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艰苦奋斗是很多干部自觉遵守的一条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又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浪费现象。对此,毛主席明确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在我的记忆里,有两三件小事与此相关。
这是当年毛主席对身边工作人员交代的一句话。故事要从头说起。20世纪50-60年代,中南海首長活动场所,有四件小东西是必须配置的,那就是纸张、铅笔、烟缸、火柴。但毛主席活动的地方,则以火柴和烟缸居多,这是因为他老人家常常独自一人办公、看书、休息,而且时间又长的缘故。
那年,我在游泳池值班,护士长吴旭君趁主席休息的时候,进值班室对我说:“首长交代‘空火柴盒不要随便扔掉,能用的,应重复使用’”。我当时随便应了一声“好”,没有再多问。吴旭君怕我以为这是一件小事不加重视,又加重语气补充道:“前些日子,我们报告主席要为他清洁牙齿的时候,他另有所思地提问:‘我吸烟多,用火柴也多,为什么盒子总是新的?旧的是否都当废品扔掉了?果真那样,太浪费,木材紧缺嘛’。”听罢,我当即一惊,原来如此,首长小处见大,太感人了。
警卫局服务科有明文规定,凡是首长交代的事(包括意见、指示、表扬、批评),必须原原本本、清清楚楚记下来及时报告上级。我照办之后,科党支部决定:一、全面清理各会议场所摆放的火柴,旧火柴盒能用的,一律不扔,继续使用;二、改用木质盒为较硬的纸质盒;三、新盒上的划火玻璃砂,改用单侧,火柴梗适当减少,以利使用方便和安全;四、因首长们有欣赏火柴盒面图案的爱好(是在身体需要放松又不能离开座位的情况下),采购时应选择图案醒目、多样的,而且要有备份,以便更换。警卫局领导对这四条做法深表赞同,并派保卫科干部专门到北京市火柴厂搞了一番调研,大家眼界大开,明白了中国火柴的起源和它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从手工制作到机器制作;从火药的有毒配方黄磷,到相对安全的配方硫化磷,等等。当然,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用的火柴是有安全保障的,但我们还是强调,现场工作的女同志,如果要替首长点烟时,一要离脸部远些;二要等火苗较大后,才能连接烟卷;三在擦点火柴时,切忌用力过猛,动作要轻(防止火药涂抹不均,火星爆散)。这些小知识,是从过去的教训中得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安全火柴,也要安全使用!
下面介绍一盒50年前中央首长使用过的火柴,内存26根(满装30根),盒系纸质、彩色图案,画面为京剧人物脸谱,表现的是浪里白条张顺—闹江州。还有国庆彩色礼花夜景贴面图五张,分别是颐和园、北海公园、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天安门广场。
在毛主席的饭菜中,大白菜不是常见的食材,但有莫斯科的趣闻、京西冻菜的反映、陈云同志的名言这三件相关事情,这让毛主席思索良久,从而引发了一场充满政治色彩、与生活息息相关、男女老少都参加的群众运动。
中央特灶名厨田树宾,是毛主席访苏期间,莫斯科首长住地的第一掌勺人,故事很多,关于莫斯科大白菜的趣闻我就是听他说的。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到三个月,毛主席要去苏联同斯大林会见。为此,中央做了充分准备,其中就礼品而言,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贵重的,也有一般的;还准备了不少吃的东西,如西湖龙井茶、湖南冬笋、北京大白菜,等等。别的尚可,唯大白菜一说,令人费解,我问:“那么远的路,还带大白菜,不怕麻烦?”田树宾答:“最先出这个主意的人,就是首长的儿子毛岸英。他在苏联时间长,知道那里冬天没有蔬菜,商店里除了肉类、罐头食品,就是土豆。中国人离不开蔬菜,带大白菜非常必要,它量大、便宜,制作方便,又好吃,再说火车上有供暖设备,不怕冻……毛主席听了岸英这番议论,点头表示:好主意,能为国家省钱,又能调剂伙食,一举两得,告诉叶子龙,多带一些。”铁道部门和北京市动作快,在专列后边足足挂了一车皮的大白菜。谈到这里田师傅哈哈大笑道:“第二天,我要给首长做辣白菜时,怎么找白菜都没有找到。怪了,明明在专列上,怎么到了莫斯科就不见了。”后经大使馆工作人员了解,才知道情况是这样的:当时专列一到,整个站台周边,气氛热烈而紧张。苏方除了来迎接客人的高级官员外,其他相关人员都专责于自己的分内工作,别的一概不管。