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认为,围绕学习文本和学生学习发展认知的规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的英语学习习惯。正是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牛津高中英语》的教材编写者们设计了任务型教学的原则,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一方面,能够充分地体现英语语言的交际性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不断地增强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形成与人交往的正确策略,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情感体验。
1.注重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增强其英语语感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离不开人的正确思维和恰当表达。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一方面,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敏锐感知程度,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理解感悟英语的跨文化特色和语言表达习惯。
新课程英语教学强调了以“学生学习发展需要,提高综合素养”的教学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就是要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权利,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自身学习潜能。这样的合作探究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生成一定的学习思维,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下同)模块3 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Period 2 “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教学过程中,为了激活学生英语学习思维,笔者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教学:(1)告诉学生怎样正确地阅读日记;(2)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并划出其中的不懂之处,建议学生进行同桌互相探究学习;(3)布置学习思考题:①What’s the mean of the article?②Can you tell us what happened to Pompeii in August 79 AD?③Do you think so Loulan was an important city about 2,000 years ago?④What’s the mean of the last sentence?学生在这样学习思维的指引下,不仅要主动阅读文本,
而且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同学合作探究才能够完成。
2.围绕合作探究过程,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动态生成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容器,学生成了学习的被动者,完全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活力。这样的教学是一种静态,学生的学习完全受到了压制。这样的教学,一方面,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容易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不利于他们学习。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认为,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作用,应该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探寻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的方法。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学生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兴趣,而且能够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生成。对此,英语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学习过程之中,呈现出动态的发展特色:(1)小组成员的学习思想应该始终处于一种高度活跃的状态;(2)强调思维的探索过程,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3)学生的多种学习感官的综合协调,以确保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3.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培养其学习情感
新课程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对此,笔者认为,在英语合作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和不断创新的理念意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活自身的学习激情和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高一英语模块1 Unit 1 “School Life”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围绕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情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1)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school?(2)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 school life?(3)建议学生运用an enjoyable experience,best friends,It’s good for...等词组写一段对学校生活认识的文章。由此可见,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更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正确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教学文本内容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要求,按照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原则,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
[2]王丽萍.外语教学如何进入交际互动课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
[3]俞唐.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Project-Based Learning[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10).
[4]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评论,2001,(2).
[5]宋雪东.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4).
1.注重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增强其英语语感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离不开人的正确思维和恰当表达。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一方面,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敏锐感知程度,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理解感悟英语的跨文化特色和语言表达习惯。
新课程英语教学强调了以“学生学习发展需要,提高综合素养”的教学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就是要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权利,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自身学习潜能。这样的合作探究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生成一定的学习思维,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下同)模块3 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Period 2 “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教学过程中,为了激活学生英语学习思维,笔者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教学:(1)告诉学生怎样正确地阅读日记;(2)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并划出其中的不懂之处,建议学生进行同桌互相探究学习;(3)布置学习思考题:①What’s the mean of the article?②Can you tell us what happened to Pompeii in August 79 AD?③Do you think so Loulan was an important city about 2,000 years ago?④What’s the mean of the last sentence?学生在这样学习思维的指引下,不仅要主动阅读文本,
而且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同学合作探究才能够完成。
2.围绕合作探究过程,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动态生成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容器,学生成了学习的被动者,完全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活力。这样的教学是一种静态,学生的学习完全受到了压制。这样的教学,一方面,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容易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不利于他们学习。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认为,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作用,应该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探寻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的方法。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学生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兴趣,而且能够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生成。对此,英语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学习过程之中,呈现出动态的发展特色:(1)小组成员的学习思想应该始终处于一种高度活跃的状态;(2)强调思维的探索过程,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3)学生的多种学习感官的综合协调,以确保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3.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培养其学习情感
新课程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对此,笔者认为,在英语合作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和不断创新的理念意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活自身的学习激情和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高一英语模块1 Unit 1 “School Life”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围绕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情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1)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school?(2)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 school life?(3)建议学生运用an enjoyable experience,best friends,It’s good for...等词组写一段对学校生活认识的文章。由此可见,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更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正确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教学文本内容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要求,按照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原则,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
[2]王丽萍.外语教学如何进入交际互动课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
[3]俞唐.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Project-Based Learning[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10).
[4]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评论,2001,(2).
[5]宋雪东.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