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策略刍议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angru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要贯彻落实好上述新课程理念,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潜心研究课堂教学策略,不但要能让学生获得地理基本知识,还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技能以及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2011年初,笔者受校教科室委托,通过地理教研组的多次集体备课,开设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观摩课。下面是该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情境设置应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科价值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效课堂。
  笔者在开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观摩时,由于当时正值2011年初冬,那几天强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笔者在课堂教学前设置了如下问题:“近几天由于强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同学们感受到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感受到了”。笔者趁势追问:“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对我们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请举例说明。”由于笔者所提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甚感兴趣,所以很快学生就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植物落叶”“河流结冰”“土壤坚硬”等等。对此,笔者及时总结:“由于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对我们身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其实就是一个要素的变化导致了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样自然引入新课,学生急于学习新课内容,从而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时要注重把贴近生活的地理素材、社会生活热点等“拉近”到学生身边,这样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也体现地理学科价值。
  二、教学过程设计应注重学生参与,引起学生共鸣,实现情景交融
  笔者在进行“地理环境整体性”内容教学时,把本班学生编成一个旅游团队,笔者为该旅游团队设计了一条旅游线路,即乘坐“旅游一号”游船从连云港起航,途经太平洋驶向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然后乘坐飞机抵达青藏高原,最后回到原出发地连云港。
  “旅游一号”游船从连云港起航前,笔者提问道:“如果你站在海边,面对大海,仰望天空,远眺山峰,能看到些什么呢?”旅游团成员抢着回答:海水、蓝天白云、植物、土壤、岩石、山地……笔者及时总结道:“你们看到的这些地理事物,其实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提问道:“你们看到的这些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经过思考,旅游团很快就有成员答道:“这些地理环境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当“旅游一号”游船到达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时,笔者说道:“若当地的居民拿出了狰狞面目的‘厄尔尼诺神像’让你们旅游团参观,从该神像图中便可想象当地居民对于厄尔尼诺是何等的恐惧。”笔者提问道:“当地居民对于厄尔尼诺神像为何如此地恐惧?请查阅相关材料说明厄尔尼诺给当地居民带来哪些危害。”旅游团成员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很快回答:“每当厄尔尼诺发生时,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洪水泛滥,海洋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社会经济蒙受重大损失。”
  该旅游团在南美秘鲁太平洋沿岸参观结束后,乘坐飞机来到了旅游地的下一站——青藏高原,笔者又为该旅游团成员出了如下问题:“当你站在青藏高原上时,假如你有‘千里眼’,请发挥你的想象向四周远眺,你能看到哪些地貌景观呢?”问题提出以后,该旅游团成员兴致很高,有的当时就模仿了向东西南北等几个方向远眺的情形,很快就有旅游团成员答道:“向北可以看到茫茫的内蒙古草原,向东北可看到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向东可看到茂密的森林,向南可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向西北可看到茫茫的沙漠。”笔者继续提问道:“这些地理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呢?”旅游团成员经过学习知识窗“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的内容,很快就搞清楚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了。
  三、教学方式选择应注重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鉴于此,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探究资源,即让每一个问题都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故而,教师如何根据教材设置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该旅游团在青藏高原参观结束后,回到原出发地连云港,笔者展示了秘鲁太平洋沿岸“厄尔尼诺成因示意图”,并为该旅游团设计了以下探究问题,让学生通过厄尔尼诺成因及影响教学案例来探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探究题:
  请分别阅读正常年份与厄尔尼诺年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分析正常年份示意图中有哪些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这些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有哪些联系?这些相互联系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对当地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②厄尔尼诺与正常年份示意图相比,请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哪些变化?变化后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对当地地理环境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③变化后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对全球其他地区地理环境还会产生影响吗?请举例说明。
  通过精心设计的层层深入的探究题,以探究活动为载体,将抽象的厄尔尼诺成因地理原理寓于直观的课堂活动之中,体现了探究式教学思想。旅游团成员通过“比”“画”“验”“研”“评”将教学内容有机地“串”在一起,学生通过“形象建构”“关系建构”“意义建构”,最终实现了对知识的“逻辑建构”,体现了新知识的生成。学生在系列活动中,探求知识的兴趣被不断激发,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体现了新课程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设计思路和“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这样设计的探究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顺应学生思路、思维方式,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通过上述探究题的设计,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探究活动中分析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即各要素与环境整体特征协调一致,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整体性还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观摩课教学中,笔者选择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素材入手,围绕设计的旅游线路展开教学活动,并让其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真正达到了课堂教学过程形散而神不散的目的,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高效地学习了新课内容,让学生记忆犹新。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一、电子版乡土教材编写和制作的意义    乡土历史是当时当地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生活的实际反映,加强乡土史教学有利于促进学校和社会的联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它可以使理性知识感性化,国情教育具体化,实践活动社会化,教育内容生动化,这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起到重要作用。  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
一、引言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当前课堂教学研究问题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迫在眉睫的课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呢?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平时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告诉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有效关注学生学习经验    学生学习新知识都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但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就新知而教学,不管新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活动经验
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它与被动、机械、接受式的学习相对。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与控制。由于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报告就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在分析试题的过程中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还能启迪学生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