中方人员也是除了忙着照顾首长的,其余的便忙着整理自己的东西,跟着指定路线上车,谁还会想到大白菜的事?迎接场面结束,清理现场的人发现这么多鲜嫩饱满的中国大白菜,都赞叹不已,但又觉得奇怪,没有人交代如何处理,想来想去,认定是中国代表团留给他们后勤工作人员的礼品。于是,你传我,我传他,很快高高兴兴地将一车皮菜分完了。事情让毛主席和代表团其他首长知道后,他们也是高高兴兴谈笑着:早知道这样,真应该再多拉一些,让苏联同志知道,北京不仅有美味的烤鸭,还有香甜的大白菜。其实,毛主席平日爱吃青菜,特别是木耳菜,因有这个插曲,老人家对大白菜的印象深了。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次常委们在讨论农业生产时,毛主席说:“我看粮食第一,蔬菜、油料、肉类第二,河鱼、海鱼第三,瓜果类第四,当然各地情况不同,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适当调整,但着眼全国,这个次序安排,便于抓住重点,好办事。”陈云则对蔬菜问题谈得较多,而且很有见地,他说:“北京人多,冬天时间长,蔬菜供应,主要是大白菜,从部队到工厂,从机关到学校,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大白菜,价廉物美,是名副其实的当家菜。”其他首长听了“当家菜”一说,都赞赏地笑了。“当家菜”表明了它的名分和地位是不能动摇的。然而,与此不协调的是每年都会发生冻菜烂菜现象,城乡合计,浪费惊人!
有一年,毛主席在玉泉山,工作人员反映:西山曾有许多大白菜没有及时收割,冰冻在地里,寒流过后,全都烂掉了。毛主席问:“为什么不早点收割?不是有天气预报吗?”但很快便离开话题,他深情地叹息:“半年辛苦,付之东流,农民多苦啊!”
作为人民领袖,毛主席绝不允许“靠天吃饭”“靠天吃菜”这类事情长期存在下去。
1960年,彭真在中南海居仁堂书记处会上坚定表示:烂菜是人的过错,在中央关怀下,我们市委、市政府会尽一切办法解决的。这个办法,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从计划制订、生产管理、收割抢运、藏储销售各个环节,落实专人,负责到底,做到让中央放心,人民满意。事实果然如此,12月2日,北京市委在一份文件中指出:“今年大白菜获得大丰收,抢收抢运工作也做得比较好,六亿多斤的商品菜已经到手,如果保管得好,全市人民今冬明春吃菜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决。”六亿多斤大白菜,要在条件有限、环境艰苦、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从农村运到市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不过当人们见到餐桌上有了以大白菜为主,配着肉片、粉条的佳肴时,则是充满了惬意、快乐。毫无疑问,北京市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是做好这件事的主力军,而中央有的单位出人、出车,大力支持,也是有功劳的。现在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到了敞开供应大白菜的时候,那场景就像赶集一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骑自行车的,有蹬三轮的,有推小车的,大家自动排成长队,指指点点、说说笑笑,从购买几斤、几十斤到几百斤的都有。至于冬储模式,有用废纸包起来放在门口过道边的,有晾晒在阳台上的,最多的是码放在庭院里的。
在毛主席的关心下,中央与地方互动,党内与党外互动,干部与群众互动,大白菜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195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和供应工作的指示》就是这种互动的最好证明。
1958年秋,一个星期日上午,警卫局服务科值班室保密电话响了,电话里通知:“今天下午四点半,毛主席在颐年堂,请服务科的招待服务人员吃饭……”电话是卫士一组(中央常委处的代号)打来的,在场的我异常惊喜,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两个业余学俄语的人竟忘情地高呼“乌拉!乌拉!”然而,组长们有点发愁:今天是休假日,人不齐,怎么办?“怎么办,马上办,分头通知,布置场地。”李钊科长说完立刻指挥大伙迅速行动起来。我被派往西安门、六部口两处联系在家休息的人,其余的就各忙各的。
