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当代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根据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改革
  
  中国入世后,与各国的经贸、文化、体育等的交流日趋繁盛,社会对能懂英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人们的目光开始聚焦高职高专学院——为培养这类人才应运而生的新型大学。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肩负着培养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当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
  
  1. 生源不平衡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生源由普高毕业生、职高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毕业生的英语基础存在着很大差异。少数普高毕业生在中学阶段打下了较好的英语基础,他们希望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进入专升本阶段学习;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希望在大学阶段补习中学未能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同时,迫切希望能学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应用英语,为以后的就业服务;还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们早已把自己列入根本学不懂英语的行列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只是迫于考试而消极、被动地学习,其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2. 硬件(英语教学基础设施)和软件(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目前有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是由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院校升格的,英语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升格后投入的资金不足和重视的程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导致教学手段主要还是传统的“黑板+粉笔+课本”的模式,很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影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外,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师资队伍无法完成现有的英语教学任务,而且许多英语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错位和偏差,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足,难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
  3. 教学模式落后
  由于师资少、资金不足,不少高职高专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齐步走,一刀切”的模式,将参差不齐的许多学生放到同一个班级进行授课。由于学生需求不同,程度差别又很大,要达到同一教学目标几乎不可能。再加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是讲课主体,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有效达到提高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4. 教材陈旧,不实用
  现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采用本科公外教材,高职高专生普遍因这类教材难度太大而学起来很困难,失去信心和耐心,更增加了厌学情绪。同时,本科教材因重英语基础知识而缺乏实用性而不适应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5. 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还是采取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以一次或几次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如:期末考试,3、4级考试等。这些都是侧重测试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其他综合能力,这和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根据以上提到的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特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1. 改变教学模式,实行分级教学
  在生源英语程度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尽相同的高职高专院校,“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非常困难。因此按照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而实行分级教学是最好的出路。这在我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已经成功实行。具体到高职高专院校,我们可以对入学学生进行全校性的英语摸底考试,按成绩将学生分成A、B两个班,可以使用同一套教材,但是要求不一样。对水平较差的B班可以省略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只要求掌握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简单的交际英语、应用文阅读、套写,以便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些准备;而A班学生则除了熟练掌握与专业有关的实用英语外,在听说读写译几种基本语言技能及英语应试方面都要进行训练,并要求他们通过英语
  二、三级考试,为以后的就业和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要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2.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前面我们谈到,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教学,我们要增加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知识,还要懂得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双师型”教师就是最具高职高专特色,也是最好的师资队伍了。如何加强这一队伍呢?首先,高职高专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其次,教师必须定期到基层企业实习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同时,各院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去争取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另外,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制定相应教师管理条例,采取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平庸不称职者给予批评、教育、缓聘或低聘,而学校也要提供教师继续教学、深造的机会,不断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学人才。
  3. 选择适合的教材
  前面我们提到,很多高职高专教材不实用,给教与学都带来不少困难,因此做好教材的选择工作对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首先一定要选用高职高专类教材,其难度应尽量接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同时必须要有充足的语言输入量,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教材需兼备实用性和趣味性,应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便加强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比如可以选择这类教材:其内容中含有实用文体阅读,如广告、产品说明书、公司、工厂简介,应用文写作包括通知、名片、贺卡、传真、邀请函、简历、求职信等实用文体的套写和模拟写作。由于这些实用性内容对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应用型人才非常必要,学生很感兴趣,学起来也很用功。另外,各高职高专院校还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办学目标,邀请外校老师或组织本校老师进行教材的编写,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4. 改革语言测试与评估
  语言测试是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语言能力的检验,它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同时,也应和社会需求紧密相连。因此,高职学院所参加的语言测试内容和题型设计都应注重实用性,既考查语言基础知识,又测试应用英语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公正、客观地评定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也使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一致。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使用终结性评价方式这一种,应该结合形成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三、结束语
  
  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中心,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实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注重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的转化,将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和造就一批能用英语进行涉外交流的新世纪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丽霞.大学英语教改敢问路在何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2,(4).
  [2]林晓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路径[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3]彭田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4]孙国风.关于高职英语教改的一点思考[J].教育之窗,2004,(3).
  [5]孙元旭.大学英语教改探索[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5,(1).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养成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教学中依托《道德与法治》教材,发挥其中的德育价值,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感,完成课的任务,是每位体育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
我国著名教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让语文走向生活,开展生活化的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
一、前言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现多处含砷及其它元素的金银矿。由于砷的利用及防治等技术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致使这些宝贵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国外为了提高金的回收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的主要学科,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及构建自主学习课堂的重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环节,它是整个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关键的过程.问题教学方法往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本文分
新课标的改革给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现在大数据越来越盛行的当下.想要在大数据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得到提高,高中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小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各学科教师都在积极的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以此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快乐教学法作为新型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
Resources are the base and core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but current web education resources have no structure and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reuse them and mak
50年前,中国少数民族的女性参与新闻工作的人数屈指可散,大概仅只十数人而已。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新闻工作者队伍中逐步出现了一批初出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