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青海高原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显著性差异。差异的形成与他们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建议:重视和强化对青海高校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工作,加强体质和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
关键词:青海高原;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0-1378-03
本研究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规定的测试方法,由专业测试人员对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民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其成因,旨在探讨青海高原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规律及特点,为进一步研究他们的体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参加2005年青海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10 737名各民族大学生中随机选取1 6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学生800名(男生400名,女生400名)、藏族学生240名(男生120名,女生120名)、回族学生240名(男生120名,女生120名)、土族学生120名(男生60名,女生60名)、撒拉族学生120名(男生60名,女生60名)、蒙古族学生120名(男生60名,女生60名)。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0±1.3岁。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
2结果
2.1身体形态比较表1、2显示:藏族男女大学生的身高均值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1);回族男生略高于全省均值(P<0.05),土族女生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大学生的身高均值与全省平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全省均值相比,藏族男女大学生的体重均值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蒙古族男女生略高于全省均值(P<0.05),土族男生明显低于全省均值(P<0.01),回族女生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这一现象表明,青海省各民族大学生间的体重发育水平不均衡;通过对青海各民族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进行比较后发现(表3、4),青海各民族男大学生较低体重组所占比例较高(依次为:回族62.92%、土族60.27%、撒拉族53.78%、汉族54.9%、藏族36.84%、蒙古族30.77%),其次是正常体重组,再次是肥胖组、营养不良组和超重组;而女大学生正常体重组所占比例较高。从总体上看,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男大学生。
2.2身体机能的比较台阶指数是动态反映个体或群体心肺功能的测试指标。表5、6的测试结果提示,青海各民族大学生中,除藏族女生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外,其他各民族大学生的台阶指数均值与全省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藏族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蒙古族男女生略高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男女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的差异(P>0.05)。肺活量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密切相关,在成年人阶段,身高的影响则明显减弱,体重成为影响肺活量水平的主要体格发育指标。一般来说,体重越重的成年男女,其肺活量应该越高,但是肺活量中有很大部分用作身体为克服自身负荷而表现出的生理性代偿。因此,本研究用肺活量体重指数来校正,使肺活量更能反映个体或群体肺功能的变化。从表5、6的结果可以看出,除了撒拉族女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全省均值外(P<0.01),其他各民族男女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的差异(P>0.05)。
2.3身体素质的比较统计结果表明(表7),藏族男大学生的握力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蒙古族男大学生握力略高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用握力体重指数来校正,使握力更能反映个体或群体上肢肌肉力量的变化。从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撒拉族男大学生该指数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
仰卧起坐是用来测定女生腰腹部肌肉群连续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表8显示:汉族女生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而藏族、土族明显低于全省均值(P<0.01),回族、撒拉族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表明,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四个民族的女大学生腰腹部肌肉群连续工作的能力较差,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立定跳远是衡量人体弹跳能力的指标。表7、8的结果表明:藏族男女大学生的立定跳远均值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而撒拉族男女生明显低于全省均值(P<0.01),回族男女生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3.1饮食结构对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1) 身高和体重是研究体质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藏族、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这些民族世居高原,养成了日常膳食中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的饮食习惯,食品主要有糌粑、酥油、奶茶、牛、羊肉、血肠等,很少吃蔬菜和水果[1],这种饮食结构极易导致体重的增加。而汉族、回族、撒拉族、土族等民族在饮食结构上以粮谷类和蔬菜水果为主,对于肉类的摄入量远没有藏族、蒙古族那样大,因此,超重和肥胖者明显低于藏族和蒙古族,较低体重者所占比例较大。回族、撒拉族大学生多部分来自农业区,他们的饮食结构较为单一,食物种类以粮谷类和蔬菜、水果类居多,对肉类的摄入量相对较少,因此,对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量较低,因此,对肌肉的生长发育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回族、撒拉族大学生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根据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9月是教徒斋戒的月份,每日破晓至日落这段时间禁止饮食。青海的回族、撒拉族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仍然严格遵守着"闭斋"的教义。对于大学生来说,斋戒对他们的意志磨练有其积极的一面[2],但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则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易引起体力不支和素质水平的下降以及体重的偏低等现象。当然,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有很多生活方式也是值得提倡的,如饮食节制、多吃蔬菜水果、注意卫生和禁止吸烟与饮酒等生活方式,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体型(撒拉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得分普遍较高)。同时,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患病率也明显低于其他各民族大学生[3]。由此表明,青海各民族大学生间体重的差异与各民族特有的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为此,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加强营养学知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营养保健意识和必要的营养学知识水平;膳食过程中应根据高原环境的具体特点做到合理营养,均衡膳食,足量获取各种营养素。这样既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也能有效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健康发展。