下午一点,准备工作都已就绪,李钊便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宣布五条注意事项:一、毛主席进颐年堂之前(接到提示),大家在室内过道站好,迎接首长到来,但免去鼓掌,主动握手、问好;二、就餐时,不要大声说笑,首长讲话时,必须专注听讲;三、参加首长桌就餐的工作人员是:科长李钊,招待组长钟顺通,放映组长魏凤靖和五位女同志,紧挨主桌的全是男性招待服务人员;四、传菜、上菜的四人,田伯阶、张和基、陶幼奇、张宝昌(因饭菜是首长小厨房做的,相距颐年堂有五六十米之距,故设四人);五、注意保密,首长请吃饭的事,不要不分场合随便交谈,禁止对外宣扬。之所以要有这几条规定,是防止添乱,产生隔阂。
毛主席是正点到达的,就座后,指着桌上的菜肴说:“不错嘛,有鱼有肉。”(全菜是:冰糖肘子、干烧鱼、肉丝炒尖椒、蘑菇油菜、素煸苦瓜、木耳菜)。紧接着面朝大家笑着说:“今天请你们同我一起吃顿便饭,因为前几天杨尚昆同志告诉我,服务科的人用游泳池的水(过去每年秋天停止游泳后,室外游泳池的水便放掉)清洗了不少会场用的脏地毯,不仅节省了国家开销,又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好作风。在我身边工作,这种态度我赞成,也高兴,年轻人有了这种态度,并且坚持下去,就会进步得快。社会在进步,人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对不对?”坐在他身边的女同志答:“主席讲得好,我们很受教育、鼓舞,今后我们一定会遵照您的教导一辈子艰苦奋斗,努力工作,注意节约,反对浪费。”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指着桌面讲道:“就拿今天这顿饭来说,如果你们很客气,不吃光,剩了很多,这就叫浪费。有人还胡吹‘家大业大,浪费点怕啥’,我听了就反感。前两天张国兴(毛主席一家的生活管理员)问我,‘请服务科同志吃饭要不要准备酒水?’我答复他,服务科那些年轻人,最想吃的是魚、肉。我请别人吃饭,也很少用酒水招待,不过可以准备一点汽水,我也爱吃鱼、肉,韩师傅(韩阿富,绍兴人,早年毛主席去杭州,住在汪庄招待所,韩是帮厨,后因适合首长口味,调到北京,在中南海工作,是毛主席的终身厨师)知道,但量不多,怕浪费。中国人多,衣、食、住、行哪样都不能缺,所以浪费无小事……”(编辑 黄艳)
作者: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转业干部
“空火柴盒应重复使用”
这是当年毛主席对身边工作人员交代的一句话。故事要从头说起。20世纪50-60年代,中南海首長活动场所,有四件小东西是必须配置的,那就是纸张、铅笔、烟缸、火柴。但毛主席活动的地方,则以火柴和烟缸居多,这是因为他老人家常常独自一人办公、看书、休息,而且时间又长的缘故。
那年,我在游泳池值班,护士长吴旭君趁主席休息的时候,进值班室对我说:“首长交代‘空火柴盒不要随便扔掉,能用的,应重复使用’”。我当时随便应了一声“好”,没有再多问。吴旭君怕我以为这是一件小事不加重视,又加重语气补充道:“前些日子,我们报告主席要为他清洁牙齿的时候,他另有所思地提问:‘我吸烟多,用火柴也多,为什么盒子总是新的?旧的是否都当废品扔掉了?果真那样,太浪费,木材紧缺嘛’。”听罢,我当即一惊,原来如此,首长小处见大,太感人了。
警卫局服务科有明文规定,凡是首长交代的事(包括意见、指示、表扬、批评),必须原原本本、清清楚楚记下来及时报告上级。我照办之后,科党支部决定:一、全面清理各会议场所摆放的火柴,旧火柴盒能用的,一律不扔,继续使用;二、改用木质盒为较硬的纸质盒;三、新盒上的划火玻璃砂,改用单侧,火柴梗适当减少,以利使用方便和安全;四、因首长们有欣赏火柴盒面图案的爱好(是在身体需要放松又不能离开座位的情况下),采购时应选择图案醒目、多样的,而且要有备份,以便更换。警卫局领导对这四条做法深表赞同,并派保卫科干部专门到北京市火柴厂搞了一番调研,大家眼界大开,明白了中国火柴的起源和它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从手工制作到机器制作;从火药的有毒配方黄磷,到相对安全的配方硫化磷,等等。当然,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用的火柴是有安全保障的,但我们还是强调,现场工作的女同志,如果要替首长点烟时,一要离脸部远些;二要等火苗较大后,才能连接烟卷;三在擦点火柴时,切忌用力过猛,动作要轻(防止火药涂抹不均,火星爆散)。这些小知识,是从过去的教训中得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安全火柴,也要安全使用!
