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批高职院校逐步快速发展,但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却存在着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正确把握这一群体的价值观现状,增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是当前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如何正确评价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建立科学价值观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机制多样化,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正确把握这一群体的价值观现状,引导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前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如何正确评价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建立科学价值观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和其所处的环境。在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主要由四方面因素构成。
(一)学生生源地及家庭特点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
以某省高职院校为例,在历年招生过程中,其所在省籍的生源比例占到了总体生源比例的87%以上,同时来自农村的生源比例更是高达80%以上,经济较为贫困的学生成为整个学校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其次,由于农村人口现状,大部分学生家庭中都会有至少一个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出现一个以上甚至更多孩子后,父母由于精力、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不能也不可能达到像独生子女家庭那样的程度,因此在价值观的建立过程当中,由于疏于管理孩子更容易受到当今社会上一些不良现状的影响进而导致价值观建立上的问题。
最后,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父母受教育情况相对于城镇来说总体水平较低,在学生进入高校之后,由于知识层次的掌握上已高于父母,在很多问题上父母已无法给予孩子更为准确的引导和建议,这样一来作为学生只有自己在摸索中探求,最终导致价值观本身上的偏颇。
(二)学生学习特点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加之经济上的需要,有近半数的学生曾经或正在有着校外兼职经历。在兼职过程中由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在缺少恰当引导和干预机制的情况下,学生非常容易受到一些错误观点的影响最终使其建立起错误的价值观体系。
(三)互联网进入学生生活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当下,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然而网上流传着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其中存在大量的不正确信息,这些信息冲击着学生已然形成的各种价值观。随着网络的普及,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文化,不受其干擾,也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直接因素
高校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系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最后一站,对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滞后性,同时,在高职院校当中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不少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在实施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方法较为单一,手段较为简单,不少学生虽然本身有着学习的愿望,但在此种情况下不能不产生一种负面、消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就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其所具有的价值观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拜金倾向更加明显
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金钱的渴求和追逐更加明显。在金钱观上出现了不小的偏差。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上,有超过90%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获得助学金,但根据每年贫困生认定的实际情况,最终应该获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不超过60%。又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于行业薪酬这一项有着过高的期望值,甚至部分学生对于薪酬的期望值已远远超过其在毕业时所具有的水平和能力,这同样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对于金钱所持有的观点。
(二)学生义务责任思想淡薄
学会感恩,是作为高等教育从一开始就向学生进行引导和灌输的价值观念之一。但我们发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这一点的缺失较为严重。学生对于父母、师长、学校感恩思想的淡漠超出预期,不少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付出帮助看作是理所当然,缺乏感恩意识。这一点在其他调研中也同样得到印证,有超过80%的人明确提出或提到急需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三)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漠不关心
对于17—22岁的年轻人来说,对新鲜事物的关注、热衷应是所有群体当中最为集中的,可这一点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却恰恰相反。在调查中发现,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一种非常态的“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漠不关心,不论是国家大事、时事政治还是影视作品、热门读物或是在年轻人中流行的话题、关注的事件,在高职院校学生当中都是无迹可寻。对于年轻人所应具备的正常好奇心以及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关注度,在高职院校学生中都是较低的。笔者每年所负责或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团学活动近百项,就拿在学校受学生关注程度较高的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为例,每年参赛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所唱的歌曲都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歌曲,而作为一些新歌在学生当中的关注程度比我们预想的要低得多,这不仅仅是一种老歌新唱的问题,而是作为学生在关注度上依旧停留在高中乃至更长久的过去所造成的。
(四)学生学习势利化、功利化色彩更加浓厚
同本科院校一样,近年来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考核也是根据学分来进行。在每学期结束时,会有学生综合考评的排名。由于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原因,综合考评排名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这本来是一项为了引导学生综合发展所进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但时至今日,在学生当中却出现了“唯学分论”、“唯加分论”的情况。公益性活动也好,竞赛类活动也罢,学生关心的只是是否在综合考评中加分,如果加分就积极参加,如果不加就兴趣不大甚至推诿逃避。 三、通过“六个加强” 来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
(一)确立加强心理干预机制
