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首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初中数学除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之外,还应当根据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设计与之相符的数学试题,从而更好的检测和反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基于此,本文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试题素材与编制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初中數学;试题素材;试题编制
为了适应新课改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创新能力进行了培养,试题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应当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寻找试题素材,编制数学试题。
一、从生活中提炼素材,编制数学试题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又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编制数学试题时,教师应当以初中数学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游戏、生活现象、生活实例等编制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体现数学价值的、结构新颖的数学试题,让学生在做数学试题时既能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
如教师在学习完打折销售问题后,为了加强学生对打折销售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师结合班级情况设计了如下试题“班级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现在要购买一些乒乓球和乒乓球拍,班长和体育委员到周围体育用品店考察后,现有甲、乙两家店出售两种同样品牌的乒乓球和乒乓球拍质量很好,乒乓球拍每副定价31元,乒乓球每盒定价6元,经协商后,甲店每买一副球拍赠一盒乒乓球,乙店承诺全部按定价的9折优惠,现在班级想要买5副球拍,乒乓球若干盒(不小于5盒),问:(1)现在让你去买,你去哪家店购买?需要花多少钱?(2)当购买乒乓球多少盒时,两种优惠办法付款一样?”
二、改变教材的例题、习题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且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利,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发现学生只会做书上的例题和习题,同样的知识点换了一道题学生就不会做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数字、改变条件、改变过程和陈述方式等方式,对题目进行改编,让学生通过相似的题目,培养和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
如教师在进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教材中的探究1原题为“有一个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解:假设第一轮传染中每人传染x人,则有1+x+x(1+x)=121,解得x1=10,x2=-12,因此可知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教师根据原题和实际情况对题目进行了改编,“某超市有两名员工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62人被传染了,问(1)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2)若新型冠状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三轮感染后,被感染的人数会不会超过1500人?”
解:(1)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传染了x个人,则有2(1+x)2=162,解得x1=-10,x2=8,因此可知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8个人。
(2)由1可知,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62人患新冠肺炎,所以三轮后应该有
162+162×8=1458人<1500人,所以不会超过1500人。
原题和改编后的题目考察目标相同,都是从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探索和学习运用一元二次问题解决传染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根据问题情境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进行了变化,与学生最近关心的新冠肺炎联系到一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将题目难度进一步提升,第一问与例题相同,让学生能够加深对原题的理解和运用,第二问难度升级,将第一问的问题变成已知条件,将原有的已知条件(两轮162人)变为未知条件,求三轮多少人?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探索问题。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试题素材与编制的研究对促进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选择试题素材和进行试题编制的时候,应当进行结合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以数学知识为核心,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从实际生活中、从教材中不断发现和创新数学试题。
参考文献:
[1]黄书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试题命制探析[J].中学课程资源,2019,000(007):29-31.
[2]杨雪.基于核心素养的一道数学试题命制的过程与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5):109-110.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初中數学;试题素材;试题编制
为了适应新课改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创新能力进行了培养,试题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应当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寻找试题素材,编制数学试题。
一、从生活中提炼素材,编制数学试题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又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编制数学试题时,教师应当以初中数学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游戏、生活现象、生活实例等编制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体现数学价值的、结构新颖的数学试题,让学生在做数学试题时既能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
如教师在学习完打折销售问题后,为了加强学生对打折销售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师结合班级情况设计了如下试题“班级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现在要购买一些乒乓球和乒乓球拍,班长和体育委员到周围体育用品店考察后,现有甲、乙两家店出售两种同样品牌的乒乓球和乒乓球拍质量很好,乒乓球拍每副定价31元,乒乓球每盒定价6元,经协商后,甲店每买一副球拍赠一盒乒乓球,乙店承诺全部按定价的9折优惠,现在班级想要买5副球拍,乒乓球若干盒(不小于5盒),问:(1)现在让你去买,你去哪家店购买?需要花多少钱?(2)当购买乒乓球多少盒时,两种优惠办法付款一样?”
二、改变教材的例题、习题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且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利,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发现学生只会做书上的例题和习题,同样的知识点换了一道题学生就不会做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数字、改变条件、改变过程和陈述方式等方式,对题目进行改编,让学生通过相似的题目,培养和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
如教师在进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教材中的探究1原题为“有一个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解:假设第一轮传染中每人传染x人,则有1+x+x(1+x)=121,解得x1=10,x2=-12,因此可知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教师根据原题和实际情况对题目进行了改编,“某超市有两名员工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62人被传染了,问(1)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2)若新型冠状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三轮感染后,被感染的人数会不会超过1500人?”
解:(1)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传染了x个人,则有2(1+x)2=162,解得x1=-10,x2=8,因此可知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8个人。
(2)由1可知,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62人患新冠肺炎,所以三轮后应该有
162+162×8=1458人<1500人,所以不会超过1500人。
原题和改编后的题目考察目标相同,都是从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探索和学习运用一元二次问题解决传染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根据问题情境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进行了变化,与学生最近关心的新冠肺炎联系到一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将题目难度进一步提升,第一问与例题相同,让学生能够加深对原题的理解和运用,第二问难度升级,将第一问的问题变成已知条件,将原有的已知条件(两轮162人)变为未知条件,求三轮多少人?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探索问题。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试题素材与编制的研究对促进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选择试题素材和进行试题编制的时候,应当进行结合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以数学知识为核心,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从实际生活中、从教材中不断发现和创新数学试题。
参考文献:
[1]黄书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试题命制探析[J].中学课程资源,2019,000(007):29-31.
[2]杨雪.基于核心素养的一道数学试题命制的过程与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5):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