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网,好上网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ong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电脑网络的使用在全世界飞速发展。网络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这是世界性的。墨尔本大学校长吉尔伯特指出:网络文化将成为一种新的国际化范式,如何组织全球化的教育事业,如何管理全球化的教育体系,将是我们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网络以极快地速度影响着教育及教育对象,与此同时有关网络的社会问题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网络环境下,教育对象会受到什么影响?又该如何进行学校德育工作?这将是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的积极影响
  
  网络以其丰富性、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隐秘性对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对正处于发展期,求新好奇心理强,喜欢探索的青少年吸引力更是具大。据统计在我国上网人数中,青少年占到了近70%。电脑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说,青少年科学合理用“脑”触“网”对其心理发展,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1 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个性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使个人朦胧的想象,变成鲜明逼真的多媒体界面,使青少年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青少年通过网络文化的发展变化看到科技的力量,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效地激发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另外青少年可通过网络接触各种信息,参与某一问题的讨论,阅述自己的观点,以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思想,增强判断力。同时网络为青少年学习提供宽松没有地理空间限制的协同学习环境,使学校“围墙”概念逐步消失。这种不受时空场合限制的文化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发展,调动他们学习的自学性。
  
  2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青少年心理压力
  在网络上不存在传统教育模式那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身份差别,也不存在“我说你听”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方式。网络上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能淡化讨论者的身份意识,使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缩短,更能真实直接地交流各种观点和情感。同时电脑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为青少年宣泄情感提供良好的途径。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而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引起各类事故的发生。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的消极影响
  
  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性,网络发展的不完善和网络的特殊性,我们也应看到其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的消极影响。
  现在大多数青少年上网是娱乐为主,而不是学习为主。他们往往沉溺于聊天、游戏,这种不科学不合理地用“脑”触“网”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与健康无疑会产生非常不利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发青少年网络依赖恋网成瘾,导致网络幽闭症和人际信任危机
  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青少年有上网成瘾的倾向,当他们在网络上获得快乐比现实多时,自然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之中。不少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都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找慰藉。在网络中他们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极大化,久而久之,导致一些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完善的人生,而更加消极失望地对待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从而导致他们痴迷网络,弱化了他们与真实世界交往的能力。同时,网络人际交往的虚幻性使许多人抱着游戏般的心态参与网上交际,相互不信任,这种网上人际信任危机,可能迁移到现实中来,使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怀疑现实人际交往中一切人的真诚,进而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影响他们的社会和心理健康。
  
