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规格,合理构建五年制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完善考试手段,改善师资队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课程建设,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297-03
专业是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一项基础性建设,是学校适应市场的关键环节,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集中体现。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现状看,专业建设从指导原则上讲应把握准确定位、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从执行思路上讲应把握目标设计、项目提练、聚集突破;从操作层面上讲应把握项目启动、培训先行、人才为先。
一、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开放性、职业性原则指导下,实行工学结合、学工一体、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理实一体课程的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做中学”;生产性实训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由模拟到真实逐级递进;顶岗实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培养规格、教学计划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依据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和校内、外理论和实践教学状况,经过学科组、系部和学校三级论证后集体确定。以社会需求确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以知识能力为依据建立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围绕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立“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此外,大力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对学生进行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实现与人才市场准入制度的顺利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促进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能力考试的改革。
因此五年制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培养的目标及规格应是:培养具有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和规划及环境质量监测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一定管理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直接为生产一线服务。
二、课程建设
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五年制高职课程。须有行业专家、企业一线专家论证典型工作的生产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的符合度,论证完成了这些典型工作后,根据岗位工作及工作任务—设置典型工作及工作任务—设置学习领域—制定学习情境。然后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联合设置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1.加强实践教学,缩小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2007年9月以来,我们不断调整与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验课时;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增加专业课程实训内容;第五年为学生毕业实习期。经过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与改革,目前,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教学计划,总授课学时:5 748,总学分260。其中:理论课学时2 760,实践课学时2 778;理论课与实践课1∶1,符合五年制高职高专特点。
2.课程构建与完善。(1)课程构建。在课程构建中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教学。在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理论教学中,坚持“必须、够用”原则,删去不必要的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课时安排尽量接近1∶1,纯粹理论课也拿出1/4学时,到生产实践部门参观学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2)教学大纲的完善。五年制高职是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教学大纲很不规范,也不齐全,尤其在技能培养、实训等方面,缺少指导性文件和经验。针对这种情况,组织教师在深刻理解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论知识把握以“必需、够用”为度,制定了科学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完善,使教师授课有章可循,并促进了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协调统一,加强了技能培养等重要环节。
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1)根据教学内容及生源素质状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基于上述认识,就必须改变过去学科式的、单向式的、填鸭式的呆板教学方法,进行如下教学方式的探索: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2)改变僵化的单一授课方式,全面推广多媒体教学方式。3)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密切结合。 4)建立双向性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双向的提问、研讨或练习、教师进行的重点讲授。5)推广双循环型教学模式。专业开展“双循环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传统学生9个学期授课,1个学期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教学基本模式设计为221教学模式,一二年级为职业基础课程学习,三四年级为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工实训,五年级为职业顶岗实习。(2)考试模式改革。考试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实习行为和表现,促进技能的训练。推行精减期末考试课程数量,实行“3+1”考试制度。对每学期考试科目进行“3+1”考试:即有三门理论课,一门实践课作为考试课程,其余为考查课。理论课笔试、口试、开卷考试和实践性课程的现场操作测试并重。参照企业管理标准要求,制定相应的技能考核内容及标准,采用口试、随机抽查、现场操作、自我设计实验、集体讨论、跟踪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
根据不同学期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但加强单项技能的考核,同时注意综合能力的测试,将实习表现纳入技能考核中。对实习学生进行跟踪考核,并由实习单位技术人员与带队老师一起对学员操作能力进行考试。实习结束后撰写毕业论文。
三、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本着“引进与培养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梯队结构合理,注重整体素质,考虑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本专业教师基本能做到教书育人、工作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满意率较高。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1)引进人才,补充新鲜血液。(2)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3)完善师资队伍日常管理制度,完善岗前培训制度,完善新教师课前试讲制度、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坚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4)选拔专业带头人,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抓好专业带头人的培养,给专业带头人以政策倾斜,使他们安心于发展专业,带好队伍。专业带头人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实行“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确保专业梯队后继有人。选派青年教师到有关企、事业单位锻炼,或深入实际进行课题研究,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增长知识运用能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兼职教师的筛选和引入,严格教师聘用制度。 2.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发展新党员,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2)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3)每年进行各级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按相应政策兑现待遇。(4)为教师下厂创造条件,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5)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6)优化分配机制,对骨干教师精选、精育、重用、厚待。(7)加强校企联合,双向参与,稳定兼职教师队伍,探索产学合作培养途径。
