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经济时代的教师产生了信仰危机,将严重影响学生乃至国家的健康发展。作为思想先行者的教师,在如此大社会背景下,更当塑造自己完美的信仰体系。
[关键词]时代 教师信仰 信仰塑造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严重的枪击事件,33人死亡。惨剧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学者利布雷斯库在关键时刻挺身堵住枪眼,为全班学生成功逃脱争取了宝贵时间。他只是一位客座教授,也非美国籍人,他甚至已经年过七旬……这些本可以成为他保全自己生命的托词,但是,他没有这样去做,他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教师信仰的最真、最善和最美,成为教师信仰的典范和楷模。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主张、主义极度推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即不完美者对于完美境界的永远憧憬和追求,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每个人都应有信仰,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需之。身教重于言教,体现教师信仰的日常言语和行为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
新时期中国的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上,其精神文明建设远在其后。金钱被当作信仰,可金钱只是一种物质,它没有思维和精神;而信仰是一种精神追求,所以金钱不可能成为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又怎能获得人生乐趣呢?在不少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混沌不清的大社会背景下,人们最终对自己的信仰产生迷茫,对人生产生迷惑,思想和行为随之出现混乱。教师毕竟不是圣贤,也食人间烟火,处于同时代的他们也有信仰危机,这将严重影响学生乃至国家的健康发展。
信仰对于当代教师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教师信仰的现状如何呢?我随机选取21-60岁不同年龄段的群体作为样本进行研究。本研究从杭州市10所学校随机抽取,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25份,回收率90.6%。在被调查的725人中,男315人,女410人。年龄分布:21-30岁231人,31-40岁242人,41-50岁184人,51-60岁68人。职业分布:小学215人,初中293人,高中217人。文化程度:中专32人,大专225人,本科及以上468人。其中有宗教信仰63人,占8.7%;无明显信仰225人,占31%;以金钱等物质为主要信仰135人,占18.6%;有社会信仰或精神信仰285人,占39.3%;其它17人,占2.4%。由上可见,教师信仰缺失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作为思想先行者的教师,在如此大社会背景下,更当塑造自己完美的信仰体系,为学生的信仰教育树立榜样。
塑造教师信仰,首先要认识信仰,要做到五个基本点:
一、信仰是建立于理性之上,与迷信完全是两回事;
二、信仰不一定就是宗教的,它包含宗教信仰,且远大于其;
三、信仰是一种向导,高于理想,具有最高性与永恒性;
四、信仰是心灵的归宿,建立积极信仰对个人、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信仰有真伪、高低、积极、消极之分;
建立信仰是塑造或端正教师价值观、人生观的根本之道,如何才能塑造教师的信仰呢?
首先,树立教师的教育信仰。
教育信仰,即明确教育的目标是“育人”,而非“制造攫取高分的机器”。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主要依靠传递系统知识来引导学生发展,以培养学生成为“有学问的天才”为目标,侧重于学生智商培养,而忽视学生情商教育。学生的考分成为教师制胜法宝和不懈追求的目标,这是教育信仰的误区。
信仰是知识和实践行为之间的中间环节,它不单纯是知识,还充满人的意志、感情和愿望。知识只是其一,做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此为教师教育信仰。人是一种价值性存在,教人成人就要引导人理解、创造人的价值,以培养学生成为好公民为教育信仰。教人成人不能没有教育信仰,伟大教育家总有其坚定的教育信仰。苏霍姆林斯基宣称:“我的教育信仰在于使人去为他人做好事,并发自内心深处去做,在于建造自我。”
世界名校英国伊顿公学教师的教育信仰是,希望每个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使他们能够对社会贡献价值,而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工厂生产线,为满足就业进行大量的生产。美国教师的教育信仰是学校培养不出天才,但可以培养好公民,公民培养好了,人才也就有了。发达国家的成功教育离不开教师正确的教育信仰,值得中国教师深思,并将之作为教育信仰主要内容之一。
其次,树立教师的精神信仰。
精神信仰是价值观最核心的终极状态,处在价值体系的最高位置,对人的社会心理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支配作用,对自我和社会的态度都有深刻导向作用,对社会思潮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力。
教师的精神信仰是追求自我人生幸福的内在需要。客观地说,新经济时代的教师社会地位并不高。人的社会地位有三个要素构成:声望、财富和权威。教师的职业声望是“特别的、朦胧的”;教师的薪水并不高;教师的权威也很低,仅在课堂上和面对学生家长时才有所表现。显然,一辈子做教师的原因并非外在物质力量,而是内在精神力量。教师把自己生命所有力量集中在人生理想和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成长为理想之人。对职业有乐趣,对人生有精神信仰才有人生的幸福。
再次,树立教师的人文信仰。
