合格且获得教师资格证才可正式调入。此规定显然更加科学而务实。
2.吸收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这些毕业生本身接受的是职业教育,有专业理论,又重视实践,初步具有“双师型”素质,很多人取得了高级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在职业学校任教,留得住、用得上。在工作岗位上再继续对他们进行培养和培训,他们会较快地成为“双师型”教师。
3.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据了解,国外职业学校及国内民办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比例很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专业调整,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还有利于减轻学校的经费和福利负担,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当然兼职教师比例不是越高越好,依各校情况而定。要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调动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4.加强对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中职学校教师的进修、培训不单是提高学历,而应更注重提高专业技能。现在中职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学历基本能达到本科,但专业能力不够,其结果是实践教学能力不够。实际上,职教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一样,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直接经验获得。中职教师培训目的的达成,关键是既要有“量”,也要有“质”,切忌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比如对于理论教师,要让他们到生产一线或学校实训基地进行锻炼(或工作、挂职)一年半载,让他们真正深入企业生产实际,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的教师。对于实验实训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理论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使他们也逐步成为“双师型”的教师。
5、中职学校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并放到重要日程,要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出明确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措施。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中等职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一是存在很多体制性障碍,适应职业学校办学特点的用人机制尚未形成,要得到人事等部门的支持;二是经费问题,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要落实实践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的要求,作好规划和统计,将这笔钱真正拨到学校,用于教师实践。三是国家有关方面应尽快出台校企结合的政策法规,调动企业接收教师实践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