四、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目标。基地建设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踏实进行素质教育;深入做好实习实训管理工作;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带动全体师生积极考证,并作为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开发基地的科研、培训及社会服务功能,以建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和实训研究基地,服务于地方的环境保护事业。基地建设目标将致力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利用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和实验手段,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优势,在区域范围内起到专业辐射作用。建设目标为:(1)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技能培训教学大纲,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制订实训计划和方案,保障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及专业人员的技能训练育培养。(2)为区域经济及企业专业环境管理及技术人员提供交流与培训。(3)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的应用研究,实现产学研相结合。(4)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资格鉴定工作。(5)承担师资队伍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双师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着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检测实验室基础上,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功能,补充检测手段盲点,增强原有检测能力,使原有的单一学科检测(环境监测技术),扩展到多学科检测(食品检测技术、医药检测技术),使基地功能不断增强、规模扩大。根据企业的工作任务,安排学生的教学实训任务。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方式。校企合作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运用性的捷径。为提高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加强专业的适用性,必须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特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以服务专业建设为原则,选择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4.管理制度。 建立使实训基地运行通畅的管理体系,加强实训基地管理组织建设、管理制度建设。(1)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采用校级管理体制,设置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直接领导。1)学校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成员为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审核基地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指导、监督和推进基地建设与改革,检查基地的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筹措基地建设经费并监督其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组织基地建设项目和方案的筛选、审定;商讨解决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协调教学、人事、计财、设备、后勤等有关部门的工作;组织专家定期对基地进行校内检查与评估。2)学校成立实训中心,其主要职责:负责基地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项目方案的具体实施,负责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制定。(2)基地建设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在学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把基地建设为具有品牌效应的、有特色的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改革成果的示范中心,带动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和发展。(3)完善基地建设制度。健全和完善实验实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修改和制定实验实训的设备管理、安全实习、考核验收、资料管理等规章制度。(4)基金与经费管理。实训基地的基金使用采取学校使用、学校审核的管理办法。资金主要用于教学设备的购置,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建设。(5)检查与评估。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基地实行学期检查、评估制度。按照实践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实践教学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制定完善的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评估标准。结合年度考核,对实训基地工作有突出贡献人员给予奖励。
五、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求选用和借鉴高职类教材的同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教师继续主编或参编专业课程教材,特别是实验指导教材。自编实验指导教材能结合本校试验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以技能为核心,实用为原则,模块为依托,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广泛研究和吸收一些大专院校开设课程和办学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企业用人的实际情况,整合出适应本专业发展的新路子和新做法。
1.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对教材的教学内容选择上,我们采用国家推荐的高职高专专业教材,以“技术的先进性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为原则,保留了常规的環境监测与治理的方法,教师通过网络、期刊、文献等手段把最新的环境保护的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从而保证学生所学技术的先进性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2.研发实训内容考核标准,探索专业实训教材编写的新思路。在专业技能训练上,为了使各项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化,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达到系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从2007级教学计划开始增设《污水处理综合实训课》、《分析化学综合实训课》,并修订实训指导书,课程主要内容是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常规主要技能训练,课程开设几乎贯穿整个在校学习过程。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到生产现场讲授课程,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
六、结语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高职教育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将得到不断发展和更新,构建五年制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必将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解决好问题,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金贵峻.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4).
[2] 行春丽.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焦作大学学报,2008,(3).