下面介绍一盒50年前中央首长使用过的火柴,内存26根(满装30根),盒系纸质、彩色图案,画面为京剧人物脸谱,表现的是浪里白条张顺—闹江州。还有国庆彩色礼花夜景贴面图五张,分别是颐和园、北海公园、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天安门广场。
关心大白菜问题
在毛主席的饭菜中,大白菜不是常见的食材,但有莫斯科的趣闻、京西冻菜的反映、陈云同志的名言这三件相关事情,这让毛主席思索良久,从而引发了一场充满政治色彩、与生活息息相关、男女老少都参加的群众运动。
中央特灶名厨田树宾,是毛主席访苏期间,莫斯科首长住地的第一掌勺人,故事很多,关于莫斯科大白菜的趣闻我就是听他说的。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到三个月,毛主席要去苏联同斯大林会见。为此,中央做了充分准备,其中就礼品而言,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贵重的,也有一般的;还准备了不少吃的东西,如西湖龙井茶、湖南冬笋、北京大白菜,等等。别的尚可,唯大白菜一说,令人费解,我问:“那么远的路,还带大白菜,不怕麻烦?”田树宾答:“最先出这个主意的人,就是首长的儿子毛岸英。他在苏联时间长,知道那里冬天没有蔬菜,商店里除了肉类、罐头食品,就是土豆。中国人离不开蔬菜,带大白菜非常必要,它量大、便宜,制作方便,又好吃,再说火车上有供暖设备,不怕冻……毛主席听了岸英这番议论,点头表示:好主意,能为国家省钱,又能调剂伙食,一举两得,告诉叶子龙,多带一些。”铁道部门和北京市动作快,在专列后边足足挂了一车皮的大白菜。谈到这里田师傅哈哈大笑道:“第二天,我要给首长做辣白菜时,怎么找白菜都没有找到。怪了,明明在专列上,怎么到了莫斯科就不见了。”后经大使馆工作人员了解,才知道情况是这样的:当时专列一到,整个站台周边,气氛热烈而紧张。苏方除了来迎接客人的高级官员外,其他相关人员都专责于自己的分内工作,别的一概不管。中方人员也是除了忙着照顾首长的,其余的便忙着整理自己的东西,跟着指定路线上车,谁还会想到大白菜的事?迎接场面结束,清理现场的人发现这么多鲜嫩饱满的中国大白菜,都赞叹不已,但又觉得奇怪,没有人交代如何处理,想来想去,认定是中国代表团留给他们后勤工作人员的礼品。于是,你传我,我传他,很快高高兴兴地将一车皮菜分完了。事情让毛主席和代表团其他首长知道后,他们也是高高兴兴谈笑着:早知道这样,真应该再多拉一些,让苏联同志知道,北京不仅有美味的烤鸭,还有香甜的大白菜。其实,毛主席平日爱吃青菜,特别是木耳菜,因有这个插曲,老人家对大白菜的印象深了。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次常委们在讨论农业生产时,毛主席说:“我看粮食第一,蔬菜、油料、肉类第二,河鱼、海鱼第三,瓜果类第四,当然各地情况不同,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适当调整,但着眼全国,这个次序安排,便于抓住重点,好办事。”陈云则对蔬菜问题谈得较多,而且很有见地,他说:“北京人多,冬天时间长,蔬菜供应,主要是大白菜,从部队到工厂,从机关到学校,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大白菜,价廉物美,是名副其实的当家菜。”其他首长听了“当家菜”一说,都赞赏地笑了。“当家菜”表明了它的名分和地位是不能动摇的。然而,与此不协调的是每年都会发生冻菜烂菜现象,城乡合计,浪费惊人!
有一年,毛主席在玉泉山,工作人员反映:西山曾有许多大白菜没有及时收割,冰冻在地里,寒流过后,全都烂掉了。毛主席问:“为什么不早点收割?不是有天气预报吗?”但很快便离开话题,他深情地叹息:“半年辛苦,付之东流,农民多苦啊!”
