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平时的幼儿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的脾气十分的倔强,不管什么时候,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他想做什么,如果不能满足,就会哭闹不止。跟家长沟通了解一下,才发现在家里这些孩子也是这样,一不順心就胡搅蛮缠,直到满足他的要求才会停止。虽然说,孩子的性格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孩子的这种“倔强”,并不是完全的天生,这跟家庭平时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应对;孩子;倔强
一、孩子“倔强”形成的原因
首先,由于孩子的年龄比较小,所以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他要什么就尽量满足他,这样也图个太平,孩子就不会再哭闹了。然而,家长的这种“宽宏大量”却给了一个孩子不好的信号。孩子认为,只要我哭闹一下,大人就会妥协,我的愿望就会实现。长此以往,孩子的这种倔强性格,就在家长的慢慢“培养”中逐渐形成了。
其次,因为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平时都是由爷爷奶奶来带,隔了一代,爷爷奶奶视孩子为宝,从宠爱到溺爱,爱到没有底线,只要孩子需要,恨不得一百个满足。当然,有的也是因为怕孩子的哭闹影响到和儿子儿媳之间的关系,迫不得已而为之。那么长此以往的结果是什么?孩子变得自私,任性,唯我独尊,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表现出无理的“倔强”。
第三,跟孩子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不能否认遗传等先天因素,有的孩子天生就带有一种倔强的性格,但这种天性只是有表征,有倾向,一般不会非常严重。
二、如何巧对孩子的“倔强”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很多时候,孩子的表现已经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年龄小,而忽视对他的正面管教。“小”不是不守规矩的理由。那么,面对这种“倔强”的熊孩子,家长、老师又该怎么做呢?
(一)给孩子讲清道理。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讲,在他们的脑海中只有“我想做什么”或者“我不想做什么”,他们不会追问“为什么要做”或者“为什么不做”。那么作为老师、家长,要让孩子说出做或者不做的理由,要学会讲道理,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他就知道判断是非的标准,懂得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老师、家长在肯定或者否定孩子的行为时,也要讲清理由,让孩子明白道理。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变得理智,不太会倔强。例如,有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玩具,就想玩,而别人又不给,所以要么去抢,要么就哭闹不停,这时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就要教孩子换位思考,如果别人抢你的玩具,你怎么样?让孩子懂得即使自己喜欢也不能去影响别人。
(二)给孩子制定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则从小就要培养,从小就应该有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比如,孩子喜欢看电视,那么怎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看电视?事先跟孩子讲清楚:学校的作业完成以后再看电视,晚上八点半必须离开电视开始洗漱睡觉。因为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看电视必须完成作业后才可以,为了保证睡眠时间,八点半看电视必须结束,同时,让孩子明白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关心和爱护。规则一旦制定了,那么就必须遵照执行,家长不能够一会儿严格要求,一会儿又算了让他多看一会儿,如果这样的话,孩子就不会遵守规则,慢慢的就会蛮不讲理,变得倔强。
(三)家长不轻易妥协。如果觉得这个事不能做,那就绝对不允许孩子去做,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图一时太平而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的话,孩子以后会变本加厉,不达目的不罢休,就会越来越倔强。家长一定要言出必行,更不能向孩子求饶,父母的哀求只能让孩子变得理直气壮,更加任性,不可理喻。例如,有的孩子特别挑食,中午吃饭说不饿,不想吃饭,那家长就应该讲,你不吃可以,但其它什么都不能吃。那么,即便到了下午孩子说肚子饿想吃东西,你也不要给他吃,要吃就到晚饭再吃。不管孩子怎么闹,你都要坚持原则,几次下来,你看孩子饭还吃不吃。有时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你就让他闹,适当隔离不理他,冷处理,等他情绪平静下来再跟他好好讲。让他知道,不行的事情就是不行,哭闹是没有用的,只能让自己难堪。
(四)接受必要的惩罚。惩罚也是教育中必要的手段,孩子做错了事,如果家长不采取一些措施,孩子就觉得无所谓,对犯错就没有敬畏。小时候家长不能很好地管教,那么最终社会也会帮你管教。孩子犯错总会有的,但一定要他长记性,尽量不再犯同样的错,通过家长的惩罚,最终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当然,惩罚的手段很多,我们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人格,惩罚的力度要适当。例如,可以减少娱乐活动时间,可以适当面壁思过等。
(五)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时孩子的倔强,可能是家长的问题,因为家长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例如有的家长让孩子去学习一些文体艺术项目,自己喜欢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似乎孩子在完成父母小时候没有实现的梦想。而家长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家长喜欢的,孩子未必喜欢。所以作为家长,平时可以和孩子多沟通,多了解孩子的特点和爱好,在有些方面我们也要听从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学孩子喜欢的东西。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有心,多了解孩子,就能巧妙应对孩子的倔强。