2) 从身体素质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藏族与蒙古族男大学生的上肢力量好于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撒拉族男大学生的上肢力量略低于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汉族女大学生的仰卧起坐具有明显优势,藏族男女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各民族大学生。研究表明,肌肉横断面的大小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要生理学指标,肌肉横断面的大小则是由肌纤维数量决定的。藏族、蒙古族大学生日常饮食中习惯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因此他们的必需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的摄入量较高,为肌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储备。
3.2海拔高度对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肺活量是反映呼吸系统机能的生理指标。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藏族、蒙古族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水平高于其他民族大学生,而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大学生之间的肺活量水平基本一致。这一结果与各民族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理论上认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氧分压下降,人体通气量增大,肺容积和肺活量增大效应是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积极的适应[4]。藏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平均海拔高度为4 000 m左右的地区;蒙古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平均海拔高度在3 000 m以上,而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平均海拔2 000 m左右的地区[1]。由于藏族和蒙古族大学生所处环境的海拔高度高于其他各民族大学生所处环境的海拔高度,致使他们的肺活量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大学生的肺活量水平。
3.3生活习惯对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1) 据调查,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大学生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大学生信仰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大学生不吸烟、不饮酒,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其体质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藏传佛教对吸烟和饮酒没有过多的禁忌,因此,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大学生中吸烟者和饮酒者数量较多,这种生活习惯对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影响较大。
2) 藏族、蒙古族属游牧民族,他们自幼就喜欢骑马、射箭、摔跤等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藏族和蒙古族大学生更喜欢参与刺激性、挑战性和对抗性较强的球类及其他项目的锻炼,这对提高他们的体质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3) 调查中还发现,藏族、蒙古族、土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情有独钟。这三个民族的传统舞蹈极具特色,在中华民族舞蹈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回族、撒拉族除部分地区有一些婚俗舞蹈外,歌舞文化相对贫乏、单调,在有些地区,舞蹈活动还受到禁锢[5]。因此,藏族、蒙古族、土族三个民族的大学生对参加民族舞蹈的锻炼积极性较高,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中也引进了民族舞蹈,不但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也极大地提高了藏族、蒙古族、土族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他们的体质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1) 青海各民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具有较为明显的规律和特点。他们的身高发育状况良好,尤其是藏族和蒙古族男女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各民族男大学生较低体重组所占比例较高,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男大学生。
2) 身体机能方面,各民族大学生的肺活量和台阶指数测试结果良好,特别是藏族和蒙古族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3) 身体素质方面,藏族与蒙古族男大学生的上肢力量好于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而撒拉族男大学生的上肢力量略低于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汉族女大学生的仰卧起坐具有明显优势,而藏族男女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各民族大学生。
4.2建议1) 重视和强化对青海高校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工作,为体质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奠定理论基础。督促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因素,如不合理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中的不合理现象等,最终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改正长期以来已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并且真正认识到努力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2) 加强体质和健康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促使他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胡永科.中国西部概览-青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5:11-12.
[2] http://www.nmqq.gov.cn/kwl/200402/42j03.htm.
[3] 肖芒.论伊斯兰教饮食习俗对回族穆斯林健康的影响[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82-86.
[4] 酒井秋男,等.高原习服的生理机制[J].青海体育科技,1988(1):74-87.
[5] 马盛德.西北地区回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民间婚俗舞蹈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4(1):189-196.
