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物馆肩负文化传承的重任,教育作为其基本功能之一,为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想理念的提出,博物馆向网络化、教育化、智慧化的发展进程迈进,提升了博物馆的服务质量,以博物馆助力教育的发展,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博物馆与教育共同发展。对此,文章立足于博物馆教育内涵与特性,分析“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发展现状,论述“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博物馆;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
0 引言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益性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机构,借助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社会性教育活动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博物馆教育面临新机遇,实现了博物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的构建,并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推进博物馆的创新发展。因此,博物馆在发展中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推进博物馆向教育、文化、网络方向的发展,优化博物馆组织机构模式,凸显博物馆教育性、网络性发展趋势,继而实现博物馆的“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构建。
1 博物馆教育概述
“博物馆是一种常设性的公益机构”,我国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兼具文化性、教育性、科研性、浏览性等功能。同时,博物馆对地方文化、习俗、历史等信息具有传承的功效。相较学校的教育模式,博物馆教育是一种非学历型教育形式。博物馆之所以在时代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因博物馆的教育观念与思维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更新的,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文化性、教育性。博物馆教育是以公众观赏藏品的模式传播相关知识的,通过观赏藏品,激发人们对藏品背后文化以及历史信息的挖掘,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在当代教育发展历程中,博物馆与教育相融合,大力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以此满足人们对博物馆教育的多元化需要。例如,博物馆开展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教育、亲子教育等,从不同的受众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受众更好地掌握文化和接受教育。
2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现状
博物馆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衍生出“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为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拓宽了路径,实现了博物馆教育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凸显出博物馆教育的发展形势。当前“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的提出,使多数博物馆能够与时俱进,推进博物馆教育向“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并且构建“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以此实现博物馆与时俱进地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在博物馆发展领域不断地融入与渗透,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模式。
2.1 拓宽“互联网+博物馆教育”阵地
博物馆践行“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要打破以往博物馆教育思维模式,拓宽博物馆的文化教育路径,推进博物馆信息资源的共享,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为导向,构建“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大数据库,将馆内的藏品信息資源分批录入到互联网平台中,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在博物馆中落地实施,便于公众获取博物馆藏品信息资源,使公众对博物馆藏品信息具有全面性的了解,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综上所述,博物馆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的实施,能够拓宽博物馆的文化教育路径,使博物馆不仅能够在实体的场馆中开展藏品教育活动,也能够在网络平台中开展藏品教育工作,使人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教育资源信息。
2.2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资源呈现的多样性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践行“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能够使博物馆资源信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以往博物馆教育模式中,多运用口述的形式向人们传递藏品信息,这种形式虽然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过于单一化,不能满足人们对藏品信息的认知以及获取渠道多元化的需要。博物馆向“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方向发展,就能够依托于网络平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藏品信息资源以多种形式呈现。例如,博物馆的藏品信息资源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呈现,同时藏品信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更能够促进人们对藏品的认知和了解,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能推进博物馆教育的有效开展,实现博物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构建价值。
2.3 实现“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共享
博物馆要践行“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就必须构建“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下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融媒体时代来临,依托融媒体平台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多路径、多途径共享。例如,在“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的践行过程中,人们可以借助博物馆的大数据库获取博物馆藏品信息,通过浏览信息,可以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传播与分享,比如分享到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实现博物馆藏品的多路径分享模式,以此吸引较多的人参与到“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工作中,进而促成博物馆良好的发展趋势。同时,博物馆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新引入的藏品及信息及时传播,吸引公众,使博物馆教育职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凸显“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在博物馆中的践行价值。
3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方向
3.1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向社会性转变
