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应以促进小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同时也应注意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素质,包括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个性特长和个性潜能等。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就已阐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就是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大纲》的“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明确提出了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在“教学目的和要求”部分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结构。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又对上述目标结构中的各子项分年级、分单元提出了层次分明、具体明确的要求,形成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三级目标体系。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只要认真实施《大纲》,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对学有余力、爱好数学的学生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必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以及个性素质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结合形势、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促使小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
认知能力是小学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责无旁贷地被公认为“思维的体操”。所以《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十多年来的教改实践证明,组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使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思考的习惯得到培养。
所谓“组织良好”的教学,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是把概念教学置于传授数学知识的中心地位,遵循儿童认识概念的规律进行教学。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概括的反映。掌握了概念,就能引起广泛的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然而正因为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认识水平较低,概念教学成为公认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儿童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小学生已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正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感性材料获取典型表象。如借助学生外出旅游所看到的里程碑之间的距离,建立“千米”的概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分、拼、摆、观察、体验操作过程,形成表象。再通过对表象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到概念。学生在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经过训练形成整、孝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形体概念的积累建立空间观念;综合种种能力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显然,建立概念、运用和积累概念的过程就是发展儿童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人教版义务教材小学《数学》课本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过程。然而“应试教育”只看试卷反映的结果,忽视上述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过程,使一 个时期来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误入歧途。
小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联系九宫填数、古算术题、圆周率等材料教育学生,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略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并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两个量相比较的关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化,当两量一一对应时,它们相等,当不能一一对应时,它们不等;两个不等量相比较,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多几”,以较大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少几”;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倍数”,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分数(率)”。此外,将“点”延伸就成为“线”,将“线”延展就成为“面”,将“面”平移、旋转就成为“体”,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同时也就具有应用的广泛性。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数据,都是自编应用题的好材料;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进行“多位数读、写”练习,进行绘制简单统计图表的练习;通过对数据的感知更加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的先导。因为兴趣是儿童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趣味数学知识,常常能有效地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练习课和活动课组织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在活动课上讲数学家的故事,能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和成功欲,进而鼓励他们从小立志,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数学知识所蕴涵的和谐、统一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也能给人以美感。数学课上教师端庄亲切的仪态,简练明快的语言,规范工整的板书,匀称精确的范图,鲜明雅致的教具,师生间和谐默契的交流,都使学生感到愉悦;几何图形的对称,运算定律、方程等号两边的巧妙平衡,数学概念的概括和简约,数学推理的严谨和简洁,数学解题方法的巧妙,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简明、和谐、整齐、统一的美,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美感,激发创造美的热情,陶冶高尚情操。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就已阐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就是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大纲》的“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明确提出了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在“教学目的和要求”部分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结构。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又对上述目标结构中的各子项分年级、分单元提出了层次分明、具体明确的要求,形成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三级目标体系。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只要认真实施《大纲》,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对学有余力、爱好数学的学生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必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以及个性素质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结合形势、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促使小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
认知能力是小学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责无旁贷地被公认为“思维的体操”。所以《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十多年来的教改实践证明,组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使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思考的习惯得到培养。
所谓“组织良好”的教学,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是把概念教学置于传授数学知识的中心地位,遵循儿童认识概念的规律进行教学。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概括的反映。掌握了概念,就能引起广泛的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然而正因为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认识水平较低,概念教学成为公认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儿童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小学生已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正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感性材料获取典型表象。如借助学生外出旅游所看到的里程碑之间的距离,建立“千米”的概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分、拼、摆、观察、体验操作过程,形成表象。再通过对表象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到概念。学生在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经过训练形成整、孝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形体概念的积累建立空间观念;综合种种能力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显然,建立概念、运用和积累概念的过程就是发展儿童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人教版义务教材小学《数学》课本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过程。然而“应试教育”只看试卷反映的结果,忽视上述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过程,使一 个时期来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误入歧途。
小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联系九宫填数、古算术题、圆周率等材料教育学生,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略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并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两个量相比较的关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化,当两量一一对应时,它们相等,当不能一一对应时,它们不等;两个不等量相比较,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多几”,以较大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少几”;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倍数”,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分数(率)”。此外,将“点”延伸就成为“线”,将“线”延展就成为“面”,将“面”平移、旋转就成为“体”,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同时也就具有应用的广泛性。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数据,都是自编应用题的好材料;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进行“多位数读、写”练习,进行绘制简单统计图表的练习;通过对数据的感知更加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的先导。因为兴趣是儿童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趣味数学知识,常常能有效地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练习课和活动课组织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在活动课上讲数学家的故事,能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和成功欲,进而鼓励他们从小立志,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数学知识所蕴涵的和谐、统一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也能给人以美感。数学课上教师端庄亲切的仪态,简练明快的语言,规范工整的板书,匀称精确的范图,鲜明雅致的教具,师生间和谐默契的交流,都使学生感到愉悦;几何图形的对称,运算定律、方程等号两边的巧妙平衡,数学概念的概括和简约,数学推理的严谨和简洁,数学解题方法的巧妙,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简明、和谐、整齐、统一的美,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美感,激发创造美的热情,陶冶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