作为人民领袖,毛主席绝不允许“靠天吃饭”“靠天吃菜”这类事情长期存在下去。
1960年,彭真在中南海居仁堂书记处会上坚定表示:烂菜是人的过错,在中央关怀下,我们市委、市政府会尽一切办法解决的。这个办法,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从计划制订、生产管理、收割抢运、藏储销售各个环节,落实专人,负责到底,做到让中央放心,人民满意。事实果然如此,12月2日,北京市委在一份文件中指出:“今年大白菜获得大丰收,抢收抢运工作也做得比较好,六亿多斤的商品菜已经到手,如果保管得好,全市人民今冬明春吃菜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决。”六亿多斤大白菜,要在条件有限、环境艰苦、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从农村运到市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不过当人们见到餐桌上有了以大白菜为主,配着肉片、粉条的佳肴时,则是充满了惬意、快乐。毫无疑问,北京市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是做好这件事的主力军,而中央有的单位出人、出车,大力支持,也是有功劳的。现在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到了敞开供应大白菜的时候,那场景就像赶集一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骑自行车的,有蹬三轮的,有推小车的,大家自动排成长队,指指点点、说说笑笑,从购买几斤、几十斤到几百斤的都有。至于冬储模式,有用废纸包起来放在门口过道边的,有晾晒在阳台上的,最多的是码放在庭院里的。
在毛主席的关心下,中央与地方互动,党内与党外互动,干部与群众互动,大白菜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195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和供应工作的指示》就是这种互动的最好证明。
请吃饭鼓励节约
1958年秋,一个星期日上午,警卫局服务科值班室保密电话响了,电话里通知:“今天下午四点半,毛主席在颐年堂,请服务科的招待服务人员吃饭……”电话是卫士一组(中央常委处的代号)打来的,在场的我异常惊喜,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两个业余学俄语的人竟忘情地高呼“乌拉!乌拉!”然而,组长们有点发愁:今天是休假日,人不齐,怎么办?“怎么办,马上办,分头通知,布置场地。”李钊科长说完立刻指挥大伙迅速行动起来。我被派往西安门、六部口两处联系在家休息的人,其余的就各忙各的。
下午一点,准备工作都已就绪,李钊便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宣布五条注意事项:一、毛主席进颐年堂之前(接到提示),大家在室内过道站好,迎接首长到来,但免去鼓掌,主动握手、问好;二、就餐时,不要大声说笑,首长讲话时,必须专注听讲;三、参加首长桌就餐的工作人员是:科长李钊,招待组长钟顺通,放映组长魏凤靖和五位女同志,紧挨主桌的全是男性招待服务人员;四、传菜、上菜的四人,田伯阶、张和基、陶幼奇、张宝昌(因饭菜是首长小厨房做的,相距颐年堂有五六十米之距,故设四人);五、注意保密,首长请吃饭的事,不要不分场合随便交谈,禁止对外宣扬。之所以要有这几条规定,是防止添乱,产生隔阂。
毛主席是正点到达的,就座后,指着桌上的菜肴说:“不错嘛,有鱼有肉。”(全菜是:冰糖肘子、干烧鱼、肉丝炒尖椒、蘑菇油菜、素煸苦瓜、木耳菜)。紧接着面朝大家笑着说:“今天请你们同我一起吃顿便饭,因为前几天杨尚昆同志告诉我,服务科的人用游泳池的水(过去每年秋天停止游泳后,室外游泳池的水便放掉)清洗了不少会场用的脏地毯,不仅节省了国家开销,又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好作风。在我身边工作,这种态度我赞成,也高兴,年轻人有了这种态度,并且坚持下去,就会进步得快。社会在进步,人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对不对?”坐在他身边的女同志答:“主席讲得好,我们很受教育、鼓舞,今后我们一定会遵照您的教导一辈子艰苦奋斗,努力工作,注意节约,反对浪费。”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指着桌面讲道:“就拿今天这顿饭来说,如果你们很客气,不吃光,剩了很多,这就叫浪费。有人还胡吹‘家大业大,浪费点怕啥’,我听了就反感。前两天张国兴(毛主席一家的生活管理员)问我,‘请服务科同志吃饭要不要准备酒水?’我答复他,服务科那些年轻人,最想吃的是魚、肉。我请别人吃饭,也很少用酒水招待,不过可以准备一点汽水,我也爱吃鱼、肉,韩师傅(韩阿富,绍兴人,早年毛主席去杭州,住在汪庄招待所,韩是帮厨,后因适合首长口味,调到北京,在中南海工作,是毛主席的终身厨师)知道,但量不多,怕浪费。中国人多,衣、食、住、行哪样都不能缺,所以浪费无小事……”(编辑 黄艳)
作者: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转业干部