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端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10938154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一行行字的时候,突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好像在这短短的一天之中,我也体验了一把“穿越”的感觉。早晨,还冒着严寒触摸到了雪的痕迹,下午却又行色匆匆地穿梭在这个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抬头望望窗外雄伟的苍山,原来这一切都不是梦境,随着苍山大索道的开通运营,登上险峰,与苍山上的松林杉海、杜鹃冰雪来次亲密接触突然变成了一件触手可及的事情。于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们出发了。
   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我们一行四人从天龙八部影视城进入,然后坐上电瓶车,不一会儿的工夫便来到了苍山大索道的入口处。索道的工作人员提醒我们,一定要多穿点,上面冷得很呢。我不以为然,很多时候,我是一个容易把事情简单化的人,后面的亲身经历的确让我真正尝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很轻松地就坐进了全封闭的可以供8个人乘坐的缆车里。除了空间更大更舒适,刚开始还觉得好像和之前坐过的缆车也没什么两样,缆车上升的速度并不快,我们周围仿佛就被繁茂的植被包围着,放眼望去都是郁郁葱葱的一大片。随着缆车的徐徐上升,回头望去,大理坝子尽收眼底,很快就到了位于七龙女池的中间站。这个中间站就像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在海拔2821.55米之后,真正的体验开始了。随着索道车厢的徐徐上升,苍山上那些鲜为人知的美景便如画卷一般在眼前慢慢舒展开来。缆车越升越高,向窗外看去,一会儿是一片片孤傲的冷杉,一会又变成了笔直的峭壁,缆车离脚下的树林也越来越远,周围的气候变得有点恶劣,暖暖的阳光没有了,大片大片的云向我们压过来,虽然在全封闭的车厢里,呼啸的风也貌似就在我们头顶盘旋。恍惚间,坐在身旁的朋友说了一句:快到站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才猛然醒悟:我们离海拔3900米的洗马潭越来越近,这是我从前连想都不敢想的高度。此刻,我真想大喊一声:苍山,我来了。
   毫不夸张地说,在缆车穿透云层之后,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门一打开,一阵冷风迎面袭来,此刻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寒冷,出了索道车厢没几分钟,手指就已经冷得动弹不得。因为此次索道之行一起前往的友人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任务:拍摄素材。于是一边拍摄,我們一边顺着人工修建的便道向高处走去。
   秋天的云,多了一份恬静,少了一份奔涌。在大理湛蓝的天空下,云儿也似乎变得悠哉悠哉,时而飘渺,时而簇拥,千变万化地在天空里畅游。可是在这一刻,在这样一个高度,我觉得云就在我的脚下,甚至在我的手可以触摸到的地方,轻轻一伸手就可以摸得到云的轮廓。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部美国电影《在云端》。“在云端,遇见你的地方,生命的转弯和你深邃的目光;地平线的那一端,让宁静的时光去遗忘,一层层的云浪就像望不尽的海洋。”同样都是在云上飞翔,只不过一个是在飞机上,一个是在苍山大索道上。
   在云端的感觉真的很好,暂时忘却了世俗的烦恼,任由思绪恣意飘扬。眼前的苍山没有阳光,只有高高挺拔的角峰和千年不化的冰雪,山脉拔地而起,云雾缭绕身旁。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早过了花期,但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开放时的模样。
   顺着一阶一阶的楼梯向上,我们很快就到了玉局峰的脚下,来到了传说中的洗马潭。在缆车开通之前,只是断断续续的从别人口中知道个洗马潭的大概,还真没敢奢望自己能亲身感受这个传说中的胜景。一阵山风吹过,潭里碧波荡漾,水面浮动着清清的涟漪。此刻,整个空旷的山谷似乎变成了云的海洋,冒着寒冷,我们还是选择在潭边的楼梯上默默坐下,这里听不到一点躁动的声响,只有云陪伴,只有风陪伴。
   一路上,原始的冷杉林和各种植被的变化,让我亲眼见识了苍山的雄伟和魅力,千百万年地质变化留下的痕迹离我们如此之近。从山下来到这里,我们仿佛从亚热带到温带又到了寒带,历经了四季寒暑,亲近了苍山容颜,最后来到了一个叫洗马潭的地方。至今,潭边的一块巨石上还留着一个马蹄印,据说那就是元世祖的坐骑踏出来的,不是天兵神将,怎能翻过这样高的苍山?