  2 造成青少年道德与道德情感的弱化,引发人格障碍
  在互联网上游离着大量色情暴力、赌博迷信和反动的灰色信息,这些信息防不胜防,如同魔鬼一般时刻侵蚀着涉世未深,好奇心强,自制力弱,辨别力差,自我保护能力弱的青少年,逐渐使一些青少年心灵扭曲、道德意识弱化。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使人在网上不必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社会后果,这使一些自律性差的人会对自己实行双重道德标准,在生活中是“好学生”、“好青年”,在网上则随意在聊天室,BBS上进行谩骂、欺骗,充分暴露压抑在心理深层的需要和欲望,一些青少年还时常盗用他人域名,利用终端电脑搞恶作剧。这种行为倾向会引发人格障碍,如攻击人格,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
  面对电脑网络给青少年心理发展和健康带来的双重效应,学校德育该如何实施才能趋利避害、兴利除弊,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克服可能伴随的消极影响?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确立网上网下一致的道德标准
  首先要教育学生网上的道德标准与网下的标准是一致的。人的行为要受到社会的制约和检验,双重的人格标准最终将对个人的成长造成很大的损害,人在网上的活动是可以虚拟,但是下了网,每个人都是真实的,做人的准则不会因为网上的“虚”而改变。因此做人所需要的责任感、诚信的原则、公正的意识、尊重他人的理念,仍然是做人的准则。
  (2)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精神。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道德自律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在一个集体中能够自律,是人的非自主性能力,需要意识品质毅力作为支撑,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做到自律,离开集体在网上能够自律,就是人格的一种升华。凼此,学校应开设网络伦理课或网络伦理讲座,将学生对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以提高网络信息识别能力以及面对信息技能吸引的自控自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之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自觉抵御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遵守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道德,以时代的信息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
  (3)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选择能力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辨别能力及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对信息的批判能力。学校的德育可以提供示范,从网上选取一些案例供学生公开的讨论,做出必要的正面引导,提高学生评价、抵制、筛选的能力。教育学生提高识别警觉力。坚定信念,守住良知,拒绝堕落,提高网络道德自我教育能力。
  (4)寻找切入点,构建德育平台
  把学生和网络隔绝是不可能的,利用网络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装进德育的内容,并做到有机的融合,构建一个德育的新平台,这是较为可行的德育模式。
  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用我们的主旋律占领网络教育阵地,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时代精神和优秀知识的课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局域网,设计各种版块。如:用“学校风云人物”介绍学校的特长生;用“心灵交流空间”让学生可网上咨询,解决心理难题;用“友谊驿站”使学生之间正常交往有了空间,相互激励竞争,使纯洁友谊得到保护和指导。还可以设计“网上论坛”、“校长信箱”、“家长信箱”、“英语角”、“班级动态”、“道德超市”等。用这种既生动又贴进学生生活的方式吸引学生。
其他文献
伊索家的墙壁上有一枚铁钉。不,或许称它为铁棒更合适,它足足有拇指般粗细。如果它再细一点,伊索可以选择忽视它,可是它实在太粗了,而且它就钉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每一个来訪的客人,几乎都能一眼看到它。实话说,它让伊索的家看起来很糟糕。  “嘿,伙计,你为什么不把它拔掉呢?”不止一个朋友这样问。  伊索摊开双手说:“你以为这很简单吗?它可能横穿了整个墙壁。想要把它拔出来,说不定需要拆了这座房子。”  伊索
那日黄昏,走在校园的芙蓉湖畔,我忽然慢下了脚步。湖边一排粗大苍翠的树木吸引了我的目光,近前一看,小木牌上写着树名——菩提树。看见“菩提”二字,内心不由生起一丝敬畏之心,书上说痛苦而生菩提,是在逆境中产生的美好心境。  我抬头仰望眼前的菩提树,它的树干粗壮,树叶青绿,树皮却是暗灰的,虽然粗糙的表皮上裂开了一道道神秘的伤口,却仍然保有一颗纯美的真心,开出美丽的花朵。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对于你觉得不
川航一架飞往拉萨的航班,在9000米高空,挡风玻璃忽然爆碎,气压骤降,飞机失控,万分危险。机长刘传健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最终化解险情,成功备降成都机场。事后,网友好评如潮,媒体激赏,称这是“一次史诗级的降落”,刘机长,你太牛了!  刘传健回应说:“我才没你们说得那么牛,创造了奇迹,我这只是专业而已。因为这条航线我飞了100次,各方面都比较熟悉,提前做了最坏的准备和训练。”专业二字从机长嘴里说出,似
二姐打来电话,说要卖掉老家的房子,让我回去看看有什么需要拾掇的物件。她找的是外地女婿,虽不算入赘,但一直随父母住着家里的老宅。后来二姐出钱将房子翻盖,这里便成了她的家。我分家时的“家业”,一直放在那儿。  出生在小门小户,父母并没给留下多少家产。分家时分得的“大件”,只有一口水瓮、一个老式雕花格柜。格柜我结婚时卖掉了,换了件大衣柜。而水瓮,据说已经用了几代人。虽不值什么钱,但毕竟是祖上所传,不想在
表哥三代单传,做梦都想有个儿子,可婚后表嫂生的偏偏是个女娃。而更让他几近绝望的是,由于身体原因,表嫂以后已经不可能再有身孕了。于是乎,表哥连同他的家人便视表嫂为扫把星,整天指桑骂槐,后来居然以传宗接代为借口在外面寻花问柳。终于将一个身怀六甲的打工妹领回了家,并向表嫂摊牌:你既然生不了了,就赶紧腾地儿!  表嫂没有吵闹,心平气和地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只向表哥提了一个要求:我宁愿净身出户,但刚刚三岁
蝴蝶像长了翅的花,从这片田野飞向那另一片。蜜蜂像落入尘世的精灵,围着庄稼那蓬勃粉蕊轻歌曼舞。田野深处还时不时传来鸟儿鸣唱,声音犹如春天的柳笛般悠扬,还弥漫着湿漉漉的气息。当昼和夜在田野那一波又一波旖旎起伏的庄稼的摇曳中沉醉时,我们吮吸着那阵阵扑鼻而来的芳香,和蝴蝶蜜蜂一起,常常会在田野中流连忘返,在茁壮幽深的庄稼的拥抱中,我们也总是会忘了回家。  这是我少年时在乡下老家西场村的一些生活画面。  其
读书从来翻山越岭,喝茶过往万水千山。每一本书,都观照一座书店寂静生长的风景;每一道茶,都记录一个人心灵净土的归去来兮。 一家书店,是你在精神跋涉中能够安住的幽林小筑,不止于一盏灯的照亮,几时遇上书店的目光,自当与你内心的古村落久别重逢,目光所及,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段话不是我说的,是我的朋友,江苏南通中观书院创始人、诗人袁卫东兄弟说的。读书从来翻山越岭,读书也是持续的自我修整。如果说得再好一点,
时下网上好看的图片越来越多,见惯了,也就不足为奇,但有一类构图,却始终百看不厌。  画面并不复杂。一根竹管,顶端削尖,尖头处有水珠滴落在一只石盘上,石盘崚嶒不平,中间有孔,水珠在周围聚成一汪浅水,慢慢顺着孔洞渗到地面。背景通常是一片虚化的竹林,影影绰绰正在下雨,风声催打着竹叶,几滴雨珠沾上了竹管,石盘不为所动,而那汪浅水却更显丰满,也更加晶莹了。  后来才知道,它有着各种诗意的名字,竹管叫逐鹿、惊
看花的人,是安静的,一个人静静地看着一朵花、一束花,一枝花、一树花,或是满山满野的花,于专注专情中,或开心,或陶醉,或伤感,或怡然忘我,都是极可观的情与事。  看花的人,看的是心中的风景,微观的风景。像是不爱看芸芸众生世相的人,抛却了复杂与纷扰,沉浸在自然简单的生活里,偏喜欢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留意一朵花开,一叶草长,一阵风来,一声鸟鸣,这样的人,总会给我們有所期待的温暖。  看花,是看风景。看花的
蜥蜴是一种爬行动物,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除了极少数种类,绝大部分都生活在陆地上。  随着对蜥蜴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有些陆生的蜥蜴居然也是“潜水高手”,科学家曾观察到一只安乐蜥潜入水中长达16分钟之久而安然无恙。是它们进化出了能在水下呼吸的器官,还是藏有不为人知的绝技呢?这引起了科学家强烈的好奇心。  通过水下摄像机近距离跟踪拍摄一只安乐蜥,科学家们发现这只安乐蜥潜入水下后,并不是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