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和制约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关键。当前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历、职称、专业水平和社会待遇等方面。从其产生背景来看,农村经济落后、教师身份保障欠缺、社会待遇城乡有别以及师资培训的断档现象是其根源所在。政府应从确保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经费投入、规范和稳定教师队伍、建构城乡幼教师资流动机制和加大各层次培训力度等方面促进陕西省农村幼教师资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问题;对策
1农村幼儿师资的现状
据相关调查发现,某省份幼儿教师中,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主体是高中学历,而城市幼儿
教师的学历主体是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可见,农村幼教师资学历水平整体低于城市幼教师资。反映出幼儿教师的学历分布呈现出3个特点:一是公办园与民办园差异较大,民办园一般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多为中师(中专、高中),另有一些以高中下甚至初中学历人员充当保教人员,公办幼儿园情况则完全不同,专科以上居多;二是城乡差异大,城区幼儿园(特别是城区公办幼儿园)教师学历普遍高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较多;三是西安市教师学历层次普遍高于其他市(区),特别是本科及研究所学历的教师占比例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1.2农村幼儿教师评定职称情况较差,形成职称真空
城乡幼儿专任教师的职称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城市幼儿教师未评职称者占总体的65.5%,农村幼儿教师未评职称比率则达到86%,明显高于城市地区。另外,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评定状况比较复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按照省上的职称评定序列,对辖区内的公办教师按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对待,形成常态机制;二是农村公办幼儿园聘用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十分困难,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审更是艰难,基本上没有参评资格,有职称者甚少;三是在职称结构方面,青年教师晋升比较困难;四是保育人员的合格率参差不齐,西安、咸阳等中心城市情况较好,但农村地区则不容乐观,保教人员的配备、培养与培训任务十分艰巨。
1.3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然而长久以来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我身农村幼儿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其他一些因素外,与现任农村幼儿教师所接受的专业培圳不够有关。根据我们前期对我省学前教育情况的调查表明,目前全省幼儿教师具有幼儿教育专业(或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含或幼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所占平均比例仅40.67%,有多达59.33%的教师不具备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资格。另外,根据实地考察与访谈,在各县(市、区)不具备幼教专业资格的幼儿教师中,主要分布在农村各类民办幼儿园。由此可见,全省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合格率并不理想,特别是民办园,问题更为严重。
1.4工资待遇较差,影响教师队伍稳定
目前,所有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的工资和绩效津贴都是严格按财政统一标准发放,除此此外,基本无其他福利待遇。这一待遇本来就很低,而公办幼儿园的聘用教师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工资待遇普遍比公办幼儿园的在编教师工资还要低。
2完善我省农村幼儿师资队伍的对策及建议
2.1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
在扩大经费来源、增加资金投入方面,除了要确保政府资金足额投放外,还可以通过群众集资、个人借贷、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尤其对私人办园也要采取激励办法,以调动各方办园的积极性。此外,须强化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确立有效的经费监管系统,确保教育经费按时足量投入和有限的教育经费能物尽其用。
2.2规范和稳定教师队伍
首先,应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幼儿教师任用制度,把好入口关,落实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实行岗位考核,优化幼教队伍。其次,应切实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即落实职称评定制度、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提高其工资待遇,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在职幼儿教师的医疗和养老保险问题。解除其生活的后顾之忧,激发她们的从教积极性。稳定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是发展陕西省农村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
2.3开展各层次的师资培训
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还有待提高,但从当前来看,关键问题不是学历合格问题,而在于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城乡差距很大。通过清退不合格教师、补充高学历新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学历水平是实现全面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应将幼儿园在职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政府应对这部分教师给予培训和相应的教师资格待遇,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地位。政府投入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保证。
地方政府和国家应加强县、乡两级教师培训、进修机构建设,逐步建立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重点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同时,可以建立以幼儿园为基地的培训模式,由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每年到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对其教师进行培训。
2.4建构城乡幼儿教师流动机制
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是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主要有:一是师役制,例如,规定县镇幼儿教师评高级职称之前必须有两年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的经历、进入县镇当幼儿教师之前必须先到农村工作。年等;二是轮岗制,例如,城乡幼儿教师互换机制可以规定城市幼儿教师每。"年必须到农村幼儿园工作。年等;三是对口支援,例如,大学高年级学生到农村实习、青年志愿者计划、地区对口支援等。
