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更好、更多的掌握知识。若知识在其不断的课外阅读中达到相应的水平,那对于学生而言知识量的增加会对其作文能力有着深层的影响。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作文能力 习惯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拓展个人见识、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方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多读书就能明白事理,通晓其含义。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大多数知识的来源都与课外阅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作文中课外阅读对提高作文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课外阅读的知识性
学生学习过程中,除学习的课本知识外,要有一定的辅助性教学。而这些辅助性的教学都应以自身的学习为其基础。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自学阅读了课外的大量书籍,在课外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在知识储备上有了一定的积累性,这样会有大量的知识信息为自己的学习语文更有其坚实的基础做好了铺垫。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更好、更多的掌握知识。若知识在其不断的课外阅读中达到相应的水平,那对于学生而言知识量的增加会对其作文能力有着深层的影响。学生对习作的完成就会更有得心应手的操作能力,这是很显然的。因此,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学习富有知识性。
二、课外阅读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启发性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学生对语文科的好与不好都要体现在其学生的作文能力上。学生好的一篇习作都包含着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因素。而这些恰好证实了课外阅读在学习作文能力上的辅助性。当然大多数学生对阅读没有其兴趣性。如果老师一味地只教书本而对其课本知识不加以拓展,那就使学生觉得学习的无味性。我認为要学好语文必须做到“多读书。好读书”。从一定的教学任务上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大其阅读任务,这样久而久之,其学生的自我知识量就会增加,对其语文的理解会更深,很容易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显然在作文能力上会大有进步的。加上学生看的多了,就会记得多,积累的更多。从其方方面面会得到更深的影响,会起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其最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应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这是语文教师具备的基本功。否则就不能打给“及格”的分数。而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的。因此,做好课外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其一定的启发性。
三、课外阅读对学习的深层认识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的增长不是急于求成的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学习中知识的积累是长年的过程,课外阅读从某种程度上会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其个人语文素养不断地增加。阅读是一种独立自主的主体,潜意识驱使的脑力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老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青少年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供学生传读。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语文教学要长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特别是学习习惯,不仅关系到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任务,同时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人处世也有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水平,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外阅读就是一项培真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事物,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行为。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原因是阅读方法不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才能达到规范高效,阅读的自主性才能持久。
因此,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这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最有效的办法,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有其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2]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4]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5] 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6]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作文能力 习惯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拓展个人见识、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方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多读书就能明白事理,通晓其含义。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大多数知识的来源都与课外阅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作文中课外阅读对提高作文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课外阅读的知识性
学生学习过程中,除学习的课本知识外,要有一定的辅助性教学。而这些辅助性的教学都应以自身的学习为其基础。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自学阅读了课外的大量书籍,在课外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在知识储备上有了一定的积累性,这样会有大量的知识信息为自己的学习语文更有其坚实的基础做好了铺垫。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更好、更多的掌握知识。若知识在其不断的课外阅读中达到相应的水平,那对于学生而言知识量的增加会对其作文能力有着深层的影响。学生对习作的完成就会更有得心应手的操作能力,这是很显然的。因此,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学习富有知识性。
二、课外阅读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启发性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学生对语文科的好与不好都要体现在其学生的作文能力上。学生好的一篇习作都包含着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因素。而这些恰好证实了课外阅读在学习作文能力上的辅助性。当然大多数学生对阅读没有其兴趣性。如果老师一味地只教书本而对其课本知识不加以拓展,那就使学生觉得学习的无味性。我認为要学好语文必须做到“多读书。好读书”。从一定的教学任务上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大其阅读任务,这样久而久之,其学生的自我知识量就会增加,对其语文的理解会更深,很容易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显然在作文能力上会大有进步的。加上学生看的多了,就会记得多,积累的更多。从其方方面面会得到更深的影响,会起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其最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应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这是语文教师具备的基本功。否则就不能打给“及格”的分数。而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的。因此,做好课外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其一定的启发性。
三、课外阅读对学习的深层认识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的增长不是急于求成的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学习中知识的积累是长年的过程,课外阅读从某种程度上会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其个人语文素养不断地增加。阅读是一种独立自主的主体,潜意识驱使的脑力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老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青少年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供学生传读。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语文教学要长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特别是学习习惯,不仅关系到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任务,同时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人处世也有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水平,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外阅读就是一项培真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事物,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行为。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原因是阅读方法不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才能达到规范高效,阅读的自主性才能持久。
因此,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这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最有效的办法,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有其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2]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4]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5] 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6]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