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应坚定“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方向,而“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本身也凸显出教育工作的社会性特点,其符合个体终身教育的特性。对于开展个体终身教育,其教育平台不仅要依赖学校的教育路径,也要发挥博物馆的育人性,以博物馆的教育优势延续学校教育模式,使个体在博物馆教育平台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博物馆作为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场所,应将教育公众作为博物馆功能的重心,以教育路径赢得公众的青睐与参与,其在公众的支持下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因此,博物馆的“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模式需要向社会性转变,以个体的终身教育为基础,借助“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平台,向人们传递相关的博物馆教育信息,形成良好的教育趋势,继而为人们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同时,针对学校教育而言,博物馆也是一种社会性实践活动,也吸引学生群体融入其中,博物馆应发挥社会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助力于学校教育的教学发展,帮助学生成才。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需要向社会发展,助力社会公众及学生群体的教育,助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平台。 3.2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向主体性转变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活动场所,可以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并且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满足不同群体对博物馆教育的需要。社会公众的层次多样,包含有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工人群体等,这些都是博物馆所服务的对象。因此,博物馆在“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历程中,需要转变以往的服务工作模式,使“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向主体性方向转变,尊重社会公众,根据社会公众所在的群体层次开展多元化的博物馆教育活动。例如,根据学生群体的特征开展民族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只有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树立主体性的服务思想,才能够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更好地发展,达到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真谛。
4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路径
4.1 树立“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
在博物馆发展历程中,应意识到“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内涵及发展优势,转变以往的思维模式,树立“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模式推进博物馆的创新发展。
首先,博物馆应意识到自身向“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树立新的博物馆教育思维模式,推进博物馆教育模式与先进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打造“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在博物馆中的实施。
其次,应根据“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积极构建“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数据库。根据“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打造“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数据库,实现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模式,并推进博物馆藏品的网络化分享模式,吸引较多的受众参与其中。
最后,提升博物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服务质量,强化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助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工作模式,进而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在博物馆工作中的时效性,使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受众面和服务范围更加广泛,进而提升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水平。
4.2 重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营销
博物馆在坚定“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营销模式,吸引较多的受众参与其中。博物馆应以多元化的营销手段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工作模式的开展,营销的有效性一方面体现在营销手段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产品上,只有有价值的产品才能够进行营销。在“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营销模式中,应重视博物馆品牌的树立与构建。在博物馆品牌的树立与构建过程中,应立足于博物馆服务模式和教育模式,为受众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以此扩大受众面,使博物馆教育受到更多人的青睐,打造良好的博物馆品牌形象。在“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模式中,要加强对受众面进行分析,根据受众面的不同实施多元化的营销手段。例如,根据学生群体的特征,打造与学校教育相适应的博物馆教育体系,博物馆作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可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博物馆应参考学校教育模式,主动与学校交流,听取学校建议,使“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更加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根据社会人士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博物馆网络服务模式,提升公众满意度,促进博物馆的全面发展。
4.3 实现“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灵活性
博物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方向需要灵活多变,以此彰显“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实施价值。博物馆在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建设中,应以灵活多变的博物馆活动模式,推进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在发展历程中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为导向,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比如开展微信线上主题讨论活动,对博物馆参观公众进行分类,并按层次进行划分,根据各参观公众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同时,“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形式,是博物馆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趋势,博物馆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为导向,开展人机互动的线上线下交流讨论活动,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为依托,对相关的藏品及历史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分析,以求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5 结语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研究十分必要,有助于转变博物馆的发展方向,推进博物馆向教育化、智慧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并构建博物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助力于博物馆的创新发展。因此,在博物馆发展历程中,应重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进程,树立“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明确博物馆的发展方向,融入创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寻“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落地实施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洪晓静.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如何设计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以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例[J].中國民族博览,2020(14):200-202.
[2]李红.“直播+博物馆”发展模式文化价值研究—以故宫博物院2020年清明小长假首次网络直播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14):73-75.
[3]黄鹤,王成成,李艾,等.论博物馆教育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82-86.
[4]胡丹妮.浅谈博物馆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更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J].公众文艺,2019(3):51-52.
[5]孙琦,张生汉.互联网+时代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发展研究—以黄河博物馆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3):95-96.