Ponder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Subject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ZHU Hui-min
(Wuxi Radio and TV Broadcasting University,Higher Vocational Dep.,Wuxi 214011,China)
Abstract:A curriculum system reasonable built for five-year subjec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by establishing objectives and specifications of personnel training.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consummating examination means,optimizing the teaching staff,enhanc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raining base and training cour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arget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curriculum;teaching method reformation;set up the staff
[责任编辑 魏 杰]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297-03
专业是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一项基础性建设,是学校适应市场的关键环节,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集中体现。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现状看,专业建设从指导原则上讲应把握准确定位、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从执行思路上讲应把握目标设计、项目提练、聚集突破;从操作层面上讲应把握项目启动、培训先行、人才为先。
一、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开放性、职业性原则指导下,实行工学结合、学工一体、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理实一体课程的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做中学”;生产性实训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由模拟到真实逐级递进;顶岗实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培养规格、教学计划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依据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和校内、外理论和实践教学状况,经过学科组、系部和学校三级论证后集体确定。以社会需求确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以知识能力为依据建立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围绕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立“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此外,大力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对学生进行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实现与人才市场准入制度的顺利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促进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能力考试的改革。
因此五年制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培养的目标及规格应是:培养具有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和规划及环境质量监测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一定管理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直接为生产一线服务。
二、课程建设
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五年制高职课程。须有行业专家、企业一线专家论证典型工作的生产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的符合度,论证完成了这些典型工作后,根据岗位工作及工作任务—设置典型工作及工作任务—设置学习领域—制定学习情境。然后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联合设置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1.加强实践教学,缩小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2007年9月以来,我们不断调整与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验课时;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增加专业课程实训内容;第五年为学生毕业实习期。经过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与改革,目前,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教学计划,总授课学时:5 748,总学分260。其中:理论课学时2 760,实践课学时2 778;理论课与实践课1∶1,符合五年制高职高专特点。
2.课程构建与完善。(1)课程构建。在课程构建中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教学。在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理论教学中,坚持“必须、够用”原则,删去不必要的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课时安排尽量接近1∶1,纯粹理论课也拿出1/4学时,到生产实践部门参观学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2)教学大纲的完善。五年制高职是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教学大纲很不规范,也不齐全,尤其在技能培养、实训等方面,缺少指导性文件和经验。针对这种情况,组织教师在深刻理解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论知识把握以“必需、够用”为度,制定了科学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完善,使教师授课有章可循,并促进了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协调统一,加强了技能培养等重要环节。
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1)根据教学内容及生源素质状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基于上述认识,就必须改变过去学科式的、单向式的、填鸭式的呆板教学方法,进行如下教学方式的探索: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2)改变僵化的单一授课方式,全面推广多媒体教学方式。3)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密切结合。 4)建立双向性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双向的提问、研讨或练习、教师进行的重点讲授。5)推广双循环型教学模式。专业开展“双循环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传统学生9个学期授课,1个学期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教学基本模式设计为221教学模式,一二年级为职业基础课程学习,三四年级为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工实训,五年级为职业顶岗实习。(2)考试模式改革。考试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实习行为和表现,促进技能的训练。推行精减期末考试课程数量,实行“3+1”考试制度。对每学期考试科目进行“3+1”考试:即有三门理论课,一门实践课作为考试课程,其余为考查课。理论课笔试、口试、开卷考试和实践性课程的现场操作测试并重。参照企业管理标准要求,制定相应的技能考核内容及标准,采用口试、随机抽查、现场操作、自我设计实验、集体讨论、跟踪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
根据不同学期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但加强单项技能的考核,同时注意综合能力的测试,将实习表现纳入技能考核中。对实习学生进行跟踪考核,并由实习单位技术人员与带队老师一起对学员操作能力进行考试。实习结束后撰写毕业论文。
三、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本着“引进与培养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梯队结构合理,注重整体素质,考虑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本专业教师基本能做到教书育人、工作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满意率较高。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1)引进人才,补充新鲜血液。(2)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3)完善师资队伍日常管理制度,完善岗前培训制度,完善新教师课前试讲制度、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坚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4)选拔专业带头人,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抓好专业带头人的培养,给专业带头人以政策倾斜,使他们安心于发展专业,带好队伍。专业带头人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实行“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确保专业梯队后继有人。选派青年教师到有关企、事业单位锻炼,或深入实际进行课题研究,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增长知识运用能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兼职教师的筛选和引入,严格教师聘用制度。 2.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发展新党员,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2)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3)每年进行各级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按相应政策兑现待遇。(4)为教师下厂创造条件,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5)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6)优化分配机制,对骨干教师精选、精育、重用、厚待。(7)加强校企联合,双向参与,稳定兼职教师队伍,探索产学合作培养途径。