人文信仰本质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精神的信仰,是对善恶、美丑、是非的判断能力,宽容精神、尊重人、合作精神等,甚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是人文信仰的体现。
提升人文信仰,需阅读和汲取世界和民族文化等综合性人文经典,感悟、体验、理解精华,将之作为精神根基运用于教育教学与生活学习实践之中。只有具有人文信仰的教师,才能营造出一堂生动的充满人文气息的课,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做人的综合能力。
让教师具备批判性思维,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树立新时期教师人文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惟有如此,教师才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才能引导学生突破人伦关系,做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独立思考、质疑一切是教师的创造之魂,也是教育之魂。
最后,树立教师的社会信仰。
社会信仰的主要内容是指人们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政治发展、民族的发展强大作为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和个体生活的重要目标。社会信仰包括民族主义、国家和政治信仰。
快速发展的社会极大地冲击着原先各种社会信仰,作为教师本身,应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与政治信仰。尽管现在理论关节点、所有制结构、社会生活、宣教效果、党章和教材内容、反教条主义等多方面存有缺陷,但教师应该看清主流,坚信社会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教授坚定的社会信仰,是中国教师树立自己社会信仰之学习楷模。
总之,新经济时代的教师,亟待树立起与时代相对应的信仰,努力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好公民,实现中国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喜荣.《论信仰产生的情感根源》.《江汉论坛》.2002年.
[2]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服装职业高级中学)
[关键词]时代 教师信仰 信仰塑造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严重的枪击事件,33人死亡。惨剧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学者利布雷斯库在关键时刻挺身堵住枪眼,为全班学生成功逃脱争取了宝贵时间。他只是一位客座教授,也非美国籍人,他甚至已经年过七旬……这些本可以成为他保全自己生命的托词,但是,他没有这样去做,他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教师信仰的最真、最善和最美,成为教师信仰的典范和楷模。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主张、主义极度推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即不完美者对于完美境界的永远憧憬和追求,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每个人都应有信仰,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需之。身教重于言教,体现教师信仰的日常言语和行为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
新时期中国的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上,其精神文明建设远在其后。金钱被当作信仰,可金钱只是一种物质,它没有思维和精神;而信仰是一种精神追求,所以金钱不可能成为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又怎能获得人生乐趣呢?在不少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混沌不清的大社会背景下,人们最终对自己的信仰产生迷茫,对人生产生迷惑,思想和行为随之出现混乱。教师毕竟不是圣贤,也食人间烟火,处于同时代的他们也有信仰危机,这将严重影响学生乃至国家的健康发展。
信仰对于当代教师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教师信仰的现状如何呢?我随机选取21-60岁不同年龄段的群体作为样本进行研究。本研究从杭州市10所学校随机抽取,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25份,回收率90.6%。在被调查的725人中,男315人,女410人。年龄分布:21-30岁231人,31-40岁242人,41-50岁184人,51-60岁68人。职业分布:小学215人,初中293人,高中217人。文化程度:中专32人,大专225人,本科及以上468人。其中有宗教信仰63人,占8.7%;无明显信仰225人,占31%;以金钱等物质为主要信仰135人,占18.6%;有社会信仰或精神信仰285人,占39.3%;其它17人,占2.4%。由上可见,教师信仰缺失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作为思想先行者的教师,在如此大社会背景下,更当塑造自己完美的信仰体系,为学生的信仰教育树立榜样。
塑造教师信仰,首先要认识信仰,要做到五个基本点:
一、信仰是建立于理性之上,与迷信完全是两回事;
二、信仰不一定就是宗教的,它包含宗教信仰,且远大于其;
三、信仰是一种向导,高于理想,具有最高性与永恒性;
四、信仰是心灵的归宿,建立积极信仰对个人、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信仰有真伪、高低、积极、消极之分;
建立信仰是塑造或端正教师价值观、人生观的根本之道,如何才能塑造教师的信仰呢?
