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在进行“簿改”等项目后,我校有了多媒体电脑备课室,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在这信息化的时代,我校课堂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结合我校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研究成果,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看法。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恰当地进入物理课堂教学,可以给我们的教学注入生机。计算机强大的交互性,使信息反馈及时,有利于因材施教。通过动画、模拟、图片、录像、声音、网络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信息,提高了课堂教学密度,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该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模式都较好的实现了上述要求。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信息技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心理结构的生长设计良好的活动、资源和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生长”,实现利用知识建构作为教学的焦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所观察的事物,它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变化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它所表现的自然景物、人物形态、图象和动画、色彩变化以及配音,都会在学生大脑皮层的一定部分引起强烈兴奋,使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例如:滑轮一节的教学中,我使用“升国旗”及建筑工地“卷扬机”课件。内容与场面来自生活、生产与学生的活动没有距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通过播放这一课件,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情绪高涨,十分渴望知道这一切的现象是怎么发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再顺势将教学内容深入探究,可谓“水到渠成”。再如:在沉浮条件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我设计编辑了一个短片,配以和谐的音乐和解说,有轮船、潜水艇、飞艇、热气球、氢气球上浮下沉等浮力应用的实际画面,学生被深深吸引,在此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怎样来实现上浮或下沉的呢?学生讨论,老师书写课题,这样就轻松愉快地进入了新内容的学习。把学生的好奇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复习课中,多媒体课件的较果更加明显,它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在短时间内系统地重复彼此有关的物理现象、知识点,使学生回忆快,记忆牢固,如在复习“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可把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做成多媒体课件,动态模拟物体在各种物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吸热、放热情况。复习“凸透镜成像”问题时,可以用课件来模拟各种成像情况,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使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弥补实验不足,放大实验效果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些仪器可见度小,演示实验效果差。实验演示时,也存在一定弊端。如演示磁场只能在平面上进行,演示物体反弹过程太快,汽柴油机的模型太小,等等。这些实验进行时可见度小,观察效果差。运用电教媒体辅助实验,可克服以上缺点,如在投影仪上演示电磁场,用计算机媒体模拟物体反弹过程,实体模型在视频展示台上放大观察等。如在学习刻度尺、电流表、电压表等的原理、使用方法及读数时,虽然学校能保证学生手中都有这些仪器,但由于这些仪器刻度比较小,教师讲解示范起来非常吃力。教师可以将实验仪器拿到视频投影仪进行演示、测量、读数、分析;利用实物投影仪的放大作用,能让全班同学详细、全面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从而弥补了实验的不足,增强了实验演示效果。还有些实验只能在平面上做,可见度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观察掌握。如教学生怎样连接电路时,只能在平面上演示,可视度很低,如果将仪器放在投影机上连接,并将现象投到屏幕上,就能使全班同学都看清连接过程;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电路的连接,也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书本、教参和其他辅导书的限制。利用学校、社会和网络的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极大地扩充了知识量,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丰富的资源环境下学习,改变了过去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为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同时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内化,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教育观念改革
教师的角色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课件的制作,同时教师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也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这对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否则无法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的教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因此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整合要避免常规、俗套,不能乱用、滥用,要用得好、用得巧,应以学生为中心,多关注学生,让学生容易发现规律,充分激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物理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恰当地进入物理课堂教学,可以给我们的教学注入生机。计算机强大的交互性,使信息反馈及时,有利于因材施教。通过动画、模拟、图片、录像、声音、网络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信息,提高了课堂教学密度,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该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模式都较好的实现了上述要求。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信息技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心理结构的生长设计良好的活动、资源和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生长”,实现利用知识建构作为教学的焦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所观察的事物,它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变化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它所表现的自然景物、人物形态、图象和动画、色彩变化以及配音,都会在学生大脑皮层的一定部分引起强烈兴奋,使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例如:滑轮一节的教学中,我使用“升国旗”及建筑工地“卷扬机”课件。内容与场面来自生活、生产与学生的活动没有距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通过播放这一课件,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情绪高涨,十分渴望知道这一切的现象是怎么发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再顺势将教学内容深入探究,可谓“水到渠成”。再如:在沉浮条件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我设计编辑了一个短片,配以和谐的音乐和解说,有轮船、潜水艇、飞艇、热气球、氢气球上浮下沉等浮力应用的实际画面,学生被深深吸引,在此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怎样来实现上浮或下沉的呢?学生讨论,老师书写课题,这样就轻松愉快地进入了新内容的学习。把学生的好奇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复习课中,多媒体课件的较果更加明显,它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在短时间内系统地重复彼此有关的物理现象、知识点,使学生回忆快,记忆牢固,如在复习“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可把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做成多媒体课件,动态模拟物体在各种物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吸热、放热情况。复习“凸透镜成像”问题时,可以用课件来模拟各种成像情况,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使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弥补实验不足,放大实验效果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些仪器可见度小,演示实验效果差。实验演示时,也存在一定弊端。如演示磁场只能在平面上进行,演示物体反弹过程太快,汽柴油机的模型太小,等等。这些实验进行时可见度小,观察效果差。运用电教媒体辅助实验,可克服以上缺点,如在投影仪上演示电磁场,用计算机媒体模拟物体反弹过程,实体模型在视频展示台上放大观察等。如在学习刻度尺、电流表、电压表等的原理、使用方法及读数时,虽然学校能保证学生手中都有这些仪器,但由于这些仪器刻度比较小,教师讲解示范起来非常吃力。教师可以将实验仪器拿到视频投影仪进行演示、测量、读数、分析;利用实物投影仪的放大作用,能让全班同学详细、全面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从而弥补了实验的不足,增强了实验演示效果。还有些实验只能在平面上做,可见度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观察掌握。如教学生怎样连接电路时,只能在平面上演示,可视度很低,如果将仪器放在投影机上连接,并将现象投到屏幕上,就能使全班同学都看清连接过程;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电路的连接,也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书本、教参和其他辅导书的限制。利用学校、社会和网络的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极大地扩充了知识量,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丰富的资源环境下学习,改变了过去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为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同时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内化,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教育观念改革
教师的角色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课件的制作,同时教师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也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这对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否则无法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的教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因此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整合要避免常规、俗套,不能乱用、滥用,要用得好、用得巧,应以学生为中心,多关注学生,让学生容易发现规律,充分激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物理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