[6] 吴俊心.论生活方式对我国居民体质与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2002(8):50-53.第30卷第10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青海高原;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0-1378-03
本研究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规定的测试方法,由专业测试人员对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民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其成因,旨在探讨青海高原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规律及特点,为进一步研究他们的体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参加2005年青海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10 737名各民族大学生中随机选取1 6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学生800名(男生400名,女生400名)、藏族学生240名(男生120名,女生120名)、回族学生240名(男生120名,女生120名)、土族学生120名(男生60名,女生60名)、撒拉族学生120名(男生60名,女生60名)、蒙古族学生120名(男生60名,女生60名)。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0±1.3岁。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
2结果
2.1身体形态比较表1、2显示:藏族男女大学生的身高均值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1);回族男生略高于全省均值(P<0.05),土族女生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大学生的身高均值与全省平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全省均值相比,藏族男女大学生的体重均值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蒙古族男女生略高于全省均值(P<0.05),土族男生明显低于全省均值(P<0.01),回族女生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这一现象表明,青海省各民族大学生间的体重发育水平不均衡;通过对青海各民族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进行比较后发现(表3、4),青海各民族男大学生较低体重组所占比例较高(依次为:回族62.92%、土族60.27%、撒拉族53.78%、汉族54.9%、藏族36.84%、蒙古族30.77%),其次是正常体重组,再次是肥胖组、营养不良组和超重组;而女大学生正常体重组所占比例较高。从总体上看,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男大学生。
2.2身体机能的比较台阶指数是动态反映个体或群体心肺功能的测试指标。表5、6的测试结果提示,青海各民族大学生中,除藏族女生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外,其他各民族大学生的台阶指数均值与全省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藏族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蒙古族男女生略高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男女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的差异(P>0.05)。肺活量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密切相关,在成年人阶段,身高的影响则明显减弱,体重成为影响肺活量水平的主要体格发育指标。一般来说,体重越重的成年男女,其肺活量应该越高,但是肺活量中有很大部分用作身体为克服自身负荷而表现出的生理性代偿。因此,本研究用肺活量体重指数来校正,使肺活量更能反映个体或群体肺功能的变化。从表5、6的结果可以看出,除了撒拉族女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全省均值外(P<0.01),其他各民族男女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的差异(P>0.05)。
2.3身体素质的比较统计结果表明(表7),藏族男大学生的握力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蒙古族男大学生握力略高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用握力体重指数来校正,使握力更能反映个体或群体上肢肌肉力量的变化。从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撒拉族男大学生该指数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
仰卧起坐是用来测定女生腰腹部肌肉群连续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表8显示:汉族女生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而藏族、土族明显低于全省均值(P<0.01),回族、撒拉族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表明,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四个民族的女大学生腰腹部肌肉群连续工作的能力较差,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立定跳远是衡量人体弹跳能力的指标。表7、8的结果表明:藏族男女大学生的立定跳远均值明显高于全省均值(P<0.01),而撒拉族男女生明显低于全省均值(P<0.01),回族男女生略低于全省均值(P<0.05),其他各民族大学生的该项指标与全省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3.1饮食结构对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1) 身高和体重是研究体质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藏族、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这些民族世居高原,养成了日常膳食中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的饮食习惯,食品主要有糌粑、酥油、奶茶、牛、羊肉、血肠等,很少吃蔬菜和水果[1],这种饮食结构极易导致体重的增加。而汉族、回族、撒拉族、土族等民族在饮食结构上以粮谷类和蔬菜水果为主,对于肉类的摄入量远没有藏族、蒙古族那样大,因此,超重和肥胖者明显低于藏族和蒙古族,较低体重者所占比例较大。回族、撒拉族大学生多部分来自农业区,他们的饮食结构较为单一,食物种类以粮谷类和蔬菜、水果类居多,对肉类的摄入量相对较少,因此,对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量较低,因此,对肌肉的生长发育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回族、撒拉族大学生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根据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9月是教徒斋戒的月份,每日破晓至日落这段时间禁止饮食。青海的回族、撒拉族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仍然严格遵守着"闭斋"的教义。对于大学生来说,斋戒对他们的意志磨练有其积极的一面[2],但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则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易引起体力不支和素质水平的下降以及体重的偏低等现象。当然,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有很多生活方式也是值得提倡的,如饮食节制、多吃蔬菜水果、注意卫生和禁止吸烟与饮酒等生活方式,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体型(撒拉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得分普遍较高)。同时,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患病率也明显低于其他各民族大学生[3]。由此表明,青海各民族大学生间体重的差异与各民族特有的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为此,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加强营养学知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营养保健意识和必要的营养学知识水平;膳食过程中应根据高原环境的具体特点做到合理营养,均衡膳食,足量获取各种营养素。这样既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也能有效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健康发展。