四、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目标。基地建设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踏实进行素质教育;深入做好实习实训管理工作;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带动全体师生积极考证,并作为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开发基地的科研、培训及社会服务功能,以建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和实训研究基地,服务于地方的环境保护事业。基地建设目标将致力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利用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和实验手段,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优势,在区域范围内起到专业辐射作用。建设目标为:(1)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技能培训教学大纲,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制订实训计划和方案,保障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及专业人员的技能训练育培养。(2)为区域经济及企业专业环境管理及技术人员提供交流与培训。(3)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的应用研究,实现产学研相结合。(4)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资格鉴定工作。(5)承担师资队伍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双师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着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检测实验室基础上,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功能,补充检测手段盲点,增强原有检测能力,使原有的单一学科检测(环境监测技术),扩展到多学科检测(食品检测技术、医药检测技术),使基地功能不断增强、规模扩大。根据企业的工作任务,安排学生的教学实训任务。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方式。校企合作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运用性的捷径。为提高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加强专业的适用性,必须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特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以服务专业建设为原则,选择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4.管理制度。 建立使实训基地运行通畅的管理体系,加强实训基地管理组织建设、管理制度建设。(1)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采用校级管理体制,设置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直接领导。1)学校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成员为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审核基地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指导、监督和推进基地建设与改革,检查基地的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筹措基地建设经费并监督其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组织基地建设项目和方案的筛选、审定;商讨解决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协调教学、人事、计财、设备、后勤等有关部门的工作;组织专家定期对基地进行校内检查与评估。2)学校成立实训中心,其主要职责:负责基地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项目方案的具体实施,负责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制定。(2)基地建设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在学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把基地建设为具有品牌效应的、有特色的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改革成果的示范中心,带动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和发展。(3)完善基地建设制度。健全和完善实验实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修改和制定实验实训的设备管理、安全实习、考核验收、资料管理等规章制度。(4)基金与经费管理。实训基地的基金使用采取学校使用、学校审核的管理办法。资金主要用于教学设备的购置,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建设。(5)检查与评估。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基地实行学期检查、评估制度。按照实践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实践教学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制定完善的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评估标准。结合年度考核,对实训基地工作有突出贡献人员给予奖励。
五、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求选用和借鉴高职类教材的同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教师继续主编或参编专业课程教材,特别是实验指导教材。自编实验指导教材能结合本校试验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以技能为核心,实用为原则,模块为依托,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广泛研究和吸收一些大专院校开设课程和办学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企业用人的实际情况,整合出适应本专业发展的新路子和新做法。
1.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对教材的教学内容选择上,我们采用国家推荐的高职高专专业教材,以“技术的先进性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为原则,保留了常规的環境监测与治理的方法,教师通过网络、期刊、文献等手段把最新的环境保护的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从而保证学生所学技术的先进性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2.研发实训内容考核标准,探索专业实训教材编写的新思路。在专业技能训练上,为了使各项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化,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达到系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从2007级教学计划开始增设《污水处理综合实训课》、《分析化学综合实训课》,并修订实训指导书,课程主要内容是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常规主要技能训练,课程开设几乎贯穿整个在校学习过程。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到生产现场讲授课程,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
六、结语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高职教育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将得到不断发展和更新,构建五年制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必将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解决好问题,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金贵峻.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4).
[2] 行春丽.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焦作大学学报,2008,(3).
Ponder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Subject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ZHU Hui-min
(Wuxi Radio and TV Broadcasting University,Higher Vocational Dep.,Wuxi 214011,China)
Abstract:A curriculum system reasonable built for five-year subjec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by establishing objectives and specifications of personnel training.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consummating examination means,optimizing the teaching staff,enhanc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raining base and training cour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arget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curriculum;teaching method reformation;set up the staff
[责任编辑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