作为学生,在遇到各种问题时,所选择的应对方式未必可取。我们必须加强心理干预机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确立正确的心理导向。只有心理选择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引导其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所接受的各种影响既有来自校内的也有来自校外的,既有好的影响也有不良的影响。在这其中,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但不少高职院校,都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也没有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机制,必须作为一项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确立紧密相联的工作立刻着手进行。
(二)确立加强家庭在建立正确价值观过程当中的积极作用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起点站,更是影响价值观塑造的第一环节。在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后,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家庭在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过程当中的积极作用。要通过建立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引导、教育工作。
从各类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均可以发现,家庭因素从正反两方面去看都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三级联动机制,在学生发生任何重大问题的第一时间能够与学生所在家庭取得联系,在平时将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通报到家长手中,同样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家长也应该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只有这樣的三级联动机制,才能够确保学生所接受的价值观教育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并最终取得成效。
(三)确立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引导监控
学生管理工作要强化对网络信息的引导监控,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时发现各种不良信息。必须牢牢坚守互联网这一宣传阵地毫不动摇,要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网上的不同观点。同时还要重视互联网人文精神教育,不断用正面的人、事、物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引导学生在分析、评判中正确选择、合理吸收,最终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确立加强有利于促进价值观教育的评价标准和制度建设
要建立完善以班级为单位的量化考核制度,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该班级在所在年级排名相挂钩。通过制度上的导向性,引导学生养成和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相对应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确立加强提高政治辅导员的管理水平
学生日常管理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由政治辅导员牵头完成,受实际条件限制,目前有相当数量的辅导员是由应往届毕业生担任甚至有一部分转业军人也加入到辅导员的队伍当中。我们不否认这些辅导员工作态度和积极性,但作为政治辅导员,其工作职责不仅是日常管理或是公寓管理,更重要的是开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有些辅导员由于没有受过专门培训,本身所接受的思政教育就不够丰富,更谈不上去引导和教育学生。因此在增加一线辅导员人数的同时,也要将辅导员的培养工作纳入管理工作当中,通过各种方式尽快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尤其是思政教育水平,只有这样,通过政治辅导员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六)确立加强理论学习型社团在高职院校的建设
社团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建设,就是从社团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向学生潜移默化的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真正吸收和确立所应具有的正确的价值观。(作者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机制多样化,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正确把握这一群体的价值观现状,引导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前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如何正确评价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建立科学价值观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和其所处的环境。在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主要由四方面因素构成。
(一)学生生源地及家庭特点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
以某省高职院校为例,在历年招生过程中,其所在省籍的生源比例占到了总体生源比例的87%以上,同时来自农村的生源比例更是高达80%以上,经济较为贫困的学生成为整个学校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其次,由于农村人口现状,大部分学生家庭中都会有至少一个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出现一个以上甚至更多孩子后,父母由于精力、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不能也不可能达到像独生子女家庭那样的程度,因此在价值观的建立过程当中,由于疏于管理孩子更容易受到当今社会上一些不良现状的影响进而导致价值观建立上的问题。
最后,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父母受教育情况相对于城镇来说总体水平较低,在学生进入高校之后,由于知识层次的掌握上已高于父母,在很多问题上父母已无法给予孩子更为准确的引导和建议,这样一来作为学生只有自己在摸索中探求,最终导致价值观本身上的偏颇。
(二)学生学习特点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加之经济上的需要,有近半数的学生曾经或正在有着校外兼职经历。在兼职过程中由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在缺少恰当引导和干预机制的情况下,学生非常容易受到一些错误观点的影响最终使其建立起错误的价值观体系。
(三)互联网进入学生生活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当下,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然而网上流传着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其中存在大量的不正确信息,这些信息冲击着学生已然形成的各种价值观。随着网络的普及,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文化,不受其干擾,也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直接因素
高校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系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最后一站,对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滞后性,同时,在高职院校当中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不少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在实施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方法较为单一,手段较为简单,不少学生虽然本身有着学习的愿望,但在此种情况下不能不产生一种负面、消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就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其所具有的价值观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拜金倾向更加明显