2) 从身体素质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藏族与蒙古族男大学生的上肢力量好于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撒拉族男大学生的上肢力量略低于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汉族女大学生的仰卧起坐具有明显优势,藏族男女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各民族大学生。研究表明,肌肉横断面的大小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要生理学指标,肌肉横断面的大小则是由肌纤维数量决定的。藏族、蒙古族大学生日常饮食中习惯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因此他们的必需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的摄入量较高,为肌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储备。
3.2海拔高度对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肺活量是反映呼吸系统机能的生理指标。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藏族、蒙古族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水平高于其他民族大学生,而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大学生之间的肺活量水平基本一致。这一结果与各民族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理论上认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氧分压下降,人体通气量增大,肺容积和肺活量增大效应是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积极的适应[4]。藏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平均海拔高度为4 000 m左右的地区;蒙古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平均海拔高度在3 000 m以上,而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平均海拔2 000 m左右的地区[1]。由于藏族和蒙古族大学生所处环境的海拔高度高于其他各民族大学生所处环境的海拔高度,致使他们的肺活量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大学生的肺活量水平。
3.3生活习惯对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1) 据调查,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大学生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大学生信仰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大学生不吸烟、不饮酒,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其体质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藏传佛教对吸烟和饮酒没有过多的禁忌,因此,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大学生中吸烟者和饮酒者数量较多,这种生活习惯对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影响较大。
2) 藏族、蒙古族属游牧民族,他们自幼就喜欢骑马、射箭、摔跤等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藏族和蒙古族大学生更喜欢参与刺激性、挑战性和对抗性较强的球类及其他项目的锻炼,这对提高他们的体质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3) 调查中还发现,藏族、蒙古族、土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情有独钟。这三个民族的传统舞蹈极具特色,在中华民族舞蹈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回族、撒拉族除部分地区有一些婚俗舞蹈外,歌舞文化相对贫乏、单调,在有些地区,舞蹈活动还受到禁锢[5]。因此,藏族、蒙古族、土族三个民族的大学生对参加民族舞蹈的锻炼积极性较高,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中也引进了民族舞蹈,不但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也极大地提高了藏族、蒙古族、土族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他们的体质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1) 青海各民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具有较为明显的规律和特点。他们的身高发育状况良好,尤其是藏族和蒙古族男女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各民族男大学生较低体重组所占比例较高,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男大学生。
2) 身体机能方面,各民族大学生的肺活量和台阶指数测试结果良好,特别是藏族和蒙古族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3) 身体素质方面,藏族与蒙古族男大学生的上肢力量好于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而撒拉族男大学生的上肢力量略低于其他各民族男大学生。汉族女大学生的仰卧起坐具有明显优势,而藏族男女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各民族大学生。
4.2建议1) 重视和强化对青海高校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工作,为体质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奠定理论基础。督促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因素,如不合理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中的不合理现象等,最终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改正长期以来已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并且真正认识到努力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2) 加强体质和健康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促使他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胡永科.中国西部概览-青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5:11-12.
[2] http://www.nmqq.gov.cn/kwl/200402/42j03.htm.
[3] 肖芒.论伊斯兰教饮食习俗对回族穆斯林健康的影响[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82-86.
[4] 酒井秋男,等.高原习服的生理机制[J].青海体育科技,1988(1):74-87.
[5] 马盛德.西北地区回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民间婚俗舞蹈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4(1):189-196.
[6] 吴俊心.论生活方式对我国居民体质与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2002(8):50-53.第30卷第10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