参考文献
[1]危太云的《倔强孩子的成因及对策》 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幼儿教育
(作者单位:昆山市开发区蓬朗幼儿园)
关键词:应对;孩子;倔强
一、孩子“倔强”形成的原因
首先,由于孩子的年龄比较小,所以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他要什么就尽量满足他,这样也图个太平,孩子就不会再哭闹了。然而,家长的这种“宽宏大量”却给了一个孩子不好的信号。孩子认为,只要我哭闹一下,大人就会妥协,我的愿望就会实现。长此以往,孩子的这种倔强性格,就在家长的慢慢“培养”中逐渐形成了。
其次,因为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平时都是由爷爷奶奶来带,隔了一代,爷爷奶奶视孩子为宝,从宠爱到溺爱,爱到没有底线,只要孩子需要,恨不得一百个满足。当然,有的也是因为怕孩子的哭闹影响到和儿子儿媳之间的关系,迫不得已而为之。那么长此以往的结果是什么?孩子变得自私,任性,唯我独尊,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表现出无理的“倔强”。
第三,跟孩子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不能否认遗传等先天因素,有的孩子天生就带有一种倔强的性格,但这种天性只是有表征,有倾向,一般不会非常严重。
二、如何巧对孩子的“倔强”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很多时候,孩子的表现已经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年龄小,而忽视对他的正面管教。“小”不是不守规矩的理由。那么,面对这种“倔强”的熊孩子,家长、老师又该怎么做呢?
(一)给孩子讲清道理。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讲,在他们的脑海中只有“我想做什么”或者“我不想做什么”,他们不会追问“为什么要做”或者“为什么不做”。那么作为老师、家长,要让孩子说出做或者不做的理由,要学会讲道理,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他就知道判断是非的标准,懂得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老师、家长在肯定或者否定孩子的行为时,也要讲清理由,让孩子明白道理。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变得理智,不太会倔强。例如,有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玩具,就想玩,而别人又不给,所以要么去抢,要么就哭闹不停,这时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就要教孩子换位思考,如果别人抢你的玩具,你怎么样?让孩子懂得即使自己喜欢也不能去影响别人。
(二)给孩子制定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则从小就要培养,从小就应该有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比如,孩子喜欢看电视,那么怎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看电视?事先跟孩子讲清楚:学校的作业完成以后再看电视,晚上八点半必须离开电视开始洗漱睡觉。因为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看电视必须完成作业后才可以,为了保证睡眠时间,八点半看电视必须结束,同时,让孩子明白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关心和爱护。规则一旦制定了,那么就必须遵照执行,家长不能够一会儿严格要求,一会儿又算了让他多看一会儿,如果这样的话,孩子就不会遵守规则,慢慢的就会蛮不讲理,变得倔强。
(三)家长不轻易妥协。如果觉得这个事不能做,那就绝对不允许孩子去做,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图一时太平而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的话,孩子以后会变本加厉,不达目的不罢休,就会越来越倔强。家长一定要言出必行,更不能向孩子求饶,父母的哀求只能让孩子变得理直气壮,更加任性,不可理喻。例如,有的孩子特别挑食,中午吃饭说不饿,不想吃饭,那家长就应该讲,你不吃可以,但其它什么都不能吃。那么,即便到了下午孩子说肚子饿想吃东西,你也不要给他吃,要吃就到晚饭再吃。不管孩子怎么闹,你都要坚持原则,几次下来,你看孩子饭还吃不吃。有时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你就让他闹,适当隔离不理他,冷处理,等他情绪平静下来再跟他好好讲。让他知道,不行的事情就是不行,哭闹是没有用的,只能让自己难堪。
(四)接受必要的惩罚。惩罚也是教育中必要的手段,孩子做错了事,如果家长不采取一些措施,孩子就觉得无所谓,对犯错就没有敬畏。小时候家长不能很好地管教,那么最终社会也会帮你管教。孩子犯错总会有的,但一定要他长记性,尽量不再犯同样的错,通过家长的惩罚,最终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当然,惩罚的手段很多,我们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人格,惩罚的力度要适当。例如,可以减少娱乐活动时间,可以适当面壁思过等。
(五)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时孩子的倔强,可能是家长的问题,因为家长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例如有的家长让孩子去学习一些文体艺术项目,自己喜欢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似乎孩子在完成父母小时候没有实现的梦想。而家长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家长喜欢的,孩子未必喜欢。所以作为家长,平时可以和孩子多沟通,多了解孩子的特点和爱好,在有些方面我们也要听从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学孩子喜欢的东西。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有心,多了解孩子,就能巧妙应对孩子的倔强。
参考文献
[1]危太云的《倔强孩子的成因及对策》 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幼儿教育
(作者单位:昆山市开发区蓬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