【参考文献】
[1]王化敏.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早期教育,2003,(5)
[2]王雁.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4)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问题;对策
1农村幼儿师资的现状
据相关调查发现,某省份幼儿教师中,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主体是高中学历,而城市幼儿
教师的学历主体是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可见,农村幼教师资学历水平整体低于城市幼教师资。反映出幼儿教师的学历分布呈现出3个特点:一是公办园与民办园差异较大,民办园一般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多为中师(中专、高中),另有一些以高中下甚至初中学历人员充当保教人员,公办幼儿园情况则完全不同,专科以上居多;二是城乡差异大,城区幼儿园(特别是城区公办幼儿园)教师学历普遍高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较多;三是西安市教师学历层次普遍高于其他市(区),特别是本科及研究所学历的教师占比例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1.2农村幼儿教师评定职称情况较差,形成职称真空
城乡幼儿专任教师的职称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城市幼儿教师未评职称者占总体的65.5%,农村幼儿教师未评职称比率则达到86%,明显高于城市地区。另外,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评定状况比较复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按照省上的职称评定序列,对辖区内的公办教师按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对待,形成常态机制;二是农村公办幼儿园聘用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十分困难,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审更是艰难,基本上没有参评资格,有职称者甚少;三是在职称结构方面,青年教师晋升比较困难;四是保育人员的合格率参差不齐,西安、咸阳等中心城市情况较好,但农村地区则不容乐观,保教人员的配备、培养与培训任务十分艰巨。
1.3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然而长久以来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我身农村幼儿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其他一些因素外,与现任农村幼儿教师所接受的专业培圳不够有关。根据我们前期对我省学前教育情况的调查表明,目前全省幼儿教师具有幼儿教育专业(或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含或幼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所占平均比例仅40.67%,有多达59.33%的教师不具备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资格。另外,根据实地考察与访谈,在各县(市、区)不具备幼教专业资格的幼儿教师中,主要分布在农村各类民办幼儿园。由此可见,全省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合格率并不理想,特别是民办园,问题更为严重。
1.4工资待遇较差,影响教师队伍稳定
目前,所有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的工资和绩效津贴都是严格按财政统一标准发放,除此此外,基本无其他福利待遇。这一待遇本来就很低,而公办幼儿园的聘用教师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工资待遇普遍比公办幼儿园的在编教师工资还要低。
2完善我省农村幼儿师资队伍的对策及建议
2.1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
在扩大经费来源、增加资金投入方面,除了要确保政府资金足额投放外,还可以通过群众集资、个人借贷、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尤其对私人办园也要采取激励办法,以调动各方办园的积极性。此外,须强化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确立有效的经费监管系统,确保教育经费按时足量投入和有限的教育经费能物尽其用。
2.2规范和稳定教师队伍
首先,应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幼儿教师任用制度,把好入口关,落实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实行岗位考核,优化幼教队伍。其次,应切实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即落实职称评定制度、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提高其工资待遇,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在职幼儿教师的医疗和养老保险问题。解除其生活的后顾之忧,激发她们的从教积极性。稳定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是发展陕西省农村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
2.3开展各层次的师资培训
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还有待提高,但从当前来看,关键问题不是学历合格问题,而在于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城乡差距很大。通过清退不合格教师、补充高学历新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学历水平是实现全面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应将幼儿园在职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政府应对这部分教师给予培训和相应的教师资格待遇,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地位。政府投入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保证。
地方政府和国家应加强县、乡两级教师培训、进修机构建设,逐步建立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重点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同时,可以建立以幼儿园为基地的培训模式,由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每年到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对其教师进行培训。
2.4建构城乡幼儿教师流动机制
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是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主要有:一是师役制,例如,规定县镇幼儿教师评高级职称之前必须有两年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的经历、进入县镇当幼儿教师之前必须先到农村工作。年等;二是轮岗制,例如,城乡幼儿教师互换机制可以规定城市幼儿教师每。"年必须到农村幼儿园工作。年等;三是对口支援,例如,大学高年级学生到农村实习、青年志愿者计划、地区对口支援等。
【参考文献】
[1]王化敏.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早期教育,2003,(5)
[2]王雁.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