[6]陈文哲.利用新媒体架接典藏与观众的教育桥梁—以广东美术馆“画说馆藏”公共教育项目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8(3):108-109.
关键词:“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博物馆;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
0 引言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益性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机构,借助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社会性教育活动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博物馆教育面临新机遇,实现了博物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的构建,并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推进博物馆的创新发展。因此,博物馆在发展中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推进博物馆向教育、文化、网络方向的发展,优化博物馆组织机构模式,凸显博物馆教育性、网络性发展趋势,继而实现博物馆的“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构建。
1 博物馆教育概述
“博物馆是一种常设性的公益机构”,我国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兼具文化性、教育性、科研性、浏览性等功能。同时,博物馆对地方文化、习俗、历史等信息具有传承的功效。相较学校的教育模式,博物馆教育是一种非学历型教育形式。博物馆之所以在时代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因博物馆的教育观念与思维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更新的,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文化性、教育性。博物馆教育是以公众观赏藏品的模式传播相关知识的,通过观赏藏品,激发人们对藏品背后文化以及历史信息的挖掘,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在当代教育发展历程中,博物馆与教育相融合,大力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以此满足人们对博物馆教育的多元化需要。例如,博物馆开展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教育、亲子教育等,从不同的受众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受众更好地掌握文化和接受教育。
2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现状
博物馆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衍生出“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为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拓宽了路径,实现了博物馆教育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凸显出博物馆教育的发展形势。当前“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的提出,使多数博物馆能够与时俱进,推进博物馆教育向“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并且构建“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以此实现博物馆与时俱进地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在博物馆发展领域不断地融入与渗透,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模式。
2.1 拓宽“互联网+博物馆教育”阵地
博物馆践行“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要打破以往博物馆教育思维模式,拓宽博物馆的文化教育路径,推进博物馆信息资源的共享,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为导向,构建“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大数据库,将馆内的藏品信息資源分批录入到互联网平台中,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在博物馆中落地实施,便于公众获取博物馆藏品信息资源,使公众对博物馆藏品信息具有全面性的了解,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综上所述,博物馆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的实施,能够拓宽博物馆的文化教育路径,使博物馆不仅能够在实体的场馆中开展藏品教育活动,也能够在网络平台中开展藏品教育工作,使人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教育资源信息。
2.2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资源呈现的多样性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践行“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能够使博物馆资源信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以往博物馆教育模式中,多运用口述的形式向人们传递藏品信息,这种形式虽然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过于单一化,不能满足人们对藏品信息的认知以及获取渠道多元化的需要。博物馆向“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方向发展,就能够依托于网络平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藏品信息资源以多种形式呈现。例如,博物馆的藏品信息资源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呈现,同时藏品信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更能够促进人们对藏品的认知和了解,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能推进博物馆教育的有效开展,实现博物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构建价值。
2.3 实现“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共享
博物馆要践行“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就必须构建“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下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融媒体时代来临,依托融媒体平台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多路径、多途径共享。例如,在“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的践行过程中,人们可以借助博物馆的大数据库获取博物馆藏品信息,通过浏览信息,可以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传播与分享,比如分享到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实现博物馆藏品的多路径分享模式,以此吸引较多的人参与到“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工作中,进而促成博物馆良好的发展趋势。同时,博物馆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新引入的藏品及信息及时传播,吸引公众,使博物馆教育职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凸显“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在博物馆中的践行价值。
3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方向
3.1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向社会性转变
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应坚定“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方向,而“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本身也凸显出教育工作的社会性特点,其符合个体终身教育的特性。对于开展个体终身教育,其教育平台不仅要依赖学校的教育路径,也要发挥博物馆的育人性,以博物馆的教育优势延续学校教育模式,使个体在博物馆教育平台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博物馆作为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场所,应将教育公众作为博物馆功能的重心,以教育路径赢得公众的青睐与参与,其在公众的支持下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因此,博物馆的“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模式需要向社会性转变,以个体的终身教育为基础,借助“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平台,向人们传递相关的博物馆教育信息,形成良好的教育趋势,继而为人们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同时,针对学校教育而言,博物馆也是一种社会性实践活动,也吸引学生群体融入其中,博物馆应发挥社会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助力于学校教育的教学发展,帮助学生成才。