   这时候,旁边一个老人和我们聊起这漫山遍野的杜鹃林来,说春夏之交,杜鹃花就开了。洗马潭边五彩缤纷,灿若云霞,清风阵阵送来杜鹃花的清香,更会让人沉醉不已。
   在巍峨险峻的苍山上,镌刻着久远逝去的时光。在这样的海拔和高度,我才发觉自己真真实实地贴近了天空。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到达了在此之前需要人们努力攀登的险峰,或许是因为少了些徒步的乐趣,大家都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无论怎样,我们一直在路上。不论是山顶,还是自己人生的顶峰,我们都会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下去,直到踏上属于自己的征途。
   等待下一个花期,我们相约再到洗马潭来看云。
  
  责任编辑 王丽敏
其他文献
入秋  谷穗渐渐低下仰望的头  风在风中奔跑  一年的风调雨顺再作最后的祈祷  丰收也好,不丰收的也好  牛都吃它的草  突然的一声哞叫  可以理解为牛的牢骚  细嚼慢咽中  青山依旧,天气正好可以收获  偶尔来的冰雹  使日子显得特别珍重  牛叫也好  牛不叫也好  秋天总是按时来到  雨在这个季节下着  梦就要发潮  一朵淡蓝色的野花  远远地笑了笑  然后也低下头  连续的喷嚏声传来  世界
期刊
飘雪的骨头  当水行到无桥,你的忘记,是把剑  汹涌的影子,像受伤后,一缕光,微微  照亮古代浆制的白绵纸,我的名字和样子  我撩乱的籍贯,年龄和凸凹的思想,都显示在  页面上  日子,是羊肉馅饼,膻是美味  要经历多少变故,才能抵达最后的安乐  飘摇,找不到一个亲人,问问什么是幸福  风落时,我想什么,雨驻时,你想什么  幸福是飘雪的骨头,硬得殷红,白得惨烈  叫醒,凭悼的唯一线索,我只能占有一
期刊
高粱涨红了脸  在微风的催动下  羞涩地俯下身子  悄悄地告诉我  她要嫁给金色的秋天  成熟的萌动醉倒了艳阳  温润醇香的谷花茶  在热辣辣的锅里  备受煎熬翻来覆去  没个落脚之地  恰似我的初恋  一半是斑斓的春梦  一半是春潮的涌动  龙凤河  一位红衣少女的秀发  从天外飘落下来  在绿川中挥舞  潇潇洒洒靓丽可人  那块长满青苔的巨石  千百年来依然  固守本分固守信仰  静静地卧在天
期刊
灵魂里的故乡  只要看见青山  就能看见故乡的模样  只要触摸绿水  就能触摸到故乡的柔肠  只要听到布谷鸟的歌唱  就能听到故乡春天的交响  只要看到一群小燕子的舞蹈  就能看到故乡欢快的心跳  只要牵住一缕炊烟  就能牵出一个慈眉善目的故乡  只要揪住一只风筝  就能揪住远在故乡的童年  只要面对一朵百合  就能拥抱儿时的梦想  只要面对一片田园  就能走近父母佝偻的身影  只要面对可口的饭菜
期刊
1  男人中最喜欢贾宝玉。他干净,温暖,尊重自由、女人和燕子。  因此也喜欢《红楼梦》和这座《红楼梦》一样繁杂精细、可以反复阅读的城。  2  张家花园的天空正在慢慢地转晴。  他们叫我去看溶洞,再三解说那是亚洲第一大洞,分两层,一旱一水,很有特色,而且有专车接送。我委婉地拒绝了,这里,这么好的光和影,这么绿的水。他们叫我打牌斗地主,我也拒绝了——这么好的光和影,这么绿的水。  搬一张木椅出来,不
期刊
女儿思思上少艺校后,我的生活开始忙碌不堪。  几乎和所有的家长一样,在繁忙的工作间隙,紧张而有序的功课是必不可少的。早上六点钟起床,六点半,准备好思思的早点,稀豆粉、馒头、花卷,或者是小笼包,还有稀饭、米线、饵丝、面条、汤圆、煎饼、牛奶、鸡蛋,差不多就这些吧。尽管口味不断变化,但思思还是比较偏食,在这些食品中,思思偏爱稀豆粉,方便面是不得已的选择。近两年来,她已很少上“肯德基”,这是一个进步。七点
期刊
我第一次到祥雲县城是在16岁。  那年的一个夏日,我口袋里揣着卖鸡毛得的二块六角钱,跟舅父一起到县城新华书店买书。舅父是给当时正在读初中的表弟买中考辅导资料。我则准备买几本文学书,让自己也成为有书一族。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一个以“城”命名的地方。现在回忆起来,对那次进城记忆最深刻的,居然不是突然展现在一个乡下少年面前的城市景观,也不是一个少年乡巴佬初入城市面对大街小巷熙攘人流和那三四层楼房的惊叹和
期刊
我生長在洱海边的农村,曾在生产队参加过生产劳动,还曾担任过生产队的“会计”,对那个时期的生活总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感。  那是计划经济时代,那个时候生产队还是热热闹闹的,农民以生产队为单位劳作。每天记工分,工人靠工资收入购粮生活。除去在外面工作和有些手艺在外面跑江湖的,多数的人都一心一意守在村里贫瘠的土地上,守着他们心中那片高天厚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动间歇,或摆古(口扁)白,说天道地,田间对歌;
期刊
1  时间是一条河,回忆,是一个人的逆流而上。  天空越来越薄,大地越来越轻,有一种纯净的黄,越来越浓,我知道,到了童年。  牛铃,蜻蜓,三月泡儿,映山红,泥巴,椿树,插篱笆花都在。  2  穿过我的混沌的最初的记忆,是几缕光线。  每次睁开眼,几根金黄色的光线从明瓦处,从板壁缝,透进来。  我静静地看着光线里的浮尘,过一阵,才会清醒。爬起来,发现自己在摇篮里。寂静让我恐惧,于是开始叫父母,一般是
期刊
年轻的时候,一旦说到大理这块高地,内心总会涌动一股莫名的情绪。我知道情绪的归结点是向往,向往走进风、花、雪、月的大理。向往随意地把手举在空中,向远方的苍山洱海挥舞。  终于有一天,我驾着一辆自己的北京现代越野车奔驰在山路上,守望已久的大理正陶醉在春天的情怀里,大地在春天绿风的抚慰下蓬勃地舒展着她瑰丽的画卷。我到大理时正是鲜花盛开的时节,一朵又一朵点缀在沿途。苍山脚下洱海边的姑娘小伙们和四面八方慕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