首先,树立教师的教育信仰。
教育信仰,即明确教育的目标是“育人”,而非“制造攫取高分的机器”。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主要依靠传递系统知识来引导学生发展,以培养学生成为“有学问的天才”为目标,侧重于学生智商培养,而忽视学生情商教育。学生的考分成为教师制胜法宝和不懈追求的目标,这是教育信仰的误区。
信仰是知识和实践行为之间的中间环节,它不单纯是知识,还充满人的意志、感情和愿望。知识只是其一,做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此为教师教育信仰。人是一种价值性存在,教人成人就要引导人理解、创造人的价值,以培养学生成为好公民为教育信仰。教人成人不能没有教育信仰,伟大教育家总有其坚定的教育信仰。苏霍姆林斯基宣称:“我的教育信仰在于使人去为他人做好事,并发自内心深处去做,在于建造自我。”
世界名校英国伊顿公学教师的教育信仰是,希望每个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使他们能够对社会贡献价值,而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工厂生产线,为满足就业进行大量的生产。美国教师的教育信仰是学校培养不出天才,但可以培养好公民,公民培养好了,人才也就有了。发达国家的成功教育离不开教师正确的教育信仰,值得中国教师深思,并将之作为教育信仰主要内容之一。
其次,树立教师的精神信仰。
精神信仰是价值观最核心的终极状态,处在价值体系的最高位置,对人的社会心理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支配作用,对自我和社会的态度都有深刻导向作用,对社会思潮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力。
教师的精神信仰是追求自我人生幸福的内在需要。客观地说,新经济时代的教师社会地位并不高。人的社会地位有三个要素构成:声望、财富和权威。教师的职业声望是“特别的、朦胧的”;教师的薪水并不高;教师的权威也很低,仅在课堂上和面对学生家长时才有所表现。显然,一辈子做教师的原因并非外在物质力量,而是内在精神力量。教师把自己生命所有力量集中在人生理想和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成长为理想之人。对职业有乐趣,对人生有精神信仰才有人生的幸福。
再次,树立教师的人文信仰。
人文信仰本质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精神的信仰,是对善恶、美丑、是非的判断能力,宽容精神、尊重人、合作精神等,甚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是人文信仰的体现。
提升人文信仰,需阅读和汲取世界和民族文化等综合性人文经典,感悟、体验、理解精华,将之作为精神根基运用于教育教学与生活学习实践之中。只有具有人文信仰的教师,才能营造出一堂生动的充满人文气息的课,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做人的综合能力。
让教师具备批判性思维,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树立新时期教师人文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惟有如此,教师才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才能引导学生突破人伦关系,做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独立思考、质疑一切是教师的创造之魂,也是教育之魂。
最后,树立教师的社会信仰。
社会信仰的主要内容是指人们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政治发展、民族的发展强大作为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和个体生活的重要目标。社会信仰包括民族主义、国家和政治信仰。
快速发展的社会极大地冲击着原先各种社会信仰,作为教师本身,应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与政治信仰。尽管现在理论关节点、所有制结构、社会生活、宣教效果、党章和教材内容、反教条主义等多方面存有缺陷,但教师应该看清主流,坚信社会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教授坚定的社会信仰,是中国教师树立自己社会信仰之学习楷模。
总之,新经济时代的教师,亟待树立起与时代相对应的信仰,努力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好公民,实现中国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喜荣.《论信仰产生的情感根源》.《江汉论坛》.2002年.
[2]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服装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