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需要向社会发展,助力社会公众及学生群体的教育,助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平台。 3.2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向主体性转变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活动场所,可以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并且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满足不同群体对博物馆教育的需要。社会公众的层次多样,包含有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工人群体等,这些都是博物馆所服务的对象。因此,博物馆在“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历程中,需要转变以往的服务工作模式,使“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向主体性方向转变,尊重社会公众,根据社会公众所在的群体层次开展多元化的博物馆教育活动。例如,根据学生群体的特征开展民族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只有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树立主体性的服务思想,才能够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更好地发展,达到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真谛。
4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路径
4.1 树立“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
在博物馆发展历程中,应意识到“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内涵及发展优势,转变以往的思维模式,树立“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模式推进博物馆的创新发展。
首先,博物馆应意识到自身向“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树立新的博物馆教育思维模式,推进博物馆教育模式与先进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打造“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在博物馆中的实施。
其次,应根据“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积极构建“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数据库。根据“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打造“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数据库,实现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模式,并推进博物馆藏品的网络化分享模式,吸引较多的受众参与其中。
最后,提升博物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服务质量,强化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助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工作模式,进而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在博物馆工作中的时效性,使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受众面和服务范围更加广泛,进而提升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水平。
4.2 重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营销
博物馆在坚定“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营销模式,吸引较多的受众参与其中。博物馆应以多元化的营销手段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工作模式的开展,营销的有效性一方面体现在营销手段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产品上,只有有价值的产品才能够进行营销。在“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营销模式中,应重视博物馆品牌的树立与构建。在博物馆品牌的树立与构建过程中,应立足于博物馆服务模式和教育模式,为受众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以此扩大受众面,使博物馆教育受到更多人的青睐,打造良好的博物馆品牌形象。在“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模式中,要加强对受众面进行分析,根据受众面的不同实施多元化的营销手段。例如,根据学生群体的特征,打造与学校教育相适应的博物馆教育体系,博物馆作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可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博物馆应参考学校教育模式,主动与学校交流,听取学校建议,使“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更加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根据社会人士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博物馆网络服务模式,提升公众满意度,促进博物馆的全面发展。
4.3 实现“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灵活性
博物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方向需要灵活多变,以此彰显“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实施价值。博物馆在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建设中,应以灵活多变的博物馆活动模式,推进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在发展历程中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为导向,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比如开展微信线上主题讨论活动,对博物馆参观公众进行分类,并按层次进行划分,根据各参观公众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同时,“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形式,是博物馆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趋势,博物馆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为导向,开展人机互动的线上线下交流讨论活动,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为依托,对相关的藏品及历史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分析,以求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5 结语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研究十分必要,有助于转变博物馆的发展方向,推进博物馆向教育化、智慧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并构建博物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体系,助力于博物馆的创新发展。因此,在博物馆发展历程中,应重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发展进程,树立“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思维,明确博物馆的发展方向,融入创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寻“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落地实施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洪晓静.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如何设计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以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例[J].中國民族博览,2020(14):200-202.
[2]李红.“直播+博物馆”发展模式文化价值研究—以故宫博物院2020年清明小长假首次网络直播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14):73-75.
[3]黄鹤,王成成,李艾,等.论博物馆教育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82-86.
[4]胡丹妮.浅谈博物馆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更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J].公众文艺,2019(3):51-52.
[5]孙琦,张生汉.互联网+时代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发展研究—以黄河博物馆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3):95-96.
[6]陈文哲.利用新媒体架接典藏与观众的教育桥梁—以广东美术馆“画说馆藏”公共教育项目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8(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