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对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刻画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ong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苏教版必修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将相和)”三个小故事讲述了战国后期秦赵之间围绕着吞并与反吞并而展开的一系列智勇较量的故事,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一武一文”两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重点刻画了蔺相如这个历史人物。
  蔺相如是本文的重点人物,司马迁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塑造这一人物的呢?
  一.对比烘托
  开篇简介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身份地位悬殊的人物,交代了蔺相如出身低微;继而,面对秦王求璧的要求,赵国君臣一筹莫展,蔺相如的一番分析反衬出他的胆识过人。
  二.侧面描写
  缪贤荐贤,从侧面显示了蔺相如的机智;廷斥秦王和秦王设九宾之礼隆重召见,侧面烘托了蔺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勇敢以及他斗争的有效性。
  三.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
  经缪贤推荐,蔺相如被赵王召见,分析形势之后在“王必无人”的情况下自告奋勇出使秦国,表现了他的自信勇敢、成竹在胸;初见秦王时,见秦王无意予赵城池,上前说“璧有瑕,请指示王!”从秦王手里哄下玉璧,体现了他机智多谋;继而持璧倚柱,怒发冲冠,表现了他善于把握对方心理,既留下了玉璧又保全了自己;然后他又提出九宾之礼的条件,将秦王君臣玩弄于股掌之间,为自己和赵国赢得了应该有的礼节和尊重;安顿下来以后,派人穿着粗布衣服偷偷把玉璧送回到赵国的这一安排体现了他计划的周密和行事的谨慎;第二天的朝堂之上,虽然没有玉璧护身,但他审时度势的一番话,让秦国君臣“相视而嘻”,苦笑无言,让自己全身而退,完璧归赵,表现了自己的能力,改变了舍人的身份地位,被拜为上卿。
  渑池会上,面对秦国君臣的侮辱戏弄和步步紧逼,赵王束手无策,蔺相如持缶上前,“臣请以颈血溅大王(秦王)”,表现了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尊严的美德,正因为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大智大勇的表现,使得秦国在赵国身上并没有讨得什么便宜,也因此更得赵王的赏识,回到赵国加官进爵。
  故事情节随着矛盾的建立和化解而发展。蔺相如的升迁引起了战功赫赫的廉颇的不满,认为他“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廉颇之右,放出话来“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言行表现了他识大体,顾大局,忍让为国的高贵品质,最终用自己的深明大义感动了廉颇,也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故事,堪称完美地化解了二人之间的矛盾,“为刎颈之交”,留下千古佳话。
  通过以上多种表现手法,司马迁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蔺相如这个足智多谋、英勇不屈、不畏强暴的历史人物,让我们不仅了解了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风云争斗,也见识了《史记》在文学方面的价值成就。
  (作者通联:032700山西省和顺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语言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教学艺术水平的具体表现。离开语言,就无法进行教学,更谈不上完美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就体育教学的语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语言是组织体育教学的工具   在体育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连贯性是相辅相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例如:在体育教学中亲切洪亮的问候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生动形象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问题;循循善诱的引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注重阅读指导,强化阅读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比较变通、发散思维、反馈思考的方式形成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的品质。  【关键词】阅读 培养 能力 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
期刊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即让课堂活起来。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只有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实践,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
期刊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课堂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1、新课程切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
期刊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小学生而言,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的学习,即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因为这是一种可贵的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发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开发出来。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就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那么,如何去发展学生的创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知识并创新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先学后教”的核心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就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先学后
期刊
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下面谈谈以发展创造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一.丰富表象与发展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等来获得,而视觉表象最具有鲜明、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象是可以储存的,它是想象的材料。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其思维,尤其是形象思维的
期刊
联想与想象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因素,伴随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  联想是由感受到的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形成一种新的、暂时的联系,是回忆的表现。如:看到蚕就会回忆起桑叶、养蚕女、想到丝绸之路……;想象是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如王维的“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用阳关以西、荒凉僻避已有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指出,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能有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重要帮助。可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还是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学生的合作品质是“合作交流”成功的前提  合作交流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倾听同伴的发言,
期刊
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文本”,就是指作者已经写成,未经读者阅读理解的文稿,是作者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所创作的语言文字。他作为一种静态而带有“生命”的个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当今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文本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十分丰富而精彩的内容。然而,在平时的课堂语文教学或听课中,有时教师为了追求某一环节的完美而丢失了文本,忽略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