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金钱的渴求和追逐更加明显。在金钱观上出现了不小的偏差。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上,有超过90%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获得助学金,但根据每年贫困生认定的实际情况,最终应该获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不超过60%。又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于行业薪酬这一项有着过高的期望值,甚至部分学生对于薪酬的期望值已远远超过其在毕业时所具有的水平和能力,这同样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对于金钱所持有的观点。
(二)学生义务责任思想淡薄
学会感恩,是作为高等教育从一开始就向学生进行引导和灌输的价值观念之一。但我们发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这一点的缺失较为严重。学生对于父母、师长、学校感恩思想的淡漠超出预期,不少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付出帮助看作是理所当然,缺乏感恩意识。这一点在其他调研中也同样得到印证,有超过80%的人明确提出或提到急需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三)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漠不关心
对于17—22岁的年轻人来说,对新鲜事物的关注、热衷应是所有群体当中最为集中的,可这一点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却恰恰相反。在调查中发现,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一种非常态的“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漠不关心,不论是国家大事、时事政治还是影视作品、热门读物或是在年轻人中流行的话题、关注的事件,在高职院校学生当中都是无迹可寻。对于年轻人所应具备的正常好奇心以及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关注度,在高职院校学生中都是较低的。笔者每年所负责或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团学活动近百项,就拿在学校受学生关注程度较高的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为例,每年参赛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所唱的歌曲都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歌曲,而作为一些新歌在学生当中的关注程度比我们预想的要低得多,这不仅仅是一种老歌新唱的问题,而是作为学生在关注度上依旧停留在高中乃至更长久的过去所造成的。
(四)学生学习势利化、功利化色彩更加浓厚
同本科院校一样,近年来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考核也是根据学分来进行。在每学期结束时,会有学生综合考评的排名。由于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原因,综合考评排名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这本来是一项为了引导学生综合发展所进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但时至今日,在学生当中却出现了“唯学分论”、“唯加分论”的情况。公益性活动也好,竞赛类活动也罢,学生关心的只是是否在综合考评中加分,如果加分就积极参加,如果不加就兴趣不大甚至推诿逃避。 三、通过“六个加强” 来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
(一)确立加强心理干预机制
作为学生,在遇到各种问题时,所选择的应对方式未必可取。我们必须加强心理干预机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确立正确的心理导向。只有心理选择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引导其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所接受的各种影响既有来自校内的也有来自校外的,既有好的影响也有不良的影响。在这其中,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但不少高职院校,都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也没有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机制,必须作为一项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确立紧密相联的工作立刻着手进行。
(二)确立加强家庭在建立正确价值观过程当中的积极作用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起点站,更是影响价值观塑造的第一环节。在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后,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家庭在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过程当中的积极作用。要通过建立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引导、教育工作。
从各类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均可以发现,家庭因素从正反两方面去看都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三级联动机制,在学生发生任何重大问题的第一时间能够与学生所在家庭取得联系,在平时将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通报到家长手中,同样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家长也应该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只有这樣的三级联动机制,才能够确保学生所接受的价值观教育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并最终取得成效。
(三)确立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引导监控
学生管理工作要强化对网络信息的引导监控,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时发现各种不良信息。必须牢牢坚守互联网这一宣传阵地毫不动摇,要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网上的不同观点。同时还要重视互联网人文精神教育,不断用正面的人、事、物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引导学生在分析、评判中正确选择、合理吸收,最终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确立加强有利于促进价值观教育的评价标准和制度建设
要建立完善以班级为单位的量化考核制度,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该班级在所在年级排名相挂钩。通过制度上的导向性,引导学生养成和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相对应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确立加强提高政治辅导员的管理水平
学生日常管理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由政治辅导员牵头完成,受实际条件限制,目前有相当数量的辅导员是由应往届毕业生担任甚至有一部分转业军人也加入到辅导员的队伍当中。我们不否认这些辅导员工作态度和积极性,但作为政治辅导员,其工作职责不仅是日常管理或是公寓管理,更重要的是开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有些辅导员由于没有受过专门培训,本身所接受的思政教育就不够丰富,更谈不上去引导和教育学生。因此在增加一线辅导员人数的同时,也要将辅导员的培养工作纳入管理工作当中,通过各种方式尽快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尤其是思政教育水平,只有这样,通过政治辅导员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六)确立加强理论学习型社团在高职院校的建设
社团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建设,就是从社团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向学生潜移默化的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真正吸收和确立所应具有的正确的价值观。(作者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